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肾功能、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46
1
作者 饶毅峰 杨林 +4 位作者 杜京涛 朱平 何川鄂 宋志霞 贾中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肾功能、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DN患者78例,根据DN分级标准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51例、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组27例;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肾功能正常者60例...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肾功能、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DN患者78例,根据DN分级标准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51例、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组27例;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肾功能正常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院即刻,测定各组研究对象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肾功能指标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炎症因子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氧化应激指标含量;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DN患者UAER值与肾功能、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UAER值,肾功能指标、炎症反应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DN组、中晚期DN组的UAER值以及BUN、Scr、CysC、β2-MG、IL-6、hs-CRP、TNF-α、MDA、AOPP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T-AOC、SOD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中晚期DN组的UAER值以及BUN、Scr、CysC、β2-MG、IL-6、hs-CRP、TNF-α、MDA、AOPP含量高于早期DN组,T-AOC、SOD含量低于早期DN组;DN患者的UAER值与肾功能、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呈相关关系(P<0.05)。结论:UAER值可直观反映DN患者的肾功能损伤、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程度,作为疾病早期诊断、治疗指导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 肾功能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外周血NF-κB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建英 路文盛 +3 位作者 刘斐 郭进 陈健 叶伟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56-1958,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P65(Ser536)的磷酸化水平和血清hs-CRP、TNF-α、IL-6、IL-1β等炎症指标,以及UAER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NC组,n=30),66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老年患...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P65(Ser536)的磷酸化水平和血清hs-CRP、TNF-α、IL-6、IL-1β等炎症指标,以及UAER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NC组,n=30),66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常规治疗组(DN1组,n=31)及糖尿病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干预组(DN2组,n=35)。观察3组炎症指标,比较DN1组、DN2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UAER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患者外周血NF-κBP65(Ser53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95±0.18vs0.47±0.15,P<0.01),血清hs-CRP、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2周后,DN2组炎症指标、UAER明显降低(P<0.01),NF-κB水平由0.95±0.17降至0.81±0.14(P<0.01)。DN1组无显著下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水平,减少尿白蛋白,延缓肾损害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肾病 阿托伐他汀 核因子-ΚB 尿白蛋白排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景程 李晓华 +1 位作者 程群 彭永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2008年5月—2009年5月收治T2DM患者372例,其中男性184例,女性188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Pearson法检验患者SUA水平与各项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2008年5月—2009年5月收治T2DM患者372例,其中男性184例,女性188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Pearson法检验患者SUA水平与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UAER和CIMT的相关因素。结果男性T2DM患者SUA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1)。男性和女性T2DM患者SUA水平均与UAER相关;在校正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影响后,相关性仍然存在(男性:r=0.24,P<0.01;女性:r=0.29,P<0.01)。女性T2DM患者SUA水平与CIMT相关(r=0.29,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UA是T2DM患者UAER(男性:β=0.16,P<0.05;女性:β=0.20,P<0.05)及女性T2DM患者CIMT的独立相关因素(β=0.16,P<0.05)。结论SUA在T2DM患者肾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控制SUA水平可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和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 血清尿 尿白蛋白排泄率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蛭降糖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NF-κB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方朝晖 程森华 吴倩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1-895,共5页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转录因子(NF-κB)和血清MCP-1,TGF-β1等炎症指标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探讨丹蛭降糖胶囊对EDN抗炎作用及肾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以导入期后符合纳入标准...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转录因子(NF-κB)和血清MCP-1,TGF-β1等炎症指标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探讨丹蛭降糖胶囊对EDN抗炎作用及肾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以导入期后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EDN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采用以缬沙坦为基础的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MCP-1,NF-κB,TGF-β1及UAER的变化。结果:MCP-1,NF-κB及TGF-β1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MCP-1,NF-κB,TGF-β1及UAER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MCP-1,NF-κB,TGF-β1及UAER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延缓肾脏损伤,从而下调患者血MCP-1,NF-κB及TGF-β1的水平,阻断炎症介质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改善EDN微炎症状态,可能是其保护肾脏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蛭降糖胶囊 早期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德琴 施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0-791,共2页
