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尼帕病毒N基因和L基因的假病毒构建及其应用
1
作者 崔超杰 张慧 +7 位作者 刘春菊 魏荣 张永强 崔进 戈胜强 李金明 蔡玉梅 王志亮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62,共7页
尼帕病毒(NiV)作为高致死率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为了获得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和安全稳定的阳性标准品,本试验将NiV N和L基因同时插入假病毒转移质粒PLJM-GFP中,与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胚胎肾(HEK293T)细胞,收集并浓缩病... 尼帕病毒(NiV)作为高致死率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为了获得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和安全稳定的阳性标准品,本试验将NiV N和L基因同时插入假病毒转移质粒PLJM-GFP中,与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胚胎肾(HEK293T)细胞,收集并浓缩病毒液,测定转染后48和72 h收集的假病毒滴度,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假病毒形态,并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鉴定。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NiV检测引物对包装的假病毒进行验证,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对不同标准和文献中的4对NiV检测引物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分析,并对构建的NiV假病毒进行均一性试验、短期稳定性试验和抗RNase A降解试验。结果显示,转染后48和72 h收集的假病毒滴度分别可达2.72×10^(5)和3.47×10^(4)IU/m L,电子显微镜下假病毒呈圆形、有囊膜的颗粒。测序结果显示,NiV假病毒核酸中成功插入N和L基因片段;4对NiV检测引物特异性良好,均可用于NiV检测,其中,在研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中引物的灵敏性更高,病毒的检测下限为10^(0)IU/m L;NiV假病毒均一性良好,可在4℃条件下稳定保存至少7 d,且能够抵抗一定量的RNase A降解。本试验成功包装含有NiV N基因和L基因的假病毒,并对其进行初步应用和稳定性研究,为尼帕病毒性脑炎的防控提供物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niv) 病毒构建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RT-PCR) 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