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被引量:6
1
作者 薄占东 洪光祥 王发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2期711-712,共2页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以来 ,我院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 2 9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2 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 (...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0年以来 ,我院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 2 9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2 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 (随访 6— 12个月 )。结果 2 9例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中 ,优 2 1例、良 8例 ,优良率 10 0 % ;2 0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 ,优 9例、良 7例、可 4例 ,优良率 80 %。结论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 ,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 ,尺侧腕伸肌及拇长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 ,且操作简单 ,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腕伸肌 拇长 拇指对掌功能 正中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大为 刘志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研究拇对掌肌、拇短展肌的解剖学特点,探讨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解剖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并建立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手术模型。结果:拇短展肌肌纤维方向沿第... 目的:研究拇对掌肌、拇短展肌的解剖学特点,探讨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解剖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并建立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手术模型。结果:拇短展肌肌纤维方向沿第1掌骨纵轴方向,拇对掌肌肌纤维方向与第1掌骨成一定角度。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后,测量拇指远侧横纹中点到第3掌骨长轴与掌远侧横纹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可达(5.9±0.7)cm。结论(:1)尺侧腕伸肌长度、肌力足以重建拇对掌功能,拇短伸肌腱止点恒定,联合移位后其作用方向与拇短展肌方向一致,且旋前角度足够。(2)以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一种符合拇对掌功能生物力学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对掌功能重建 腱移位 尺侧腕伸肌 拇短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肌内效贴扎方法对腕关节活动度及相关主要肌肉的即时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银龙 郭媛 +6 位作者 张绪树 柯海波 聂文彬 郭壮 张凯 继斌平 文云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8-128,共1页
目的探究不同肌内效贴扎方法对腕关节活动度和相关主要肌肉的影响。方法招募了26名(13男,13女)健康志愿者。志愿者优势侧前臂屈肌上应用4种不同贴扎方法(无贴扎、I形促进技术、I形和Y形抑制技术)时,腕关节进行屈伸和尺桡偏运动,同时测... 目的探究不同肌内效贴扎方法对腕关节活动度和相关主要肌肉的影响。方法招募了26名(13男,13女)健康志愿者。志愿者优势侧前臂屈肌上应用4种不同贴扎方法(无贴扎、I形促进技术、I形和Y形抑制技术)时,腕关节进行屈伸和尺桡偏运动,同时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和采集前臂五块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在应用肌内效贴之前,对贴布进行了拉伸实验,以保证贴扎拉力在贴布线弹性范围之内。结果腕关节屈伸和尺桡偏活动度在4种不同贴扎条件时无显著差异。在腕关节屈伸过程中,与无贴扎相比,I形促进技术显著增加了尺侧腕伸肌、尺侧腕屈肌和屈肌群的积分肌电值(P<0.05),I形抑制技术明显增加了尺侧腕屈肌的积分肌电值(P<0.05);在腕关节尺桡偏运动中,与无贴扎相比,I形促进技术明显增加了尺侧腕屈肌的积分肌电值(P<0.05)。结论肌内效贴对健康志愿者的腕关节活动度没有明显影响。然而,促进技术相比抑制技术更能增加前臂肌肉的激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效贴 尺侧腕伸肌 前臂屈 表面电信号 关节 贴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