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尼帕病毒病风险与防控措施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陈继明 王志亮 +3 位作者 赵永刚 宋翠平 王君玮 魏荣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2-44,共3页
1 尼帕病毒病概况[1-5] 1998年9月到1999年4月,马来西亚出现260多例流行病学异常的脑炎病人,死亡100多人,死亡率高达48%,康复的病人多数有一定的神经性后遗症.后来研究确诊这是一种新的副粘病毒感染导致的疾病.
关键词 尼帕病毒病 传染源 传播途径 危害 风险分析 防控措施 应急处理方案 人畜共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人兽共患副黏病毒病——尼帕病毒病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晓丰 许金俊 +1 位作者 沈毅诚 孙蓓玲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一种新的病毒———尼帕病毒,在马来 西亚和新加坡导致了与猪密切接触的人群暴 发病毒性脑炎,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 期间,在马来西亚共有265名养猪工人发病, 105人死亡,在新加坡,有11人发病,1人死 亡。2004年1月至2月又在孟加拉国暴... 一种新的病毒———尼帕病毒,在马来 西亚和新加坡导致了与猪密切接触的人群暴 发病毒性脑炎,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 期间,在马来西亚共有265名养猪工人发病, 105人死亡,在新加坡,有11人发病,1人死 亡。2004年1月至2月又在孟加拉国暴发, 导致29人发病,22人死亡。经电镜、血清学 和基因研究发现它属于副黏病毒属,文章就 尼帕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诊断及防制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病 人兽共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马来西亚控制尼帕病毒病一些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继明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3年第8期40-42,共3页
1998 -1999年马来西亚暴发尼帕病毒 (Nipahvirus)病 ,造成许多人畜伤亡 ,引起巨大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 ,但疫情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控制。这是人类成功控制烈性新传染病的范例。本文论述马来西亚在控制此病中在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国际... 1998 -1999年马来西亚暴发尼帕病毒 (Nipahvirus)病 ,造成许多人畜伤亡 ,引起巨大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 ,但疫情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控制。这是人类成功控制烈性新传染病的范例。本文论述马来西亚在控制此病中在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一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 人畜共患 控制 尼帕病毒病 流行 微生物技术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帕病毒病的风险分析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仇松寅 林祥梅 +2 位作者 刘建 刘丹丹 王勤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3年第9期7-7,共1页
从生物安全等级上来说,尼帕病毒病属于第四级病毒,非常危险,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均可被感染,该病毒毒力强,死亡率高,后果严重,因此本文针对尼帕病毒病的风险及其防控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尼帕病毒病 风险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帕病毒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克军 娄高明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3年第5期73-75,共3页
尼帕病毒病是近几年才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和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已引起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本文结合最新研究材料,简要介绍了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以及诊断和防治,旨在防患未然。
关键词 尼帕病毒病 尼帕病毒 流行 症状 机理 理变化 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帕病毒病
6
作者 邬苏晓 刘镇明 +1 位作者 吴德铭 梁红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2年第4期10-13,共4页
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NV)是一个新近被认识的人畜共患病。该病于1999年3月首次被分离。人和家畜通过接触感染动物而被感染。依其在马来西亚最初被检测到的地名而将其命名为尼帕病毒(NV),它和另一个新近认识的病毒——亨得拉... 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NV)是一个新近被认识的人畜共患病。该病于1999年3月首次被分离。人和家畜通过接触感染动物而被感染。依其在马来西亚最初被检测到的地名而将其命名为尼帕病毒(NV),它和另一个新近认识的病毒——亨得拉病毒(Hendra virus,HV)具有一定的同源关系。HV于1994年在澳大利亚亨得拉镇首次发现并以此地而命名。NV和HV都属于副粘病毒科家族成员。虽然这些病毒仅仅能引起一些病例的爆发,但因它们具有感染宿主范围广、感染人类能引起高死亡率等生物学特征,已引起了公众对尼帕病毒的重视及其对公民健康影响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病 亨得拉病毒 人畜共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帕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7
作者 王哲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第5期33-33,共1页
尼帕病毒病是一种新型的人畜共患病。该病在1997年首次发现于马来西亚,于1999年3月首次被分离,具有感染宿主范围广、感染人类能引起高死亡率等特征,已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1病原尼帕病毒属副粘病毒科,与亨德拉病毒有70%~80%核苷酸相似... 尼帕病毒病是一种新型的人畜共患病。该病在1997年首次发现于马来西亚,于1999年3月首次被分离,具有感染宿主范围广、感染人类能引起高死亡率等特征,已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1病原尼帕病毒属副粘病毒科,与亨德拉病毒有70%~80%核苷酸相似。该病毒具有多形性,直径约120~500nm,外有囊膜,荚膜上有糖蛋白,可感染细胞,为结合细胞受体。该病毒抵抗力较差,加热和常用消毒剂即可杀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病 防治 诊断 感染细胞 人畜共患 亨德拉病毒 马来西亚 宿主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帕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保华 潘健星 +1 位作者 吴晓薇 李贺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1年第5期19-21,共3页
