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源煤基固废胶结充填体卸围压变形与损伤破坏试验
1
作者 何祥 魏龙强 +4 位作者 杨科 张通 张村 张子龙 陈焱军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175,共13页
【目的】将多源煤基固废制备成充填材料进行间隔条带充填开采是绿色采煤的重要手段之一,条带煤柱回采时多源煤基固废胶结充填体(下称“充填体”)的变形破坏规律直接影响采场的稳定性。【方法】选用5种典型固废与水泥混合制备成胶结充填... 【目的】将多源煤基固废制备成充填材料进行间隔条带充填开采是绿色采煤的重要手段之一,条带煤柱回采时多源煤基固废胶结充填体(下称“充填体”)的变形破坏规律直接影响采场的稳定性。【方法】选用5种典型固废与水泥混合制备成胶结充填体,开展充填体试件常规三轴及恒轴压卸围压应力试验,分析2种应力加载路径下充填体应力-应变曲线和破坏特征,探究卸围压过程中变形参数随围压的演变规律,揭示充填体卸荷损伤机制和强度准则。【结果和结论】(1)充填体试件在常规三轴试验中表现为脆性破坏特征,裂隙逐渐发育并在破坏时迅速扩展贯通,在卸围压试验中的脆性破坏特征有所增强,试件破坏之前应变变化值不及破坏时的6.5%。(2)在卸围压过程中充填体试件体积变形由压缩过渡为扩容,变形模量降低量达破坏阶段的10%,泊松比在试件破坏时突破弹塑性材料极限0.5。(3)围压差比随初始围压线性减小,表明高围压环境下充填体更易破坏,损伤因子D演化与泊松比高度同步。(4)Mogi-Coulomb强度准则适用于充填体试件恒轴压卸围压三轴试验,卸荷行为对充填体的黏聚力有弱化效应,而对内摩擦角有强化效应。研究结果为间隔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稳定性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卸围压 多源煤基固 损伤演化 Mogi-Coulomb强度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煤基固废胶结充填体力学及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科 张继强 +2 位作者 何祥 魏祯 赵新元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4,共13页
【目的】为研究多源煤基固废胶结充填体的力学特性及变形破坏规律,选择5种典型煤基固废,开展了煤基固废胶结充填体(Coal-Based Solid Waste Cemented Backfill,CBSWCB)的单轴压缩、声发射响应及微观结构测试试验。【方法】分析了CBSWCB... 【目的】为研究多源煤基固废胶结充填体的力学特性及变形破坏规律,选择5种典型煤基固废,开展了煤基固废胶结充填体(Coal-Based Solid Waste Cemented Backfill,CBSWCB)的单轴压缩、声发射响应及微观结构测试试验。【方法】分析了CBSWCB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和交互作用,建立了基于交互作用的抗压强度影响因素四维空间可视化模型,结合CBSWCB的声发射及微观结构特征,阐明了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力学演化特征及宏观变形破坏规律,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论证了CBSWCB承载过程中水化反应机理及宏细观联系。【结果和结论】试验结果表明:(1)单轴抗压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质量分数,而炉底渣掺量的影响程度最小。(2)单轴压缩下CBSWCB的宏观变形破坏由塑性、弱劈裂破坏逐渐向脆性、剪切破坏转化。(3) CBSWCB试件声发射参数演化可以分为上升期、平静期、活跃期、稳定期,声发射累计振铃计数曲线呈现明显的“阶梯状”增长,累计振铃计数在上升期和平稳期内缓慢增加,在活跃期急剧增加,在稳定期逐渐趋于平缓。(4)水泥掺量偏低以及多源煤基固废充填材料属性差异导致水化反应程度有限,水化产物数量较少是CBSWCB单轴抗压强度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多源煤基固废用于充填开采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 变形破坏 声发射特征 空间可视化 水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石尾砂胶结充填体材料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郭利杰 许文远 +1 位作者 谭钦文 杨小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4-74,共1页
用废料进行复合集料充填是一种创造性的有效采矿充填法(Annor,1999)。复合集料因具有良好和独特的结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在许多工程领域。废石尾砂胶结充填是最流行的复合集料充填方法之一。它能充分消纳矿山产出的废石和尾砂,不仅维护... 用废料进行复合集料充填是一种创造性的有效采矿充填法(Annor,1999)。复合集料因具有良好和独特的结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在许多工程领域。废石尾砂胶结充填是最流行的复合集料充填方法之一。它能充分消纳矿山产出的废石和尾砂,不仅维护了矿山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矿山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料 矿山可持续发展 矿山生态环境 构特性 强度 水泥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尾废胶结充填体破裂演化过程原位CT扫描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易雪枫 刘春康 王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365-3373,共9页
