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尿路超声尿动力学研究:腹压大小和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应涛 胡兵 +4 位作者 陈磊 陈忠 金三宝 徐佑璋 周永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8-349,共2页
目的 探讨当膀胱容量一定时 ,腹压大小和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超声尿动力学方法对 40例患者进行检查 ,取膀胱容量一定时 ,同步记录腹压大小和连接部移动度 ,并比较两者的关系。结果 对40例患者共 12 0例次的同步测... 目的 探讨当膀胱容量一定时 ,腹压大小和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超声尿动力学方法对 40例患者进行检查 ,取膀胱容量一定时 ,同步记录腹压大小和连接部移动度 ,并比较两者的关系。结果 对40例患者共 12 0例次的同步测量结果表明 ,腹压和移动度呈正相关 (r =0 .6 1,P =0 .0 0 0 1)。结论 在一定腹压范围内 ,移动度随着腹压的变化而改变 ,这为今后移动度测定的标准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尿动力学 腹压 尿道膀胱连接 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尿路超声尿动力学研究:关于连接部移动度和尿道关闭压测量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应涛 胡兵 +3 位作者 陈磊 冯亮 金三宝 陈曾德 《声学技术》 CSCD 2004年第F11期58-61,共4页
目的: 探讨腹压对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的影响,并比较尿道四个不同侧壁的关闭压,为连接部移动度和尿道关闭压的标准化测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超声尿动力学检查对40例受检者进行腹压大小和连接部移动度的关系的研究,对56例受检者... 目的: 探讨腹压对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的影响,并比较尿道四个不同侧壁的关闭压,为连接部移动度和尿道关闭压的标准化测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超声尿动力学检查对40例受检者进行腹压大小和连接部移动度的关系的研究,对56例受检者进行尿道四个壁关闭压的检测,并对尿道四个侧壁(前、后、左、右)的最大关闭压进行比较。结果: 对40例受检者共120例次的同步测量结果表明,腹压和移动度呈正相关(r=0. 64,P=0.0001)。尿道的四个侧壁关闭压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一定腹压范围内,移动度随着腹压的变化而改变, 女性尿道四个侧壁的关闭压具有显著差异。该结果为连接部移动度和尿道关闭压的标准化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尿动力学 尿道关闭压 压力性尿失禁 尿道膀胱连接 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中段吊带超声特征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3
作者 卿真真 杨雅麟 +3 位作者 赵白桦 郭雨阳 周珊 文烈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5-949,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尿道中段吊带(MUS)超声特征与MUS术后膀胱颈和尿道移动度的关系,探索可衡量MUS生物力学作用的超声参数,并分析其与临床结局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2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MUS手术及术后门诊随访... 目的通过研究尿道中段吊带(MUS)超声特征与MUS术后膀胱颈和尿道移动度的关系,探索可衡量MUS生物力学作用的超声参数,并分析其与临床结局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2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MUS手术及术后门诊随访患者的临床和超声影像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压力性尿失禁(SUI)治愈、SUI复发和术后排尿困难(VD)3组。使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测量患者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节段移动度、MUS位置、最大Valsalva动作期间的吊带耻骨间距(SPG),比较3组患者的超声评估结果,分析吊带超声特征(MUS位置、SPG)与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节段移动度及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共获得117例有效数据,中位随访时间为10(6,18)个月。临床诊断SUI治愈44例(37.6%)、SUI复发46例(39.3%)、术后VD 27例(23.1%)。117例患者SPG 4.7~23.0 mm,平均(12.0±3.5)mm,MUS位置为33%~75%,平均53%。SUI治愈组和术后VD组的MUS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复发组较SUI治愈组的MUS位置离膀胱颈更远[(56±11)%比(49±10)%,P=0.003]、SPG更宽[(13.9±3.7)mm比(11.2±2.7)mm,P<0.001]。MUS的超声评估参数(MUS位置和SPG)与膀胱颈移动度无显著相关性(r=-0.138~0.205,P均≥0.05)。MUS位置和SPG与尿道中段活动度相关(MUS位置与点2与点3,r=0.322、0.322,P均<0.01;SPG与点3~6,r=0.288~0.434,P均<0.01):MUS位置越靠近尿道远端,尿道中段移动度越高;SPG测值越大,尿道中段移动度越高。Logistic回归显示,SPG与SUI复发呈正相关(OR=1.401,95%CI 1.189~1.652,P<0.001),与术后VD呈负相关(OR=0.755,95%CI 0.627~0.909,P=0.003)。结论Valsalva动作期间的SPG可用于衡量MUS的松紧程度。SPG测值越大,MUS越松弛,术后SUI复发的可能性越大,术后VD发生的风险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悬带 超声检查 Valsalva手法 膀胱移动 尿道节段移动 吊带耻骨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6年先天性肾脏和尿道畸形病因构成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晓娥 徐虹 +7 位作者 毕允力 阮双岁 王翔 陆良生 葛琳娟 沈茜 饶佳 刘佳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4期263-268,共6页
