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郝素平 王伟 李生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延迟愈合组(30例)和正常愈合组(126例),比较两组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对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骨折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呈升高趋势,在治疗后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骨折术后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均低于正常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是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P <0.05)。结论 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与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骨折 延迟愈合 骨转化标志物 原氨基端前 β-原交羧基末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提取液对大鼠骨组织中ColⅠ和Cath 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旭斌 陈秀峰 +1 位作者 王桂敏 艾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78,共4页
将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连续给木瓜提取液12周后,测定大鼠Ⅰ型胶原(ColⅠ)、组织蛋白酶L(Cath L)、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并行股骨并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木瓜提取液组与雌激素组能显著... 将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连续给木瓜提取液12周后,测定大鼠Ⅰ型胶原(ColⅠ)、组织蛋白酶L(Cath L)、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并行股骨并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木瓜提取液组与雌激素组能显著增加大鼠的骨小梁的数量、降低Cath L的表达,木瓜高剂量组与雌激素组无明显差异(P>0.05),这一作用在高剂量组更加明显.木瓜提取液能够降低破骨细胞Cath L的表达来抑制骨基质中ColⅠ的分解,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疗效和骨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 骨质疏松 组织蛋白酶L 原氨基端前 原交羧基末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NTx和BSP对乳腺癌和肺癌骨转移的意义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薇 王雅杰 傅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78-483,共6页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NTx)和骨涎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的检测对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7月长海医院肿瘤科经病理确诊的肺...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NTx)和骨涎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的检测对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7月长海医院肿瘤科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或乳腺癌患者105例,分为两组,其中骨转移组50例,无骨转移组55例。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NTx和BSP浓度。结果:骨转移组患者血清NTx和BSP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1)。NTx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和67.3%,BSP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0%和70.9%。临床发生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RE)的骨转移患者,血清NTx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SRE的骨转移患者(P<0.05)。在6~13个月随访期内,21例患者确诊了新发骨转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血清NTx浓度升高提示骨转移发生的相对危险度为1.127;乳腺癌患者血清BSP增高是唯一预测骨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其相对危险度为1.058。随访期共有33例患者死亡;无论肺癌还是乳腺癌,血清BSP增高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均明显低于血清BSP正常组(P<0.05)。结论:血清NTx和BSP是诊断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其水平的增高是预测骨转移发生的高危因素;BSP可能是肺癌和乳腺癌患者独立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交氨基末端 骨涎酸蛋白 肺癌 乳腺癌 骨转移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28例健康人群血清CTX-1、TRACP、BALP、OC水平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倩倩 张萌萌 +3 位作者 高远 毛未贤 尹纪伟 宋世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58-961,共4页
目的研究30-79岁健康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 目的研究30-79岁健康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4)BMD,采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TX-1、TRACP、BALP、OC水平。将1228例受试者的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10岁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30-49岁年龄段CTX-1、TRACP、BALP、OC与腰椎BMD均无明显相关性,50岁以后CTX-1、TRACP显著升高,与BMD呈负相关。女性BALP、OC在50-59岁年龄段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60岁以后开始下降,与BMD呈正相关;男性30-59岁各年龄组CTX-1、TRACP、BALP与腰椎BMD均无相关性,60岁以后CTX-1、TRACP、BALP均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男性OC水平随年龄缓慢下降,但各年龄段与BMD均无相关性;在30-49岁年龄段TRACP、CTX-1、BALP、OC各指标性别间不存在差异,50岁以后同年龄组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TRACP、CTX-1、BALP、OC是监测骨代谢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对女性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标志物 原交c-末端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腰椎 骨密度 性别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多糖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PICP、ICTP及钙、磷、镁和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马进峰 王一农 金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7-249,共3页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及钙、磷、镁、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SD大鼠45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枸杞多糖低剂量组、枸杞多糖高剂量组和已烯雌酚组...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骨质疏松大鼠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及钙、磷、镁、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SD大鼠45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枸杞多糖低剂量组、枸杞多糖高剂量组和已烯雌酚组,每组9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行去势手术,常规饲养2个月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按5mL/(kg.d)的生理盐水灌胃,枸杞多糖低、高剂量组按10、40mg/(kg.d)枸杞多糖灌胃,已烯雌酚组按0.1mg/(kg.3d)的已烯雌酚腹腔注射。3个月后取血清行PICP、ICTP及钙、磷、镁、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5组大鼠血清PICP、ICTP、钙、磷、镁、碱性磷酸酶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092、21.018、11.901、4.180、15.022和3.850,P均<0.05)。血清PICP和ICT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枸杞多糖低、高剂量组和已烯雌酚组下降;与枸杞多糖低剂量组比较,枸杞多糖高剂量组和已烯雌酚组下降。血清钙和镁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枸杞多糖低、高剂量组下降更显著。血清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枸杞多糖低剂量组下降更显著。结论:枸杞多糖可以显著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高骨代谢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骨质疏松 大鼠 原羧基端前 原交羧基末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变患者骨代谢变化与肾虚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洁 张英泽 +1 位作者 张静 葛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520-522,共3页