为了揭示金属矿尾废胶结充填体(CWRB)破裂过程中的细观力学特性及尾废胶结协同作用机制,采用单轴压缩实时CT扫描力学试验对废石含量(WBP)为0%(全尾砂胶结充填体)、30%、50%和70%的充填体损伤破裂演化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和数字化表征,揭示... 为了揭示金属矿尾废胶结充填体(CWRB)破裂过程中的细观力学特性及尾废胶结协同作用机制,采用单轴压缩实时CT扫描力学试验对废石含量(WBP)为0%(全尾砂胶结充填体)、30%、50%和70%的充填体损伤破裂演化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和数字化表征,揭示了充填体细观损伤和破裂演化的内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尾废胶结充填体中的废石含量会影响应力-应变响应,随着废石含量的增加,充填体的强度也会增加。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试样中挠曲破裂面扩展的地质力学效应。充填体开裂后裂纹的形状受废石块形状、大小和分布的影响。基质-块体交接界面为充填体中最薄弱的部分。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最终导致了尾废胶结充填体的应力剪胀行为。界面损伤开裂控制了试样中裂纹扩展路径及强度特性。尾废胶结充填体的强度效应取决于块石的含量,废石-废砂胶结充填体的相互作用控制着试样强度的增加,块石间的互锁作用对于提高试样的整体刚度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成果对于金属矿固废绿色处置及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wrb) 实时CT扫描 单轴压缩试验 细观力学性质 破裂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矿废石—尾砂混合骨料在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中应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建元 李宏业 +1 位作者 高谦 尹升华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1年第4期564-572,共9页
为了降低金川矿山充填采矿成本,针对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开展了废石—尾砂混合骨料现场工业充填试验。对废石和尾砂进行了粒度分析与级配研究,选取合适的废石—尾砂配比混合骨料开展现场工业充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6 mm废石... 为了降低金川矿山充填采矿成本,针对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开展了废石—尾砂混合骨料现场工业充填试验。对废石和尾砂进行了粒度分析与级配研究,选取合适的废石—尾砂配比混合骨料开展现场工业充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6 mm废石粗骨料和选矿尾砂细骨料的配比在5∶5~7∶3范围内,此时混合骨料的堆积密实度达到或接近于最大;对于废石与尾砂配比为6∶4和5∶5的混合骨料,当水泥添加量为260 kg/m^(3)时,2种配比的混合骨料的胶结充填体强度均满足金川矿山充填法采矿的胶结体强度要求;采用一段搅拌时废石—尾砂混合骨料充填料浆搅拌不均匀,水泥和尾砂存在结团现象,导致胶结充填体均质性较差,整体稳定性较低,因此,废石—尾砂混合骨料的充填料浆需要采取二段活化搅拌来提高胶结充填体整体质量;对混合骨料充填料浆配比的精确控制,是影响胶结充填体强度和整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 混合骨料 粒径级配 下向分层进路采矿法 工业试验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膏体胶结充填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莉薇 高莉 +2 位作者 夏楚林 马明英 党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61-1866,共6页
以低含硫量尾矿(含硫量约为0.49wt%)为主要成分,同时添加粘结剂(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制备尾矿膏体胶结充填料,并通过淋滤实验确定了粘结剂和絮凝剂配比。采用XRD、SEM-EDS、BET等分析方法,对膏体胶结充填料的微观结构... 以低含硫量尾矿(含硫量约为0.49wt%)为主要成分,同时添加粘结剂(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制备尾矿膏体胶结充填料,并通过淋滤实验确定了粘结剂和絮凝剂配比。采用XRD、SEM-EDS、BET等分析方法,对膏体胶结充填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的添加不仅大大地降低了粘结剂的添加量,而且改善了充填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随着粘结剂和絮凝剂添加量的增加,尾矿膏体胶结充填料的比表面积逐渐增大,无侧限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大。养护龄期为28 d时,絮凝剂添加量为100 g/L的尾矿膏体胶结充填料的强度均达到2 MPa以上,能够达到满足矿山采空区回填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滤液 微观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台选矿厂尾矿胶结充填体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盛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3-154,共2页
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了八台尾矿的粒级组成、化学组成及它们与普通水泥、C料分别混合,所形成的不同胶结充填体。普通水泥与尾矿所形成的胶结充填体不适合井下充填,C料与尾矿所形成的胶结充填体适合井下充填,且按1∶8的比例最为经济合算。
