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群耐药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比例ABL激酶区G∶C→A∶T突变和尿嘧啶-N-糖基化酶异常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沈宏杰 陈子兴 +7 位作者 何军 岑建农 邱桥成 丁子轩 姚利 陈艳 陈苏宁 薛永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9-893,共5页
大多数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在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常表现为复发时间短及易出现ABL激酶区突变现象。为进一步研究Ph+ALL患者使用TKI治疗后易复发特点,本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了35例TKI耐药Ph+AL... 大多数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在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常表现为复发时间短及易出现ABL激酶区突变现象。为进一步研究Ph+ALL患者使用TKI治疗后易复发特点,本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了35例TKI耐药Ph+ALL患者ABL激酶区突变。结果发现,77.1%(27/35)患者存在ABL激酶区突变,其中T315I突变患者占ABL激酶区突变患者55.6%,特别是首次发现G:C→A:T突变Ph+ALL患者占总ABL激酶区突变Ph+ALL患者77.8%(21/27),包括T315I、E255K和E459K。其次,8例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ABL激酶区突变Ph+ALL患者染色体均为复杂核型,5例染色体由初诊单纯t(9;22)进展为复杂核型的TKI耐药Ph+ALL均出现ABL激酶区突变;并且,尿嘧啶-N-糖基化酶2(UNG2)在耐药Ph+ALL组中转录水平表达显著低于初诊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细胞核内UNG2缺失能增加G:C→A:T突变几率。结论:中国人群TKI耐药Ph+ALL具有高比例ABL激酶区G:C→A:T突变和高度基因组不稳定性。耐药Ph+ALL患者低表达UNG2可能是耐药Ph+ALL患者发生高比例ABL激酶区G:C→A:T突变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BL激 DNA突变分析 尿嘧啶-n-糖基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抑制PCR产物中残留尿苷酶 被引量:2
2
作者 杜绍财 张敏 +4 位作者 刘峰 韩建德 吴娟 陶其敏 冯百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目的 :研究抑制PCR产物中残留尿苷酶 (uracilDNAglycosylase ,UDG)活性的试剂。 方法 :采用DNA EIA技术检测在全dU DNA扩增物中含有稳定剂和不含稳定剂的样品 ,置室温 2 4h和 37℃ 4 8h的DNA杂交百分率。结果 :(1)在PCR产物中加入稳定剂... 目的 :研究抑制PCR产物中残留尿苷酶 (uracilDNAglycosylase ,UDG)活性的试剂。 方法 :采用DNA EIA技术检测在全dU DNA扩增物中含有稳定剂和不含稳定剂的样品 ,置室温 2 4h和 37℃ 4 8h的DNA杂交百分率。结果 :(1)在PCR产物中加入稳定剂A液和B液置室温 2 4h ,取 5 μl直接杂交 ,其杂交百分率为 6 1.4 70 %和6 8.996 % ,对照组为 99.2 83%。 (2 )在 30 μlPCR产物中加入稳定剂后 ,并加 1×PCR缓冲液稀释至 70 μl,置 37℃4 8h取 10 μl样品杂交 ,5 μl和 2 .5 μlA液组杂交百分率为 71.0 92 %和 6 7.6 91% ,对照组为 6 8.0 2 0 %和 6 3.90 6 %。5 μl和 2 .5 μlB液组杂交百分率为 91.333%和 80 .30 7% ,对照组为 6 3.90 6 %和 6 8.0 2 0 %。 结论 :B液可抑制PCR产物残留UDG活性 ,对保护全d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嘧啶DNA糖基化 稳定剂 基因扩增 聚合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产生菌UDG-LAMP-LFD检测体系的建立
3
作者 安红玉 陈晨 +5 位作者 王艳华 卢增慧 陶泽 王可 李拖平 李苏红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24-333,共10页
为消除气溶胶污染在检测中出现负面影响,实现对黄曲霉毒素产生菌的快速、可视化检测,建立一种基于热敏尿嘧啶糖基化酶(Uracil-DNA Glycocasylase,UDG酶)与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的防污染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 为消除气溶胶污染在检测中出现负面影响,实现对黄曲霉毒素产生菌的快速、可视化检测,建立一种基于热敏尿嘧啶糖基化酶(Uracil-DNA Glycocasylase,UDG酶)与横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的防污染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的反应体系UDG-LAMP-LFD。针对黄曲霉毒素合成关键调控基因omt-1、ver-1以及aflR设计特异性LAMP引物。当aflR、omt-1、ver-1三个基因对应的将含U碱基的扩增产物稀释10~8倍时,该体系能够达到防污染效果,且该体系针对三个目标基因的灵敏度分别达到1×10^(-3)、1×10^(-5)、1×10^(-6)ng/μL,精密度均在5%以下,具有较强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建立的UDG-LAMPLFD检测体系可快速灵敏、高特异性、可视化地检测黄曲霉毒素产生菌,同时可避免气溶胶污染导致的假阳性,适用于在加工、贮藏前及时检测粮油原料中黄曲霉毒素产生菌,提前预判污染风险,实施防控,实现减损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产生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气溶胶污染 热敏尿嘧啶糖基化 横向流动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污染PCR检测食源性沙门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名英 傅安静 王远微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43,共7页