研究腰椎退行性变患者骨代谢变化与肾虚的关系。选择腰椎退行性变患者 75例 ,分为绝经前妇女组(15例 )、绝经后妇女组 (30例 )、成年男性组 (30例 ) ;正常人群 5 0例 ,分为三组 (15例、2 0例、15例 ) ,分别作为以上各组对照组。采用酶... 研究腰椎退行性变患者骨代谢变化与肾虚的关系。选择腰椎退行性变患者 75例 ,分为绝经前妇女组(15例 )、绝经后妇女组 (30例 )、成年男性组 (30例 ) ;正常人群 5 0例 ,分为三组 (15例、2 0例、15例 ) ,分别作为以上各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骨钙素 (BGP)及尿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Cross laps)水平 ,对各组患者进行肾虚评分。结果 ,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绝经后妇女组血清BGP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绝经前妇女组及成年男性组无此变化 (P >0 0 5 ) ;各组患者尿Crosslaps水平均高于相应对照组 (P <0 0 5 ,P<0 0 1,P <0 0 5 ) ,其中绝经后妇女组差异尤为显著 ;各组患者肾虚评分 ,绝经后妇女组分值最高 (与绝经前妇女组比较 ,P <0 0 1) ,其次是成年男性组 (与绝经前妇女组比较 ,P <0 0 5 )、绝经前妇女组 ,前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肾虚及骨代谢紊乱表现 ,中医病机以肾虚为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变 骨钙素 尿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骨代谢 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患者甲状腺激素与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7
作者 姜海红 刁迎斌 +4 位作者 赵宏 金雪花 刘燚 刘海彤 蔡慧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7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BMD)及骨转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73例GD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组腰椎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并同时检测其甲状腺激素(FT3、FT4)、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 Ⅰ ...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BMD)及骨转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73例GD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组腰椎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并同时检测其甲状腺激素(FT3、FT4)、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 Ⅰ collagencross-linked telopeptide,Ⅰ CTP)和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ⅠCP)水平。结果 GD患者的B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ⅠCTP、P Ⅰ CP浓度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腰椎和股骨近端各测量部位骨密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甲状腺激素水平与ⅠCTP,PⅠCP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ⅠCTP,PⅠCP的水平与骨密度不相关。血清ⅠCTP浓度与PⅠCP呈正相关。结论 GD患者骨密度减低,骨转换增强,骨代谢紊乱,与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定量检测ⅠCTP,PⅠCP的水平对于甲亢代谢性骨病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骨密度 原交羧基末端 原羧基末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瑾 邓敬兰 +3 位作者 欧阳巧洪 刘加昌 韩翠华 刘青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19-320,324,共3页
目的探讨骨密度(BMD)和骨代谢指标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放射免疫方法,对252例中老年志愿者不同部位的BMD及血清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的含... 目的探讨骨密度(BMD)和骨代谢指标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放射免疫方法,对252例中老年志愿者不同部位的BMD及血清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①无论是对照组还是骨质疏松组(OP),老年男性BMD均明显高于老年女性BMD,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②OP组的BG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OP组的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BGP、PINP和ICTP水平可直接反映骨胶原合成和降解状态,对于判断老年OP的进程以及指导OP的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双能X线骨密度仪 骨代谢指标 原交羧基末端 血清骨钙素 患者 放射免疫方法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吕晓芳 于世英 冷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溶骨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血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定量检测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77例恶性肿瘤患者尿NTx和血ICTP水平。结果:骨转移组患者尿NTx和血ICTP均明显... 目的:探讨溶骨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血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定量检测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77例恶性肿瘤患者尿NTx和血ICTP水平。结果:骨转移组患者尿NTx和血ICTP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以及正常值范围(P<0.01)。骨转移患者尿NTx与血ICTP成正相关(r=0.880,P<0.01)。尿NTx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2.5%、83.8%和83.2%(P<0.05)。血ICT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7.5%、73.0%和80.6%(P<0.05)。骨转移患者尿NTx与血ICTP水平与骨转移范围成正相关(r=0.453、0.475,P<0.01),与骨痛程度无显著相关(r=0.010、0.083,P>0.05)。结论:NTx和血ICTP对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协助及时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交氨基末端 原交羧基末端 骨转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骨中成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机理初探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琨 周惠琼 王国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2-487,共6页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中成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初步探索补肾壮骨中成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134例患者随机分为钙剂+活性维生素D治疗组(对照组)及补肾壮骨中成药+钙剂+活性维生素D治疗组(中成药治疗组)两组治疗1...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中成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初步探索补肾壮骨中成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134例患者随机分为钙剂+活性维生素D治疗组(对照组)及补肾壮骨中成药+钙剂+活性维生素D治疗组(中成药治疗组)两组治疗1年。