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埃尔尼诺指数与黑龙江省冷夏及秋冬持续低温过程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潘华盛 王军 李天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71-276,共6页
埃尔尼诺现象与黑龙江省夏季低温关系已有不少研究。潘华盛等曾在文献[2]中指出,黑龙江省夏季低温主要是在特定的海温场和环流形势下发生的。海温场形势变化对冷夏的形成影响很大。本文拟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展开太平洋海温场的方法,... 埃尔尼诺现象与黑龙江省夏季低温关系已有不少研究。潘华盛等曾在文献[2]中指出,黑龙江省夏季低温主要是在特定的海温场和环流形势下发生的。海温场形势变化对冷夏的形成影响很大。本文拟利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展开太平洋海温场的方法,讨论埃尔尼诺事件及其与黑龙江省夏季及秋冬持续低温过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尔尼诺指数 夏季 低温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的海洋尼诺指数对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年际CPUE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啸 刘文俊 张健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20,共11页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为高度洄游的大洋性鱼类,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中西太平洋(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WCPO)是全球金枪鱼捕捞产量最高的海区。为了解和预测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不同渔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根...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为高度洄游的大洋性鱼类,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中西太平洋(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Ocean,WCPO)是全球金枪鱼捕捞产量最高的海区。为了解和预测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不同渔业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根据1990—2020年世界各国在中西太平洋的围网和延绳钓作业以及海洋尼诺指数(Oceanic Niño index,ONI)数据,分析了常规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和加入ONI标准差为协变量的动态ARIMA模型在渔业资源量研究中的适用性,以及ONI对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年际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的影响。结果表明:1)常规ARIMA模型能够充分考虑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年CPUE的变化特征,可用于黄鳍金枪鱼年CPUE的长期拟合;2)相比常规ARIMA模型,动态ARIMA模型的拟合度更好,拟合值和真实值的相关性更高,同时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更小;3)ONI对中西太平洋赤道南北海域黄鳍金枪鱼的年CPUE影响不同,相对而言,在赤道以北,ONI的影响因素更关键,模型的拟合度更高;4)ONI对中西太平洋不同渔业的黄鳍金枪鱼的年CPUE影响有差别,对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存在滞后1~2年的影响,而在强厄尔尼诺和强拉尼娜现象时,对围网渔业的影响速度较快,不存在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动态ARIMA CPUE 海洋尼诺指数 中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的气候变化对中西太平洋围网黄鳍金枪鱼和鲣CPUE影响的滞后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健 宋厚成 +1 位作者 刘文俊 石建高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72,共11页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鲣(Katsuwonus pelamis)是大洋性高度洄游物种,也是全球大洋性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其种群分布和资源密度容易受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化影响,且存在响应滞后。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中西太平洋海域(WC...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鲣(Katsuwonus pelamis)是大洋性高度洄游物种,也是全球大洋性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其种群分布和资源密度容易受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化影响,且存在响应滞后。为了探索气候变化对中西太平洋海域(WCPO)低龄黄鳍金枪鱼和鲣群体影响及滞后效应,本研究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分析了海洋尼诺指数(ONI)对1982年至2021年间WCPO围网黄鳍金枪鱼和鲣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影响,利用不同时间步长模拟不同滞后期(0~12个月)下CPUE对ONI响应。结果表明:LSTM适用于对黄鳍金枪鱼和鲣等大洋性种群资源密度与ONI等环境因素间滞后效应的分析;WCPO赤道南北不同海域围网黄鳍金枪鱼和鲣CPUE对ONI的响应存在滞后,且不同海域的最佳滞后期均为12个月;最佳滞后期与渔获群体年龄相当,表明WCPO黄鳍金枪鱼和鲣的繁殖能力或幼鱼存活率易受到气候变化及其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动影响,表现出时长为捕捞年龄的滞后时间。研究方法与结果为后续开展WCPO关键物种群体分布研究提供了资源变动机制上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海洋尼诺指数 滞后效应 LSTM 中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气候事件对浙江近海底层鱼类时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春丽 陈峰 +3 位作者 蒋日进 张洪亮 朱文斌 朱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31-4243,共13页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作为海洋生物中的主体,鱼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是探索典型气候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根据2013—2022年浙江近海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结合尼诺指数(Ocean Nino Index,ONI)、...