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CD10和CK20的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黎三艳 陈虹 +3 位作者 王行富 张声 陈余鹏 王鹏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探讨CD10与CK20在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以19例正常尿路上皮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CK20和CD10染色分布模式和强度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CD10与CK20的阳性率分别为... 目的探讨CD10与CK20在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以19例正常尿路上皮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CK20和CD10染色分布模式和强度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CD10与CK20的阳性率分别为51.4%和54.4%,两者的染色分布和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CK20的染色分布模式在尿路上皮乳头状瘤(urothelial papilloma,UP)和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non-invasive papillary urothelial carcinoma,NIPUC)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CD10与CK20的染色强度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UP、低度恶性潜能未定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a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与NIPUC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达74.3%,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4.9%。结论 CD10与CK20在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中的表达极其相似,联合使用明显提高阳性率;对鉴别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表浅病变的类型以及该类肿瘤的良恶性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CD10 CK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病理特点及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罗静 张进生 +1 位作者 王翠芝 刘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656-660,共5页
目的探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TO)2004年采纳的尿路上皮肿瘤病理分类(WHO2004)对于肿瘤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WHO2004分类系统,回顾性总结384例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特点和随访结果。结果单因素... 目的探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TO)2004年采纳的尿路上皮肿瘤病理分类(WHO2004)对于肿瘤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WHO2004分类系统,回顾性总结384例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特点和随访结果。结果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对数秩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分类的肿瘤总体比较,肿瘤复发率、进展率、癌相关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浸润性乳头状癌(Ta)与癌细胞突破尿路上皮基底膜浸润至固有膜内的T1期肿瘤比较,肿瘤进展率和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HO2004尿路上皮肿瘤分类能够较好反映肿瘤的预后,高级别癌较低级别癌更具有侵袭性,肿瘤分级是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肿瘤 WHO病理分类 预后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曹雅静 范嫏娣 +2 位作者 冯起庆 关剑 张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771-773,共3页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UNLMP)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2例进行经尿道膀胱电切术(TURBt),经病理制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CK20、Ki-67、34!E12标记。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UNLMP)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2例进行经尿道膀胱电切术(TURBt),经病理制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CK20、Ki-67、34!E12标记。结果:1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3.3岁,临床症状以血尿为主,膀胱镜检查病损均为<3cm。光镜观察均符合PUNLMP的诊断标准。预后10例获随访12~36月不等,均无复发。结论:膀胱PUNLMP属介于良、恶性之间肿瘤的独立类型,需长期随访,偶有复发,大多数病例不进展为癌,应与低级别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低度恶性潜能 尿路上皮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田保玲 高霭峰 +1 位作者 徐灿 杨向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及非典型内翻性乳头状瘤共69例,严格按照2004年WHO诊断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标准并参照外生性肿瘤的分类标准重新诊断,进行分类,并追踪患者预... 目的探讨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及非典型内翻性乳头状瘤共69例,严格按照2004年WHO诊断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标准并参照外生性肿瘤的分类标准重新诊断,进行分类,并追踪患者预后。结果经重新诊断,69例分为内翻性乳头状瘤28例,无复发;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癌13例,2例复发;乳头状瘤或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11例,无复发;有争议的17例,争议集中在诊断为内翻性乳头状瘤还是低级别的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癌,1例复发。结论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肿瘤的病理类型,可分为良性的内翻性乳头状瘤,镜下表现为内生性的成熟的尿路上皮;异型增生的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癌,镜下表现为内生性的异型增生的尿路上皮,局灶可伴外生性成分;交界性的低度恶性潜能的内翻性尿路上皮肿瘤,镜下表现介于内翻性乳头状瘤与低级别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癌之间,即无法明确诊断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或非浸润性内翻性尿路上皮癌。这样的分类更利于病理医生对内生性的尿路上皮肿瘤的认识及诊断,进而指导临床医生对内生性的尿路上皮肿瘤进行恰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肿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内翻性尿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路上皮肿瘤ras p21和p53蛋白和DNA含量的流式细胞定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涂响安 赵志毅 +5 位作者 黄春南 余明年 谢佛龙 冯家骅 刘丽萍 左连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研究rasp21和p53表达和DNA倍体异常与尿路上皮肿瘤发生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52例尿路上皮肿瘤rasp21和p53蛋白和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异倍体22例(42.3%),二倍体... 