关键词 井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级配废石胶结充填体强度及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吴疆宇 冯梅梅 +3 位作者 郁邦永 陈占清 茅献彪 韩观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8,共8页
采用MTS815岩石力学试验系统与自制的胶结充填体制作装置,对骨架颗粒满足Talbol级配理论的废石胶结充填体进行单轴抗压试验研究,分析了Talbol幂指数、初始孔隙度、胶结材料种类及含量对充填体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充填... 采用MTS815岩石力学试验系统与自制的胶结充填体制作装置,对骨架颗粒满足Talbol级配理论的废石胶结充填体进行单轴抗压试验研究,分析了Talbol幂指数、初始孔隙度、胶结材料种类及含量对充填体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均随Talbol指数n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采用2次多项式拟合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与骨架颗粒Talbol指数的关系,得到了使充填体强度及变形特性达到最优的Talbol指数n=0.45。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基本上随其初始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当孔隙分布均匀性较差时,其试验结果具有一定差异。满足Talbol分布的充填体强度随其胶结材料胶结性能的提高而逐渐增大,其中水泥胶结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可以达到黏土胶结充填体的6倍以上。另外,胶结材料含量的提高同样可以增大充填体的强度,并能够相应地缩短其应力-应变曲线中的孔隙压密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级配 强度 变形 Talbo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BBD的多源煤基固废胶结体配比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新元 杨科 +3 位作者 何祥 魏祯 于祥 张继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55,共7页
本工作采用响应面法(RSM)Box-Behnken Design(BBD)模式对脱硫石膏、气化细渣和炉底渣等多源煤基固废进行配比优选,并研究了最优配比胶结体的力学性能、孔隙结构、热稳定性、微观结构等特性。结果表明:(1)气化细渣掺量对胶结体的1 d强度... 本工作采用响应面法(RSM)Box-Behnken Design(BBD)模式对脱硫石膏、气化细渣和炉底渣等多源煤基固废进行配比优选,并研究了最优配比胶结体的力学性能、孔隙结构、热稳定性、微观结构等特性。结果表明:(1)气化细渣掺量对胶结体的1 d强度影响最大,脱硫石膏掺量对胶结体3 d和7 d强度影响最大,两种固废的交互作用对胶结体早期强度影响最显著,表现为负效应;在粉煤灰与矸石质量比为0.4∶1和质量浓度为80%的条件下,获得脱硫石膏、气化细渣和炉底渣的最优质量比为0.2∶0.1∶0.1,并分析了最优配比胶结体的压缩变形和破坏特征。(2)研究了胶结体的微观特性:胶结体内存在密集细颈型封闭孔隙,孔直径范围在5~3.7×10^(5) nm,微孔较少,以中、大孔为主;胶结体在55~65℃和90~120℃区间出现游离水和结晶水的吸热脱水反应,在600~700℃区间出现结构水、羟基水的脱除和水化产物的分解,在800℃累计失重约8%。(3)煤基固废胶结体的水化反应以水泥为主,固废之间未发生化学反应,水化产物为少量短杆状钙矾石相和薄层绒状C-S-H凝胶;钙矾石中少量Al^(3+)被Si^(4+)取代,少量SO_(4)^(2-)被CO_(3)^(2-)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 响应面法 配比优化 微观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石掺量对胶结充填体强度及变形破坏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恩毅 黄旭东 +2 位作者 王珍岐 黄晢航 龚甲桂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4-48,共5页
用一定量的粗骨料替代部分全尾砂进行胶结充填,不仅能够提高充填体的强度,还能减小充填体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满足了部分矿山较高的充填要求。胶结充填体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充填料浆的配比,即骨料、胶凝材料、水的配比。本研究拟采用控制... 用一定量的粗骨料替代部分全尾砂进行胶结充填,不仅能够提高充填体的强度,还能减小充填体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满足了部分矿山较高的充填要求。胶结充填体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充填料浆的配比,即骨料、胶凝材料、水的配比。本研究拟采用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基于SEM电镜扫描和XRD试验,探究在废石—全尾砂混合骨料下胶结充填体强度及变形特性,探究废石掺量(≥40%)因素对胶结充填体强度以及变形破坏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研究表明:随着粗骨料的增加,充填体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逐渐减小。由于粗骨料含量太多,所形成的骨架太大,水化产物相对较少未能充分填满产生较多孔隙,对提高充填体强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此外,随着废石掺量的增加,其强度有所下降,其破坏时的总应变量基本相同;其应力—应变曲线在初期基本重合,主要在端部裂隙闭合阶段之后逐渐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掺量 石—全 SEM电镜扫描 XRD 微观 强度和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概率密度函数固废胶结充填体损伤分析