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作为海洋生物中的主体,鱼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是探索典型气候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根据2013—2022年浙江近海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结合尼诺指数(Ocean Nino Index,ONI)、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温度距平(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 a,Chl-a)等海洋环境数据,采用小波函数、相关性分析等探究典型气候事件厄尔尼诺、拉尼娜对浙江近海底层鱼类生物量及其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近海底层鱼类生物量与SST及Chl-a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发生时期春、秋季生物量均小于正常年份,正常年份及拉尼娜事件期间春季生物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年份及厄尔尼诺事件期间秋季生物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ONI与海洋环境因子指数进行交叉小波发现,浙江近海SST、Chl-a对于典型气候事件均存在不同的频域同步及相关性:ONI与SST在时间局部存在2—3.9个月频域同步,SST滞后ONI3个月;ONI与Chl-a存在1.7—3个月频域同步,Chl-a与ONI呈正相关;ONI与生物量存在3—3.6个月频域同步,生物量滞后于ONI3个月;ONI与SSTA在研究期间不存在明显的频域同步。春季,相较于正常年份,厄尔尼诺期间鱼类整体分布偏北;秋季厄尔尼诺发生期间鱼类整体向南移动,拉尼娜期间则向北移动。厄尔尼诺及拉尼娜事件不仅对鱼类群落在纬度上的分布产生影响,还会对鱼类向近岸洄游的快慢产生影响。两种典型气候事件通过影响浙江近海SST等环境进而对浙江近海底层鱼类时空分布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尼诺指数 浙江省 生物量 近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气候异常对江苏省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包云轩 蒋蓉 +3 位作者 谢晓金 朱叶芹 杨荣明 朱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7078-7092,共15页
近30年来,中国褐飞虱的灾变性迁入因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出现了明显的时空变异,为了揭示气候异常对褐飞虱区域性灾变的影响,为我国褐飞虱灾变预警及其区域危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在收集1983—2008年江苏省32个植保站褐飞虱灯诱资料、198... 近30年来,中国褐飞虱的灾变性迁入因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出现了明显的时空变异,为了揭示气候异常对褐飞虱区域性灾变的影响,为我国褐飞虱灾变预警及其区域危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在收集1983—2008年江苏省32个植保站褐飞虱灯诱资料、1981—2008年太平洋海表温度和南方涛动指数数据及1983—2008年江苏省70个气象台站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选取高邮、通州和宜兴作为江苏省不同水稻生长区的代表性测站(其中高邮代表江淮稻区,通州代表苏北沿海稻区,宜兴代表苏南稻区),通过对近30年来太平洋海温场、南方涛动、迁入区降水和温度异常与江苏省褐飞虱发生程度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气候异常对该省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水温持续偏高的厄尔尼诺事件多引发江苏省褐飞虱偏重以上程度的发生,且其首次迁入峰的出现时间与厄尔尼诺事件开始期之间有1—14个月的滞后期。(2)南方涛动指数(SOI)持续出现负值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当年或次年,褐飞虱为偏重以上的发生程度,且其首次迁入峰的出现时间滞后于SOI负值开始期1—14个月。(3)登陆并影响江苏的强热带气旋偏多的拉尼娜年也会出现褐飞虱偏重以上的发生。(4)降水对褐飞虱迁入的影响明显,但有限制条件;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的年份褐飞虱迁入量大、发生程度重;以6—10月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为预报因子,建立了褐飞虱发生等级的回归方程,方程拟合和试报效果好。(5)夏秋季6—10月地面气温的异常对江苏省褐飞虱迁入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秋温偏高的年份常导致江苏省褐飞虱偏重以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海洋尼诺指数(ONI) 南方涛动指数(SOI) 厄尔尼诺事件 气候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16年ENSO对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世发 查轩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4,共9页
为分析ENSO对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影响,选用1951~2016年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统计数据,分析与ENSO特征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年际变化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主要集... 为分析ENSO对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影响,选用1951~2016年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统计数据,分析与ENSO特征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年际变化总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主要集中于粤西沿海,特别是湛江东部沿海区域;厄尔尼诺年登陆广东省热带气旋数(2.74次)低于拉尼娜年热带气旋数(4.50次),但登陆的热带气旋强度相对较高;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与Nio3.4海洋表面温度距平值(SSTA)、海洋尼诺指数(ONI)和南方涛动指数(SOI)等ENSO特征值呈现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学 厄尔尼诺 南方涛动 热带气旋 拉尼娜 海洋尼诺指数 多变量ENSO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洋海表温度异常年际变化规律研究