目的:观察螺内酯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缬沙坦组30例,两组控制血糖方法相同,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加服螺内酯2... 目的:观察螺内酯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分为联合治疗组30例和缬沙坦组30例,两组控制血糖方法相同,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加服螺内酯20mg,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及UAER的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个月后,两组UAER均显著降低(P<0.01),且与缬沙坦组[(86±10)μg/min]相比,联合治疗组UAER[(68±13)μg/min]降低更显著(P<0.01),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与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应用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效果更显著,且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肾病 螺内酯 缬沙坦 尿白蛋白排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曹卫华 郎春华 +1 位作者 王晓玲 孙金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8期1484-1485,共2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早期DN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常规降糖、降压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吡格列酮30mg/d口服,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糖化血...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早期DN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常规降糖、降压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吡格列酮30mg/d口服,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HbA1c均值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AER、HbA1c、BUN、SCr、Ccr的均值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UAER、HbA1c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BUN、SCr、Ccr的均值间差别仍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明显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并有显著降低血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肾病 吡格列酮 尿白蛋白排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及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雪婷 潘文志 付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743-745,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及高尿酸血症与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用高分辨率超声对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尿蛋白排泄率(AER)、尿酸及其他常规生化指标,分析颈动脉IMT与AER、高...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及高尿酸血症与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方法:用高分辨率超声对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尿蛋白排泄率(AER)、尿酸及其他常规生化指标,分析颈动脉IMT与AER、高尿酸血症及其他常规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AER与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史、空腹血糖(FBG)及血肌酐有关,与颈动脉IMT增厚独立相关;(2)高尿酸血症不是颈动脉IMT增厚独立相关的因素;(3)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ER、年龄和高血压病史与颈动脉IMT增厚独立相关。结论:尿蛋白排泄率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高尿酸血症不是其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2型 尿白蛋白排泄率 尿酸血症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燕 仲肇舒 丁林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08-910,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高低分为3组,对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设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及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高低分为3组,对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设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及3组组间比较,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的增加,心脏左心室重量(LVM)、室间隔厚度(IVS)明显增加,左室射血分数(EF)减低、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明显延长。结论:尿白蛋白排泄率的不断增加预示着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恶化,可以提供心肌损害程度的判断依据,且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 尿白蛋白排泄率 心脏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肖谦 汪恕萍 何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五组:C组:正常对照;D组:糖尿病组;DT1组:糖尿病+维生素C30mg/kg/d;DT2组:糖尿病+维生素C90mg/kg/d;DT3组:糖尿病+维生素C 270mg/kg/d;分...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五组:C组:正常对照;D组:糖尿病组;DT1组:糖尿病+维生素C30mg/kg/d;DT2组:糖尿病+维生素C90mg/kg/d;DT3组:糖尿病+维生素C 270mg/kg/d;分别在第1,2,4,6,8周测定尿白蛋白的排泄率,第9周测定血浆和肾脏维生素C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组血浆、肾脏维生素C水平显著降低(P<0.05),DT1、DT2、和DT3组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4、6、8周DT1、DT2、DT3组尿白蛋白的排泄率显著低于D组(P<0.05)。 DT1、DT2、DT3组相应各时相点之间尿白蛋白排泄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补充维生素C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的排泄率,维生素C可能对防治糖尿病肾病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尿白蛋白排泄率 尿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
10
作者 张雪莲 傅汉菁 +1 位作者 潘素芳 戴浩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47-149,共3页
为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将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154例按UAER分为正常尿白蛋白排泄率组(A组)、微量尿白蛋白排泄率组(B组)和大量尿白蛋白排泄率组(C组)。3组分别进行... 为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将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154例按UAER分为正常尿白蛋白排泄率组(A组)、微量尿白蛋白排泄率组(B组)和大量尿白蛋白排泄率组(C组)。3组分别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并测定UAER、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和血压。发现:C组GFR较A组及B组显著下降(P<0.01),UAER显著升高(P<0.01);C组及B组的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也比A组显著升高(P<0.01)。GFR与UAER、年龄、血肌酐、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糖尿病病人GFR改变的主要因素,按其对GFR影响的大小依次为UAER、年龄、血肌酐、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提示:GFR与UAER联合测定能更全面地反映糖尿病肾病的病变程度,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的严格控制对延缓GFR下降及减少尿白蛋白排泄有一定意义,早期临床干预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 肾小球滤过 尿白蛋白排泄率 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苗翠晓 冯正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96-1599,1638,共5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02名。搜集其基本资料、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等。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02名。搜集其基本资料、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等。