11
作者 曹世荣 韩建文 +3 位作者 李永欣 王晓军 冯萧 卓毓龙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6期92-98,共7页
固废胶结充填体是保障矿山安全回采的关键承载结构,为探究其实际承载损伤破坏过程,在RMT-150C岩石力学测试系统上对不同粗骨料含量的4组胶结充填体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与循环载荷下的声发射试验。结果表明:循环载荷下,4组试样均具有显著... 固废胶结充填体是保障矿山安全回采的关键承载结构,为探究其实际承载损伤破坏过程,在RMT-150C岩石力学测试系统上对不同粗骨料含量的4组胶结充填体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与循环载荷下的声发射试验。结果表明:循环载荷下,4组试样均具有显著的Kaiser效应,且含块石的3组试样声发射事件数更丰富,峰值应力前达到了纯尾砂试样的152%、225%和300%。同时,利用声发射概率密度与承载应力水平间的关联性,得到了4组不同块石含量胶结充填体的声发射概率密度方程,通过声发射概率密度函数实现了声发射参数量化分析胶结充填体承载损伤过程。对比损伤变量—应力水平曲线可以看出,块石的加入能够有效减缓并抑制前期损伤,当块石含量为20%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密度函数 声发射 加卸荷 安全回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胶结充填体的硫酸盐侵蚀预防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宝 张虎元 +1 位作者 董兴玲 高全全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5,18,共3页
将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尾矿砂用作胶结充填体的骨料,不仅节约充填成本,而且有利于保护矿区周边环境。分析了尾矿充填体中硫化物氧化引起的硫酸盐侵蚀机理,提出使用具有抗硫酸盐侵蚀作用的火山灰质水泥,减少尾矿砂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添加... 将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尾矿砂用作胶结充填体的骨料,不仅节约充填成本,而且有利于保护矿区周边环境。分析了尾矿充填体中硫化物氧化引起的硫酸盐侵蚀机理,提出使用具有抗硫酸盐侵蚀作用的火山灰质水泥,减少尾矿砂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添加粉煤灰等可行的工程防治措施,以改善硫化物氧化产生的硫酸盐对充填体的长期强度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砂 硫酸盐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冒落胶结充填体对崩落法矿石回收效果影响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宝会 陶发玉 +3 位作者 朱强 钟立鹏 张志贵 陈星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7,共8页
龙首矿西二采区在下向分层胶结充填法转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过程中,人工诱导强度较低的胶结充填体自然冒落形成覆盖层,而覆盖层废石块度对崩落法的矿石回收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本文系统研究了冒落胶结充填体及扇形中深孔崩落矿石的块... 龙首矿西二采区在下向分层胶结充填法转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过程中,人工诱导强度较低的胶结充填体自然冒落形成覆盖层,而覆盖层废石块度对崩落法的矿石回收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本文系统研究了冒落胶结充填体及扇形中深孔崩落矿石的块度分布规律,及其在放矿散体移动场中的二次破碎机理及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胶结充填体强度较低,但其在空场条件下冒落的散体尺寸以中等块度(>0.3 m)以上为主,即便是在放矿散体移动场中受外力作用而发生二次破碎,其小块(<0.1 m)比例增加的程度也十分有限,更不会被全部破碎成粉,而且扇形炮孔崩落的矿石平均块度要小于冒落胶结充填体的平均块度,这一结论是确保西二采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取得良好应用效果的关键所在。为进一步防止冒落胶结充填体过早破碎和提前混入矿石造成贫化,提出了减小崩落矿石块度与组合放矿相结合的技术方案。最后,在矿山开展了工程实践,验证了前期研究结论,为矿山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取得全面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转崩落法 冒落 覆盖层石块度 损失贫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洺河铁矿全尾砂胶结充填治理塌陷区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光德 原明亮 +2 位作者 曾建红 王荣军 周超群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6-40,共5页
北洺河铁矿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利用选厂尾矿治理地表塌陷区方案。通过对北洺河铁矿塌陷区稳定性分析以及对全尾砂膏体制备、输送、胶结充填技术可行性试验研究,并结合经济估算、环境和社会效益等综合分... 北洺河铁矿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利用选厂尾矿治理地表塌陷区方案。通过对北洺河铁矿塌陷区稳定性分析以及对全尾砂膏体制备、输送、胶结充填技术可行性试验研究,并结合经济估算、环境和社会效益等综合分析,认为全尾砂胶结充填治理塌陷区的方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塌陷区治理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尾矿充填中有害元素地下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昊 邱跃琴 +1 位作者 龙文江 杨馨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91,共5页
