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肾病患者踝臂指数与尿蛋白排泄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苗艳 邵凤民 +2 位作者 阎磊 曹慧霞 朱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3-726,共4页
目的: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炎症因子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9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UAER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43例)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50例),搜集相关临床资料,检测患者HbAlc... 目的: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炎症因子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9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UAER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43例)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50例),搜集相关临床资料,检测患者HbAlc、TG、TC、HDL-C、LDL-C、UA、CRP、IL-6及UAER,并用多普勒测定ABI。结果:DN2组糖尿病病程较长(t=4.638,P<0.001),高血压发病率、LDL-C、HbAlc、UA、IL-6、UAER、CRP水平较高(χ2/t=4.854、3.317、6.609、2.120和3.576、10.580、2.790,P均<0.05),HDL-C、ABI水平较低(t=3.483和3.588,P均=0.001);ABI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IL-6、UAER、HbAlc、LDL-C、UA具有相关性(r=-0.352、-0.334、-0.299和-0.376,-0.523、-0.505、-0.419,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lc、IL-6是ABI的影响因素(β=-0.278和-1.518,P均<0.05),而糖尿病病程、IL-6、ABI是UAER的影响因素(β=0.605、0.801和-2.445,P均<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进行性加重,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其肾病及周围血管病变进展的共同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踝臂指数 尿蛋白排泄率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蛋白排泄率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陶玉倩 王凌雁 +3 位作者 李玲 王立志 李霞 曾进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尿蛋白排泄率(UAER)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79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6.34(S=9.87)岁,于入院后完善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MRA+MRI)和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等,对... 【目的】探讨尿蛋白排泄率(UAER)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79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6.34(S=9.87)岁,于入院后完善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MRA+MRI)和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等,对MRA所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和眼底动脉硬化进行分级评定,挑选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对所有入选者进行UAER检测,比较梗死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和UAER;对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分级和UAER进行相关分析;以20!g/min为界,将脑梗死患者分为高UAER组和低UAER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重度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梗死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高血压病程、收缩压及舒张压等无差异(P>0.05),脑梗死组UAER值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病变级别和UAER之间正相关(r=0.618,P=0.015);高UAER组重度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率高于低UAER组。【结论】升高的UAER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梗死的发生风险;这种风险的增加可能由UAER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蛋白排泄率 脑梗死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MRA 内皮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武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曾伟平 徐孝容 柳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351-1354,共4页
目的:分析真武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内科口服降糖药物或者... 目的:分析真武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2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内科口服降糖药物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剂量依照患者血糖水平而设定);合并高血压者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20 mg,2次/d;合并高脂血症者加服辛伐他汀,2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真武汤,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蛋白尿排泄率(u AER)及VEGF蛋白和mRNA的变化。结果:1)2组经过治疗u AER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的幅度更为明显(P〈0.05),说明真武汤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 AER,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2)经过治疗2组的VEGF蛋白和mRNA表达均有所下降,其中治疗组下降的趋势较对照组明显(P〈0.05),说明联合使用中药方可以使VEGF在蛋白和基因层面上均收到抑制。3)u AER与VEGF水平呈非正态分布,使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u AER与VEGF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结论:真武汤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同时降低u AER,是其保护肾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排泄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真武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尿蛋白排泄率对急性心肌梗死远期死亡率的预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立晶 刘京锋 +3 位作者 金旭 顾权 樊启光 汪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尿蛋白排泄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是否优于C反应蛋白(CRP)。