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日尔三角洲东部斜向背斜形成演化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永河 李雪松 +3 位作者 刘志达 胡光义 范廷恩 高云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61,共11页
基于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对尼日尔三角洲东部M区块AE斜向背斜的形成机制和生长过程及其伴生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中新世中后期的H4—H6地层沉积时期为初始褶皱逆冲阶段,AE背斜区为斜向伸展断层控制的半地堑,其成因... 基于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对尼日尔三角洲东部M区块AE斜向背斜的形成机制和生长过程及其伴生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中新世中后期的H4—H6地层沉积时期为初始褶皱逆冲阶段,AE背斜区为斜向伸展断层控制的半地堑,其成因主要是局部的初始差异褶皱逆冲作用下形成的斜向伸展变换构造。该时期的差异滑动也控制了撕裂断层的形成。在中新世晚期到上新世的H1—H4地层沉积时期,大规模褶皱逆冲作用下的收缩变形强度差异导致先存伸展半地堑发生斜向构造反转而形成背斜,背斜在持续生长过程中规模逐渐变大,顶部也逐渐发生迁移。形成的断裂系统有差异逆冲伴生的少量撕裂正断层和由背斜翼部斜坡倾角诱导重力驱动的多米诺正断层。在更新世到全新世的H0—H1地层沉积时期,背斜生长停止,进入后褶皱逆冲演化阶段,局部重力回返垮塌、局部差异滑动与再活动的先存正反转断层耦合控制共轭断层的形成与分布。斜向背斜的反转成因机制及相关断裂系统演化的研究可为揭示其油气富集和油水分布规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东部 重力滑动 差异收缩变形 斜向背斜 断裂系统 构造反转 古近系 新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