以磷尾矿、粉煤灰、水泥为原料制备浆体充填体,通过自制淋滤实验装置模拟充填体中P-、F-、总硬度(Ca^2+、Mg^2+)、SO42-等在地下的渗透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充填后地下环境短时间内呈碱性,但淋滤60 d后接近地下水pH值;磷元素易被钙镁体... 以磷尾矿、粉煤灰、水泥为原料制备浆体充填体,通过自制淋滤实验装置模拟充填体中P-、F-、总硬度(Ca^2+、Mg^2+)、SO42-等在地下的渗透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充填后地下环境短时间内呈碱性,但淋滤60 d后接近地下水pH值;磷元素易被钙镁体系控制,转化为难溶态,迁移范围较小;淋滤介质对氟化物具有一定吸附作用,淋滤中可溶态氟转化为结合态氟,同时氟化物的溶出具有长期性;钙、镁离子迁移能力较小,溶出集中在充填后30 d内;淋滤介质对硫酸盐吸附作用较小,硫酸盐可能存在较大迁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滤 有害元素 迁移 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岩矿山充填开采现状评述与探索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李夕兵 刘冰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8年第4期492-502,共11页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走向深部,充填采矿法将是未来矿山采矿方法的首选。以国内外矿山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为基础,系统分析了深部矿山高采深、高地应力特点对现有充填采矿技术提出的挑战,详细列举了目前深井充填可能面临的各...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走向深部,充填采矿法将是未来矿山采矿方法的首选。以国内外矿山充填采矿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为基础,系统分析了深部矿山高采深、高地应力特点对现有充填采矿技术提出的挑战,详细列举了目前深井充填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探讨了解决对策;同时结合循环经济和绿色开采,提出矿山充填材料选择应向多元化和无害化方向发展,并指出与充填采矿相关的法律制度亟需制定,充填标准亟待建立,充填理论尚需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矿山 材料 似膏 深井 工业 循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magnesium slag and blast furnace slag as partial cement substitutes on properties of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
17
作者 YANG Jian YANG Xiao-bing +3 位作者 YAN Ze-peng YIN Sheng-hua ZHANG Xi-zhi QI Yao-b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7期2696-2716,共21页
Utilizing mine solid waste as a partial cement substitute(CS)to develop new cementitious materials is a significa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at will decrease the expenses associated with filling mining.To realize th... Utilizing mine solid waste as a partial cement substitute(CS)to develop new cementitious materials is a significa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at will decrease the expenses associated with filling mining.To realize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magnesium slag(MS)and blast furnace slag(BFS),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tents of MS and BFS as partial CSs on the deformation and energy characteristics of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 on different curing ages(3,7,and 28 d)were discussed.Meanwhile,the destabilization failure energy criterion of the backfill was established from the direction of energy chang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ngth of all backfill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uring age,and the strengths of the backfills exceeded 1.342 MPa on day 28.The backfill with 50%BFS+50%cement