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栋 庞良芳 周宏灏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是生物体内进行第Ⅱ相生物转化时最重要的一种酶。UGT广泛分布于人体的肝、肾和肠等不同组织,代谢大量的外源性毒性物质和内源性物质。研究发现,UGT1A基因多态性是个体...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是生物体内进行第Ⅱ相生物转化时最重要的一种酶。UGT广泛分布于人体的肝、肾和肠等不同组织,代谢大量的外源性毒性物质和内源性物质。研究发现,UGT1A基因多态性是个体间葡萄糖醛酸化活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UGT1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 尿二磷酸葡萄糖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基因突变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光榆 吴建新 +1 位作者 李定国 陆汉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1-414,共4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基因突变可引起先天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现就UGT基因突变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UGT基因的定位及结构,UGT突变与Crigler-Najjar综合征Ⅰ(CNⅠ)、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CNⅡ)和Gilbert综合征(GS)以...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基因突变可引起先天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现就UGT基因突变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UGT基因的定位及结构,UGT突变与Crigler-Najjar综合征Ⅰ(CNⅠ)、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CNⅡ)和Gilbert综合征(GS)以及UGT基因治疗研究进展等。UGT基因突变研究,将有助于先天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 基因 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儿核受体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转录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利 周宏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74-979,共6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属于Ⅱ相药物代谢酶。它能催化葡醛酸与其相应底物结合,是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Ⅱ相生物转化时最重要的一类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孕烷X受体(pregnaneXreceptor,PXR)...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属于Ⅱ相药物代谢酶。它能催化葡醛酸与其相应底物结合,是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Ⅱ相生物转化时最重要的一类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孕烷X受体(pregnaneXreceptor,PXR)、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onstitutiveandrostanere-ceptor,CAR)等孤儿核受体(orphannuclearreceptors)及其他转录因子能调节UGT基因的转录,这些受体及因子分布和活性的差异可导致UGT酶表达和分布的差异。此外,研究表明化合物通过核受体(NR)介导的UGT酶表达量的变化可能是影响化合物体内代谢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UGT酶表达量与激素平衡、药物疗效、药物毒副作用及肿瘤等多种疾病发病预后密切相关,所以研究核受体对Ⅱ相代谢酶的调节作用在预测药物相互作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人类疾病的预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儿核受体 基因调节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OfUGT逆转亚洲玉米螟对Cry1Ie蛋白的抗性
4
作者 林雅玲 何康来 +2 位作者 王振营 尚素琴 张天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4-841,共8页
转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作物在害虫防治中应用较多,但长期种植转Bt基因作物,靶标害虫不可避免会对杀虫蛋白产生抗性,如何进行抗性治理是当前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基于前期转录组分析结果,定量分析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转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作物在害虫防治中应用较多,但长期种植转Bt基因作物,靶标害虫不可避免会对杀虫蛋白产生抗性,如何进行抗性治理是当前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基于前期转录组分析结果,定量分析了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Of UGT)在亚洲玉米螟Cry1Ie抗性品系(ACB-IeR)及敏感品系(ACB-Bt S)的表达量,利用RNA干扰技术(RNAi)对ACB-IeR品系Of UGT基因进行沉默,并通过毒力测定试验来检验干扰效果。Of UGT基因在ACB-Ie R三龄幼虫中相对表达量高于ACB-Bt S,并且注射ds UGT后该基因表达量下降。Cry1Ie抗性品系的致死中浓度大于1000.00μg/g,在蛋白浓度为500.00μg/g时,注射ds UGT和ds GFP后的幼虫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较空白对照组存活率显著降低;在蛋白浓度为1000.00μg/g时,注射ds GFP后的幼虫存活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注射ds UGT后的幼虫存活率较空白对照和注射ds GFP的都显著降低。由结果可以看出RNAi沉默OfUGT基因后可以降低抗性品系亚洲玉米螟对Cry1Ie蛋白的抗性,但对抗性的逆转程度还需要后续更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 RNA干扰 Cry1Ie 抗性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氨对大鼠血清胆红素及肝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王彦芳 阚全程 +2 位作者 余祖江 李朵璐 关克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9-492,共4页