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的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132名)、微量白蛋白尿组(101名)、大量白蛋白尿组(69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25(OH)D3、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在大量白蛋白尿组显著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随着UAER的升高,1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逐渐升高、骨钙素(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GP)逐渐降低,大量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P1NP、BGP、25(OH)D3与UAER呈负相关,β-CTX与UAER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改变可能早于骨密度反映骨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 尿白蛋白排泄率 骨代谢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俊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和血肌酐(Scr)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和血压的常...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和血肌酐(Scr)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和血压的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另行氟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9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和9个月检测两组患者UAER、CRP和Scr。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UAER和CR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AER和CRP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UAER和观察组UAER、CRP、Scr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AER和CRP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UAER、CRP、Scr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AER、CRP、Scr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明显降低(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N患者UAER、CRP和Scr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早期DN患者,UAER、CRP和Scr降低更明显,起效更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尿病肾病 尿微量蛋白排泄 C-反应蛋白 血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伴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筱华 冯烈 +1 位作者 蒋亚斌 周幼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02-2504,共3页
目的探讨各种危险因素对不伴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分为GFR正常组与GFR下降组,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对GFR的有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GFR下降组的年龄、病程... 目的探讨各种危险因素对不伴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分为GFR正常组与GFR下降组,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对GFR的有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GFR下降组的年龄、病程、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均明显高于GFR正常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Cr、年龄、收缩压、UA与GFR分别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部分不伴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已出现GFR下降,SCr、年龄、收缩压、UA增高是早期GFR下降的主要标志,GFR与UAER联合测定能更全面反映糖尿病早期的肾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 肾小球滤过 尿白蛋白排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晓华 谢璇 +2 位作者 戴信刚 袁晓红 倪红燕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3-285,305,共4页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 (DM)患者伴微量白蛋白尿时肾外血管病变的发病情况 ,并探讨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NA组 )和微量白蛋白尿组 (MA组 ) ,观察肾外血管病变...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 (DM)患者伴微量白蛋白尿时肾外血管病变的发病情况 ,并探讨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NA组 )和微量白蛋白尿组 (MA组 ) ,观察肾外血管病变的发病率 ,检测内皮功能障碍标志物vonWillebrandfactor(vWF)、endothelin 1 (ET 1 )的血浆水平。结果 MA组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均比NA组增高 (P <0 0 5 )。血浆vWF水平 :NA组为 (1 1 8 95± 46 72 ) % ,MA组为 (2 0 2 0 7± 73 3 0 ) % (P <0 0 1 ) ;血浆ET 1水平 :NA组为 (5 0 60± 1 2 3 9) μg·L-1,MA组为 (79 1 3± 1 4 0 4) μg·L-1(P <0 0 1 )。vWF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正相关 (r=0 .72 ,P <0 0 1 ) ;ET 1的血浆水平与vWF的血浆水平显著正相关 (r=0 .69,P <0 0 1 )。结论 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 2型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比正常白蛋白尿患者更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 微量蛋白尿 内皮功能障碍 尿病血管病变 DM 尿白蛋白排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RG1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俊 于菁 +2 位作者 韩艳秋 任慧娟 苏晓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446-2450,共5页
背景糖尿病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是医疗工作者始终关注的问题,目前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方法较单一,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可能成为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且准确、简便及风险性更小的生物学标志物,而国内相关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2型糖... 背景糖尿病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是医疗工作者始终关注的问题,目前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方法较单一,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可能成为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且准确、简便及风险性更小的生物学标志物,而国内相关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RG1水平及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的关系,探讨LRG1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290例,根据不同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D1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2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D3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与实验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28例作为对照组(N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中LRG1、炎性指标、纤维化指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间LRG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D3组LRG1要高于D2、D1和N组,D2组高于D1和N组,D1组高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logACR与空腹血糖(r=0.578)、胰岛素抵抗指数(r=0.632)、C反应蛋白(r=0.834)、LRG1(r=0.930)、转化生长因子-β1(r=0.739)、纤维连接蛋白(r=0.92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0.691)呈线性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328)呈线性负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LRG1水平可能成为早期预测糖尿病肾病的新型血清标志物,与2型糖尿病肾脏损伤的炎性反应、纤维化过程及异常血管新生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2型 尿病肾病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 尿白蛋白排泄率 尿微量蛋白/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蛋白尿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潘丽丽 王瑞英 +2 位作者 朱国斌 刘霞 王卫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4期271-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脏和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EH患者和30例正常受试者,根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LVH)将EH病患者分为EH组和EH+LVH组,同时按不同血压等级分为3个组。