has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 maximum strength can reach 6.129 MPa)and is the best choice among these CS combinations.The trend in peak strain and elastic modulus of the backfill with increasing curing age may vary depending on the CS combination.The energy index at peak stress of the backfill with BFS as a partial C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ackfill under other CS combinations.In contrast,the enhancement of the energy index when MS was used as a partial CS was not as significant as BFS.Sharp changes i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ratio after continuous smooth changes can be used as a criterion for destabilization and failure of the backfill.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S and BFS as partial CSs in mine fi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 cement substitute curing age mechanical properties energy evolution energy consumption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polypropylene fiber and coarse aggregate on the ductility and fluidity of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 被引量:12
18
作者 YAN Rong-fu LIU Jia-ming +3 位作者 YIN Sheng-hua ZOU Long KOU Yong-yuan ZHANG Peng-q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515-527,共13页
Adding polypropylene(PP)fibers and coarse aggregates has become a popular way to enhance the strength and stability of the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ing(CTB)body.It is essential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ailings-ag... Adding polypropylene(PP)fibers and coarse aggregates has become a popular way to enhance the strength and stability of the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ing(CTB)body.It is essential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ailings-aggregate ratio and fiber conten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TB samples.The comprehensive tests of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UCS),slump and microstructure were designed,and the regression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o characterize the effect of the strength,ductility and fluidit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ailings-aggregate ratio of 5:5 and PP fiber content of 0.5 kg/m^(3) are the optimum point considering the UCS,cracking strain,peak strain and post-peak ductility.The tailings-aggregate ratio is consistent with the unary quadratic to the UCS and a linear model with a negative slope to the slump.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PP fiber tends to bridge the cracks and rod-mill sand to serve as the skeleton of the paste matrix,which can enhance the compactness and improve the ductility of the CTB.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coarse aggregates and fibers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ed tailings backfill polypropylene fiber coarse aggregat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postpeak ductility FLUID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