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尽地力之教”与“平籴”法——再论李悝农业改革的时代背景、政策实质及其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亚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154,共4页
"尽地力之教"与"平籴"法,是魏文侯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和他同时向魏文侯提出的"平籴"法,实即推行由国家指导下的重农恤商举措,在实际实施中则经常性地偏重于...
"尽地力之教"与"平籴"法,是魏文侯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和他同时向魏文侯提出的"平籴"法,实即推行由国家指导下的重农恤商举措,在实际实施中则经常性地偏重于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稳定粮价,可视为一种农业发展中的政策配套。它的实施,不仅促成了魏国成为战国初年最为富强的国家,而且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战国的200余年间,各国变法之君和有识之士,把李悝的"尽地力之教"提高到治国之道的高度来认识,其具体措施不断丰富,进而推动了包括因地制宜、劝种备荒、精耕细作、不违农时和防治病虫灾害等诸多农业生产理论和技术的繁荣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尽地力之教
”
“平籴”法
春秋战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中山国亡于崇儒说献疑》一文的质疑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连勤
《文博》
1987年第3期52-58,共7页
《文博》1986年第三期刊载的刘宝才同志《中山国亡于崇儒说献疑》一文(以下简称《献疑》),是针对拙著《北狄族与中山国》一书(以下简称《中山国》)中关于中山国灭亡原因的论述而发的。遗憾的是,《献疑》不仅没有将学术界关于中山国灭亡...
《文博》1986年第三期刊载的刘宝才同志《中山国亡于崇儒说献疑》一文(以下简称《献疑》),是针对拙著《北狄族与中山国》一书(以下简称《中山国》)中关于中山国灭亡原因的论述而发的。遗憾的是,《献疑》不仅没有将学术界关于中山国灭亡原因的探讨引向深入,而且不顾《中山国》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硬说《中山国》是主张“中山国亡于崇儒说”的;尤其令人不解的是,《献疑》作者还将我在《中山国》中关于中山国灭亡的外部原因的论述改换为自己的观点,在《献疑》中大加“论证”。这些作法都有失公允。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对《献疑》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国
崇儒
马陵之战
鲜虞
战国时期
魏国
尽地力之教
相邦
吕氏春秋
《战国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机制
被引量:
1
3
作者
查瑞诊
《古今农业》
1989年第1期8-13,共6页
长期以来,史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近年来又出现了“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劳动者创造的”观点。这些观点,就特定时代和特定事件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一经普遍化,绝对化,就成为问...
长期以来,史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近年来又出现了“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劳动者创造的”观点。这些观点,就特定时代和特定事件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一经普遍化,绝对化,就成为问题了。在这种观点支配下,势必导致否定统治阶级在创造历史和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作用,也势必导致贬低和缩小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历史作用。这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观点,既不符合唯物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农业
物质资料生产
农业生产
战国时期
人民群众
特定事件
冶铁
即墨大夫
尽地力之教
秦公大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人农业初识
4
作者
李凤岐
樊志民
《古今农业》
1990年第2期84-89,共6页
秦人在中国历史上演出过悲壮的一幕,构筑起辉煌的帝国大业。支撑这一事业的是游牧民族的强悍,还是基础雄厚的农业?社会进程中的假象,常会迷蒙历史家的视线,引起偏颇、机械的探索。我们要说的是,秦人不仅以善营畜牧而著名于世,而且具有...
秦人在中国历史上演出过悲壮的一幕,构筑起辉煌的帝国大业。支撑这一事业的是游牧民族的强悍,还是基础雄厚的农业?社会进程中的假象,常会迷蒙历史家的视线,引起偏颇、机械的探索。我们要说的是,秦人不仅以善营畜牧而著名于世,而且具有灿烂、发达的农业历史。这些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人
农业历史
农业开发
尽地力之教
氏族部落
畜牧经济
农业生产
秦襄
徕民
客省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尽地力之教”与“平籴”法——再论李悝农业改革的时代背景、政策实质及其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亚光
机构
渤海大学历史系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154,共4页
文摘
"尽地力之教"与"平籴"法,是魏文侯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和他同时向魏文侯提出的"平籴"法,实即推行由国家指导下的重农恤商举措,在实际实施中则经常性地偏重于保护农民的基本利益,稳定粮价,可视为一种农业发展中的政策配套。它的实施,不仅促成了魏国成为战国初年最为富强的国家,而且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战国的200余年间,各国变法之君和有识之士,把李悝的"尽地力之教"提高到治国之道的高度来认识,其具体措施不断丰富,进而推动了包括因地制宜、劝种备荒、精耕细作、不违农时和防治病虫灾害等诸多农业生产理论和技术的繁荣和普及。
关键词
“
尽地力之教
”
“平籴”法
春秋战国时期
分类号
K23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中山国亡于崇儒说献疑》一文的质疑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连勤
出处
《文博》
1987年第3期52-58,共7页
文摘
《文博》1986年第三期刊载的刘宝才同志《中山国亡于崇儒说献疑》一文(以下简称《献疑》),是针对拙著《北狄族与中山国》一书(以下简称《中山国》)中关于中山国灭亡原因的论述而发的。遗憾的是,《献疑》不仅没有将学术界关于中山国灭亡原因的探讨引向深入,而且不顾《中山国》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硬说《中山国》是主张“中山国亡于崇儒说”的;尤其令人不解的是,《献疑》作者还将我在《中山国》中关于中山国灭亡的外部原因的论述改换为自己的观点,在《献疑》中大加“论证”。这些作法都有失公允。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对《献疑》提出质疑。
关键词
中山国
崇儒
马陵之战
鲜虞
战国时期
魏国
尽地力之教
相邦
吕氏春秋
《战国策》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机制
被引量:
1
3
作者
查瑞诊
机构
南京大学历史系
出处
《古今农业》
1989年第1期8-13,共6页
文摘
长期以来,史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近年来又出现了“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劳动者创造的”观点。这些观点,就特定时代和特定事件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一经普遍化,绝对化,就成为问题了。在这种观点支配下,势必导致否定统治阶级在创造历史和物质资料生产中的作用,也势必导致贬低和缩小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历史作用。这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观点,既不符合唯物辩证法。
关键词
古代农业
物质资料生产
农业生产
战国时期
人民群众
特定事件
冶铁
即墨大夫
尽地力之教
秦公大墓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人农业初识
4
作者
李凤岐
樊志民
机构
西北农大农史研究室
出处
《古今农业》
1990年第2期84-89,共6页
文摘
秦人在中国历史上演出过悲壮的一幕,构筑起辉煌的帝国大业。支撑这一事业的是游牧民族的强悍,还是基础雄厚的农业?社会进程中的假象,常会迷蒙历史家的视线,引起偏颇、机械的探索。我们要说的是,秦人不仅以善营畜牧而著名于世,而且具有灿烂、发达的农业历史。这些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与研究。
关键词
秦人
农业历史
农业开发
尽地力之教
氏族部落
畜牧经济
农业生产
秦襄
徕民
客省庄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尽地力之教”与“平籴”法——再论李悝农业改革的时代背景、政策实质及其影响
李亚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中山国亡于崇儒说献疑》一文的质疑
段连勤
《文博》
198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谈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机制
查瑞诊
《古今农业》
198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秦人农业初识
李凤岐
樊志民
《古今农业》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