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C_p/2024Al复合材料尺寸稳定化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武高辉 修子扬 +3 位作者 孙东立 姜龙涛 栾伯峰 张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9-881,888,共4页
采用挤压铸造技术制备了体积分数为40%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采用TEM对不同尺寸稳定化处理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并探讨了尺寸稳定化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TEM观察表明:由于SiC颗粒与2024Al基体的热膨胀... 采用挤压铸造技术制备了体积分数为40%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采用TEM对不同尺寸稳定化处理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并探讨了尺寸稳定化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TEM观察表明:由于SiC颗粒与2024Al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同,热错配的作用使冷热循环处理后基体中的位错密度增加,为S′相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形核部位,促进了S′相的析出,这两种因素都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室温拉伸测试结果表明:零次冷热循环热处理后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比较好,两次冷热循环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强度有所下降,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逐渐增加;不同的冷热循环次数对于拉伸断裂方式和断口形貌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尺寸稳定化 冷热循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人造板尺寸稳定化技术
2
作者 杨静榕 《中国人造板》 1996年第10期3-4,共2页
根据构成单元的被压缩程度,木质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构成单元几乎不受压缩的集成材、胶合板、单板层积材;另一是构成单元受到显著压缩的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
关键词 尺寸稳定化 木质人造板 吸水厚度膨胀率 中密度纤维板 构成单元 酚醛树脂 水蒸汽处理 高温高压 驱动力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SiC_(p)/Al复合材料尺寸稳定化研究
3
作者 崔岩 李鹏伟 +3 位作者 李硕 曹雷刚 杨越 刘园 《材料工程》 2025年第4期169-177,共9页
以高模量、低膨胀为特征的高体积分数SiC_(p)/Al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领域极具应用潜力,深化该材料的尺寸稳定性研究并进一步提高构件精度稳定性至关重要。分别对平均粒径(D50)为14、76μm及14μm与76μm级配3种SiC颗粒增强高体... 以高模量、低膨胀为特征的高体积分数SiC_(p)/Al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领域极具应用潜力,深化该材料的尺寸稳定性研究并进一步提高构件精度稳定性至关重要。分别对平均粒径(D50)为14、76μm及14μm与76μm级配3种SiC颗粒增强高体积分数(55%)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固溶时效和不同温度参数的固溶后冷热循环处理以及单纯的冷热循环处理等不同的尺寸稳定化处理,处理完成后与制备态试样同时进行5次180℃的低温热载荷环境的尺寸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14μm增强相颗粒试样,76μm及14μm与76μm级配的增强相颗粒试样均表现出更好的尺寸稳定性,制备态试样尺寸变化率(dV/V)可稳定在1×10-3左右;在5种尺寸稳定化处理制度中,固溶后进行-196~191℃(4次)冷热循环处理的尺寸稳定化效果最为显著,处理后的试样尺寸变化率(dV/V)可稳定在10-4数量级;通过X射线衍射谱图对比,固溶后冷热循环处理对强化相Al2Cu析出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Al复合材料 尺寸稳定化 冷热循环处理 强化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Li-Cu-Mg-Zr合金的尺寸稳定化工艺
4
作者 赵满秀 《航天工艺》 2000年第5期6-10,共5页
