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尿毒症性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彭侃夫 吴雄飞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8期445-448,共4页
尿毒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较高,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是新发现的尿毒症毒素,推测可能与尿毒症性动脉粥样硬化(AS)有密切关系。本文综述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与AS相关的3种细胞中的表达及AOPP与其可能的关系,为AOPP致动... 尿毒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较高,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是新发现的尿毒症毒素,推测可能与尿毒症性动脉粥样硬化(AS)有密切关系。本文综述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与AS相关的3种细胞中的表达及AOPP与其可能的关系,为AOPP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阐明提供更多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PP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尿毒症性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VIS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术后复发的风险预警模型及防控措施
2
作者 李文燕 刘梓柠 +2 位作者 郭园园 李光辉 刘永贵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205-1211,共7页
目的分析LVIS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警模型,运用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加以验证,并探讨术后复发的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4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7例sICA... 目的分析LVIS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警模型,运用内部数据、外部数据加以验证,并探讨术后复发的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4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7例sICAS患者,均接受LVIS支架治疗。分析术后1 a内患者复发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40例)与未复发组(257例)。比较复发组、未复发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VIS支架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模型预测价值加以验证。结果复发组年龄≥60岁占比、吸烟史占比、糖尿病占比、高血压占比、血脂异常占比、血管狭窄程度≥70%占比、支架长度≥30 mm占比、支架直径<4.5 mm占比、未规范用药占比及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支架长度≥30 mm、支架直径<4.5 mm、未规范用药、TG、LP(a)是LVIS支架治疗颅内前循环sICAS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95%CI:0.875~0.968);校准曲线、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效能、准确性较高。结论颅内前循环sICAS患者经LVIS支架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支架长度≥30 mm、支架直径<4.5 mm、未规范用药、TG、LP(a),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警模型预测效能、准确性较高,可据此针对性制定术后复发防控措施,以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LVIS支架置入术 术后复发 列线图预警模型 模型验证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李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8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7月—2024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分析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7月—2024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单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利西尤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单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且单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斑块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缩小,且单抗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分升高,且单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瑞舒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神经缺损,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缺血脑卒中 阿司匹林 瑞舒伐他汀 阿利西尤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及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对尿毒症毒素的清除作用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涛 杨定平 冯爱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7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毒素的清除效果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尿毒症患者68例,根据透析方法分为单纯透析(HD)组(22例),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HD+HD...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毒素的清除效果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尿毒症患者68例,根据透析方法分为单纯透析(HD)组(22例),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HD+HDF)组(28例),血液透析+连续肾脏替代治疗(HD+CRRT)组(18例)。比较3组透析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瘦素、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甲状旁腺激素(iPTH)变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单次透析后HD+HDF组和HD+CRRT组Hcy[(21.8±5.3)、(21.6±7.2)μmol/L]、瘦素[(10.8±2.2)、(11.9±3.5)μg/L]、AGEs[(25.8±4.1)、(20.2±2.6)μg/L]、iPTH[(1.7±0.6)、(1.7±0.5)μg/L]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单次透析后,HD+HDF组和HD+CRRT组Hcy、瘦素、AGEs以及iPTH均显著低于HD组[(37.3±19.9)μmol/L、(21.4±5.5)、(35.7±8.8)、(2.6±1.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HD组瘦素[(25.7±4.3)μg/L]水平较1年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HDF组和HD+CRRT组Hcy[(26.3±8.1)、(26.9±7.4)μmol/L]、AGEs[(30.5±6.2)、(28.1±7.3)μg/L]及iPTH[(2.1±0.6)、(2.5±1.0)μg/L)]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年后Hcy、AGEs、iPTH、及瘦素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HD组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瘦素、AGEs及iPTH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48、0.80、0.73、0.41,P〈0.05或P〈0.01),与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呈正相关(r=0.54、0.66、0.61、0.43,P〈0.05或P〈0.01)。结论常规HD不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而HDF或CRRT能够有效清除相关毒素,并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尿毒症毒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尿毒症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申燕 袁祖贻 +5 位作者 肖嫣 吴岳 赵燕 田雨灵 王丽君 梁萧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观察尿毒症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特征及MMP-9的表达。