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安奈德、尿激酶、脂肪乳剂联合应用于肠粘连预防的动物试验研究
1
作者 周剑 张明生 +7 位作者 赵际起 金耀华 李博 李英华 肖帮同 安海英 杜振海 马青松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4-125,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尿激酶、脂肪乳剂联合应用于预防动物肠粘连。方法将家兔腹部造成五种不同的损伤,在不同的时期,观察用药组与非用药组的表现及病理变化。结果曲安奈德、尿激酶、脂肪乳联合应用组与非用药组相比能显著减少炎症反应和...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尿激酶、脂肪乳剂联合应用于预防动物肠粘连。方法将家兔腹部造成五种不同的损伤,在不同的时期,观察用药组与非用药组的表现及病理变化。结果曲安奈德、尿激酶、脂肪乳联合应用组与非用药组相比能显著减少炎症反应和渗出,能有效降低腹膜粘连和肠粘连的发生。结论曲安奈德、尿激酶、脂肪乳联合应用预防动物肠粘连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粘连/预防和控制 曲安奈德/治疗应用 尿激酶/治疗应用 脂肪乳剂 静脉注射用/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_1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常光其 吴壮宏 +2 位作者 林勇杰 詹世光 吕伟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70-71,共2页
目的:寻找一种更好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方法。方法:将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1与单用尿激酶作对照研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血管再通率的变化。结果:尿激酶联合前列腺素E1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
关键词 尿激酶/治疗应用 前列腺素E类/治疗应用 静脉 血栓形成/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效评价
3
作者 王克华 冯朝晖 +3 位作者 陈玉华 朱凤珍 杨萍 金相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疗效与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94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心肌梗塞发生时间是否>12h分为:溶栓组(≤12h者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102例),对照组(>12h未溶栓者92例)。比较溶栓组与对照组的...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尿激酶溶栓疗效与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94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心肌梗塞发生时间是否>12h分为:溶栓组(≤12h者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102例),对照组(>12h未溶栓者92例)。比较溶栓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再通率、再梗塞率、出血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溶栓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再通率、再梗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前壁心肌梗塞者溶栓后再梗塞率明显高于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者(P<0·05),溶栓再通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溶栓未通者,尿激酶150万U溶栓后出血并发症较少,溶栓出血发生率为0·98%;未通者溶栓开始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但其疗效受溶栓开始时间、梗塞部位、年龄、性别、是否伴有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治疗 尿激酶/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树超 祝成 +1 位作者 叶有新 李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3-539,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栓形成和血流停滞... 目的:探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结合药物溶栓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动静脉内瘘血管经过物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血栓形成和血流停滞的患者192例,血栓形成时间一般不超过72 h,排除活动性出血、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溶栓及手术治疗禁忌患者。在超声或放射监测下,采用尿激酶和肝素等渗氯化钠混合液溶栓,狭窄部位行球囊扩张术,使内瘘血流再通并恢复功能。结果: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共192例患者施行了274例次内瘘血管急性血栓形成的腔内介入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8.2%,临床成功率为93.8%,并发症发生率1.46%。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87.4%、76.7%、63.9%,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3.7%、91.6%、83.0%;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0.7%、51.5%、43.1%,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2.7%、77.1%、70.8%。结论:腔内介入技术结合药物溶栓是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护患者宝贵的血管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并发症 血管/移植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血栓溶解疗法 血栓形成/治疗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导管 留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