对 Al- Li- Cu- Mg- Zr合金进行 530± 5℃保温 3小时固溶处理后 ,采用不同的淬火介质进行淬火 ,而后进行 1 85℃时效 8小时 ,再进行 1 55 - 1 96℃循环处理。发现随循环处理的次数增加 ,合金中的应力松弛速度减慢 ,应力松弛强度增... 对 Al- Li- Cu- Mg- Zr合金进行 530± 5℃保温 3小时固溶处理后 ,采用不同的淬火介质进行淬火 ,而后进行 1 85℃时效 8小时 ,再进行 1 55 - 1 96℃循环处理。发现随循环处理的次数增加 ,合金中的应力松弛速度减慢 ,应力松弛强度增加。稳定化循环次数为两次效果最好 ,并且急冷效果好于缓冷效果。文中 Al- Li- Cu- Mg- Zr合金尺寸稳定化的最佳工艺是 :采用530± 5℃保温 5小时固溶后热油淬火、1 85℃时效 8小时 ,再经 1 55 - 1 96℃循环处理两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尺寸稳定化 热处理 AL-LI-CU-MG-ZR
原文传递
基于原位浸渍法的酚醛树脂改性杉木木材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萍 张源 +3 位作者 吴义强 袁光明 李贤军 左迎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2193-22199,共7页
以苯酚、甲醛和氢氧化钠为改性剂,通过原位浸渍法对杉木木材进行了改性研究。探讨了浸渍压力、浸渍温度、浸渍时间和原位固化温度对改性杉木木材浸渍效果、强化效果和尺寸稳定效果的影响,并对改性杉木木材的化学结构、内部形貌、结晶结... 以苯酚、甲醛和氢氧化钠为改性剂,通过原位浸渍法对杉木木材进行了改性研究。探讨了浸渍压力、浸渍温度、浸渍时间和原位固化温度对改性杉木木材浸渍效果、强化效果和尺寸稳定效果的影响,并对改性杉木木材的化学结构、内部形貌、结晶结构和耐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浸渍压力为0.5 MPa、浸渍温度为50℃、浸渍时间为32 h和原位固化温度为80℃时,改性杉木木材的浸渍效果、强化效果和尺寸稳定效果最佳。苯酚与甲醛在杉木木材中发生原位反应,既填充了杉木木材内部纹孔、细胞腔和细胞间隙,又与杉木木材中反应性羟基形成了氢键和化学键结合,从而有效提高了杉木木材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酚醛树脂的浸入扰乱了杉木木材中纤维素结晶区定向排序良好的微纤丝,减弱了纤维素分子链的分子间作用,导致杉木木材中纤维素结晶度有一定程度降低。经过酚醛树脂原位浸渍改性后,改性杉木木材的耐热性能显著提高,可显著提高杉木制品的使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木材 酚醛树脂 原位浸渍法 强化 尺寸稳定化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呼吸浸渍法硅酸钠强化杉木木材工艺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周亚 李萍 +4 位作者 张源 袁光明 王向军 吴义强 左迎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8171-18176,共6页
以杉木为改性基材、硅酸钠为浸渍改性剂,通过对木材交替施加“负压-正压”使其内部产生“呼液-吸液”的作用,从而改善木材的渗透性,并提高改性剂在木材中的浸注量以及浸渍效率。以硅酸钠的模数、浓度和浸渍时间作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实... 以杉木为改性基材、硅酸钠为浸渍改性剂,通过对木材交替施加“负压-正压”使其内部产生“呼液-吸液”的作用,从而改善木材的渗透性,并提高改性剂在木材中的浸注量以及浸渍效率。以硅酸钠的模数、浓度和浸渍时间作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出硅酸钠浸渍杉木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硅酸钠改性剂的模数为3.4、浓度为30%、浸渍时间为1 h时,杉木木材的浸渍效果最佳。对最优条件的改性材进行FTIR、XRD、TGA分析表征。结果发现,杉木改性材的游离羟基数量减少,缔合羟基数量增加,出现Si-O-Si的特征吸收峰,说明硅酸钠对杉木的改性不只是物理填充,还存在化学键的结合;由于硅酸钠的润胀作用和化学键的形成,改性杉木的结晶度降低;杉木改性材的热稳定性提高,起始分解温度降低,在炭化阶段的质量损失显著减少,最终的残留质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硅酸钠 呼吸浸渍法 工艺优化 强化 尺寸稳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居用速生材改性现状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毛逸群 徐伟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9年第6期13-15,共3页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随着人工速生林的大面积种植,速生材将成为主要的家居制造用木材。本文论述了速生材改性的研究现状,包括尺寸稳定化处理和强化处理的方式、微波和超声波等辅助处理手段以及纳米技术和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木...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随着人工速生林的大面积种植,速生材将成为主要的家居制造用木材。本文论述了速生材改性的研究现状,包括尺寸稳定化处理和强化处理的方式、微波和超声波等辅助处理手段以及纳米技术和超临界流体技术在木材改性中的应用,并针对目前改性速生材在家居中的应用提出了家居用速生材改性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以环保、高效为主,并且适应企业的实际生产,同时对于改性速生材在家居中的应用也进行结构、视觉等设计研究,以此来拓展速生材的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改性 速生材 尺寸稳定化 强化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