方法以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2步外科手术法建立尿毒症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造模后检测肾功能,判断造模是否成功。造模后10周,检测血清MMP-9浓度;主动脉根部... 目的观察尿毒症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特征及MMP-9的表达。方法以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2步外科手术法建立尿毒症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造模后检测肾功能,判断造模是否成功。造模后10周,检测血清MMP-9浓度;主动脉根部切片油红O染色计算斑块相对面积,天狼星红染色计算斑块内胶原含量,α-肌动蛋白、MAC3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斑块内SMC及巨噬细胞的含量;RT-PCR法检测主动脉MMP-9 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肾功能检测显示造模成功。尿毒症组与对照组相比:主动脉根部As斑块相对面积提高、斑块内胶原含量减少、SMC成分减少、巨噬细胞含量增加,血清MMP-9浓度及主动脉MMP-9 mRNA的表达提高。结论尿毒症apoE-/-小鼠主动脉加速发展的As伴随着斑块的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APOE-/-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卫气营血”辨治尿毒症性瘙痒症
6
作者 唐阁 杨洪涛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7-39,共3页
尿毒症性瘙痒症(UP)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皮肤并发症,属顽固难治性皮肤病,是临床肾病治疗的难点。UP病变层次及阶段由浅入深,病机为邪郁肌表、湿热外溢、阴血亏虚、瘀毒凝滞等,符合“卫气营血”的一般传变过程。基于“卫气营血”理论... 尿毒症性瘙痒症(UP)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皮肤并发症,属顽固难治性皮肤病,是临床肾病治疗的难点。UP病变层次及阶段由浅入深,病机为邪郁肌表、湿热外溢、阴血亏虚、瘀毒凝滞等,符合“卫气营血”的一般传变过程。基于“卫气营血”理论,同时结合脏腑气血辨证,将祛邪与扶正相结合,临床疗效较好。总结UP治疗体会,以期为中医药治疗UP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瘙痒症 肾病 卫气营血辨证 脏腑辨证 气血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述要
7
作者 欧阳昕 刘中勇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8-70,75,共4页
当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受到世界关注,其研究日益推向深入,学术成果日新月异。现依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研讨的内容,概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双心疾病等... 当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受到世界关注,其研究日益推向深入,学术成果日新月异。现依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研讨的内容,概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双心疾病等疾病研究动态,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学术年会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性皮肤瘙痒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青雅 宋怡珏 +1 位作者 章晗 于青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瘙痒是指引起人们产生抓挠欲望的令人不快的感觉,主要可分为皮肤性瘙痒、神经源性瘙痒、心因性瘙痒以及全身性瘙痒^([1])。研究发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的患者中,大约有42%的患者有中重度瘙痒,且与无瘙痒... 瘙痒是指引起人们产生抓挠欲望的令人不快的感觉,主要可分为皮肤性瘙痒、神经源性瘙痒、心因性瘙痒以及全身性瘙痒^([1])。研究发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的患者中,大约有42%的患者有中重度瘙痒,且与无瘙痒的患者相比,中重度瘙痒患者的死亡风险高出17%^([2])。但UP在临床上常常被医护人员忽视,且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使尿毒症患者深受困扰^([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血液透析 心因 死亡风险 尿毒症患者 神经源 尿毒症皮肤瘙痒 瘙痒患者 医护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及残粒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芳 李兴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110-114,共5页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是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及残粒可通过参与泡沫细胞形成、诱发炎症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是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及残粒可通过参与泡沫细胞形成、诱发炎症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TRL、残粒水平及其变异性的升高与ASCVD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以甘油三酯为标志物的新型降脂药物可显著降低TRL及残粒水平,并且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 脂蛋白残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丹丹 王益 +3 位作者 吴晶 尹延航 李学忠 陈晓鹏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2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15 mL,将其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毕,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14 d。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14天,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评价神经系统缺损程度);治疗90 d,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评价独立生活能力),计算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治疗前和治疗14天,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的人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人可溶性CD40(sCD40)。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以实验组为著(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1分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YKL-40、sCD40水平均降低,以实验组为著(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静脉滴注治疗ACI有效、安全,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依达拉奉右莰醇可能通过降低血清YKL-40、sCD40水平起治疗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右莰醇 人甲壳质酶蛋白40 人可溶CD40 神经系统功能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通路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湖南 郝本川 +3 位作者 吕侣 蔡雨伦 王晓凡 刘宏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 alpha-like, GFRAL)通路对载脂蛋白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 alpha-like, GFRAL)通路对载脂蛋白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8周龄C57BL/6雄性载脂蛋白E^(-/-)小鼠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重组GDF-15组,每组4只。对照组:高脂饮食4周后,每周1次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重组GDF-15组:高脂饮食4周后,每周1次尾静脉注射重组GDF-15(0.05 mg/kg)。高脂饮食12周,监测小鼠体质量,处死小鼠。取4只同等周龄(20周龄)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比较3组空腹血糖、血脂、皮质醇和醛固酮水平。