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中新统深水浊流沉积体系演化特征及主控因素
1
作者 高云峰 范廷恩 +6 位作者 蔡文涛 王夏斌 乐靖 卜范青 陈飞 马良涛 何荣胜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I0001,共17页
基于取心、测井和三维地震数据,研究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中新统深水浊流沉积地震响应特征、发育演化过程、沉积模式、储层品质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自下而上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q1和Sq2)、6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浊积水道... 基于取心、测井和三维地震数据,研究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中新统深水浊流沉积地震响应特征、发育演化过程、沉积模式、储层品质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自下而上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q1和Sq2)、6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浊积水道、天然堤、溢岸沉积、决口扇及末端扇5种浊积单元;中新世海平面强烈下降阶段的低水位期,从深海盆地逐渐向大陆坡下部过渡,发育浊积水道末端扇体、半限制—非限制性高弯度浊积水道、限制性浊积水道—天然堤复合体沉积,储层为中孔、中高渗物性特征,但砂体规模、砂泥比和横向连续性总体上逐渐变差;中新世,全球冰期气候、强烈构造抬升、海平面不断下降,总体上控制浊流作用的强弱及沉积特征的变化;局部古地貌进一步影响浊流沉积相带分布、规模和形态;目的层段成岩作用弱,沉积条件是影响储层品质的主要因素。该结果为西非深水浊流沉积砂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浊流沉积 地震沉积 演化特征 储层品质 主控因素 中新统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油气地质与成藏特征 被引量:81
2
作者 邓荣敬 邓运华 +1 位作者 于水 侯读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5-762,共8页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根据该盆地50余年油气勘探开发主要成果及其主要地质资料,研究其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和油气富集规律。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是早白垩世开始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包括裂谷期和漂移期两个演化阶段,...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根据该盆地50余年油气勘探开发主要成果及其主要地质资料,研究其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其成藏和油气富集规律。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是早白垩世开始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包括裂谷期和漂移期两个演化阶段,盆地形成发育与冈瓦纳大陆裂解和南大西洋、赤道大西洋张开有关。始新世以来长期海退形成了现今的尼日尔三角洲,自下而上发育阿卡塔组、阿格巴达组和贝宁组3个岩性地层单元。三角洲前积推进过程中,在大陆边缘重力作用下,自北向南形成了尼日尔三角洲伸展构造区、底辟构造区和逆冲推覆构造区。深水区的大型底辟—逆冲构造圈闭和陆地—浅海伸展构造区的深层大型断块圈闭、断鼻构造圈闭、构造翼部大型的岩性圈闭是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今后寻找大油气田的主要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勘探开发成果 石油地质 构造沉积带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油田A海底扇储层质量差异 被引量:23
3
作者 林煜 吴胜和 +3 位作者 王星 万琼华 张佳佳 张文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4-502,共9页
深水海底扇沉积位置特殊、形成过程复杂,关于其储层质量的研究明显滞后于陆上和浅水沉积,研究成果尚不能有效指导储层的油气开发。为此,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油田A为例,采用岩心观察描述、测井交会分析、地震属性切片等多种技... 深水海底扇沉积位置特殊、形成过程复杂,关于其储层质量的研究明显滞后于陆上和浅水沉积,研究成果尚不能有效指导储层的油气开发。为此,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油田A为例,采用岩心观察描述、测井交会分析、地震属性切片等多种技术手段,深入分析了海底扇储层的质量差异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海底扇储层的原生孔隙发育,所经历的成岩作用较弱,储层质量主要受控于沉积因素。依据岩性和沉积构造,可将研究区储层的岩石相分为交错层理细砂岩、平行层理中-细砂岩、块状中-细砂岩等6类。从微观上看,岩石颗粒的分选和杂基含量分别控制着研究区海底扇储层的储集能力与渗流能力,而粒度中值对于储层孔渗的影响则较小,这一特点导致不同岩石相、不同沉积相之间的储层质量变化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从宏观上看,层序主要通过控制不同沉积相的时空分布以及同类沉积相内部的岩石相组合来影响储层质量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扇 层序 储层质量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西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油气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37
