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应用于大尺寸测量系统的坐标系自动标定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晖 张嘉颖 +5 位作者 刘青 李金童 杨启航 吕佳铭 尚婷 成鹏飞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79,共13页
针对现有方法在标定过程中过于繁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大尺寸测量系统的坐标系全自动标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固定两个在测量单元局部坐标系已知坐标的测量节点作为标记靶,测量单元之间相互测量彼此的标记靶获得标记靶上的测量点在不... 针对现有方法在标定过程中过于繁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大尺寸测量系统的坐标系全自动标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固定两个在测量单元局部坐标系已知坐标的测量节点作为标记靶,测量单元之间相互测量彼此的标记靶获得标记靶上的测量点在不同坐标系下的坐标值,利用这些坐标值建立三维几何约束,从而自动标定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借助于精密激光定位系统平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测量单元局部坐标系之间的自动标定,降低了坐标系标定过程中的人工成本。在距离测量单元布站区域约2 m,大小为5 000 mm×5 000 mm×500 mm的测量空间中长度测量的精度在0.46 mm/m以内,测试点三维坐标测量的标准偏差在0.026 mm以内,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工业测量的需求。该方法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标定效率,有望为具有自动标定功能的大尺寸测量设备的产品化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寸测量系统 自动标定 标记靶 几何约束 工业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无导轨大尺寸测量系统 被引量:7
2
作者 周秀云 杨春生 张涛 《实用测试技术》 CAS 2002年第6期14-15,共2页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大尺寸测量的主要方法及大尺寸测量的难点 ,重点介绍了一种高精度的无导轨大尺寸测量系统 ,并给出了误差分析。
关键词 高精度 无导轨 尺寸测量系统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开放式控制器的经济型零件尺寸测量系统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武 廖高华 习俊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37-140,共4页
介绍基于PC开放式控制器的经济型零件尺寸测量系统的研制过程,主要包括系统方案的制定和运动控制卡、步进驱动系统和丝杠导轨等的设计选型,阐述测头与MPC07卡的接口电路的设计和控制软件的设计。
关键词 开放式控制器 尺寸测量系统 接口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激光传感器的工件尺寸测量系统的误差补偿方法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旭 陈爱军 +3 位作者 沈小燕 张瀚文 李东升 刘源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49-1455,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激光传感器的工件尺寸测量系统的误差补偿方法,利用坐标系投影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误差补偿。设定传感器坐标系O M-X M Y M Z M和设备坐标系O-XYZ,分析坐标轴夹角φ、δ、γ对工件尺寸坐标值X、Y、Z的误差,建立了基于φ... 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激光传感器的工件尺寸测量系统的误差补偿方法,利用坐标系投影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误差补偿。设定传感器坐标系O M-X M Y M Z M和设备坐标系O-XYZ,分析坐标轴夹角φ、δ、γ对工件尺寸坐标值X、Y、Z的误差,建立了基于φ、δ、γ在XOY、YOZ、XOZ平面上的投影角α、β、θ的误差补偿模型。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测得α、β、θ,计算经过误差补偿的工件尺寸坐标值X′、Y′、Z′。对尺寸100 mm×100 mm×10 mm的长方体工件进行测量实验,分别测量了长度、宽度、圆心距、圆直径、圆线距、台阶高度。测量结果表明:经误差补偿后的工件尺寸测量误差在40μm以内,优于未补偿前的520μm;均方根误差低于40μm,优于未补偿前的580μm。其中,圆心距误差补偿效果最显著,测量误差减小了560μm;圆直径误差补偿效果最不明显,测量误差减小了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线激光传感器 工件尺寸测量系统 误差补偿 坐标系投影 图像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纬仪大尺寸柔性三坐标测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桂平 叶声华 +1 位作者 李广云 陈继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2期607-610,共4页
介绍了自主开发的基于多台(两台以上)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组成的大尺寸柔性三坐标测量系统Metroln的系统设计思想、数学原理以及系统的构成与功能。测试表明:该系统点位测量不确定度可达0.05mm,并概略介绍了系统在某航天器推进舱检测中的... 介绍了自主开发的基于多台(两台以上)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组成的大尺寸柔性三坐标测量系统Metroln的系统设计思想、数学原理以及系统的构成与功能。测试表明:该系统点位测量不确定度可达0.05mm,并概略介绍了系统在某航天器推进舱检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经纬仪 尺寸柔性三坐标测量系统 系统定向 三维网平差 在线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三维激光测量系统标定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扬 杜正春 姚振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3-227,232,共6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平面几何射影变换原理的三维激光测量系统标定方法.根据测量系统中激光扫描平面的旋转特点,基于平面射影变换中直线不变的映射关系建立了标定对象表面被测点在不同参考系之间变换的约束关系,并采用封闭运动链思想定义系... 研究了一种基于平面几何射影变换原理的三维激光测量系统标定方法.根据测量系统中激光扫描平面的旋转特点,基于平面射影变换中直线不变的映射关系建立了标定对象表面被测点在不同参考系之间变换的约束关系,并采用封闭运动链思想定义系统参考系空间刚体变换关系,将系统标定问题转化为世界坐标系下系统内参数矩阵和外参数矩阵的求解.通过空间变换关系得到上述2个矩阵的解,实现系统的标定.该方法标定装置简单、速度快、稳定性好,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寸三维激光测量系统 有源标定 平面射影几何变换 封闭运动链 内外参数矩阵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经纬仪交会测量系统在大型天线精密安装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宗春 李广云 +1 位作者 汤廷松 张冠宇 《海洋测绘》 2005年第1期26-30,共5页