主动脉冷冻切片油红O染色评估对照组和重组GDF-15组斑块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和重组GDF-15组脑组织GDF-15及GFRAL表达。结果 重组GDF-15组血清GDF-1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59±2.90)ng/ml vs(20.09±1.27)ng/ml,P<0.01]。重组GDF-15组11周和12周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28.60±0.22)g vs(29.47±0.25)g;(28.98±0.22)g vs(30.35±0.13)g,P<0.01]。重组GDF-15组三酰甘油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22±0.02)mmol/L vs(0.38±0.09)mmol/L,P<0.05]。重组GDF-15组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2±2.58)%vs(31.61±3.51)%,P<0.01]。重组GDF-15组脑组织GDF-15和GFRAL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0.088±0.007 vs 0.030±0.006,0.031±0.003 vs 0.010±0.001,P<0.01)。对照组及重组GDF-15组皮质醇和醛固酮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组GDF-15组醛固酮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1±3.67)mg/ml vs(87.29±8.63)mg/ml,P<0.01]。结论 GDF-15可能通过GFRAL调控小鼠体质量、三酰甘油及醛固酮水平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模型 动物 生长分化因子15 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脂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媛铃 习玲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86-90,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小血管病(aCSVD)即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小血管病,是老年卒中及痴呆的重要原因。慢性炎症反应、脑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BBB)功能障碍及其相互作用是aCSVD的发病机制,多种炎性细胞、免疫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小血管病(aCSVD)即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小血管病,是老年卒中及痴呆的重要原因。慢性炎症反应、脑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BBB)功能障碍及其相互作用是aCSVD的发病机制,多种炎性细胞、免疫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紊乱。aCSVD发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分为可干预危险因素和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2型糖尿病(T2DM)的患者较正常人更易发生aCSVD,是最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肠道微生态影响包括脑在内的多个靶器官,肠道微生物失调促进aCSVD患者慢性炎症状态的产生,肠道微生物失调也因此成为aCSVD发病的可干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脑小血管病 高血压 糖尿病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酮醛清道夫水杨胺对尿毒症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13
作者 申燕 陈胜男 +1 位作者 赵艳 VALENTINA Kon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观察γ-酮醛清道夫水杨胺(salicylamine,SAM)对尿毒症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其表型的影响。方法ApoE-/-小鼠通过5/6肾切除术建立尿毒症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尿毒症组及尿毒症SAM干... 目的观察γ-酮醛清道夫水杨胺(salicylamine,SAM)对尿毒症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其表型的影响。方法ApoE-/-小鼠通过5/6肾切除术建立尿毒症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尿毒症组及尿毒症SAM干预组,分别以SAM或安慰剂干预6周。干预结束后检测体质量、血压、血脂、肾功能、血清SAM浓度、主动脉AS斑块面积及斑块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尿毒症组主动脉AS病变面积明显增大,AS斑块组分中坏死面积增大,巨噬细胞含量增多,胶原含量减少。SAM干预6周,尿毒症小鼠AS损伤面积、AS斑块中坏死面积及巨噬细胞含量减少,胶原含量增加,但不影响体质量、血压、血脂和肾功能,未发生药物蓄积和毒性作用。结论SAM能减轻尿毒症ApoE-/-小鼠加速发展的AS病变并使斑块的稳定性增加,这些作用不依赖于对血压、血脂或肾功能的影响,同时不引起药物蓄积及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酮醛清道夫水杨胺 尿毒症 APOE-/-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 水杨胺(salicylam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血脉”整体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发挥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铜五 陈向心 +8 位作者 陆毅 郝秀炜 王洋 关乐 刘悦 张哲 闵冬雨 杨关林 孔德昭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1-4,共4页
《黄帝内经》有云:“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维系着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脉”,则具有推动和约束血液在脉道运行的作用;“血”与“脉”相互作用,二者相合,共同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传承《黄帝内经》的... 《黄帝内经》有云:“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血”,维系着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脉”,则具有推动和约束血液在脉道运行的作用;“血”与“脉”相互作用,二者相合,共同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传承《黄帝内经》的思想和理论,杨关林教授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结合前人“痰瘀”相关学说,整体审视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提纲挈领地提出“血脉病”这一概念。血脉病,指气血运行失常,导致血脉痹阻的一类疾病,包含心脉病、脑脉病和肢脉病等多系统疾病。血脉病的发生与脾虚受损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创新性的将血脉病分为“血浊脉滞”“血瘀脉壅”“血毒脉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并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和临床表现提出“健脾益气,化痰降浊”“健脾益气,化痰祛瘀”“化痰祛瘀,清热解毒”三种不同的治法并建立出相应中药组方,构建血脉病全程防治体系,提升中医药防治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血脉病 中医药 脾虚受损 防治体系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康玲 李杰峰 吴乐昌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6期248-251,共4页
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抽选50例纳入本次实验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浆总同型半胱... 目的 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抽选50例纳入本次实验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测定,比较两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并根据测定结果将研究组分为尿毒症正常组和尿毒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采用血管超声检查测定和计算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阳性率),统计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情况)及临床资料(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与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于对照组,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68.00%也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患者血压、血脂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均与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阳性率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风险较高,且当患者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时,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需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动脉粥样硬化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国宁 郭严 +1 位作者 康进忠 司燕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251-2255,共5页