4
作者 侯高文 刘和甫 左胜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4-378,共5页
尼日尔三角洲的形成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的白垩纪初期,尼日尔三角洲雏形初具,伴生的火山活动形成的热隆起为第三系有机质转化提供了热源;晚期的古新世—始新世,尼日尔三角洲基本定型,生长断层大量发育,并伴生大量的滚动背斜。滚... 尼日尔三角洲的形成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的白垩纪初期,尼日尔三角洲雏形初具,伴生的火山活动形成的热隆起为第三系有机质转化提供了热源;晚期的古新世—始新世,尼日尔三角洲基本定型,生长断层大量发育,并伴生大量的滚动背斜。滚动背斜基本分为4种:1)简单滚动背斜;2)由两条或多条生长断层与主控断层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滚动背斜构造;3)由一条或多条反向(北倾)断层与主控断层形成的滚动背斜构造;4)由于页岩向上隆起、造成滚动背斜顶部崩塌而形成的构造。以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多与生长断层形成的滚动背斜有关,且发育有非构造圈闭油气藏。继承性发育的巨厚三角洲沉积、良好的生烃条件、稳定发育的储层和盖层及作为主要运移通道的断层等是尼日尔三角洲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布 控制因素 构造油藏 尼日尔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与尼日尔三角洲、坎波斯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晓明 于水 +2 位作者 骆宗强 康洪全 聂志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4,共7页
坎波斯盆地、尼日尔三角洲和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这3个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点,其不同之处表现在:①坎波斯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均只有一期裂谷,西北大陆架各盆地均有多期裂谷,这种多期裂谷使得西北大陆架的油气主要... 坎波斯盆地、尼日尔三角洲和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这3个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点,其不同之处表现在:①坎波斯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均只有一期裂谷,西北大陆架各盆地均有多期裂谷,这种多期裂谷使得西北大陆架的油气主要富集在裂谷层系中,而前两者主要分布在漂移层序;②由于烃源岩生烃性质不同,导致不同盆地油气分布特征有差异,前两者油多气少,而西北大陆架富气贫油;③三者油气分布主控因素不同,坎波斯盆地油气藏分布主要与浊积岩和盐岩运动有关,尼日尔三角洲油气藏分布与同生断层有关,西北大陆架油气分布则主要受构造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石油地质特征对比 坎波斯盆地 尼日尔三角洲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超深水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盆地原油族群划分新方案 被引量:8
6
作者 曹军 钟宁宁 +5 位作者 邓运华 康洪全 孙玉梅 朱顺玲 戴娜 黄小艳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4,共8页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超深水区M区块3口钻井的原油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盆地超深水区具有正常原油和经历了生物降解的重质原油2种类型,原油可能来源于以海洋有机质输入为主、沉积于还原—弱氧化条件下的上白垩统—古新统海相烃源...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超深水区M区块3口钻井的原油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盆地超深水区具有正常原油和经历了生物降解的重质原油2种类型,原油可能来源于以海洋有机质输入为主、沉积于还原—弱氧化条件下的上白垩统—古新统海相烃源岩。根据尼日尔三角洲全盆地137个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结果,基于生源输入和沉积环境参数指标的差异性,重新将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的原油族群划分为3类:陆源原油、海相原油和混合生源原油,并指出了各族群原油的分布和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超深水区 原油 地球化学特征 族群划分新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陆坡逆冲构造区海底扇分布规律 被引量:13
7
作者 蔺鹏 吴胜和 +4 位作者 张佳佳 胡光义 夏钦禹 范洪军 王南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3-1086,共14页
