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A干扰hTR基因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徐锋 苏筠 +5 位作者 程文 高建平 张征宇 葛京平 景抗震 位志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87-591,I0004,共6页
目的:探索RNA干扰(RNAi)hTR基因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及依据。方法:构建以hTR基因为靶点的RNA干扰装置PhTR-siRNA,对其进行筛选和鉴定;检测PhTR-siRNA对BIU-87细胞的生... 目的:探索RNA干扰(RNAi)hTR基因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及依据。方法:构建以hTR基因为靶点的RNA干扰装置PhTR-siRNA,对其进行筛选和鉴定;检测PhTR-siRNA对BIU-87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包括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情况、端粒酶活性检测、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验证hTR变化。结果:PhTR-siRNA干扰hTR基因后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株的生长受到抑制,明显抑制端粒酶活性,实时定量PCR验证hTR基因明显减少。结论:RNA干扰hTR基因能明显抑制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株的生长,可作为一种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基因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RNA干扰 HTR 基因 膀胱尿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_(146)表达、MVD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龙兵 董自强 +4 位作者 袁红纲 陈晓波 胡敬祖 张平 毛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22,共3页
目的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146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尿路上皮组织中CD14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MVD。结果癌组织中CD146m... 目的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146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尿路上皮组织中CD14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MVD。结果癌组织中CD146mRNA、蛋白表达及MVD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均<0.05。癌组织中CD146mRNA、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及MVD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146表达和MVD升高。其尿路上皮癌的分化、浸润及淋巴转移有关。CD146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在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 CD146基因 CD146蛋白 微血管密度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胸苷激酶1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京生 刘桂华 +5 位作者 孙东红 杜昆 赵倩 于阳阳 崔幸琨 郝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K1)在尿路上皮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6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为观察组,其中15例患者的正常膀胱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TK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TK1蛋白表达与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K1)在尿路上皮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6例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为观察组,其中15例患者的正常膀胱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TK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TK1蛋白表达与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K1阳性表达率为68.4%(52/76),对照组无表达;观察组TK1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K1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术后无瘤生存率均有关(P均<0.05)。结论尿路上皮癌组织TK1表达上调,其表达变化有助于判断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 胸苷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株端粒酶活性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景抗震 高建平 +2 位作者 程文 张征宇 葛京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37-241,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使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沉默,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hTERT基因设计构建多种siRNA表达载体,并转染至膀胱肿瘤BIU-87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单四唑(MTT)检测端粒酶活...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使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沉默,对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hTERT基因设计构建多种siRNA表达载体,并转染至膀胱肿瘤BIU-87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单四唑(MTT)检测端粒酶活性,观察siRNA表达载体对hTERT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和MTT检测证明,所构建的载体能导致不同程度的hTERT基因沉默,并成功地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结论:RNA干扰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BIU-87)端粒酶hTERT基因,能影响端粒酶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端粒酶活性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 端粒酶 膀胱尿路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H2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海波 王禾 +1 位作者 武国军 周忠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正常膀胱组织(12例)及膀胱癌标本中EZH2 mRNA(38例)及EZH2蛋白(68例)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正常膀... 目的探讨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正常膀胱组织(12例)及膀胱癌标本中EZH2 mRNA(38例)及EZH2蛋白(68例)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正常膀胱组织与膀胱癌标本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3.3%、79.4%(P<0.05)。膀胱癌标本中,低分级尿路上皮癌与高分级尿路上皮癌中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5.0%、100.0%(P<0.05);表浅性膀胱癌与浸润性膀胱癌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8.9%、100.0%(P<0.05)。RT-PCR检测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与膀胱癌标本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5.0%、84.2%(P<0.05)。膀胱癌标本中,低分级尿路上皮癌与高分级尿路上皮癌中EZH2 RNA表达率分别为70.0%、100.0%(P<0.05);表浅性膀胱癌与浸润性膀胱癌EZH2 mRNA表达率分别为72.7%、100.0%(P<0.05)。EZH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明显地高表达,EZH2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结果提示EZH2对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EZH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435-2HG、miR-128-3p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6