目的:分析高血氨状态下大鼠胆红素水平、胆红素代谢相关的血红素加氧酶1(HO-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表达的变化及NF-κB通路的激活情况。方法:25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2组:高血氨组15只,每天给予氯化铵灌胃2... 目的:分析高血氨状态下大鼠胆红素水平、胆红素代谢相关的血红素加氧酶1(HO-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表达的变化及NF-κB通路的激活情况。方法:25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2组:高血氨组15只,每天给予氯化铵灌胃2次;对照组10只,同法灌胃生理盐水。每周心脏采血一次,应用ELISA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4周后处死大鼠,心脏灌流后取肝脏,免疫组化SP染色观察HO-1与NF-κB的表达,RT-PCR检测UGT1A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血氨组大鼠血清TBIL、DBIL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BIL:F组间=201.524,F时间=446.552,P均<0.001;DBIL:F组间=131.864,F时间=455.413,P均<0.001)。高血氨组HO-1蛋白表达量(2250.31±620.43)较对照组的(156.66±10.28)上调(t=56.829,P<0.001),高血氨组NF-κB阳性细胞百分比为(0.248±0.052)%,较对照组的(0.072±0.033)%增加(t=62.347,P<0.001)。高血氨组UGT1A1mRNA的表达水平(0.611±0.152)高于对照组的(0.328±0.063)(t=6.449,P<0.001)。结论:血氨升高时TBIL和DBIL亦随之升高,HO-1和UGT1A1在组织中的表达增加,提示组织处于氧化应激状态,NF-κB通路被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氨 胆红素 氧化应激 血红素加氧1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1A1 核因子-ΚB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抑制性药物相互作用的体外定量预测
6
作者 彭向东 曹杉 周宏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44-1647,共4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是一个结合酶超家族,催化了多种药物。已有许多与葡萄糖苷酸化相关的抑制性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体外实验方法和定量策略已经成功运用于体内葡萄糖醛酸化清除率以及抑制...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是一个结合酶超家族,催化了多种药物。已有许多与葡萄糖苷酸化相关的抑制性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体外实验方法和定量策略已经成功运用于体内葡萄糖醛酸化清除率以及抑制性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该综述从这一领域相关基础知识和预测方法以及实验影响因素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 抑制 药物相互作用 体外体内外推法 肝脏清除率 底物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解毒通路探讨枸杞汁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代谢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贺永健 黄少文 +4 位作者 刘瑞菁 万发达 杨婕 刘焕 柳春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96-200,共5页
目的:通过大鼠毒性干预实验观察枸杞汁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染毒大鼠肝脏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UGT1)活性及代谢解毒的影响,探讨枸... 目的:通过大鼠毒性干预实验观察枸杞汁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染毒大鼠肝脏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UGT1)活性及代谢解毒的影响,探讨枸杞汁对DEHP代谢的干预效果。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EHP组和枸杞汁干预组,每组20只,DEHP组和干预组在DEHP一次染毒(3 000 mg/kg mb)后连续7 d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枸杞汁,对照组则给予同等体积的芝麻油或生理盐水,期间每天收集大鼠24 h尿液。在染毒1、3、5、7 d后各组分别随机处死5只。采用试剂盒检测肝脏UGT1的活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中的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以及尿液MEHP和邻苯二甲酸(phthalic acid,PA)含量。结果:枸杞汁干预组大鼠第5天UGT1活性显著高于DEHP组和对照组(P<0.05),且相对于DEHP组血清中MEHP含量减少而尿液中MEHP和PA含量增加。结论:枸杞汁可能通过提高UGT1活力促进了DEHP的代谢与排泄,发挥了解毒效应,将来可能作为一种预防或对抗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或其他有毒化学物潜在危害的保健药材或功能食品用于人群的健康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二(2-乙基己基)酯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1 枸杞汁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骨脂酚在大鼠和人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酶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代谢稳定性及性别差异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涛 杨津兰 +2 位作者 朱安 赵经纬 王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360,共7页