近年来的深水油气勘探揭示了陆坡逆冲构造区复杂的海底扇分布特征。目前,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了逆冲相关地貌对海底扇宏观分布的影响,但对于不同逆冲活动阶段的海底扇分布及空间演化规律仍缺乏系统的认识。文章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 近年来的深水油气勘探揭示了陆坡逆冲构造区复杂的海底扇分布特征。目前,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了逆冲相关地貌对海底扇宏观分布的影响,但对于不同逆冲活动阶段的海底扇分布及空间演化规律仍缺乏系统的认识。文章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研究区为例,综合地震和测井资料,开展陆坡逆冲构造区的海底扇分布规律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上中新统—第四系)可依据地层超覆及海平面变化划分为9个三级层序,在其内部共识别出了块体搬运沉积、水道沉积及朵叶沉积3类海底扇沉积单元。垂向上,海底扇主要分布在三级层序的海退域;而在平面上,受控于不同逆冲活动阶段的差异古地貌特征,海底扇可表现出复杂的分布演化规律。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海底扇的沉积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1)均衡陆坡阶段,该阶段逆冲断层未开始活动,陆坡地貌相对平缓,其对海底扇的限制性较弱,此时海底扇体系主要由高弯度条带状水道组成,发育于研究区中部;(2)逆冲断层阶段,该阶段逆冲断层向深水区强烈挤压,在其上盘处形成微盆地,阻止了重力流的搬运,形成大型连片状的复合朵叶;(3)泥底辟阶段,该阶段逆冲断层活动减弱,并在核部伴随有向上的泥底辟作用,此时在研究区中部发育泥底辟背斜,而在其东西两侧发育顺陆坡倾向的微盆地,大量的重力流沉积物沿这些纵向微盆地沉积过路,形成东西分异的海底扇水道-朵叶复合体;(4)沉积填平补齐阶段,该阶段逆冲活动基本停止,陆坡地貌逐渐趋于均衡,此时研究区内均匀发育低弯度条带状的水道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 逆冲断层 海底扇 沉积演化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西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东部斜向背斜形成演化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永河 李雪松 +3 位作者 刘志达 胡光义 范廷恩 高云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61,共11页
基于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对尼日尔三角洲东部M区块AE斜向背斜的形成机制和生长过程及其伴生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中新世中后期的H4—H6地层沉积时期为初始褶皱逆冲阶段,AE背斜区为斜向伸展断层控制的半地堑,其成因... 基于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对尼日尔三角洲东部M区块AE斜向背斜的形成机制和生长过程及其伴生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剖析。研究表明,中新世中后期的H4—H6地层沉积时期为初始褶皱逆冲阶段,AE背斜区为斜向伸展断层控制的半地堑,其成因主要是局部的初始差异褶皱逆冲作用下形成的斜向伸展变换构造。该时期的差异滑动也控制了撕裂断层的形成。在中新世晚期到上新世的H1—H4地层沉积时期,大规模褶皱逆冲作用下的收缩变形强度差异导致先存伸展半地堑发生斜向构造反转而形成背斜,背斜在持续生长过程中规模逐渐变大,顶部也逐渐发生迁移。形成的断裂系统有差异逆冲伴生的少量撕裂正断层和由背斜翼部斜坡倾角诱导重力驱动的多米诺正断层。在更新世到全新世的H0—H1地层沉积时期,背斜生长停止,进入后褶皱逆冲演化阶段,局部重力回返垮塌、局部差异滑动与再活动的先存正反转断层耦合控制共轭断层的形成与分布。斜向背斜的反转成因机制及相关断裂系统演化的研究可为揭示其油气富集和油水分布规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东部 重力滑动 差异收缩变形 斜向背斜 断裂系统 构造反转 古近系 新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里奥-德雷盆地泥底辟变形与形成演化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余一欣 王涛 +3 位作者 陈占坤 苏玉山 张纪新 吴世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35-1439,1474,共6页
尼日尔三角洲东北部的里奥-德雷盆地发育多条阿卡塔组泥底辟构造带,对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泥岩隆升幅度及其与周围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将泥底辟划分为复杂形态刺穿型和简单形态隐伏型两类。平面上,泥底辟主要呈近SN向的条带状和... 尼日尔三角洲东北部的里奥-德雷盆地发育多条阿卡塔组泥底辟构造带,对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泥岩隆升幅度及其与周围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将泥底辟划分为复杂形态刺穿型和简单形态隐伏型两类。平面上,泥底辟主要呈近SN向的条带状和圆点状展布,并影响上覆地层的发育,形成3类正断层。泥底辟主要经历了中渐新世之前的初始沉积-微弱活动期、晚渐新世—中新世的强烈隆升活动期以及上新世至今的微弱活动-整体埋藏期等3个形成演化阶段。泥底辟的发育除受到重力滑动作用及上覆地层的差异负载作用影响外,还受到盆地东南部大西洋转换断层及泥下基底断裂的影响。对里奥-德雷盆地泥底辟构造发育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分析泥底辟对圈闭、储层发育以及油气运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卡塔组 泥底辟 断层 里奥-德雷盆地 尼日尔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与南海北部陆坡地貌及沉积样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荣福 张莲美 +1 位作者 王英民 李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3,共5页