方法连续入选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AMI并收住我院心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于入院第1、3、7天检测CRP和24 h尿蛋白排出量,并计算尿蛋白/肌酐比率... 目的探讨尿蛋白排泄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是否优于C反应蛋白(CRP)。方法连续入选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AMI并收住我院心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于入院第1、3、7天检测CRP和24 h尿蛋白排出量,并计算尿蛋白/肌酐比率(ACR)。随访时间为5年。结果共入选209例患者,年龄47~83岁,平均(68.3±15.6)岁,女性62例(29.7%),合并心力衰竭81例(38.8%)。校正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延迟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心力衰竭及肌酐清除率后,CRP和ACR均与5年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独立相关。但CRP与远期死亡率不相关[HR 95%CI:1.1(0.7~1.8),P=0.65],而ACR与近期和远期死亡率均独立相关[OR 95%CI:3.9(2.0~9.0),P<0.0001;1.4(1.1~1.8),P=0.01]。结论 ACR对AMI远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优于C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尿蛋白排泄率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竭运动导致大鼠运动性尿蛋白排泄率升高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林 姜明 +1 位作者 裴秋义 顾俊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力竭运动 生理功能 大鼠 运动性尿蛋白排泄率 升高机制 自由基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on Willebrad因子与尿蛋白排泄率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高鑫 袭荣文 +1 位作者 汪昕 杨永年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92-494,共3页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von Winllebrad因子 尿蛋白排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与尿白蛋白水平变化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路长安 王健 +7 位作者 罗金兵 夏立军 郝士伟 赵瑞泉 王猛 宋飞 张明宝 杨光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275-2280,共6页
背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蛋白排泄率(UAER)是肾脏功能和肾损害的指标,2型糖尿病患者两者变化是否一致尚不完全清楚。目的随访2型糖尿病患者eGFR与UAER水平5年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8年12月参加北... 背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蛋白排泄率(UAER)是肾脏功能和肾损害的指标,2型糖尿病患者两者变化是否一致尚不完全清楚。目的随访2型糖尿病患者eGFR与UAER水平5年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8年12月参加北京市社区糖尿病研究项目的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5年随访,并且每年随访1次。随访指标包括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eGFR及UAER。eGFR进展定义为e GFR下降且慢性肾脏病(CKD)分期增加;UAER进展定义为新出现的蛋白尿或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大量蛋白尿。结果2013-2018年每年完成随访且UAER和eGFR等资料齐全的患者共66例。基线、随访第5年患者DBP、UAER、eGF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随访第5年eGFR和UAER变化,66例患者中出现eGFR进展37例(56.1%)、UAER进展10例(15.2%)。37例(56.1%)患者eGFR和UAER进展平行,29例(43.9%)患者UAER和e GFR进展不平行。UAER和eGFR进展平行组、UAER和eGFR进展不平行组BMI、年龄、TG、TC、HDL-C、LDL-C、HbA_(1c)、SBP、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R和eGFR进展平行组糖尿病病程长于UAER和eGFR进展不平行组(P<0.05)。结论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5年发现,随糖尿病病程延长eGFR逐渐下降,UAER逐渐升高。43.9%的患者UAER进展和eGFR进展不平行,提示在临床中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建议同时进行e GFR和UAER检查,尤其是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下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肾小球滤过 尿蛋白排泄率 社区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尿白蛋白与骨密度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萍 刘丰 +1 位作者 王衍慧 罗时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67-268,235,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AER)与骨密度(BMD)变化的关系。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68例,对照组23例,分别测定血糖、HbA1c、AKP、Cr、尿AER值、骨密度。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AER)与骨密度(BMD)变化的关系。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68例,对照组23例,分别测定血糖、HbA1c、AKP、Cr、尿AER值、骨密度。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7%为Ⅰ组,若AER<200μg/min为ⅠA组,AER>200μg/min为ⅠB组。HbA1c>7%为Ⅱ组,若AER<200μg/min为ⅡA组,AER>200μg/min为ⅡB组。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糖尿病组ⅡB组BMD明显低于ⅡA组、ⅠA组、ⅠB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BMD比正常人显著降低,血糖控制不达标并AER升高患者的BMD下降比血糖控制达标尿蛋白阴性患者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尿蛋白排泄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肾病血糖波动对尿微量白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操轩 杨定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0期2390-2392,2396,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肾病血糖波动对尿微量白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96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仪(CGMS,美国MiniMed Inc生产)监测72h血糖,比较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对尿蛋白排泄及IGF-1、FKN、IL-6、TNF...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肾病血糖波动对尿微量白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96例,采用动态血糖监测仪(CGMS,美国MiniMed Inc生产)监测72h血糖,比较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对尿蛋白排泄及IGF-1、FKN、IL-6、TNF-α、hs-CRP等炎症指标水平的影响。