研究rasp21和p53表达和DNA倍体异常与尿路上皮肿瘤发生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52例尿路上皮肿瘤rasp21和p53蛋白和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异倍体22例(42.3%),二倍体30例(57.7%);异倍体肿瘤其DNA指数、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比率均高于二倍体肿瘤,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rasp21和p53共同表达25例(48.1%),随肿瘤病理分级分期的上升而增加(P<0.05);异倍体肿瘤rasp21和p53共同表达16例(72.7%),二倍体肿瘤rasp21和p53共同阳性9例(30%),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DNA倍体异常、rasp21和p53的共同表达参与尿路上皮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关键词##4尿路上皮肿瘤;;rasp21;;p53;;DNA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肿瘤 RAS基因 P21基因 p5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钬激光治疗早期上尿路上皮肿瘤特殊病例10例报告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文杰 徐科伟 杜传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563-56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钬激光治疗特殊早期上尿路上皮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2年4月~2010年5月,对10例不适合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的早期上尿路上皮肿瘤患者行内镜下钬激光治疗,其中输尿管肿瘤7例(1例合并膀胱肿瘤),肾盂肿瘤3例。单... 目的探讨内镜下钬激光治疗特殊早期上尿路上皮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2年4月~2010年5月,对10例不适合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的早期上尿路上皮肿瘤患者行内镜下钬激光治疗,其中输尿管肿瘤7例(1例合并膀胱肿瘤),肾盂肿瘤3例。单发7例,多发3例。术前肿瘤分期cTa~cT1。3例对侧已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2例孤立肾,3例肾功能不全,1例2~3级心功能不全,1例肿瘤小(<1 cm,位于肾盂,单发且表浅)。输尿管硬镜治疗7例,软镜1例,微通道经皮肾镜2例。术后行丝裂霉素上尿路及膀胱灌注化疗。结果 10例术后随访2年,无肿瘤死亡。1例术后6个月输尿管狭窄,其余均未出现大出血、严重感染、周围脏器损伤及全身肿瘤转移。复发4例,其中1例输尿管合并膀胱肿瘤者膀胱内复发,1例为肾盂内单发肿瘤复发,2例为输尿管单发肿瘤复发。该4例随访5年,1例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3例复发3~4次,且为尿路多处复发,行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其中2例术后血液透析1年内肿瘤转移死亡。结论对不适合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的早期上尿路上皮肿瘤,内镜下钬激光治疗短期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钬激光 尿路上皮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根治术前输尿管镜检查对远期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驌 王诚 +5 位作者 翟振兴 王娟 牛纪平 付生军 王新平 杨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 Meta分析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根治手术前行输尿管镜检查(ureteroscopy,URS)对UTUC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 目的 Meta分析上尿路尿路上皮肿瘤(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根治手术前行输尿管镜检查(ureteroscopy,URS)对UTUC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URS对UTUC预后影响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2月29日。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纳入,对纳入的研究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肿瘤预后资料风险比(hazard ratios,H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采用Stata 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回顾性研究,包括4 1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行URS未增加疾病无复发生存风险,单因素合并结果[HR=0.93,95%CI(0.73,1.13)],多因素合并结果[HR=1.13,95%CI(0.90,1.36)];行URS未增加膀胱内无复发生存风险,单因素合并结果[HR=1.13,95%CI(0.82,1.43)],多因素合并结果[HR=1.54,95%CI(0.97,2.12)];对于肿瘤特异生存期,单因素合并结果显示行URS组优于未行URS组[HR=0.68,95%CI(0.48,0.88)],而多因素合并结果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3,95%CI(0.54,1.12)];行URS未增加总体生存风险,单因素合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7,95%CI(0.46,1.27)]。结论术前行URS并未影响UTUC患者术后远期肿瘤复发及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尿路上皮肿瘤 尿管镜检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息肉状/乳头状膀胱炎:误诊为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的41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Lane Z Epstein J I +1 位作者 樊祥山(摘译) 章宜芬(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8-588,共1页
关键词 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 膀胱炎 息肉状 反应性病变 误诊 尿管炎 会诊病例 黏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17是尿路上皮肿瘤敏感而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1
9
作者 Babu S Mockler D C +2 位作者 Roa-Pea L 方三高 魏建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8-138,共1页
膀胱黏膜的非良性改变包括尿路上皮深层CK20表达增加、胞质CD44表达缺失、p53核弥漫阳性以及Ki-67增殖指数增高。然而,它们在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表达较高,而对低级尿路上皮癌敏感性差。CK17是一种胚胎角蛋白,在大多数成体细胞中沉默,而... 膀胱黏膜的非良性改变包括尿路上皮深层CK20表达增加、胞质CD44表达缺失、p53核弥漫阳性以及Ki-67增殖指数增高。然而,它们在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表达较高,而对低级尿路上皮癌敏感性差。CK17是一种胚胎角蛋白,在大多数成体细胞中沉默,而在某些干细胞群及多种癌症中重新表达。作为驱动多个解剖部位癌细胞周期进展的癌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肿瘤 尿路上 生物标志物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技术在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晶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347-347,共1页