作者 李金辉 孙春山 刘磊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46-251,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IR4435-2HG与miR-128-3p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MIR4435-2HG和miR-128-3p的表达,将患者分别分为MIR4435-2HG高表达组(44例)、...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IR4435-2HG与miR-128-3p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MIR4435-2HG和miR-128-3p的表达,将患者分别分为MIR4435-2HG高表达组(44例)、MIR4435-2HG低表达组(43例)或miR-128-3p高表达组(39例)、miR-128-3p低表达组(48例);比较两组间病理资料和预后生存差异;分析MIR4435-2HG和miR-128-3p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MIR4435-2HG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miR-128-3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MIR4435-2HG和miR-128-3p表达呈负相关(r=-0.544,P<0.05)。MIR4435-2HG低表达和高表达组在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miR-128-3p低表达和高表达组各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IR4435-2HG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MIR4435-2HG低表达组,而miR-128-3p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高于miR-128-3p低表达组(P<0.05)。MIR4435-2HG高表达和miR-128-3p低表达是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MIR4435-2HG表达上调,miR-128-3p表达下调,两者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MIR4435-2HG 微小RNA-128-3p 预后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RSF1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宰国真 王旭东 +1 位作者 马梅 李彦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5期4635-4638,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丝氨酸/精氨酸富有剪接因子1(SRSF1)、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集的92例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手术或... 目的探讨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丝氨酸/精氨酸富有剪接因子1(SRSF1)、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集的92例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手术或活检标本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0例病理检查结果为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组织的活检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对照组、观察组中SRSF1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分析观察组Caspase-3与SRSF1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SRSF1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性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组织SRSF1阳性表达率高于原发性癌(P<0.001)。观察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aspase-3与SRSF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RSF1与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复发关系密切,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aspase-3与SRSF1表达呈负相关,SRSF1高表达与Caspase-3低表达对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病情进展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浸润性尿路上 丝氨酸/精氨酸富有剪接因子1 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IAPIN1、Fibulin-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季拓 蒋政干 +1 位作者 王祺 常宝元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因子1(CIAPIN1)和纤蛋白3(Fibulin-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7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采用qRT-PCR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CIAPIN1和Fibulin-3的表达,比较膀胱尿路... 目的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因子1(CIAPIN1)和纤蛋白3(Fibulin-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7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采用qRT-PCR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CIAPIN1和Fibulin-3的表达,比较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CIAPIN1和Fibulin-3的表达差异,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CIAPIN1和Fibulin-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IAPIN1和Fibulin-3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IAPIN1和Fibulin-3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Fibulin-3表达和CIAPIN1表达呈正相关(r=0.797,P<0.05)。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IAPIN1和Fibulin-3表达增加,二者可能共同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检测二者表达有助于患者病情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凋亡抑制因子1 纤蛋白3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婆罗双树样基因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9
作者 范大铬 周奇芬 +7 位作者 邹秋琴 王亦曾 庄小玲 俞曦洁 王声耀 林娜 吴春林 张文敏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研究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月~2019年6月间17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膀胱尿路上皮黏膜标本,制作组织芯片,运... 目的:研究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月~2019年6月间17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膀胱尿路上皮黏膜标本,制作组织芯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SALL4蛋白在正常膀胱黏膜上皮、低级别及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观察其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SALL4蛋白在膀胱正常尿路上皮中不表达,在膀胱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和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和49.12%。SALL4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正相关;且SALL4表达组尿路上皮癌预后更差,总生存时间更短。结论:SALL4蛋白主要在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中表达,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增殖、浸润和转移,与肿瘤预后差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尿路上 转录因子 婆罗双树样基因4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DNMT1、HMGA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福奎 王耀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3期78-81,F0004,共5页
