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脱氧吡啶啉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霍维玲 陈新军 +2 位作者 李香业 王建强 王继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及尿脱氧吡啶啉(DPD)排泄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其治疗前后进行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血BAP、尿DPD、尿Cr及跟骨密度(BMD)测定,并同...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及尿脱氧吡啶啉(DPD)排泄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其治疗前后进行血钙(Ca)、血磷(P)、血碱性磷酸酶(ALP)、血BAP、尿DPD、尿Cr及跟骨密度(BMD)测定,并同时测定5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骨质疏松症患者BAP比正常对照组(213±8.13U/L 比142±6.69U/L)、DPD排泄率较正常对照组(6.11±2.14nmol/mmolCr比3.24± 1.62nmol/mmolCr)均明显增高(P<0.01),且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者之间成正相关(r=0.52)。结论 BAP、DPD/Cr是监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骨质疏松症 临床意义 尿脱氧吡啶啉(DPD) 正常对照组 血碱性磷酸酶 治疗前后 正常健康人 诊断价值 同时测定 敏感指标 排泄率 BAP 患者 相关性 骨密度 显著性 正相关 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卵巢和抗骨质疏松干预后大鼠尿脱氧吡啶啉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胡莹莹 夏维波 +3 位作者 刘怀成 孟迅吾 周学瀛 邢小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去卵巢及予以不同的干预后尿脱氧吡啶啉/肌酐比率(urinarydeoxypyridinolinecrosslink/creatinine,UDpd/Cr)的变化,了解其在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只Wister大鼠于6月龄时行去卵巢手术(OVX,n=32)和假手... 目的观察大鼠去卵巢及予以不同的干预后尿脱氧吡啶啉/肌酐比率(urinarydeoxypyridinolinecrosslink/creatinine,UDpd/Cr)的变化,了解其在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只Wister大鼠于6月龄时行去卵巢手术(OVX,n=32)和假手术(Sham,n=8)。手术后6周分别予以不同的干预如下:OVX组(Ovx,n=8)和Sham组不做干预;雌激素干预组(O+E,n=9)予以17β雌二醇20μg/(kg·d),皮下注射;英卡膦酸钠干预组(O+C,n=7)予以Cimadronate0.2mg/(kg·d),经胃肠给药。手术后14周将大鼠处死,处死前收集24h尿液和血液测定血清及尿液中生化指标;处死后留取右侧股骨标本,进行股骨外周定量CT骨密度及股骨远端凹入实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OVX组大鼠的骨吸收指标UDpd/Cr比Sham组增加了133.3%(P<0.01),OVX组大鼠尿钙/肌酐比率亦有增加,但与Sham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雌激素和英卡膦酸钠干预组UDpd/Cr比OVX组显著降低,分别减少了54.6%和51.8%(P均<0.01),并与Sham组接近。UDpd/Cr与骨量、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等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其与以上指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UDpd/Cr是敏感的骨吸收指标,在OVX和予以雌激素、二膦酸盐干预后均有显著变化,其改变与骨密度及骨骼力学特性的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脱氧吡啶啉 骨吸收 去卵巢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在矿工骨质疏松症中临床监测意义
3
作者 杨荣华 吴国兰 +4 位作者 李明道 李风强 刘昶 安勇 朱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4-185,共2页
目的观察尿脱氧吡啶啉(DPD)排泄率在井下和井上矿工中的变化。方法对60名矿工, 分两组,井下30人,井上30人,用化学发电免疫法测定尿脱氧吡啶啉的浓度。结果井下井上受检人员不同年龄阶段之间DPD排泄浓度有差异,P<0.05。结论井下工人... 目的观察尿脱氧吡啶啉(DPD)排泄率在井下和井上矿工中的变化。方法对60名矿工, 分两组,井下30人,井上30人,用化学发电免疫法测定尿脱氧吡啶啉的浓度。结果井下井上受检人员不同年龄阶段之间DPD排泄浓度有差异,P<0.05。结论井下工人骨量丢失的早并且丢失量多,应早期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泄率 骨质疏松症 临床监测 矿工 尿脱氧吡啶啉(DPD) 免疫法测定 年龄阶段 0.05 骨量丢失 井下工人 早期预防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OCIF水平与2型糖尿病骨代谢关系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常辉 王玉君 +3 位作者 庞久高 刘军 刘东方 李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99-1001,共3页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 ,T2DM )血清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 (osteoclastogenesisinhibitoryfactor,OCIF) 骨保护素 (osteoprotegerin ,OPG)的变化及与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ty ,BMD)、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 ,T2DM )血清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 (osteoclastogenesisinhibitoryfactor,OCIF) 骨保护素 (osteoprotegerin ,OPG)的变化及与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ty ,BMD)、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 60例T2DM患者及 3 0例正常人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OCIF ,同时测定血清骨钙素 (osteocalcinBGP)、尿脱氧吡啶啉 (deoxypyridinoline ,DPD)、血糖、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和桡骨BMD。