目的分析2005至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先天性肾脏和尿道畸形(CAKUT)诊断情况,为CAKUT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系统提取住院诊断为CAKUT病例的病史资料,将三聚氰胺事件结石筛查作为特殊暴露因素,与正常暴露因素下进行比较,分析CAKU... 目的分析2005至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先天性肾脏和尿道畸形(CAKUT)诊断情况,为CAKUT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系统提取住院诊断为CAKUT病例的病史资料,将三聚氰胺事件结石筛查作为特殊暴露因素,与正常暴露因素下进行比较,分析CAKUT病种构成比、首次入院的病因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6年间1358例CAKUT患儿进入分析,在重复入院只计1次的前提下CAKUT占同期住院患儿的1.33%(1358/102442)。男913例,女445例,男女比例为2.05∶1;首次入院时平均年龄为(3.0±3.4)岁。①正常暴露因素下CAKUT的住院构成比2005至2010年呈缓慢增高趋势(P<0.05),CAKUT的住院构成比特殊暴露因素较正常暴露因素下高0.67%和0.26%,2008至2009两个年度多筛查出112例达到手术干预指征的CAKUT病例,占同期正常因素暴露下达到手术干预指征CAKUT病例的24.4%[112/(227+232)]。②CAKUT构成比排序前4位的病种分别为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PUJO)、膀胱输尿管反流(VUR)、双集合系统和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梗阻(UVJO),占总CAKUT病例的79.6%;③首诊通过产前B超检查发现异常406例(29.9%),以PUJO、UVJO和输尿管膨出比例最高;48.5%(658/1358)CAKUT患儿有泌尿系统症状和体征(腹部症状、血尿、排尿异常、尿路感染伴发热和尿路感染);尿路感染伴发热占41%(270/658),为CAKUT病种主要的症状,<2岁患儿是≥2岁患儿的3.2倍(206/64);其他症状和体征均为≥2岁患儿明显多于<2岁患儿。98.0%的CAKUT患儿进行B超检查,除VUR的B超异常检出率为68.5%外,其他CAKUT病种的B超异常检出率均>94.0%;根据B超检查和临床表现,选择性进行了功能状态检查(DTPA、DMSA)1203例,形态学检查(MR、CT或IVP)1009例,反流情况(MCU)400例。结论 CAKUT构成比以PUJO、VUR、双集合系统和UVJO最为常见,泌尿系统B超筛查CAKUT的准确性较好。在人群中常规筛查可检出CAKUT,其成本效益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脏和尿道畸形 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膀胱输尿管反流 双集合系统 输尿管膀胱连接梗阻 筛查 首发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专家共识 被引量:43
5
作者 黄轶晨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811-816,共6页
正常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具有活瓣样功能,只允许尿液自输尿管流入膀胱,阻止尿液反流。如果活瓣样功能受损,尿液逆流入输尿管和肾,这种现象称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VUR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系活瓣机能先天性... 正常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具有活瓣样功能,只允许尿液自输尿管流入膀胱,阻止尿液反流。如果活瓣样功能受损,尿液逆流入输尿管和肾,这种现象称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VUR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系活瓣机能先天性发育不全,后者继发于下尿路梗阻,如后尿道瓣膜症、神经源性膀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 输尿管膀胱连接 专家 儿童 尿道瓣膜症 神经源性膀胱 下尿路梗阻 功能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反复发热为首发症状的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丹 韩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89-890,共2页
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ic reflux, VUR) 是由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异常导致排尿时尿液自膀胱反流入输尿管、肾盂所致的一种疾病,反复发作性泌尿道感染为其常见临床表现,本例患儿以反复发热为主要表现,缺乏泌尿道感染的典型症... 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ic reflux, VUR) 是由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异常导致排尿时尿液自膀胱反流入输尿管、肾盂所致的一种疾病,反复发作性泌尿道感染为其常见临床表现,本例患儿以反复发热为主要表现,缺乏泌尿道感染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希望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引起儿科医师对儿童VUR的重视,提高对不明原因发热患儿进行尿液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输尿管反流 反复发热 首发症状 尿道感染 输尿管连接 不明原因发热 反复发作性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对初产妇下尿路解剖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睿 罗来敏 +1 位作者 冯亮 应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08-1410,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对初产妇下尿路解剖位置的影响,以及选择性剖宫产是否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有预防作用。方法正常阴道分娩组孕妇(16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孕妇(15例)于孕38~40周、产后6~8周、产后2年分别进行会... 目的探讨正常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对初产妇下尿路解剖位置的影响,以及选择性剖宫产是否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有预防作用。方法正常阴道分娩组孕妇(16例)和选择性剖宫产组孕妇(15例)于孕38~40周、产后6~8周、产后2年分别进行会阴超声及尿动力检查,分析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的变化,及其在两种分娩方式间的差异。无分娩史的非妊娠女性20名为对照组,于排卵期行会阴超声及尿动力检查。结果妊娠晚期的UVJ—M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并持续到产后2年。两种方式分娩后6~8周的UVJ—M均较妊娠晚期轻度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选择性剖宫产组的UVJ-M在产后2年较妊娠晚期下降明显(P〈0.05)。两种分娩方式相比,UVJ-M在产后6~8周和产后2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在妊娠晚期膀胱颈活动度明显增加,并持续到产后2年,选择性剖宫产对其并无明显的保护作用;妊娠本身可能是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分娩 会阴超声 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 尿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