目的探究补骨脂酚在大鼠和人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酶(CYP酶)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酶)的代谢稳定性及性别差异。方法补骨脂酚分别与雄、雌性SD大鼠和男、女性人肝微粒体在37℃与不同辅酶因子孵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 目的探究补骨脂酚在大鼠和人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酶(CYP酶)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酶)的代谢稳定性及性别差异。方法补骨脂酚分别与雄、雌性SD大鼠和男、女性人肝微粒体在37℃与不同辅酶因子孵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补骨脂酚的剩余浓度,采用底物消除法观察补骨脂酚的代谢稳定性。结果补骨脂酚在雄、雌性SD大鼠肝微粒体中,CYP酶介导的Ⅰ相代谢固有清除率(Clint)分别是326.6±15.4和(77.2±4.8)mL·min-1·kg-1,雄性代谢显著快于雌性(P<0.01);UGT酶介导的Ⅱ相代谢Clint分别是164.5±8.4和(419.1±24.1)mL·min-1·kg-1,雌性代谢显著快于雄性(P<0.01);CYP酶和UGT酶共同代谢的Clint分别是1063.1±27.2和(781.2±16.5)mL·min-1·kg-1,雄性代谢显著快于雌性(P<0.01)。在男、女性人肝微粒体中,CYP酶介导的Ⅰ相代谢Clint分别是24.8±2.1和(17.6±1.0)mL·min-1·kg-1,男性代谢显著快于女性(P<0.01);UGT酶介导的Ⅱ相代谢Clint分别是176.4±26.5和(165.9±8.6)mL·min-1·kg-1,代谢无显著性别差异;CYP酶和UGT酶共同代谢的Clint分别是262.5±20.9和(236.2±10.5)mL·min-1·kg-1,代谢无显著性别差异。结论补骨脂酚在SD大鼠和人肝微粒体中,均发生CYP酶介导的Ⅰ相代谢和UGT酶介导的Ⅱ相代谢反应,且代谢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种属和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酚 细胞色素P450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 肝微粒体 代谢稳定性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介导的中药-药物相互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哲 姜丽丽 +1 位作者 夏杨柳 刘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0-214,共5页
随着中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使用及对Ⅱ相药物代谢酶UGT的表达、功能、调控的进一步认识,对UGT酶介导的中药多组分之间、中药复方以及中药与化学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被越来越多人关注。本文对近年来UGT介导的中药-药物相互作用主要... 随着中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使用及对Ⅱ相药物代谢酶UGT的表达、功能、调控的进一步认识,对UGT酶介导的中药多组分之间、中药复方以及中药与化学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被越来越多人关注。本文对近年来UGT介导的中药-药物相互作用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互作用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的代谢类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水莲 李新 曾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 (UGT)是一类Ⅱ相代谢酶 ,能催化葡醛酸与其相应底物结合。该过程是机体的重要排泄途径之一。目前 ,有 15种人类UGT被确证有活性 ,而且对它们的底物选择性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 ,但UGT的酶学研究相对于细胞色素P4 ...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 (UGT)是一类Ⅱ相代谢酶 ,能催化葡醛酸与其相应底物结合。该过程是机体的重要排泄途径之一。目前 ,有 15种人类UGT被确证有活性 ,而且对它们的底物选择性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 ,但UGT的酶学研究相对于细胞色素P4 5 0还比较落后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二磷酸转移 结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冬雪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是体内最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它可以参与许多内源性物质如胆红素、甾体激素、甲状腺激素、胆汁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等的代谢,在许多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惊厥药等的代谢中也发挥着重要的...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是体内最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它可以参与许多内源性物质如胆红素、甾体激素、甲状腺激素、胆汁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等的代谢,在许多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惊厥药等的代谢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UGT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UGT特别是其基因多态性及其介导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不仅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也可以揭示内源性物质代谢紊乱的机制。本文就UGT的分类、组织分布、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基因多态性及其所介导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二磷酸 转移 药物相互作用 多态性 单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2B7三个功能性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活性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玲敏 陈静 曾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4-283,共10页