尼帕病毒病是由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 V)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尼帕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引起多种动物和人类严重脑炎和呼吸系统疾病,出现急性发热、头痛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由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因此,Ni V被美国... 尼帕病毒病是由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 V)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尼帕病毒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引起多种动物和人类严重脑炎和呼吸系统疾病,出现急性发热、头痛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由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因此,Ni V被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列为最危险的生物安全4(P—4)级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病 呼吸系统疾 中枢神经系统 控制中心 VIRUS 人畜共患 生物安全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帕病毒病诊断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孙丽丽 《山东畜牧兽医》 2012年第9期42-43,共2页
尼帕病毒病是由尼帕病毒(Nipah virus)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特征为急性发热性脑炎和高死亡率。病原体是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粘病毒亚科(Paramyxovirinae)的亨尼帕属(Henipavirus)成员,毒力强。本文就尼帕病毒病... 尼帕病毒病是由尼帕病毒(Nipah virus)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特征为急性发热性脑炎和高死亡率。病原体是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粘病毒亚科(Paramyxovirinae)的亨尼帕属(Henipavirus)成员,毒力强。本文就尼帕病毒病诊断技术进行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病 诊断技术 副粘病毒 人畜共患 死亡率 发热性 原体 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尼帕病毒病
10
作者 周荣光 《福建畜牧兽医》 2005年第1期44-44,共1页
1997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发现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NVD)它是一种严重危害猪和人类的新型传染病.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尼帕病毒病在马来西亚猪群和人群中大规模暴发流行,致使265名养猪工人发病,105人死亡,116万头猪被捕杀,随... 1997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发现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NVD)它是一种严重危害猪和人类的新型传染病.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尼帕病毒病在马来西亚猪群和人群中大规模暴发流行,致使265名养猪工人发病,105人死亡,116万头猪被捕杀,随后该病又传到新加坡流行,引起周边国家的恐慌和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病 猪群 捕杀 养猪 危害 传染 首次发现 暴发流行 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帕病毒病样品采集方法
11
作者 孙丽丽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第3期86-87,共2页
尼帕病毒病是由尼帕病毒(Nipah virus)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特征为急性发热性脑炎和高死亡率。病原体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的亨尼帕属,毒力强。本文就尼帕病毒病样品采集技术进行简要概述。 1 采集样品 可疑动物的脑、肺、... 尼帕病毒病是由尼帕病毒(Nipah virus)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特征为急性发热性脑炎和高死亡率。病原体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的亨尼帕属,毒力强。本文就尼帕病毒病样品采集技术进行简要概述。 1 采集样品 可疑动物的脑、肺、。肾、脾、肝、淋巴结都应采样送检。采集的样品应在低温和密封状态下运输到实验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病 样品采集 副粘病毒 人畜共患 采集技术 密封状态 死亡率 发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帕病毒病
12
《湖南畜牧兽医》 2005年第1期41-41,共1页
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NVD)是1997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发现的人畜共患病。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期间,尼帕病毒病在马来西亚猪群和人群中大规模爆发流行,随后本病又殃及到新加坡。其特征症状是呼吸道和神经症状,患者颈部和... 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NVD)是1997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发现的人畜共患病。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期间,尼帕病毒病在马来西亚猪群和人群中大规模爆发流行,随后本病又殃及到新加坡。其特征症状是呼吸道和神经症状,患者颈部和腹部痉挛,公猪和母猪则表现为突然死亡。自2000年2月以来,本病再度在马来西亚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病 公猪 母猪 猪群 人畜共患 突然死亡 神经症状 爆发流行 首次发现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帕病毒研究进展
13
作者 黄贤波 竺春 余旭平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8年第4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尼帕病毒病 人畜共患传染 Virus 基因组结构 经济损失 病毒特性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帕病毒感染和传播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国华 陈云蕾 张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9-114,共6页