目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泌尿外科收集BUC癌组织89例和正常膀胱组织45例,免疫组化SP法检测... 目的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DNMT1)、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宝鸡医院泌尿外科收集BUC癌组织89例和正常膀胱组织45例,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织中DNMT1、HMGA2蛋白的表达,分析DNMT1、HMGA2蛋白表达与BU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DNMT1蛋白在BUC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9%(63/89)和6.67%(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A2蛋白在BUC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7%(58/89)和2.2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C癌组织中,DNMT1蛋白异常表达与患者肿瘤直径、有无淋巴转移和肿瘤临床分期有关(P<0.05);HMGA2蛋白异常表达与患者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和肿瘤临床分期有关(P<0.05)。DNMT1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DNMT1阴性患者(χ~2=9.634,P=0.002);HMGA2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短于HMGA2阴性患者(χ~2=4.911,P=0.027)。结论在BUC癌组织中,DNMT1、HMGA2蛋白呈高表达状态,且均在BUC的肿瘤发生和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DNMT1、HMGA2可作为BUC预后预测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DNA甲基转移酶1 高迁移率族蛋白A2 病理参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1抗原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杨中文 马鸣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400-402,共3页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1的表达状况以及与肿瘤分级分期的关系,评价其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免疫学检测和免疫治疗的意义。方法应用Eli-VisionTMplus免疫组化法检测10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中MAGE-1抗原表达...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肿瘤特异性抗原MAGE-1的表达状况以及与肿瘤分级分期的关系,评价其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免疫学检测和免疫治疗的意义。方法应用Eli-VisionTMplus免疫组化法检测10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中MAGE-1抗原表达水平。结果10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石蜡标本组织中MAGE-1抗原阳性53例(51%),MAGE-1抗原表达与否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无关(P>0.05);高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强表达(或)表达率为27%(13/48),显著高于低分级5%(2/44)(P<0.01),高分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强表达率为27%(14/51)显著高于低分期的0%(0/35)(P<0.01)。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有MAGE-1抗原表达,MAGE-1抗原表达与否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分级、分期无关;强阳性表达的病例与弱表达的病例相比较,不同分级、分期存在极显著差异,分期或分级高的膀胱尿路上皮癌中MAGE-1抗原明显强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MAGE-1抗原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hMSH2表达水平及其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荣顺 王庆伟 朱文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6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生存素(surviv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表达水平及其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均完成1年随访)接受手术治疗的BU...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生存素(surviv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表达水平及其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舞钢市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均完成1年随访)接受手术治疗的BUC为研究对象,术中留取癌组织(BUC组)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对照组,距离癌缘2.5 cm)。比较两组不同病理学参数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hMSH2表达水平,分析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hMSH2表达水平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UC组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阳性表达率较高,hMSH2阳性表达率较低(P<0.05);与未复发患者相比,复发患者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hMSH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表达水平比较:G_(2/3)级高于G_(1)级,T_(2)~T_(4)期高于Tis~T_(1)期,有淋巴结转移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癌组织hMSH2表达水平比较:G_(2/3)级低于G_(1)级,T_(2)~T_(4)期低于Tis~T_(1)期,有淋巴结转移低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呈正相关(P<0.05);癌组织hMSH2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复发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hMSH2表达水平联合预测BUC患者术后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P<0.05)。结论癌组织survivin、Cyclin D1、hMSH2表达水平可为临床评估BUC患者病情状况提供依据,并能有效预测术后复发风险,为临床早期制定防治措施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术后复发 SURVIVIN Cyclin D1 HMS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治疗腹直肌转移性膀胱尿路上皮癌1例
13
作者 王莹 张明晖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5期185-187,共3页
免疫疗法可以提高或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在我国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种植转移是其常见的转移方式。肿瘤种植于腹直肌的患者较少,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该报告中,对1例... 免疫疗法可以提高或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在我国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种植转移是其常见的转移方式。肿瘤种植于腹直肌的患者较少,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该报告中,对1例发生腹直肌种植转移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梳理,分析其治疗过程并评估相关影响,以期为后续具有相似特点的个案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膀胱尿路上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三甲基-L-半胱氨酸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Eg5基因表达和凋亡的影响