目的构建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2B7重组酶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UGT2B7*71S(A71S,211G>T),UGT2B7*2(H268Y,802C>T)和UGT2B7*5(D398N,1192G>A),以进一步研究该酶野生型和其突变体在对底物作用过程中的功能差异。方法应用... 目的构建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2B7重组酶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UGT2B7*71S(A71S,211G>T),UGT2B7*2(H268Y,802C>T)和UGT2B7*5(D398N,1192G>A),以进一步研究该酶野生型和其突变体在对底物作用过程中的功能差异。方法应用细菌/杆状病毒系统,将构建的pFastBac-UGT2B7*71S,pFastBac-UGT2B7*2和pFastBac-UGT2B7*5重组质粒转化E.coli DH10Bac大肠杆菌,通过转座作用获得各自的重组粘粒(bac-mid),然后将其转染草地夜蛾(Sf)9细胞后,产生重组杆状病毒。这些病毒再感染Sf9细胞,即可获得野生型UGT2B7*1及其突变体的重组酶。野生型及突变体酶的活性以7-羟基-4-三氟甲基香豆素(7-HFC)为底物,用荧光法测定并分析比较。结果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成功地构建人UGT2B7重组酶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UGT2B7*1对7-HFC的Km值为(0.331±0.018)mmol·L-1,Vmax值为(2.14±0.04)μmol·min-1·g-1蛋白;UGT2B7*71S对7-HFC的Km值为(0.260±0.026)mmol·L-1,Vmax值为(1.36±0.05)μmol·min-1·g-1蛋白;UGT2B7*2对7-HFC的Km值为(0.53±0.06)mmol·L-1,Vmax值为(9.5±0.5)μmol·min-1·g-1蛋白;UGT2B7*5对7-HFC的Km值为(0.59±0.05)mmol·L-1,Vmax值为(7.52±0.28)μmol·min-1·g-1蛋白。结论应用细菌/杆状病毒系统,成功构建了UGT2B7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可进一步用于对其他底物的代谢活性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二磷酸葡糖转移 突变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介导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何雪茹 付裕豪 +2 位作者 荀雪姣 崔艳军 董占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8期936-945,共10页
近年来由代谢酶和转运体介导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药物相互作用(DDI)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除CYP450酶,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s)是参与TKIs代谢的另一类代谢酶,而且在体外多数TKI对UGTs呈抑制作用。TKIs与UGTs底物... 近年来由代谢酶和转运体介导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药物相互作用(DDI)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问题。除CYP450酶,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s)是参与TKIs代谢的另一类代谢酶,而且在体外多数TKI对UGTs呈抑制作用。TKIs与UGTs底物或抑制剂联合用药可能发生潜在的有临床意义的DDI。本文将重点研究UGTs介导的TKIs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以及UGT1A基因型对TKIs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探讨解决策略,以期为临床医师和药师对TKIs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抑制剂 尿二磷酸葡萄糖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内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影响
14
作者 张伟琳 张梓倩 +2 位作者 孙韬 李燕 盛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9-499,共11页
目的 探究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对大鼠和人脑中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影响。方法 (1)分别将人脑胶质细胞(HEB)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分为细胞对照组和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组(氧糖剥夺1 h后再灌注)。MTT法测定细胞... 目的 探究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对大鼠和人脑中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的影响。方法 (1)分别将人脑胶质细胞(HEB)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分为细胞对照组和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组(氧糖剥夺1 h后再灌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及其调控因子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mRNA水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生成IMM-H004G及IMM-H004G水解代谢生成IMM-H004的含量。(2)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IR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予处理,CIR模型组大鼠通过四血管结扎法手术构建急性CIR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除不进行四血管闭塞外,其余手术操作与CIR模型组保持一致。LC-MS/MS测定大鼠脑组织中UGT和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侧脑室注射IMM-H004后6、15、30、45和60 min取不同脑区(小脑、脑干、下丘脑、海马、中脑、纹状体、皮质)制匀浆,并通过LC-MS/MS测定IMM-H004和IMM-H004G含量。结果 (1) OGD/R损伤使HEB和SH-SY5Y细胞存活率分别降至细胞对照组的72.30%和53.56%。