目的:探索FISH技术在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78例尿路上皮肿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FISH技术诊断,分析FISH技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正确率,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 目的:探索FISH技术在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78例尿路上皮肿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FISH技术诊断,分析FISH技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正确率,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尿液进行FISH技术检测,分析FISH诊断正常尿标本的阈值改变。结果:FISH诊断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2.54%、95.45%、95.51%,和病理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FISH诊断技术对无肌层浸润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为93.88%,对有肌层浸润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为94.44%。结论:FISH技术在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SH技术 尿路上皮肿瘤 诊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路上皮多器官肿瘤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勇 李建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22-223,共2页
关键词 尿路上皮肿瘤 多器官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脊索样特征的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续 刘月平 王小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122,共2页
患者男性,49岁,因尿路结石外院行体外冲击碎石后发现右侧输尿管口肿物后入院,经超声和CT检测发现输尿管近膀胱段发现一大小5 cm×4 cm×4.5 cm菜花型肿物(图1),输尿管扩张明显,肾盂扩张积液,并可见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突起。完善... 患者男性,49岁,因尿路结石外院行体外冲击碎石后发现右侧输尿管口肿物后入院,经超声和CT检测发现输尿管近膀胱段发现一大小5 cm×4 cm×4.5 cm菜花型肿物(图1),输尿管扩张明显,肾盂扩张积液,并可见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突起。完善相关检查后遂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行全身PET/CT检测,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CA199、CA232、AFP、CY211、NSE、Syn、CA125、β2微球蛋白均位于正常范围内,术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肿瘤 脊索样 黏液样基质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中DSG3、MAC387及p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封扬 余波 +3 位作者 王璇 吴楠 陆珍凤 吴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89-993,共5页
目的探讨DSG3、MAC387及p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另收集12例膀胱鳞状细胞癌和15例普通膀胱尿路上皮... 目的探讨DSG3、MAC387及p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8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进行常规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另收集12例膀胱鳞状细胞癌和15例普通膀胱尿路上皮癌作为对照分析。结果 DSG3、MAC387及p4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中的表达分别为15例(83%)、17例(94%)和17例(94%),在膀胱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分别为11例(92%)、12例(100%)和12例(100%),在普通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分别为2例(13%)、4例(27%)和12例(80%)。结论 DSG3和MAC38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中的表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肿瘤 鳞状分化 DSG3 MAC387 P40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司海鹏 李惠 +1 位作者 高丽丽 章宜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07-1408,共2页
患者男性,58岁,因近2个月尿末尿道酸胀,有尿不尽感,夜尿2—3次入院。无肉眼血尿,无恶心呕吐,无恶寒发热,无体重下降。患者8年前在外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报告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此后病情一直稳定,在2016年复查... 患者男性,58岁,因近2个月尿末尿道酸胀,有尿不尽感,夜尿2—3次入院。无肉眼血尿,无恶心呕吐,无恶寒发热,无体重下降。患者8年前在外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报告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此后病情一直稳定,在2016年复查时行泌尿系B超检查提示膀胱壁有稍高回声区,遂行膀胱镜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开口处新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肿瘤 巢状变异型 免疫表型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1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眭怡群 崔红霞 +2 位作者 涂健 张永胜 冯一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SP两步法,分析1例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瘤细胞弥漫浸润膀胱黏膜固有层及肌层,瘤细胞圆形或... 目的探讨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SP两步法,分析1例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瘤细胞弥漫浸润膀胱黏膜固有层及肌层,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呈嗜酸性,核深染,偏位,类似浆细胞,可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瘤细胞CK7、CK20均阳性,CKpan弱阳性,Ki-67增殖指数40%,MUM1、CD20、CD3、CD45、CD38、CD138、PSA、P504S均阴性。结论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罕见,需与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及具有浆细胞样特征的其他肿瘤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肿瘤 浆细胞样 膀胱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诱导配体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赵万里 刘胜 +5 位作者 刘民 周煦东 孙鹏宇 王宪 杨继宏 马晓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227-3230,共4页