14
作者 曹正国 田超 +2 位作者 钟苏权 周琳雄 陈桂柳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1期10-14,共5页
目的:体外观察纺锤体驱动蛋白Eg5抑制剂S-三甲基-L-半胱氨酸(STLC)对人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Eg5基因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MTT)比色法、TUNEL染色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体外观察纺锤体驱动蛋白Eg5抑制剂S-三甲基-L-半胱氨酸(STLC)对人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Eg5基因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MTT)比色法、TUNEL染色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TLC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的细胞周期、生长抑制率、凋亡指数、Eg5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将STLC与BIU-87细胞共孵育,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可见随着STLC作用时间延长至16 h,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G2/M期的BIU-87细胞明显增多(29.6%),且细胞发生凋亡的比例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统计分析显示,与0 h相比,STLC处理16 h时细胞凋亡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去除STLC后再培养,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结果表明STLC去除后BIU-87细胞周期进程开始恢复,与去除1 h时G2/M期细胞比例(34.84%)相比,去除3 h后G2/M期细胞比例(24.9%)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胞凋亡比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49)。与对照组相比,STLC处理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STLC处理组Eg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TLC可有效抑制Eg5基因表达并诱导人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凋亡,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细胞凋亡 Eg5基因 S-三甲基-L-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UCA1对膀胱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晓莉 肖燕萍 +2 位作者 林颖烽 崔兆磊 陈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1期77-80,84,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性评价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1基因(lncRNA-UCA1)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lncRNA-UCA1用于膀胱癌诊断的相关文献,起止时间为建库至2018...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性评价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1基因(lncRNA-UCA1)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lncRNA-UCA1用于膀胱癌诊断的相关文献,起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7月31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应用QUADAS-2条目工具评价文献质量,采用Meta-Disc 1.4和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合并UCA1用于膀胱癌诊断的统计量。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其共含膀胱癌患者919例,非癌对照418例。lncRNA-UCA1用于区分膀胱癌和非癌对照的合并敏感度为0.78(95%CI:0.76~0.80),特异度为0.87(95%CI:0.85~0.90),曲线下面积(AUC)为0.9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基于GAPDH为内参的lncRNA-UCA1检测效能(AUC:0.98)高于非GAPDH(AUC:0.85);以尿液为检测基质的lncRNA-UCA1分析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敏感度:0.78;特异度:0.86;AUC:0.93)。结论 lncRNA-UCA1对膀胱癌有较高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尿路上皮癌相关1基因 膀胱 诊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UBC1和B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智 董亚静 谢宇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1期41-45,74,共6页
目的:探究胃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lncRNA UBC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术中收集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 目的:探究胃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lncRNA UBC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术中收集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病灶>5 c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进行lncRNA UBC1、BMP2 mRNA表达水平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BMP2蛋白水平检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lncRNA UBC1、BMP2蛋白水平患者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组织中lncRNA UBC1、BMP2 mRNA表达水平及BMP2蛋白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T_(3)~T_(4)、Ⅲ~Ⅳ期、淋巴转移患者胃癌组织中lncRNA UBC1、BMP2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T_(1)~T_(2)、Ⅰ~Ⅱ期、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且低分化胃癌组织中lncRNA UBC1、BMP2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UBC1、BMP2蛋白高表达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均明显低于lncRNA UBC1、BMP2蛋白低表达患者(P<0.05)。浸润深度(T_(3)~T_(4))、TNM分期(Ⅲ~Ⅳ期)、淋巴转移、lncRNA UBC1高表达、BMP2 mRNA高表达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lncRNA UBC1、BMP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不良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相关基因1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胃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联合长链非编码RNA UCA1在诊断胃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健 任晓燕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9-1544,共6页