利用地震资料对尼日尔三角洲与琼东南盆地陆坡深水区的地貌特征及沉积样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缺少大套塑性泥岩层和物源供给相对较弱是琼东南盆地陆坡区未形成大量重力逆冲褶皱的主要原因;两地区构造和沉积特征的差异决定了两者勘探... 利用地震资料对尼日尔三角洲与琼东南盆地陆坡深水区的地貌特征及沉积样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缺少大套塑性泥岩层和物源供给相对较弱是琼东南盆地陆坡区未形成大量重力逆冲褶皱的主要原因;两地区构造和沉积特征的差异决定了两者勘探目标不同,尼日尔三角洲陆坡深水区应以构造或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为主,而琼东南盆地陆坡深水区应以隐蔽性圈闭勘探为主;陆坡沉积层序演化模式以低位体系域和水进—高位体系域为特征,该模式为深水油气勘探寻找储层及储盖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对深水油气勘探的储层预测及储盖组合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大陆边缘 陆坡 重力逆冲构造 重力流 层序地层 南海北部 尼日尔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E背斜顶部断裂演化机制及封闭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昭涵 孙永河 +3 位作者 闫玉民 胡光义 范廷恩 刘宗堡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3-982,共10页
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E油田背斜顶部发育大量密集断层,多数断层倾向一致呈多米诺式排布,活动机制和期次不清楚,对油水的分隔作用不明确。基于构造解析思想,通过构造平衡剖面和古构造图回剥技术研究E背斜的轴面迁移过程,结合断裂成核理论... 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E油田背斜顶部发育大量密集断层,多数断层倾向一致呈多米诺式排布,活动机制和期次不清楚,对油水的分隔作用不明确。基于构造解析思想,通过构造平衡剖面和古构造图回剥技术研究E背斜的轴面迁移过程,结合断裂成核理论明确断裂活动期次和机制,进而划分断裂系统,指导断裂的封闭性评价。提出深水背斜顶部正断层重力滑动的演化机制,确定多米诺式正断层与背斜轴面迁移的多期次对应关系。E构造共分为4个演化阶段,发育7类断裂系统,其中三个期次的重力滑动断阶(阶梯式)断层为本区独有的特殊构造,在古背斜背景下受控于重力作用变形。逆冲断层和多期活动断层的封闭趋势强,重力滑动断阶断层具有潜在封闭性,而晚期伸展断层不具有封闭能力,筛选出16条潜在封闭断层。确定本区断层弱封闭SGR临界值为8%,完全封闭临界值为20%,评价结果显示:其中8条断层完全封闭,能够将断层两盘分隔为不同油水单元,4条断层具有弱封闭能力,不分隔油水,仅影响注水受效,从而指导油田的钻井和注采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演化 断层封闭性 油水分布 深水背斜 尼日尔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成藏规律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艳玲 孙国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0-62,共3页
尼日尔三角洲是目前石油上游作业领域的热点地区 ,也是中国石油公司开拓海外市场重点关注的目标区之一。该盆地按克莱曼分类属于Ⅳ型 (三角洲盆地 )。根据基底结构及区域构造特征和新生代的岩性、岩相等条件 ,可将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划分... 尼日尔三角洲是目前石油上游作业领域的热点地区 ,也是中国石油公司开拓海外市场重点关注的目标区之一。该盆地按克莱曼分类属于Ⅳ型 (三角洲盆地 )。根据基底结构及区域构造特征和新生代的岩性、岩相等条件 ,可将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划分为 3个构造带。经研究可知 ,陆上及滨岸带与生长断层下降盘伴生的滚动背斜是主要油气聚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成藏规律 背斜 岩性 岩相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地震地貌及沉积构型:以珠江口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磊 李彬 +1 位作者 王英民 李冬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10-2416,共7页
基于珠江口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和钻测井资料,对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沉积构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识别出陆坡滑塌形成的滑块体(Ⅰ)、水道壁滑塌形成的滑块体(Ⅱ)以及滑块体与碎屑流沉积物复合体(Ⅲ)3类块... 基于珠江口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和钻测井资料,对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沉积构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识别出陆坡滑塌形成的滑块体(Ⅰ)、水道壁滑塌形成的滑块体(Ⅱ)以及滑块体与碎屑流沉积物复合体(Ⅲ)3类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同一类块体搬运沉积体系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物理性质以及叠置样式具有一定相似性;Ⅰ类具有朵状几何外形,滑块体后部发育铲状滑塌槽。滑块体顺滑脱面滑动,并发生一定程度的旋转,内部具有铲式扇特征;Ⅱ类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与Ⅰ类的类似,但两者的分布区域、滑动方向及其所形成的滑塌槽走向差异较大;Ⅲ类具有较强的侵蚀能力,底部具有线性擦痕;其内部变形发育叠瓦逆冲构造,表面形态往往起伏不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貌学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 沉积构型 珠江口盆地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陆缘盆地逆冲、底辟构造对深水层序结构的控制——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区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蔺鹏 吴胜和 胡光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34,共14页
