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滩水库地区P波、S波和尾波衰减 被引量:6
1
作者 华卫 赵翠萍 +1 位作者 陈章立 郑斯华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0-628,共9页
利用发生在龙滩水库地区的144次ML≥1.0地震资料,研究了该地区地壳介质的衰减特征,并采用尾波归一化方法分别估算了P波、S波的品质因子QP和QS,用单次反散射模型计算了尾波品质因子Qc.结果表明,该地区上述3个值与频率的依赖关系分别为QP(... 利用发生在龙滩水库地区的144次ML≥1.0地震资料,研究了该地区地壳介质的衰减特征,并采用尾波归一化方法分别估算了P波、S波的品质因子QP和QS,用单次反散射模型计算了尾波品质因子Qc.结果表明,该地区上述3个值与频率的依赖关系分别为QP(f)=(7.43±0.78)f(1.05±0.06),QS(f)=(13.08±3.20)f(1.76±0.15),Qc(f)=(50.52±2.71)f(1.13±0.03),总体呈现低Q0和高η值的特点.在所研究的频带范围1—16Hz内,QS/QP比值均大于1,表明该地区体波衰减中散射可能起着较大作用.Qc与QS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小于8Hz时,QS<Qc;而大于8Hz时,则QS>Qc.这可能是由于介质的多次散射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衰减 尾波归一化 龙滩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与频率有关的P波、S波衰减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勤彩 刘杰 +1 位作者 郑斯华 陈章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8-597,共10页
分析了1999年7月—2003年12月发生在云南地区的由22个地震台站记录的5 668 次地震的数字波形资料,从中选出保山、永胜、丽江、鹤庆、易门和禄劝6个地震台用扩展的 尾波归一化方法计算P波、S波衰减.这6个台分为3个研究区,保山研究区内Q-... 分析了1999年7月—2003年12月发生在云南地区的由22个地震台站记录的5 668 次地震的数字波形资料,从中选出保山、永胜、丽江、鹤庆、易门和禄劝6个地震台用扩展的 尾波归一化方法计算P波、S波衰减.这6个台分为3个研究区,保山研究区内Q-1s= O.008 67f-0.86,Q-1p=O.011 55f-0.93;永胜、丽江、鹤庆研究区内Q-1s=O.018 24f-0.94,Q-1p =O.022 88f-0.92;禄劝、易门研究区内Q-1s=O.016 47f-0.91,Q-1p=O.028 26f-0.97.后两个 研究区衰减结果比较接近,而保山研究区的P波、S波衰减明显偏低.与全球其它地区采用 同样方法得到的P波、S波衰减结果对比表明:永胜、丽江、鹤庆研究区和禄劝、易门研究区 的P波、S波衰减与日本关东地区很接近,而远高于韩国东南部的衰减;保山研究区的P波、 S波衰减略高于韩国东南部.此外,还与前人得到的云南地区的尾波衰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 析,发现本文S波衰减值与他们的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的尾波归一化方法 P波衰减 S波衰减 云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地区P波、S波随频率衰减关系研究
3
作者 汤兰荣 董非非 +1 位作者 曾新福 项月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6,182,共6页
利用发生在赣南地区的183次ML≥1.0地震资料,采用尾波归一化方法对寻乌、安远和龙南3个台站的P波、S波品质因子QP和QS值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地壳介质的衰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寻乌(流逝时间35 s)和龙南台(流逝时间40 s)QP值较可靠... 利用发生在赣南地区的183次ML≥1.0地震资料,采用尾波归一化方法对寻乌、安远和龙南3个台站的P波、S波品质因子QP和QS值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地区地壳介质的衰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寻乌(流逝时间35 s)和龙南台(流逝时间40 s)QP值较可靠且值相近,拟合平均值为QP(f)=(20.76+1.67)*f(1.03±0.04),寻乌台和安远台(流逝时间均为21 s)拟合平均值为QS(f)=(18.86+1.46)*f(0.84±0.04)。Q值总体呈现低Q0和高η值的特点,这是构造运动活跃地区的特征体现,也和该地区中强地震比较活跃的特征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归一化 P波衰减 S波衰减 Q值 赣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