目的:检测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在尿路上皮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APRIL与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住院的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癌组织33例及癌旁组织2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检测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在尿路上皮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APRIL与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住院的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癌组织33例及癌旁组织2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RIL的表达水平,分析APRIL的表达与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q RT-PCR结果显示,APRIL m RNA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PRIL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上调表达,在癌旁组织中表达较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PRI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统计学分析发现APRIL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APRIL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能与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肿瘤 增殖诱导配体 表达上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并非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原体
17
作者 陈远钦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5-725,共1页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相当罕见,在所有膀胱肿瘤中不足1%。虽然人们认可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本质上属于良性肿瘤,但对其发病机制了解甚少。一些文献认为乳头状瘤病毒(HPV)可能是这些肿瘤的病原体,但这种观点并未得到证实。为进一步研...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相当罕见,在所有膀胱肿瘤中不足1%。虽然人们认可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本质上属于良性肿瘤,但对其发病机制了解甚少。一些文献认为乳头状瘤病毒(HPV)可能是这些肿瘤的病原体,但这种观点并未得到证实。为进一步研究HPV在尿路上皮肿瘤中的作用,作者选取27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人乳头状瘤病毒 尿路上皮肿瘤 病原体 膀胱肿瘤 良性肿瘤 发病机制 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检测Ki-67、HER-2、CD44、CK20在膀胱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骏 刘强 +1 位作者 王兆亮 施永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0-1314,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测Ki-67、HER-2、CD44、CK20在鉴别低级别和高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中的有效性。方法收集642例分级明确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及57例分级不确定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根据有无高级别复发或进展,将分级不确定病例...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测Ki-67、HER-2、CD44、CK20在鉴别低级别和高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中的有效性。方法收集642例分级明确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及57例分级不确定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根据有无高级别复发或进展,将分级不确定病例分为高危组及低危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Ki-67、HER-2、CD44、CK20的表达。结果将Ki-67≥30%、HER-2全层表达、CD44表达减弱、CK20全层表达定义为阳性,分级明确病例中,低级别组Ki-67、HER-2、CD44、CK20的阳性率分别为12%、15%、28%、21%,高级别组分别为76%、70%、52%、6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分级不确定病例中,低危组Ki-67、HER-2、CD44、CK20的阳性率分别为40%、49%、28%、40%,高危组分别为70%、70%、20%、30%。结论免疫组化检测Ki-67、HER-2、CD44、CK20在低级别和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可以用于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分级的辅助诊断,其中Ki-67和HER-2在鉴别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肿瘤 乳头状 分级 KI-67 HER-2 CD44 CK20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洁 王潇飞 +5 位作者 董丽儒 熊艳杰 李双 唐慧 刘芳 宋旭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大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large nested variant of urothelial carcinoma,LNU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3例LNUC的临床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LNUC发... 目的探讨大巢状变异型尿路上皮癌(large nested variant of urothelial carcinoma,LNU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3例LNUC的临床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LNUC发病年龄61~70岁,平均64.7岁;1例发生于输尿管,2例发生于膀胱。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规则的中~大的圆形、椭圆形、球茎样细胞巢,部分癌巢可见纤维血管轴心、微囊性变及中央粉刺样坏死。癌巢呈浸润性生长,但周围间质反应轻微,巢周收缩裂隙罕见,无明显水肿或炎细胞浸润,可见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2例p53为野生型,1例为错义突变,Ki-67增殖指数平均21.7%(15%~30%),3例PD-L1均为阴性。结论LUNC细胞形态温和,但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混合型LNUC与晚期病变有相关性,肿瘤分期高、淋巴结转移常见;PD-L1检测多为阴性,不适合应用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肿瘤 大巢状变异型 PD-L1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减少可预测膀胱肿瘤复发与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Ishiguro H Kawahara T +2 位作者 Zheng Y 胡舜摘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8-228,共1页
糖皮质激素受体( GR)的状态及其预后意义目前尚不清楚,为评估GR的表达水平对预测膀胱肿瘤预后的价值,作者采用GR抗体(H300)对149例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及94例来自肿瘤周围非肿瘤性膀胱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比研究。
关键词 质激素受体 膀胱组织 肿瘤复发 表达减少 预测 膀胱尿路上皮肿瘤 免疫组化染色 肿瘤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