结果 无论糖尿病组或对照组 ,血清OCIF水平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尤其在 60岁组增加明显 ;除 70岁组男性较女性增高外 ,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 ;糖尿病组血清OCIF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1) ,伴骨质疏松组较骨量正常组低 (P <0 0 5 ) ;血清OCIF与年龄、BMD、BGP呈正相关 ,与尿DPD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OCIF不足或相对缺乏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 尿脱氧吡啶啉 骨钙素 2型糖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对骨代谢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颜晓东 黄忠 +2 位作者 胡映玉 钟华 余劲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9-460,518,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对成骨细胞、Ⅰ型骨胶原代谢的作用。方法 对确诊1型和2型糖尿病的378例患者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硝酸还原酶法)、骨钙素《BGP放免法)、尿脱氧吡啶啉(DPD化学发光法)、尿肌酐(C...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对成骨细胞、Ⅰ型骨胶原代谢的作用。方法 对确诊1型和2型糖尿病的378例患者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硝酸还原酶法)、骨钙素《BGP放免法)、尿脱氧吡啶啉(DPD化学发光法)、尿肌酐(Cr酶法),双能X线测定腰椎正位、前臂、髋部骨密度(BMD),并与同期体检的342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NO、NO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5),BG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DPD/C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糖尿病组和对照组NO与BGP、DPD及各部位BMD均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成骨细胞代谢显著低于健康人而Ⅰ型骨胶原分解代谢则显著高于健康人,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与成骨细胞和Ⅰ型骨胶原代谢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一氧化氮 尿病患者 对照组 骨胶原 成骨细胞 骨代谢 BMD BGP 放免法 尿脱氧吡啶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量减少机制初探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雪 叶志明 +5 位作者 田剑 信中 刘微 于湄 杨丽萍 林愈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45-47,共3页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与骨量减少的关系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 1 2 1例肝、肾功能正常的EH患者的腰椎 (L2 ~L4 )、股骨上端的骨密度 (BMD)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骨钙素 (BGP)、甲状旁腺素中间片段 (PTH m) ;采用酶免法测定尿...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与骨量减少的关系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 1 2 1例肝、肾功能正常的EH患者的腰椎 (L2 ~L4 )、股骨上端的骨密度 (BMD) ;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骨钙素 (BGP)、甲状旁腺素中间片段 (PTH m) ;采用酶免法测定尿脱氧吡啶啉 (DPD)。结果 :EH病人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除女性≤ 4 0岁组外P均 <0 .0 1 ;血清BGP、PTH m、DP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且BGP、PTH m、DPD与骨密度呈负相关 ,r分别为 -0 .30 7、-0 .2 68、-0 .2 51 (P <0 .0 1 ) ;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男女EH病人骨量减少检出率分别为 4 4.83%及 36.50 % ,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 6.90 %及 2 6.98% ,且以股骨上端华氏三角区骨量减少为著。结论 :EH病人存在钙、磷代谢紊乱 ,可导致骨量减少 ,以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高骨转换为特点。提示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补充活性维生素D及钙剂 ,防治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骨量减少 骨密度 尿脱氧吡啶啉 血清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8例甲亢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雪 刘薇 +3 位作者 于湄 叶志明 信中 杨丽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4-36,90,共4页
目的:为探讨甲亢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改变。方法:本文测定了118例甲亢患者腰椎(L2~4)及股骨上端(Neck、Ward三角、Troch)骨密度、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中间片段(PTH-m)及尿脱氧吡啶... 目的:为探讨甲亢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改变。方法:本文测定了118例甲亢患者腰椎(L2~4)及股骨上端(Neck、Ward三角、Troch)骨密度、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中间片段(PTH-m)及尿脱氧吡啶啉(Dpd)。结果:甲亢患者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t检验具显著差异(p<0.01)、血清BGP及Dpd高于正常对照组,t检验具显著差异(p<0.01),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2135、-0.2050(p<0.05);而PTH-m低于正常对照组,与骨密度无相关性r=0.0830(p>0.05)。结论:甲亢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BG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甲亢患者 骨代谢指标 对照组 正常 PTH BGP 尿脱氧吡啶啉 血清骨钙素 甲状旁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替膦酸二钠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范里 陶海鹰 +1 位作者 彭昊 刘世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3-254,共2页