7
作者 马旺叶 彭红春 +1 位作者 吴立宗 孟皓凡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33,共8页
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最佳插值(NOAA OISST)的海表温度(SST)产品数据(1982—2019年),对南大洋海域38年间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SSTA与南方涛动指数(SOI)、厄尔尼诺指数(ONI)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其次... 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最佳插值(NOAA OISST)的海表温度(SST)产品数据(1982—2019年),对南大洋海域38年间海表温度异常(SSTA)的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SSTA与南方涛动指数(SOI)、厄尔尼诺指数(ONI)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其次还研究了南大洋海区SST年际变化规律的空间差异特征。结果显示:在南大洋西南海域(45°S—70°S,120°W—170°W)SSTA与SOI、ONI存在较强的显著相关性,体现了南大洋海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ONI计算原理,利用该区域SST计算得到南太平洋指数(SPI);通过SPI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比分析,发现该区域SSTA在厄尔尼诺/拉尼娜年份有增加/降低现象,表明该区域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可能存在遥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洋 海表温度异常(SSTA) 南方涛动指数(SOI) 厄尔尼诺指数(ONI) 全球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A-20C再分析数据的中国近海波候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敏 赵栋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0,共10页
基于ERA-20C再分析数据,综合分析了1950—2010年间中国近海的海表风速、风浪、涌浪和混合浪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中国近海的风场主要受东亚季风控制,在南海南部靠近越南的海域夏季形成7 m/s的风速大值中心,冬季风速则可达9 m/s。风浪... 基于ERA-20C再分析数据,综合分析了1950—2010年间中国近海的海表风速、风浪、涌浪和混合浪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中国近海的风场主要受东亚季风控制,在南海南部靠近越南的海域夏季形成7 m/s的风速大值中心,冬季风速则可达9 m/s。风浪场的空间分布特点与风场相似,而受传播效应和浅水效应的影响,涌浪场四季均在吕宋海峡和东海东南部出现波高的大值中心。春夏季节中国近海大部分海域涌浪占优,与风速大值中心对应,夏冬季节南海南部10°N附近存在风浪池。趋势分析结果显示,风速和混合浪有效波高的线性趋势呈现相似的空间分布,南海的风速和波高分别以0.27 cm·s^(-1)/a和0.74 cm/a的速率显着增加。而渤海分别以-0.49 cm·s^(-1)/a和-0.85 cm/a的速率显著降低,黄海的变化率分别为-0.43 cm·s^(-1)/a和-0.79 cm/a。将中国近海风速和波高的年际变化分别与气候指数尼诺3.4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冬季大部分海域的相关系数为负,而夏季在南海和东海海域则为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候 中国海 风浪 涌浪 混合浪 尼诺3.4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解译:基于夏季风与夏季风降雨的思考
9
作者 殷建军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8-314,323,共8页
近些年,对于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的争论较多,主要在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代表夏季和风强度、夏季风降水还是水汽源变化。基于中国东部华北地区降水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反相变化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菲律宾海... 近些年,对于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的争论较多,主要在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代表夏季和风强度、夏季风降水还是水汽源变化。基于中国东部华北地区降水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反相变化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菲律宾海降水反相变化(遥相关),从年际-年代际到千年-轨道尺度对石笋δ^(18)O与夏季风降水、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通过对比石笋δ^(18)O记录与华北和梅雨区降水,发现石笋δ^(18)O偏负对应华北降水增加,梅雨区降水减少;石笋δ^(18)O偏正对应华北降水减少,梅雨区降水增加。这种对应关系不仅存在年际-年代际尺度,而且在千年-轨道尺度同样存在,石笋δ^(18)O不仅反映夏季风强弱变化,同时与中国东部区域降水关系是明确对应的。通过降水的空间相互关系,发现ENSO活动主要通过影响中国东部降水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作用于石笋δ^(18)O。La Ni a态导致南海及菲律宾海对流加强,西太副高位置偏北,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缩短,华北夏季降水增加,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偏负。El Ni o态,南海和菲律宾海对流受到抑制,西太副高位置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延长,华北夏季降水减少,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偏正。另外,水汽源分析发现,菲律宾海水汽输送对东亚季风区降水及降水δ^(18)O贡献相对较小。因此,综合分析认为,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主要反映了亚洲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δ^(18)O 东亚季风区 夏季风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ENSO) 梅雨区 菲律宾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