被动陆缘盆地深水区是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但由大型三角洲引发的重力滑动构造导致被动陆缘盆地深水层序结构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为了进一步明确此类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的展布规律、为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支撑,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 被动陆缘盆地深水区是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但由大型三角洲引发的重力滑动构造导致被动陆缘盆地深水层序结构具有复杂多变的特征。为了进一步明确此类盆地深水沉积体系的展布规律、为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支撑,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区为例,基于地震、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采用地震沉积学与地震地貌学方法,研究了深水沉积单元的类型与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深水层序结构和主控因素,揭示了被动陆缘盆地深水区逆冲/底辟构造演化对层序结构的控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逆冲相关的微盆地是逆冲断层主控型深水层序发育的主要场所,深水层序主要为陆源重力流与逆冲成因的再搬运碎屑流在微盆地内混合形成下部朵体、上部块体搬运沉积的沉积组合,重力流在不同微盆地间重复充填—溢出过程;(2)滑脱褶皱两侧形成的狭长微盆地内部发育泥底辟主控型深水层序,深水层序主要由多期重力流水道及小型朵体叠加而成,早期水道沉积占据微盆地最深处,晚期重力流在滑脱褶皱与早期水道之间的地貌低部位处形成新的水道沉积;(3)构造平静期,受控于沉积填平补齐作用,重力流主要发生沉积过路,深水层序通常由水道和泥质披覆沉积两期沉积组成。结论认为,构造活动对深水层序结构的控制作用体现在“逆冲/底辟构造活动控制了微盆地的形成,并为深水层序的发育提供了可容空间,进而决定了深水沉积单元的空间分布特征;逆冲断层活动能触发再搬运碎屑流为深水层序提供了额外的物源”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陆缘盆地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 深水 逆冲断层 泥底辟 层序结构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在尼日尔三角洲盆地STUBB CREEK区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白振瑞 张亚雄 +1 位作者 宋建平 李会宪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1期13-15,6,共4页
通过对尼日尔三角洲盆地STUBB CREEK区块复杂断块油藏的研究,以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复杂断块油藏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利用相干数据体、时间切片研究断层平面展布规律,借助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查看断层面空间展布形态,综... 通过对尼日尔三角洲盆地STUBB CREEK区块复杂断块油藏的研究,以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复杂断块油藏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利用相干数据体、时间切片研究断层平面展布规律,借助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查看断层面空间展布形态,综合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的成熟技术,探索出一套适合复杂断块油藏研究的思路,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综合解释的技术流程。在研究的基础上部署了两口井,取得了油气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STUBB CREEK区块 地震综合解释 断层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B区块7-A井卡钻事故的处理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安雷 沈国敏 思娜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3年第9期22-26,共5页
7-A井为尼日尔三角洲B区块的第一口定向探井,该井在6″井眼钻进过程中发生卡钻,先后经活动钻具、泡解卡剂、泡柴油等措施无效后,施加扭矩超提时钻杆转换接头发生断裂;下打捞工具多次打捞落鱼未果,测卡点后爆炸松扣,起出部分钻具。根据... 7-A井为尼日尔三角洲B区块的第一口定向探井,该井在6″井眼钻进过程中发生卡钻,先后经活动钻具、泡解卡剂、泡柴油等措施无效后,施加扭矩超提时钻杆转换接头发生断裂;下打捞工具多次打捞落鱼未果,测卡点后爆炸松扣,起出部分钻具。根据实测泥浆录井曲线,对卡钻发生过程及原因从工程技术、组织管理方面进行了认真全面的分析,为提高钻井效率提出了建议,对该地区后续钻井作业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卡钻 事故处理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质储量不确定性分析——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P油藏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桐 王光付 +3 位作者 陈桂菊 李杏莉 谭学群 王离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7年第6期74-77,81,共5页