目的 评价依替膦酸二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 32例 ,测定其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和尿中脱氧吡啶啉的浓度。口服依替膦酸二钠2 0 0mg ,2次 d ,2周后改服钙尔奇D片 (钙 6 0 0mg及维生素D 1... 目的 评价依替膦酸二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 32例 ,测定其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和尿中脱氧吡啶啉的浓度。口服依替膦酸二钠2 0 0mg ,2次 d ,2周后改服钙尔奇D片 (钙 6 0 0mg及维生素D 12 5IU d) 11周 ,共 13周为一疗程 ,治疗两个疗程后复查骨密度和尿脱氧吡啶啉的浓度。结果 治疗两个疗程后 ,患者腰椎骨密度显著增高 (治疗前为 0 6 94± 0 12 4g cm2 ,治疗后为 0 72 1± 0 10 8g cm2 ,P <0 0 5 ) ,股骨颈骨密度无显著变化 (治疗前为 0 5 91± 0 117g cm2 ,治疗后为 0 6 0 2± 0 0 98g cm2 ,P >0 0 5 ) ;尿脱氧吡啶啉浓度显著降低 (治疗前为 6 6 7± 2 0 4nmol mmolCr,治疗后为 4 2 2± 1 6 3nmol mmolCr,P <0 0 1)。结论 依替膦酸二钠能有效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吸收 临床研究 依替膦酸二钠 绝经后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尿脱氧吡啶啉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U-DPD与BMD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尹晶 王俊华 +2 位作者 王刚 朱小虎 黄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773-775,共3页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电磁场(PEMFs)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尿脱氧吡啶啉(U-DPD)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钙剂、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药物治疗6个月,治疗组则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电磁场(PEMFs)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尿脱氧吡啶啉(U-DPD)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钙剂、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药物治疗6个月,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口服药物基础上加用PEMFs治疗,磁场强度2×10-3 T,频率20Hz,每天40min/次,连续治疗8周后停用PEMFs,继续口服药物直至满6个月,并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时分别测定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U-DPD与BMD。结果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治疗组U-DPD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BMD相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强度PEMFs疗法能明显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程度,提高骨密度,达到骨重建目的,本疗法联合钙剂及促进钙吸收药物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低强度脉冲电磁场 尿脱氧吡啶啉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静 韩新彦 +1 位作者 王振海 吴瑞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970-971,共2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对骨代谢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传统药物丹那唑为对照,通过酶联免疫竞争法、放射免疫法和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用药前、后骨吸收生化指标尿脱氧吡啶啉/尿肌...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对骨代谢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传统药物丹那唑为对照,通过酶联免疫竞争法、放射免疫法和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用药前、后骨吸收生化指标尿脱氧吡啶啉/尿肌酐(DPD/Cr)和骨形成生化指标血骨钙素(BGP)与血碱性磷酸酶(AKP),研究米非司酮10mg/d治疗EM3个月对骨代谢的影响。结果用药3个月时米非司酮组与丹那唑组患者盆腔疼痛的缓解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用药3个月时骨代谢生化指标尿DPD/Cr、血AKP和血BGP与用药前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10mg/d连用3个月,对EM患者骨代谢无明显影响,患者不会发生骨质疏松,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治疗 分光光度计比色法 酶联免疫竞争法 骨吸收生化指标 骨代谢生化指标 临床应用价值 血碱性磷酸酶 尿脱氧吡啶啉 放射免疫法 其安全性 传统药物 盆腔疼痛 骨质疏松 丹那唑 用药前 显著性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卫 苗懿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代谢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 线骨密度仪测量40例老年男性COPD患者骨密度并检测其肺功能。以骨钙素(BGP)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作为反映骨形成及骨转换的指标,以尿脱氧吡啶啉...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骨代谢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 线骨密度仪测量40例老年男性COPD患者骨密度并检测其肺功能。以骨钙素(BGP)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作为反映骨形成及骨转换的指标,以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yr/Cr)作为反映骨吸收的指标;观察参与骨代谢的相关激素如生长激素(GH)、甲状旁腺激素(PTH)、25- 羟维生素D3、降钙素(CT)、雌二醇(E2)、睾酮(T)等以及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Lep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测定上述指标并记录其年龄、身高、体重及吸烟情况等,与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COPD组中骨质疏松组 Leptin、IGF-Ⅰ均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以COPD组患者骨密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瘦素、 IGF-Ⅰ、FEV1/FVC%与Ward’s区骨密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较其他因素为高。