本研究探讨能谱CT参数联合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UCA1)诊断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选择103例胃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能谱CT检查,获得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值(NICAP)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值(NICVP)。通过RT-PC... 本研究探讨能谱CT参数联合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UCA1)诊断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选择103例胃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能谱CT检查,获得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值(NICAP)和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值(NICVP)。通过RT-PCR检测胃腺癌患者的血清UCA1水平。结果显示,转移组的NICAP和NICVP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患者(P<0.001)。分别以NICAP>0.132和NICVP>0.431为截断值,NICAP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42、68.52%和76.09%,NICVP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32、85.19%和86.96%。转移组患者的血清UCA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非转移组患者的(P<0.001)。以血清UCA1相对表达量>2.071为截断值,血清UCA1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84、87.04%和82.61%。NICAP+NICVP+UCA1联合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85、94.44%和100.00%。能谱CT参数(NICAP和NICVP)联合血清UCA1在诊断胃腺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胃腺 淋巴结转移 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值 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值 尿路上相关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lncRNA UCA1、miR-590-3p表达及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艳梅 李伟 王海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7期127-130,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UCA1)、微小RNA(miR)-590-3p表达及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7例胃癌患者,qRT-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UCA1)、微小RNA(miR)-590-3p表达及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7例胃癌患者,qRT-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UCA1和miR-590-3p的表达。分析胃癌组织中lncRNA UCA1与miR-590-3p表达的相关性及与病理参数的关系。K-M法绘制不同lncRNA UCA1和miR-590-3p表达的胃癌患者生存曲线。结果 胃癌组织中lncRNA UCA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miR-590-3p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lncRNA UCA1与miR-590-3p表达呈负相关(r=-0.720,P <0.01)。不同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患者lncRNA UCA1和miR-590-3p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M生存曲线显示,高lncRNA UCA1表达组累积生存率低于低lncRNA UCA1表达组,高miR-590-3p表达组累积生存率高于低miR-590-3p表达组(χ^(2)=8.140、11.624;P=0.004、0.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lncRNA UCA1高表达,miR-590-3p低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可能作为预后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尿路上相关基因1 微小RNA-590-3p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细胞及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UCA1、miR-195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程琳 孙荣凯 +1 位作者 付茂辉 向桂玲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6期11-15,共5页
目的观察膀胱癌细胞及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尿路上皮癌抗原1(UCA1)和miR-195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UCA1和miR-195与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株SV-HUC-1作为对照组,膀胱癌... 目的观察膀胱癌细胞及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尿路上皮癌抗原1(UCA1)和miR-195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UCA1和miR-195与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人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株SV-HUC-1作为对照组,膀胱癌细胞株T24为膀胱癌细胞组。选择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膀胱上皮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各50例,收集患者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浸润、复发等资料。采用RTPCR法检测膀胱癌细胞及组织中UCA1、miR-195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UCA1与miR-195表达的相关性。术后对50例患者随访3年,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膀胱癌细胞组UCA1表达高于对照组、miR-195表达低于对照组(P均<0. 05)。膀胱癌组织中UCA1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iR-195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 05)。病理分级较高、临床分期T3~T4者、肿瘤浸润及复发者UCA1表达较高,病理分级低者、临床分期T1~T2者、肿瘤未浸润及初发者miR-195表达较高(P均<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膀胱癌组织中UCA1与miR-195表达呈负相关(r=-0. 673,P <0. 05)。临床分期T1~T2患者生存率高于T3~T4期患者,UCA1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阳性表达患者,miR-195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均<0. 05)。Cox回归模型示UCA1阳性、miR-195阴性、临床分期T3~T4及肿瘤转移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 05)。结论膀胱癌细胞及组织中LncRNA UCA1表达增高、miR-195表达降低,UCA1表达增高、miR-195表达降低均与膀胱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尿路上抗原1 微小RNA195 长链非编码RN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中UCA1、miR-14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田建海 李晓娟 +1 位作者 郭怀远 徐建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0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膀胱癌组织中尿路上皮癌抗原1(UCA1)、micoRNA-141(miR-14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2月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UCA1、miR-141表达情况,并... 目的研究膀胱癌组织中尿路上皮癌抗原1(UCA1)、micoRNA-141(miR-14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2月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UCA1、miR-141表达情况,并分析UCA1、miR-14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此外,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将其按照生存状况的不同分为存活组(n=39)与死亡组(n=44),比较两组UCA1、miR-141表达情况。结果膀胱癌组织中UCA1、miR-141阳性率相比癌旁正常组织较高(均P<0.05)。病理分级为G1、临床分期T1~T2期、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组织中UCA1阳性率相比病理分级为G2~G3、临床分期T3~T4期、有淋巴结转移较低(均P<0.05)。临床分期T1~T2期、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组织中miR-141阳性率相比临床分期T3~T4期、有淋巴结转移较低(均P<0.05)。存活组膀胱癌组织中UCA1、miR-141阳性率相比死亡组较低(均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UCA1、miR-141均存在明显高表达,临床工作中可通过上述两项指标的检测进行膀胱癌患者病情判断以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尿路上抗原1 micoRNA-141 生存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