OGD/R损伤显著降低HEB细胞中UGT1A1、UGT1A7、UGT1A8 mRNA表达,IMM-H004G的生成量降至细胞对照组的50.05%~68.95%,但未影响其水解代谢。SH-SY5Y细胞中未检测到IMM-H004G的生成和水解。(2)与细胞对照组相比,CIR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UGT和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未见显著性差异;IMM-H004及IMM-H004G在CIR模型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各脑区中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OGD/R损伤降低HEB细胞中UGT介导的IMM-H004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但CIR损伤未显著影响IMM-H004的脑内代谢,提示脑组织中可能具有代偿机制以维持药物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 β葡萄糖 神经胶质细胞 IMM-H004 IMM-H004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介导的胆汁酸代谢过程及其内源和外源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郭胜杰 管汐蕊 +4 位作者 曹文莉 梁思成 齐晓怡 葛广波 吕沐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02-107,共6页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 UGTs)作为人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II相代谢酶,不仅参与外源性化合物代谢清除,也在胆汁酸等内源性物质的代谢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解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介导的胆汁酸...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 UGTs)作为人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II相代谢酶,不仅参与外源性化合物代谢清除,也在胆汁酸等内源性物质的代谢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解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介导的胆汁酸代谢过程及其内源和外源影响因素有助于增强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胆汁酸代谢调控作用受到多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影响。本文将重点探讨核受体、遗传因素、外源化合物及肝脏相关疾病等因素对UGT酶作用的影响,讨论体内潜在的胆汁酸动态平衡干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 胆汁 影响因素 平衡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6
作者 邓艳茹 曹格溪 +2 位作者 李颖 李亚静 董占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0-576,共7页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具有降糖疗效确切、不易引起低血糖、心血管保护及肾脏获益等特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相互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具有降糖疗效确切、不易引起低血糖、心血管保护及肾脏获益等特点,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与其他药物联用的相互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目前我国临床使用较为常见的SGLT2抑制剂包括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艾托格列净和恒格列净,该类药物主要经Ⅱ相代谢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idase,UGT)代谢,并有多种转运体参与其在体内的处置过程。本文综述了上述不同SGLT2抑制剂的药动学特点以及与他汀类降脂药、抗肿瘤药、抗菌药、非甾体抗炎药、中药等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以期促进临床SGLT2抑制剂的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药代动力学 药物相互作用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塞布韦对扑热息痛葡萄糖醛酸化的抑制作用
17
作者 李兰丽 姜丽丽 +1 位作者 夏杨柳 刘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87-892,共6页
目的探讨达塞布韦对扑热息痛(APAP)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定量预测2种药物同时服用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危险性。方法利用人肝微粒体(HLMs)及重组人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UGT1A9),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体外酶抑制动... 目的探讨达塞布韦对扑热息痛(APAP)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定量预测2种药物同时服用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危险性。方法利用人肝微粒体(HLMs)及重组人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9(UGT1A9),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体外酶抑制动力学研究达塞布韦对APAP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作用。结果达塞布韦对APAP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具有较强的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在HLMs中,其IC50和Ki值分别为(3.94±1.29)和(5.50±0.46)μmol/L。在重组人源UGT1A9中,达塞布韦对UGT1A9的IC50和Ki值分别为(5.24±1.26)和(4.92±0.46)μmol/L。利用体外实验数据及药物相互作用预测模型,预测当达塞布韦以250 mg、2次/d或更高剂量与APAP同时服用时,将导致APAP的曲线下面积至少增加27%。结论达塞布韦对APAP的葡萄糖醛酸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2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 扑热息痛 达塞布韦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UGT 1A1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对呕吐毒素特异性降解的作用