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骨质疏松症为高转换型;在COPD患者中IL-6、TNF-α等促进破骨细胞性因子增多, 而IGF-Ⅰ等成骨细胞性因子减少,使骨吸收超过骨形成,从而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老年男性 骨代谢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瘦素(Leptin) 25-羟维生素D3 双能X线骨密度仪 生长激素(GH)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FEV1/FVC COPD患者 雌二醇(E2) IGF-I 骨质疏松症 尿脱氧吡啶啉 甲状旁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骨代谢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剑 王雪 +2 位作者 王力增 于湄 石义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了解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骨代谢情况。方法对31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进行了有关骨密度(Ward’s、Neck、Troch、L2-4)、血清骨钙素(BGP)、尿脱氧吡啶啉(DPD)、肾小球滤过率(TGFR)、血β2-MG... 目的了解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骨代谢情况。方法对31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进行了有关骨密度(Ward’s、Neck、Troch、L2-4)、血清骨钙素(BGP)、尿脱氧吡啶啉(DPD)、肾小球滤过率(TGFR)、血β2-MG、尿β2-MG等项目的检查,并将结果输入计算机,进行t检验及r直线相关等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组血BGP(7.041±5.743ng/ml)、尿DPD(6.058±2.245nM/nMCr)、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0.838±0.223g/cm2)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3.354±0.765ng/ml、4.596±1.621nM/nMCr、0.936±0.076g/cm2)经t检验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或P<0.01);而Neck、Troch、L2-4部位骨密度、血清Ca、P、Mg、AKP、BUN、Cr等项检查,患者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组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与TGFR、血β2-MG、尿β2-MG具有明显相关性(r系数分别为0.567、-0.500、-0.334,P<0.05)。结论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即使没有发展到慢性肾功能不全阶段,也已存在骨代谢异常,应及早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慢性肾盂肾炎 骨密度 骨代谢 尿Β2-MG 血Β2-MG 对照组 部位 尿脱氧吡啶啉 直线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盖宁对骨质疏松并心瓣膜钙化老年人腰背疼痛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庆昌 周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3-334,共2页
目的 观察益盖宁对骨质疏松并心瓣膜钙化老年人腰背痛改善及对骨吸收指标尿脱氧吡啶啉的抑制作用。方法  71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心瓣膜钙化 ,X线有骨质疏松改变的老年人 ,予益盖宁 2 0U肌注 ,每周 1次 ,共 2 4周 ,并合用钙尔奇D... 目的 观察益盖宁对骨质疏松并心瓣膜钙化老年人腰背痛改善及对骨吸收指标尿脱氧吡啶啉的抑制作用。方法  71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心瓣膜钙化 ,X线有骨质疏松改变的老年人 ,予益盖宁 2 0U肌注 ,每周 1次 ,共 2 4周 ,并合用钙尔奇D。治疗前后测定尿脱氧吡啶啉。结果 治疗 4周后腰背疼痛明显缓解 ,治疗 8周后腰背疼痛消失或明显改善 ,止痛效果可持续至疗程结束 ,总有效率为 94 3%。治疗后尿脱氧吡啶啉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统计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益盖宁显著改善骨质疏松并心瓣膜钙化老年人腰背痛 ,能降低尿脱氧吡啶啉 ,提示对骨吸收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钙化 瓣膜 骨质疏松 尿脱氧吡啶啉 腰背疼痛 治疗 改善作用 骨吸收 腰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44
14
作者 张萌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63-1272,共10页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吸收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代谢产物或非...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吸收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代谢产物或非胶原蛋白。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并且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随着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技术逐渐成熟,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不同来源的标本、不同方法、不同设备、不同试剂、人的不同年龄段、不同种族和不同性别等,检测结果存在差异。至今,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国内外尚无统一检测标准;为此,将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生物学作用及临床意义、技术应用与质量控制,分别整理、凝炼成一篇为各位同仁可读、可用、可参考的文字材料。期待通过"共识"为推动临床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技术的提高,规范检测流程,建立科学的参考范围,使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规范诊断、规范治疗、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评价及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指标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维生素D3 25-羟基维生素D3 1 25-双羟基维生素D3 骨吸收标志物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尿吡啶啉 尿脱氧吡啶啉 尿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尿I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空腹2小时尿钙/肌酐比值 骨形成标志物 碱性磷酸酶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 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骨保护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患者骨代谢变化的早期检测