结果:本组血糖平稳者(MAGE<5.0mmol/L)与血糖波动者(MAGE≥5.0mmol/L)相比较,尿蛋白排泄率、1,5-AG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F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MAGE作为因变量对尿蛋白排泄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呈正相关(r=0.759,P=0.009)。本组血糖平稳者(MAGE<5.0mmol/L)IGF-1、FKN、IL-6、TNF-α、hs-CRP等炎症指标水平分别与血糖波动者(MAGE≥5.0mmol/L)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波动加剧可能通过促进机体炎症水平加重早期糖尿病肾病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糖波动 尿蛋白排泄率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活血颗粒对气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CTGF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蓝健姿 潘奇 +3 位作者 陶庆 施欣 程晓东 张春燕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79-82,85,共5页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颗粒对气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患者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作用。方法:将90例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采用采用随机信封方...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颗粒对气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患者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作用。方法:将90例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采用采用随机信封方式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另将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其中2组DN患者均接受积极控制血糖,治疗高血压,调节脂质代谢异常等治疗,治疗组则在该基础上加用益肾活血颗粒。2组均以12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3组蛋白尿排泄率(u AER)、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空腹血糖(FGC)、餐后2 h血糖(2 h BG)、I、Ⅲ型胶原(PI NP、PⅢNP)以及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变化。结果:1)2组患者治疗前24 h蛋白尿排泄率、Hb Alc、FGC、2 h 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 h蛋白尿排泄率、FPG、OGTT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降低的程度较为明显(P<0.05);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u AER、I、Ⅲ型胶原以及CTGF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其中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3)利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参数相关性分析后可知CTGF与PI NP、PⅢNP均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益肾活血颗粒可以显著降低尿CTGF水平,该效应可能是益肾活血颗粒防治气虚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纤维化 尿蛋白排泄率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益肾活血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治疗大鼠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彩蓉 杨晓 +1 位作者 朱忠华 蔡飞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0期877-879,共3页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糖尿病大鼠肾氧化应激的影响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改变。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Ⅰ...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糖尿病大鼠肾氧化应激的影响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改变。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每组10只,同时选择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大鼠糖尿病模型成型4周后,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分别给予EGCG溶液2.5和5.0 mg.kg-1.d-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0.1 mol.L-1柠檬酸缓冲液,12周时收集24 h尿液,并尾部静脉取血,处死全部大鼠。检测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血浆Hcy含量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12周时肾质量指数显著增加,肾脏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且氧化应激增强,血浆Hcy的含量升高。经EGCG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肾质量指数降低,抗氧化能力和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丙二醛(MDA)显著降低,血浆Hcy的含量降低。结论EGCG可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抗氧化能力和降低氧化应激,并降低血浆Hcy的含量,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糖尿病肾病 同型半胱氨酸 尿蛋白排泄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治疗前后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12
作者 鲁豫 鲁平 +1 位作者 马桂英 文世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3-605,共3页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治疗前后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 64例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时肾脏弓状动脉的阻力指数及收缩期血流...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治疗前后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 64例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时肾脏弓状动脉的阻力指数及收缩期血流速度明显增高 ,肾门处血流量增多。治疗后随着尿微量蛋白排泄率的降低 ,肾脏弓状动脉的血流阻力指数减低 ((0 .67± 0 .0 6)vs (0 .56± 0 .0 4 ) ,P <0 .0 5) ,收缩期血流速度减慢 ((1 9.2 8±4 .2 1 )cm/svs (1 3 .1 9± 3 .1 7)cm/s,P <0 .0 5) ,肾门处血流量逐渐减少 ((383 .1 1± 44 .0 6)ml/minvs (31 2 .0 6±32 .1 4 )cm/s,P <0 .0 5)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实时评价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有效指标。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时主要以弓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性 糖尿病肾病 肾血流动力学 尿蛋白排泄率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