为了合理评估地质储量、论述地质储量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指出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已有数据的有限性和参数选取主观性是地质储量不确定性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确定法和基于数学模型的概率法在地质参数不确定性和相关性方面的研究不足,研... 为了合理评估地质储量、论述地质储量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指出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已有数据的有限性和参数选取主观性是地质储量不确定性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确定法和基于数学模型的概率法在地质参数不确定性和相关性方面的研究不足,研究了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油气地质储量不确定性评估方法;以西非尼日尔三角洲盆地P油藏为例,系统分析了油气藏地质储量评估中各地质因素的不确定性,指出顶面构造、砂体分布、流体界面、储层参数是影响地质储量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这种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地质储量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有效揭示了地质储量评估中的风险,为投资建议、井位部署和产能规划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地质储量评估 三维地质模型 概率法 容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声波曲线构建方法在尼日尔三角洲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飞 刘卓强 +1 位作者 潘喻斌 雷海飞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106-109,167,共4页
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是地震储层预测,声波测井曲线又是地震储层预测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地区得不到较好的声波测井曲线,这就需要构建伪声波曲线。构建伪声波曲线是根据能够反映储层特征的非声波储层地球物理测... 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是地震储层预测,声波测井曲线又是地震储层预测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地区得不到较好的声波测井曲线,这就需要构建伪声波曲线。构建伪声波曲线是根据能够反映储层特征的非声波储层地球物理测井信息构建的具有声波量纲的新曲线。声波曲线在本质上是一条速度曲线,它包含两个分量:①高频分量,反映井旁不同岩层的层速度;②低频分量,反映地层速度随深度加深而增大。在构建伪声波曲线时,则选用与声波具有良好相关性的测井曲线拟合高频速度分量,利用VSP速度拟合低频速度分量,最后将二者有机结合,就可得到所需的伪声波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储层预测 伪声波曲线 中子测井曲线 VSP速度 尼日尔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油气分布特征 被引量:19
19
作者 刘新福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3年第z1期1-3,共3页
尼日尔三角洲是正在发展中的中、新生代大型三角洲,其主要烃源岩为阿卡塔组海相泥岩,主要储集岩为海陆交互相的阿格巴达组砂岩。盆地油气藏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阿格巴达组沉积厚度大,储层发育,几乎储存了三角洲所有油气资源;圈闭类型多... 尼日尔三角洲是正在发展中的中、新生代大型三角洲,其主要烃源岩为阿卡塔组海相泥岩,主要储集岩为海陆交互相的阿格巴达组砂岩。盆地油气藏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阿格巴达组沉积厚度大,储层发育,几乎储存了三角洲所有油气资源;圈闭类型多样,但以滚动背斜油气藏为主;油气藏几乎遍布整个三角洲,但主要集中在五个区带;阿格巴达组各砂组都含油气,但纵向上主要集中于浅中部;流体性质差异大,以普通轻油和挥发性油藏为主;油气藏规模普遍较小,但是产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油藏 气藏 分布特征 储层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非地区尼日尔三角洲增产措施中酸处理效果实验评价
20
作者 余功铭 杨振峰 曾庆才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7年第2期22-26,共5页
提供了在进行尼日尔三角洲储集层酸化之前,具体地层优化酸处理,验证酸化处理有效评价所需的数据。对两含油储集层(A和B)和含水层系(C)研究所得的一套完整的酸处理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尼日尔三角洲通常所用的常规泥酸增产措施是有害的[1... 提供了在进行尼日尔三角洲储集层酸化之前,具体地层优化酸处理,验证酸化处理有效评价所需的数据。对两含油储集层(A和B)和含水层系(C)研究所得的一套完整的酸处理结果表明在多数情况下尼日尔三角洲通常所用的常规泥酸增产措施是有害的[1]。常规泥酸处理导致的伤害程度和通过正确设计的配制方案所得的改善,由油田和生产井的实验分析结果证实。将综合岩石地质特征(结构和矿物学)和岩石物理性质(孔隙度、渗透率和毛管压力)的水动力单元概念用于描述储集层中相同流体流动单元。通过水动力单元确定酸化配制方案,从而简化对未取芯层段或未取芯井的推断。根据酸化前后酸化指数、抗压强度和临界速度来确定各水动力单元的优化酸处理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酸化 水动力单元 实验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