在第0月、第3月、第6月留取清晨空腹2 h尿检测尿钙/肌酐(Ca/Cr)、尿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肌酐(CTX-I/Cr),第0月、第12月检测骨密度。结果:经治疗1年后,所有患者第0月、第3月、第6月尿Ca/Cr均无明显差异。但中成药治疗组在第3月时尿CTX-I/Cr明显降低(P<0.01),第12月股骨颈骨密度较基线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第12月股骨颈骨密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腰椎1-4骨密度较基线无明显变化(P>0.05)。尿CTX-I/Cr的变化与股骨颈骨密度的变化呈明显负相关(P<0.05)。而对照组尿CTX-I/Cr、股骨颈/腰椎1-4骨密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壮骨中成药可以通过填补肾精,滋补肝肾等作用,降低骨吸收,提高骨密度,发挥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和促进其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壮骨 骨密度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尿I原交c末端 尿 肌酐 中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 被引量:202
11
作者 张萌萌 张秀珍 +30 位作者 邓伟民 张智海 徐辉 葛继荣 王永福 黄宏兴 史晓林 张东伟 毛未贤 马倩倩 高远 杨茂伟 郭郡浩 张红红 张晓梅 印平 赵方 郑洪新 晁爱军 张岩 孔西建 李英华 李毅中 赵国阳 胡玲 董红宇 吴岩 吴涤 邹军 周惠琼 范馨月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1-796,共16页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 骨代谢生化指标包括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激素与细胞因子。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等,是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和激素,以及骨基质的胶原蛋白或非胶原蛋白代谢产物。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及时反映骨转换状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用于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以及代谢性骨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且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进行了修订,共有41处修改,保留了经典文献,删减了部分内容,增加了近三年的文献,收集整理了骨代谢指标实验检测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指标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维生素D3 25-羟基维生素D3 1 25-双羟基维生素D3 骨形成标志物 碱性磷酸酶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Ic-端前 I原N-端前 骨保护素 骨吸收标志物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I原交c-末端 I原交N-末端 尿吡啶啉 尿脱氧吡啶啉 激素 细胞因子 生长激素 雌激素 睾酮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坏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修订版) 被引量:101
12
作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骨代谢专家组 张萌萌 +1 位作者 马倩倩 毛未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9-476,共8页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为骨质疏松的诊断、鉴别诊断、预测骨折风险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并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开发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特异性强、...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为骨质疏松的诊断、鉴别诊断、预测骨折风险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并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开发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其应用日趋广泛。该文检索了大量中外文献,编审了《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修订版),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分类、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方法学以及生物学意义、骨代谢指标的检测变异等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指标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维生素D_(3) 25-羟基维生素D_(3) 1 25-双羟基维生素D_(3) 骨形成标志物 碱性磷酸酶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Ic-端前 I原N-端前 骨保护素 骨吸收标志物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I原交c-末端 I原交N-末端 尿吡啶啉 尿脱氧吡啶啉 激素 细胞因子 生长激素 雌激素 睾酮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坏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实验分析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NTx和BSP在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升微 夏斌 徐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1771-1772,共2页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血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和骨唾液酸蛋白(BSP)的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初诊时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骨生化标记物血清NTx和BSP...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血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和骨唾液酸蛋白(BSP)的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初诊时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骨生化标记物血清NTx和BSP水平。随访6个月应用影像学检查对骨转移重新评估。结果骨转移组血清NTX和BSP水平显著高于无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4例无骨转移癌患者中有12例在随访过程中新发生骨转移癌。新发骨转移癌组和初诊骨转移组NTx和BS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骨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Tx和BSP是诊断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其水平的增高是预测骨转移发生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骨转移癌 原交氨基末端 骨唾液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郝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830-831,共2页
目的:探讨甲亢、甲减患者血清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和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含量变化与骨代谢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测定 56例甲亢和 21例甲减患者血清 ICTP和 PICP的含量,并与 56例正常对... 目的:探讨甲亢、甲减患者血清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和I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含量变化与骨代谢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测定 56例甲亢和 21例甲减患者血清 ICTP和 PICP的含量,并与 56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甲亢患者血清ICTP和PIC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甲减组含量减低P<0.05。ICTP和PICP均与甲状腺激素呈显著正相关,与 hTSH呈负相关,与性别无明显相关。结论:甲亢患者破骨细胞功能和成骨细胞活性增强,骨转移加快,甲减患者则相反,ICTP和PICP含量可作为观察甲状腺疾病患者骨代谢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原交羧基末端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