用酶联免疫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脏和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EH患者和30例正常受试者,根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LVH)将EH病患者分为EH组和EH+LVH组,同时按不同血压等级分为3个组。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IGF-1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根据心脏超声各参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不同血压水平各组中,随着动脉血压水平的升高,血清IGF-1、LVMI、UAER均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H组血清IGF-1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H+LVH组血清IGF-1高于EH组(P<0.05),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组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LVH组UAE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EH组(P<0.01,P<0.01);血清IGF-1与LVMI、UAER均存在正相关性(r=0.41,P<0.05;r=0.53,P<0.05)。结论(1)循环血IGF-1水平与LVMI、UAER均密切相关,表明IGF-1参与了EH病的发生发展,并且很可能在EH心脏、肾脏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EH病患者心脏、肾脏受损程度基本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左心室质量指数 尿白蛋白排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白蛋白尿对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终末期肾病的预测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晶 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研究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对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预测作用。方法以367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ory rate... 目的研究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对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预测作用。方法以367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ory rate,UAER)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根据UAER,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ormal albuminuria,NAU)组和MAU组。在经过平均5.2年的随访中,每次随访皆测量上述指标,包括生化指标、UAER和eGFR。结果在NAU组中,eGFR年下降率为4.18%,随访期内出现终末期肾病(ESRD)者占5.65%。在MAU组中,eGFR年下降率为4.95%,随访期出现ESRD者占14.29%。经生存曲线统计分析,NAU组和MAU组出现ESRD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eGFR的转归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肾功能保持组和ESRD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是出现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AU不能准确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是否会出现ES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 微量蛋白尿 尿白蛋白排泄率 终末期肾病 肾小球滤过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代谢异常者541例尿白蛋白5年随访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红兵 武宝玉 袁申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4-46,共3页
为了探讨影响糖代谢异常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因素 ,选取 1 994年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筛查时 ,糖代谢异常但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2 0 μg/min的患者共 5 41例 ,5年后复查 1 994年曾经检测过的所有项目 ;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肾脏... 为了探讨影响糖代谢异常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因素 ,选取 1 994年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筛查时 ,糖代谢异常但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2 0 μg/min的患者共 5 41例 ,5年后复查 1 994年曾经检测过的所有项目 ;排除急性感染及其他肾脏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脑卒中患者。结果 :1 ) 5年后UAER≥ 2 0 μg/min组共1 1 3例 ,发生率为 2 0 .9% ,其中糖尿病占 61 .9% ,空腹血糖受损 (IFG)和糖耐量减低 (IGT)分别为 1 3 .3 %、1 7.7% ,IFG、IGT同时存在的占 7.1 % ;2 )UAER≥ 2 0 μg/min组 ,高血压病程、血压、BMI、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UAER正常组 (n =42 8) (P =0 .0 0 0~ 0 .0 3 3 ) ;3 )UAER≥ 2 0 μg/min组 ,5年后各项临床指标与基线值比较 ,高血压病程、血压、吸烟量较前有显著增高 (P =0 .0 0 1~ 0 .0 45 )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UAER与收缩压、OGTT 2h血糖呈显著正相关 ,P分别为 0 .0 0 0和 0 .0 1 4。提示 :异常的尿白蛋白排泄率与高血压、高血糖明显相关 ,提出及早控制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代谢异常 尿白蛋白排泄率 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若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A/C)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A/C检测,将其分为A/C正常组96例(A/C≤30 mg/g)及A/C异常组64例(A/C>30 mg/g),选择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60例),检...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A/C)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A/C检测,将其分为A/C正常组96例(A/C≤30 mg/g)及A/C异常组64例(A/C>30 mg/g),选择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60例),检测三组研究对象静脉血RAS指标并比较各组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A/C与RAS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C异常组及A/C正常组患者静脉血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C异常组患者静脉血PRA、AngⅡ及醛固酮水平均高于A/C正常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与静脉血PRA无明显相关性(P>0.05),A/C与AngⅡ、醛固酮水平呈正相关(r=0.495,0.316;P=0.000,0.00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A/C与RAS活性具有相关性,RAS激活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及血管损伤有关,A/C检测能够反映患者体内RAS激活程度,为2型糖尿病患者微循环损伤的早期发现提供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 2型糖尿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唾液酸浓度与尿微量白蛋白关系的探讨
20
作者 龚小云 王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61-461,共1页
关键词 Ⅱ型糖尿 血清唾液酸 尿白蛋白排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