尼帕病毒(NiV)是一种重要的新发人与动物共患病原,能够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引起尼帕病毒病(NVD)。NVD最早于1998年在马来西亚暴发,之后在新加坡、孟加拉国引起流行,2019年印度NVD疫情暴发,NVD再次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NVD对... 尼帕病毒(NiV)是一种重要的新发人与动物共患病原,能够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动物,引起尼帕病毒病(NVD)。NVD最早于1998年在马来西亚暴发,之后在新加坡、孟加拉国引起流行,2019年印度NVD疫情暴发,NVD再次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NVD对人和动物致死率较高,且存在跨物种传播的现象。目前我国尚无NVD的相关报道,但由于毗邻我国的东南亚各国均出现过NVD报道,NVD也是我国重点关注和预防的人与动物共患病之一。近年来,各国研究机构针对NiV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论文主要从NiV的病毒基本结构、感染机制、传播途径、免疫逃逸方式等方面综述NiV传播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NiV的研究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病 尼帕病毒 感染机制 传播途径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新出现的动物病毒传染病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正高 吴晓丰 +2 位作者 沈毅诚 孙蓓玲 芦银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4年第7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动物 病毒 猪生殖呼吸综合征 圆环病毒 亨德拉病毒 尼帕病毒病 西尼罗河热 症状 诊断 流行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副黏病毒病家族
16
作者 毕玉海 李志杰 +1 位作者 吴昊 丁壮 《猪业科学》 2007年第12期70-72,共3页
猪副黏病毒病(porcine paramyxovirus disease)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系列猪病,包括蓝眼病(blue eye disease)、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梅那哥病毒病(menangle virus disease)及我国出现的猪副黏病毒病(本研究室称之为猪源禽... 猪副黏病毒病(porcine paramyxovirus disease)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系列猪病,包括蓝眼病(blue eye disease)、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梅那哥病毒病(menangle virus disease)及我国出现的猪副黏病毒病(本研究室称之为猪源禽1型副黏病毒病,即猪源新城疫),给养猪业带来了重大损失。本文简单介绍猪副黏病毒病家族各成员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副黏病毒 蓝眼 尼帕病毒病 梅那哥病毒 猪源禽1型副黏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猪源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莹 刘雨田 +5 位作者 孙成友 迟田英 宋芳芳 于小静 吴晓东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6期112-117,共6页
为建立同时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尼帕病毒(NiV)、猪水疱病病毒(SVDV)以及口蹄疫病毒(FMDV)等4种猪源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和GenBank中登录的参考病毒株序列,针对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单一PCR基础上对多重PCR条... 为建立同时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尼帕病毒(NiV)、猪水疱病病毒(SVDV)以及口蹄疫病毒(FMDV)等4种猪源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和GenBank中登录的参考病毒株序列,针对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单一PCR基础上对多重PCR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各项反应条件优化,确定ASFV、NiV、FMDV、SVDV引物体积比为2:1:1:1,退火温度为57℃以及35个循环时,扩增效果最好。敏感性试验显示,ASFV、NiV、FMDV和SVDV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90.0、46.0、20.9以及37.0 copies/μL。特异性试验显示,建立的多重PCR方法不与猪圆环病毒(PC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瘟病毒(CSFV)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发生非特异性反应。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4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得到的检测结果与单一PCR一致。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优点。本方法的建立为ASFV、NiV、FMDV和SVDV 4种猪病的快速检测、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尼帕病毒病 口蹄疫 猪水疱 猪源疫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人畜共患病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兆京 《福建畜牧兽医》 2006年第S1期31-35,共5页
人畜共患病(又称人兽共患病)是1979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命名的。它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在人畜共患传染病中,绝大部分以动物作为传染源,人作为传染源的病例较少见。其中由... 人畜共患病(又称人兽共患病)是1979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命名的。它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在人畜共患传染病中,绝大部分以动物作为传染源,人作为传染源的病例较少见。其中由野生动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又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畜共患 人畜共患传染 自然疫源性疾 狂犬病毒 联合国粮农组织 尼帕病毒病 猪链球菌 牛绦虫 冠状病毒 动物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蓝眼病的流行与诊治
19
作者 翁善钢 《养猪》 2017年第4期109-110,共2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几种由副黏病毒科病毒引起的猪病。这些疾病包括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墨西哥的蓝眼病(blue eye disease);90年代在澳大利亚出现的梅那哥病毒病,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出现的尼帕病毒...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多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几种由副黏病毒科病毒引起的猪病。这些疾病包括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墨西哥的蓝眼病(blue eye disease);90年代在澳大利亚出现的梅那哥病毒病,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出现的尼帕病毒病。此外,我国从90年代末开始,一些地区也出现了猪源性副黏病毒感染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眼 梅那哥病毒 尼帕病毒病 繁殖障碍 副黏病毒 猪源 临床症状 血凝性 核衣壳蛋白 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