18
作者 贺卫华 陈诗琪 +3 位作者 王丽华 丁斓 翟晓虎 杨俊花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22-1728,共7页
为了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猪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蛋白并对其进行功能鉴定。首先,合成密码子优化的UGT 1A1基因,克隆到载体pFastBacⅠ中,构建杆状病毒重组转移载体,然后导入DH10Bac中,获得重组的穿梭质粒,再转染Sf9细胞得... 为了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猪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蛋白并对其进行功能鉴定。首先,合成密码子优化的UGT 1A1基因,克隆到载体pFastBacⅠ中,构建杆状病毒重组转移载体,然后导入DH10Bac中,获得重组的穿梭质粒,再转染Sf9细胞得到重组杆状病毒,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重组后UGT 1A1蛋白的表达;对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目的蛋白酶的动力学参数及其对呕吐毒素(DON)的代谢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FastBac-UGT 1A1质粒被成功构建,导入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获得重组穿梭质粒Bacmid-UGT 1A1,再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Bacmid-UGT 1A1蛋白,能够与多组氨酸标签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优化目的蛋白表达,并对其体外代谢DON进行了酶学性质和动力学参数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表达和代谢产物的分析等技术手段获得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且纯化的Bacmid-UGT 1A1蛋白,为揭示DON在肝脏中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和关键调控因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毒素(DON) 葡萄糖缀合物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ugt) 猪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相关 被引量:16
19
作者 孙碧君 赵诸慧 +3 位作者 杨琳 李刚 吴冰冰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组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2μmol...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病例组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收治的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2μmol·L^-1)新生儿,采用PCR对外周血UGT1A1基因进行检测.对照组为我院新生儿出生缺陷生物样本数据库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221μmol·L^-1病例.病例组及对照组新生儿均要求胎龄≥35周,出生体重≥2500g.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各65例.UGT1A1G71R是病例组中最常见的突变类型(73.8%,48/65).对照组UGT1A1G71R突变位点与既往Meta分析中提取的中国健康新生儿对比,在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UGT1A1基因G71R突变中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和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把握度为0.993.与携带G/G基因型新生儿相比,UGT1A1G71R突变(A/A+G/A基因)可增加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风险(OR=7.373,95%CI3.395~16.008),把握度为1.0.结论UGT1A1基因G71R突变与新生儿不明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高胆红素脑病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1A1 基因突变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肾脏异丙酚代谢相关ugt1a6基因在无肝期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顾健腾 陶国才 +1 位作者 鲁开智 吴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697-1699,共3页
目的研究无肝期前后与异丙酚代谢相关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6在大鼠肾脏中的基因表达变化,初步阐释异丙酚无肝期肝外代谢特点形成的原因。方法1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5只/组),A组为对照组,B组阻断肝门30 m in,C组阻断肝门... 目的研究无肝期前后与异丙酚代谢相关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6在大鼠肾脏中的基因表达变化,初步阐释异丙酚无肝期肝外代谢特点形成的原因。方法1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5只/组),A组为对照组,B组阻断肝门30 m in,C组阻断肝门60 m in,截取各组大鼠肾脏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ugt1a6 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肾脏组织ugt1a6的基因表达水平B、C组明显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肾脏组织ugt1a6基因表达在无肝期比无肝期前增多,这可能是异丙酚无肝期肝外代谢增强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尿二磷酸葡萄糖转移 无肝期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