本试验基于尿嘧啶糖基化酶(UNG)能特异地识别并切割DNA分子中出现的尿嘧啶核苷的原理,以构建一种防污染的食源性沙门菌(Salmonella)PCR检测方法。经过酶量、抑制剂(UGI)用量、反应时间的优化,最终确立的防污染条件为:在PCR反应前,扩增... 本试验基于尿嘧啶糖基化酶(UNG)能特异地识别并切割DNA分子中出现的尿嘧啶核苷的原理,以构建一种防污染的食源性沙门菌(Salmonella)PCR检测方法。经过酶量、抑制剂(UGI)用量、反应时间的优化,最终确立的防污染条件为:在PCR反应前,扩增体系所用的dNTP中以3倍浓度的dUTP代替dTTP;在阳性对照的反应体系中加入1.5U UNG、2U UGI以及含有尿嘧啶的DNA(U-DNA)阳性模板;其他检测样品的反应体系中加入1.5U UNG;50℃保温10 min,再25℃保温15 min,然后进行常规的PCR扩增。结果显示,即使在高浓度U-DNA污染的反应体系里(所有PCR扩增产物均为含有尿嘧啶的U-DNA),UNG也可有效地消除污染,且对PCR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无影响。因此,本试验建立的防污染PCR检测方法高效快速,操作简便,对提高食源性沙门菌检测的准确性以及防止假阳性的出现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PCR 尿嘧啶糖基化 防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16SrDNA基因T碱基特异的PCR产物片段化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正根 刘昕 +3 位作者 高玉梅 蔡瑜娇 由莉越 罗勇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菌 16SrDNA检测芯片杂交前的样本处理优化方法。方法 设计针对细菌 16SrDNA基因全长的通用引物 ,通过PCR时掺入一定比例的dUTP替代dTTP ,扩增长度为 1 5kb的片段 ,用尿嘧啶 DNA糖基化酶 (UDG)消化处理掺入到双链上的dUTP... 目的 探讨细菌 16SrDNA检测芯片杂交前的样本处理优化方法。方法 设计针对细菌 16SrDNA基因全长的通用引物 ,通过PCR时掺入一定比例的dUTP替代dTTP ,扩增长度为 1 5kb的片段 ,用尿嘧啶 DNA糖基化酶 (UDG)消化处理掺入到双链上的dUTP后 ,再经浓氨水特异性断开DNA双链上原dUTP处的磷酸二酯键 ,然后用聚丙烯酰胺凝受胶电泳 (PAGE)和琼脂糖电泳确认片段化的效果。结果 本实验选用的基因当dUTP与dTTP的比例在 3∶7~ 1∶1时 ,都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片段化结果。结论 通过控制一定的dUTP掺入比例再经UDG及氨水处理能够得到稳定的片段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嘧啶-DNA糖基化 16S RDNA 片段化 PCR dUTP dI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UDPE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亚军 王津 +2 位作者 张敏丽 郭兆彪 杨瑞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 建立防止产物污染的UDPE(UDG -DuplexPCR -EIA)技术 ,用于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方法 选择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FUR(FerricUptakeRegulator)基因为靶序列 ,设计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 ,用UDG(尿嘧啶糖基化酶 )防止PCR产物污... 目的 建立防止产物污染的UDPE(UDG -DuplexPCR -EIA)技术 ,用于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方法 选择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FUR(FerricUptakeRegulator)基因为靶序列 ,设计两对引物进行PCR扩增 ,用UDG(尿嘧啶糖基化酶 )防止PCR产物污染 ,并用微孔板杂交 -酶联显色检测扩增的PCR产物片段 ;用不同的模板考察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 该检测系统可以特异性地检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 ;对于纯DNA模板 ,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 10fg/ μl;对于系列稀释菌液提取的模板 ,灵敏度可达 0 1个菌 / μl;对于模拟污水标本、模拟组织标本和模拟土壤标本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 10个菌 / μl,10 0个菌 / μl和 10 0个菌 / μl;检测系统可以防止 10 9个PCR产物分子的污染 ;检测系统可以在 37℃下稳定保存 7d。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稳定的 ,防止产物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 尿嘧啶糖基化 UDG PCR 微孔板杂交 UD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OGT介导的O-GlcNAc修饰对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7
作者 毛元鹏 魏红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4-1290,共7页
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O-linked-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修饰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后修饰,在众多细胞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例如转录、胞内信号转导、内吞作用和蛋白质稳定性。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结构域特异... 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O-linked-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修饰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后修饰,在众多细胞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例如转录、胞内信号转导、内吞作用和蛋白质稳定性。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结构域特异性O-GlcNAc转移酶(EGF domain-specific O-linked-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EOGT)是一种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驻留蛋白质,能够对含有EGF结构域的分泌或膜(跨膜)糖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残基进行糖基化修饰。Notch信号通路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细胞间通讯过程,通过邻近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生物过程。目前,已经在多种人类疾病中发现有EOGT介导的O-GlcNAc修饰参与,并且通常与Notch信号通路相关。然而,其中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对近年来EOGT介导的O-GlcNAc修饰,以及相关Notch信号通路在多种人类疾病中的作用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结构域特异性O-GlcNAc转移 O-连接-n-乙酰氨基葡萄糖 NOTCH信号通路 糖基化修饰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