15
作者 任继平 王雪 +2 位作者 田剑 林愈之 于湄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86-188,共3页
为探讨早期发现 Graves 病( 简称 G D) 患者的骨代谢异常,对63 例 G D 患者进行了尿脱氧吡啶啉( Dpd) 、血清骨钙素( B G P) 、碱性磷酸酶( A K P) 、血钙、血磷及腰椎( L2 ~4) 、股骨上端骨密度... 为探讨早期发现 Graves 病( 简称 G D) 患者的骨代谢异常,对63 例 G D 患者进行了尿脱氧吡啶啉( Dpd) 、血清骨钙素( B G P) 、碱性磷酸酶( A K P) 、血钙、血磷及腰椎( L2 ~4) 、股骨上端骨密度( B M D) 的测定。结果: G D 组血 B G P、尿 Dpd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5) ;除≤40 岁女性 G D 组的腰椎和股骨上端[ 股骨颈( N E C K) 、华氏三角( W A R D) 及股骨粗隆( T R O C H)] 的 B M D 和> 40 岁女性 G D 组的 W A R D B M D 外,其余各组腰椎及股骨上端的 B M D 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5) 。相关性分析: B G P、 Dpd 与 F T4 呈正相关( P< 0 .05) ,与病程无相关性, B G P 与 N E C K、 W A R D 呈负相关( P< 0 .05) 。结果提示: B M D、尿 Dpd 、血清 B G P 的测定可以早期发现 G D 患者的骨代谢异常,较传统方法更加特异和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骨密度 血清 骨钙素 尿脱氧吡啶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 被引量:202
16
作者 张萌萌 张秀珍 +30 位作者 邓伟民 张智海 徐辉 葛继荣 王永福 黄宏兴 史晓林 张东伟 毛未贤 马倩倩 高远 杨茂伟 郭郡浩 张红红 张晓梅 印平 赵方 郑洪新 晁爱军 张岩 孔西建 李英华 李毅中 赵国阳 胡玲 董红宇 吴岩 吴涤 邹军 周惠琼 范馨月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1-796,共16页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或非胶原蛋白代谢产物。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且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进行了修订,共有41处修改,保留了经典文献,删减了部分内容,增加了近三年的文献,收集整理了骨代谢指标实验检测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指标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维生素D3 25-羟基维生素D3 1 25-双羟基维生素D3 骨形成标志物 碱性磷酸酶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I型前胶原C-端前肽 I型前胶原N-端前肽 骨保护素 骨吸收标志物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 尿吡啶啉 尿脱氧吡啶啉 激素 细胞因子 生长激素 雌激素 睾酮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坏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修订版) 被引量:101
17
作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骨代谢专家组 张萌萌 +1 位作者 马倩倩 毛未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9-476,共8页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为骨质疏松的诊断、鉴别诊断、预测骨折风险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并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开发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特异性强、...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为骨质疏松的诊断、鉴别诊断、预测骨折风险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并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开发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其应用日趋广泛。该文检索了大量中外文献,编审了《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修订版),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分类、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方法学以及生物学意义、骨代谢指标的检测变异等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指标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维生素D_(3) 25-羟基维生素D_(3) 1 25-双羟基维生素D_(3) 骨形成标志物 碱性磷酸酶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I型前胶原C-端前肽 I型前胶原N-端前肽 骨保护素 骨吸收标志物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 尿吡啶啉 尿脱氧吡啶啉 激素 细胞因子 生长激素 雌激素 睾酮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坏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实验分析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机能减退对骨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刘薇 柴瑞敏 +2 位作者 王雪 叶志明 于湄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1-23,共3页
通过对31例原发甲减患者、34例健康人的骨密度、尿脱氧吡啶啉、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钙、磷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40岁以上女性及全部男性甲减患者的骨密度显著减低,尿脱氧吡啶啉显著升高,血清骨钙素与血清游离甲状腺素呈显著正相关,... 通过对31例原发甲减患者、34例健康人的骨密度、尿脱氧吡啶啉、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钙、磷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40岁以上女性及全部男性甲减患者的骨密度显著减低,尿脱氧吡啶啉显著升高,血清骨钙素与血清游离甲状腺素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灵敏促甲状腺激素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初步认为原发甲减时骨密度减低,是骨生成不足与骨转换加快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减 骨密度 尿脱氧吡啶啉 甲状腺机能减退 血清骨钙素 原发 骨代谢 患者 骨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