目的 探究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安阳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 目的 探究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取安阳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IS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接受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血清指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血浆黏度、甘油三酯(TG)、全血高切黏度、低密度脂蛋白(LDL-C)、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脉血康胶囊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IS临床治疗,可通过改善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同时用药安全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缺血脑卒中 丁苯酞 脉血康胶囊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2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聚敏 周焕芝 +1 位作者 张五星 赵学伟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9期676-676,共1页
1病例资料 例1,男性,71岁。2000年被诊断为m慢性肾衰竭(CKD5)、马兜铃酸肾病”。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2003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2011年右侧丘脑出血,CT见主动脉壁及冠状动脉壁明显钙化影。2013年始现重度贫血,血红蛋白(Hb... 1病例资料 例1,男性,71岁。2000年被诊断为m慢性肾衰竭(CKD5)、马兜铃酸肾病”。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2003年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2011年右侧丘脑出血,CT见主动脉壁及冠状动脉壁明显钙化影。2013年始现重度贫血,血红蛋白(Hb)30-70g/L,心脏超声提示主动脉瓣及二尖瓣钙化,CT报告胸部血管管壁、气管及支气管管壁多发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动脉 二尖瓣钙化 马兜铃酸肾病 CT报告 肾衰竭 高血压病史 冠状动脉 病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防御、钙化性尿毒症性细动脉病或是其他 被引量:1
18
作者 左力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9期625-627,共3页
肾科医师常用钙化防御这个词来描述尿毒症患者出现的一种皮肤干性坏死性的病变,并认为钙化防御的底层机制是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向成骨样细胞的主动转分化并引起小动脉中层钙化、血栓形成、小动脉闭塞。但钙化防御这个词在被创造出来时,跟... 肾科医师常用钙化防御这个词来描述尿毒症患者出现的一种皮肤干性坏死性的病变,并认为钙化防御的底层机制是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向成骨样细胞的主动转分化并引起小动脉中层钙化、血栓形成、小动脉闭塞。但钙化防御这个词在被创造出来时,跟小动脉中层钙化没有关系。这个含义的钙化防御也可出现于非尿毒症患者;而且,慢性肾脏病的动脉中层钙化并不只出现于皮肤细动脉,在脏器外动脉也十分常见。这样,钙化性尿毒症性细动脉病的命名似乎也不合适。那么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名词来代表这种病变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防御 钙化尿毒症动脉 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属赋能联合信息化服务对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汪超雅 张琳 +1 位作者 王桂华 王珂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家属赋能联合信息化服务对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n=81)和观察组(n=8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 目的探讨家属赋能联合信息化服务对改善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n=81)和观察组(n=8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家属赋能联合信息化服务。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月依从性量表评估依从性,肾脏病生存质量简表(KDQOL-SFTM)评估生存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依从性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3月两组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3月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3月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赋能联合信息化服务可显著提高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的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同时改善其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家属赋能 依从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残余胆固醇协调性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巢伟 朱俊 +2 位作者 郑谌 许小明 孔丽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67-470,484,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残余胆固醇(RC)协调性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评估。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LDL-C/RC协调性分为4组,A组(低LDL-C... 目的 探讨基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残余胆固醇(RC)协调性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评估。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LDL-C/RC协调性分为4组,A组(低LDL-C/低RC,n=30)、B组(低LDL-C/高RC,n=28)、C组(高LDL-C/低RC,n=36)和D组(高LDL-C/高RC,n=32)。再按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非颈动脉硬化组,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4组在糖尿病病程、血脂异常、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LDL-C、总胆固醇(TC)、R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MT和颈动脉硬化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D组cIMT值最大,颈动脉硬化检出率最高。与非颈动脉硬化组比较,颈动脉硬化组TG、LDL-C、TC、RC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LDL-C/高RC(OR=2.546,95%CI:1.390~3.417)、高LDL-C/低RC(OR=2.328,95%CI:1.528~4.178)、高LDL-C/高RC(OR=3.113,95%CI:1.781~6.472)是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L-C/RC协调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其中以高LDL-C/高RC的患者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危险性最高,临床应当兼顾检测与调控LDL-C、RC水平,以期降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残余胆固醇 协调 动脉内-中膜层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