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素施用量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1
1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5 位作者 宋晓 王晨阳 朱云集 王永华 岳艳军 查菲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222-5228,共7页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尿素施用量下两种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和"豫麦49-198"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随小麦生育时期的进行呈规律性变化,其中微生物总量在拔节期和抽...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尿素施用量下两种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和"豫麦49-198"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随小麦生育时期的进行呈规律性变化,其中微生物总量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时数量较多。尿素施用量对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两个小麦品种根际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随着尿素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两个品种根际微生物数量最高时的尿素量略有差异。同一生育时期,随着尿素施用量的提高,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T2(391kg/hm2)或T3(586kg/hm2)处理的酶活性较高,T4(782kg/hm2)处理的酶活性略有降低;脲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以T4(782kg/hm2)处理的脲酶活性最大。表明适宜尿素施用量有益于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提高,过高则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施用量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小麦根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施用量对油茶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方琴 《中国林副特产》 2018年第3期18-20,共3页
以油茶1年生扦插幼苗为研究材料,利用环状沟施法研究了不同施用尿素量(2g,4g,8g)对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油茶扦插苗施用尿素,可以促进苗木生长,但不同施用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不同,从苗高、地径、新梢生长量来看,施用4g尿素... 以油茶1年生扦插幼苗为研究材料,利用环状沟施法研究了不同施用尿素量(2g,4g,8g)对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油茶扦插苗施用尿素,可以促进苗木生长,但不同施用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不同,从苗高、地径、新梢生长量来看,施用4g尿素时促进作用最大,比施用2g或8g的处理效果均要好,说明施用尿素有一个合理的量;从生物量来看,以施用8g的处理效果为好,说明从苗木生物量来说,多施肥还是有效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尿素施用量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量对云当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少华 郭承刚 +5 位作者 薛润光 李国庆 赵菊 陈翠 王连书 张腾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99-1804,共6页
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量对云当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尿素、普钙和氯化钾对云当归的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云当归获得高产的最合理密度为119 880株/hm2;尿素最优施用量为999.0 kg/hm2,普钙... 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量对云当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尿素、普钙和氯化钾对云当归的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云当归获得高产的最合理密度为119 880株/hm2;尿素最优施用量为999.0 kg/hm2,普钙最优施用量为1498.5 kg/hm2,氯化钾最优施用量为777.0 kg/hm2。本研究结果可为云当归的大田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当归 密度 尿素、普钙、氯化钾施用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小麦抗病丰产施肥技术研究
4
作者 张美英 吴美荣 +1 位作者 周红艳 杨春利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9-10,共2页
对昆明地区小麦抗病丰产施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昆麦2号的最佳尿素施用量为每公顷450-525 kg,昆麦3号为375-450 kg;最佳施肥模式为前后各半。昆麦2号属大穗大粒型品种,每公顷基本苗应掌握在150-180万,昆麦3号为210-240万,山地麦在... 对昆明地区小麦抗病丰产施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昆麦2号的最佳尿素施用量为每公顷450-525 kg,昆麦3号为375-450 kg;最佳施肥模式为前后各半。昆麦2号属大穗大粒型品种,每公顷基本苗应掌握在150-180万,昆麦3号为210-240万,山地麦在300万以上。采用前重后轻或前后各半的施肥方法对控制锈病较为经济合理,锈病的普遍率、严重度和上穗率都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尿素施用量 施肥方法 密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因子对玉油4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5
作者 胡新洲 杨进成 +7 位作者 李红彦 安正云 李艳兰 李有荣 李祥 刘坚坚 沈祥宏 施立安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为探索高产稳产优质油菜新品种玉油4号的最佳栽培因子组合,以便于在云南省适宜区域推广应用。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玉油4号在玉溪市中海拔区域最适宜的播期、密度和尿素施用量及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3个栽培因子... 为探索高产稳产优质油菜新品种玉油4号的最佳栽培因子组合,以便于在云南省适宜区域推广应用。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玉油4号在玉溪市中海拔区域最适宜的播期、密度和尿素施用量及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3个栽培因子对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播种期、密度、尿素施用量,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性水平,种植密度与尿素施用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播种期对生育期、单株有效角果、角粒数及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不明显。玉油4号在中海拔油菜种植区域的最适宜播种期应选择在10月20日,密度为1.6万株/亩、种肥及苗肥共施用尿素30 kg/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播期 密度 尿素施用量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