由于某卫星通信天线面积大、结构非圆对称,对测量精度要求高(测点精度要求为±0.3mm),决定采用大尺寸工业测量系统方法中的电子经纬仪测量系统。系统由3台T3000A电子经纬仪组成。控制网由6个9~16m高的测量墩构成。采用T3000A测角、... 由于某卫星通信天线面积大、结构非圆对称,对测量精度要求高(测点精度要求为±0.3mm),决定采用大尺寸工业测量系统方法中的电子经纬仪测量系统。系统由3台T3000A电子经纬仪组成。控制网由6个9~16m高的测量墩构成。采用T3000A测角、TC2003测边,数据处理后边角网的点位精度在±0.3mm以内。3台仪器建立系统的尺度精度优于10-5。测量772点用时4h以内,交会精度优于0.3mm(RMS)。经过几次反复的调整,主面的表面精度优于0.5mm(RMS),满足了电气测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测量 尺寸工业测量系统 多经纬仪交会测量系统 虚拟基准尺 天线 表面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视觉伺服技术进行车辆尺寸测量的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卞晓东 张为公 郭占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1-344,共4页
文中提出一套基于视觉伺服技术的车辆尺寸参数测量系统方法 ,以及前照灯的检测。同时论述了该系统的结构、组成、测量原理和方法 ,并给出了部分图像处理实例 ,最后对测量精度作出了分析。
关键词 车辆尺寸参数测量系统 视觉伺服技术 测量方法 图像处理 机器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泥絮体颗粒粒径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焦小淼 刘文礼 +1 位作者 王东辉 谢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6-129,共4页
为研究煤泥水絮凝过程中絮体粒径分布规律,建立了煤泥絮体尺寸测量系统,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处理絮体图像,统计分析不同搅拌历时下絮体的粒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煤泥水絮凝过程中絮体的粒径分布不遵循经验分布幂函数分布,而是符合分形分布... 为研究煤泥水絮凝过程中絮体粒径分布规律,建立了煤泥絮体尺寸测量系统,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处理絮体图像,统计分析不同搅拌历时下絮体的粒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煤泥水絮凝过程中絮体的粒径分布不遵循经验分布幂函数分布,而是符合分形分布和G-S分布函数分布,其拟合R2均大于0.96;当絮凝过程相对稳定时,R-R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也可以表征絮体颗粒的粒径分布,其拟合R2值分别高达0.99和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法 尺寸测量系统 煤泥絮体 粒径分布 分布函数 分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bble size measurement in three-phase system using photograph technology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伟 胡岳华 刘润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5年第6期677-681,共5页
A special experiment setup was designed to observ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ubbles and particle in flotation cell and to analyze the bubbl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bubble-loading efficien... A special experiment setup was designed to observ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ubbles and particle in flotation cell and to analyze the bubbl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bubble-loading efficiency. Bubbles in water-gas system and three-phase system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current setup the bubbles as small as 10 μm can be easily distinguished. The average size of the bubbles generated under the given conditions in two-phase system is 410 μm at frother concentration of 0.004%, which is in good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works. The effect of frother on bubble size was probed. Increasing frother concentration from 0 to 0.004% causes a reduction of bubble size from 700 to 400 μm. The bubble loading efficiency was report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fine particle is more easily entrapped than the coarse particle. Some factors, which have effect on measurement accuracy were discussed. The aeration spee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accuracy of results, if it surpasses 30 mL/s, and the image becomes unclear due to the entrapment of fine particle. Another factor, which can affect observing results, is the sampling position. At a wrong sampling position, the images become uncl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ble size measurement photographic observation method FLOTATION fine partic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