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1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医疗对农村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翔 许晶琳 +3 位作者 贾晶晶 贾常离 任盼盼 陈梦瑶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疗对农村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医疗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于2023年7~8月在浙江、重庆、甘肃三省(市)采用多阶段复合抽样方法开展入户调研,最终收集3108份有效农户样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互联网...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疗对农村居民就医选择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医疗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于2023年7~8月在浙江、重庆、甘肃三省(市)采用多阶段复合抽样方法开展入户调研,最终收集3108份有效农户样本,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互联网医疗与农村居民就医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互联网医疗对农村居民的就医选择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使用过互联网医疗的居民生病时选择就医治疗的概率是未使用者的7.812倍(P<0.001),但趋高性就医行为可能性增加62%(P<0.001)。使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结论:互联网医疗增加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产生了就医治疗对延迟就医的替代效应,但同时作为大医院的引流工具,诱导农村居民趋高性就医,冲击分级诊疗格局。建议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增强患者健康素养和依从性,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包和医保政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互联网医疗 就医选择 工具变量法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保参保人就医行为对基金管理的挑战与思考
2
作者 侯慧玉 张华星 +2 位作者 王建斌 李景涛 田溢卿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59,共4页
通过分析参保人就医行为对医保基金管理产生挑战的原因,发现以下问题:不同地域不同参保身份医保待遇差别大、缺乏多部门多地区信息共享平台、医保基金监管能力有待提高、公众对医保政策及骗保行为认知不足、健康焦虑现象日趋严重。针对... 通过分析参保人就医行为对医保基金管理产生挑战的原因,发现以下问题:不同地域不同参保身份医保待遇差别大、缺乏多部门多地区信息共享平台、医保基金监管能力有待提高、公众对医保政策及骗保行为认知不足、健康焦虑现象日趋严重。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以下对策:推进医保省级统筹、完善医保目录管理、加快医保信息化建设、提高基金监管能力、加大医保政策宣传力度、缓解公众健康焦虑现象,从而提高参保人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自觉性,与医保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共同保障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保人 就医行为 医保基金管理 欺诈骗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患者体验为导向的互联网医院就医流程构建
3
作者 王崇金 周铿 +2 位作者 徐乃伟 张雅欣 俞天智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16,共4页
在数字技术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医院正从“渠道补充”向“服务重构”转型。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当前互联网医院就医流程存在的问题,基于患者就医体验构建了包含“需求感知-智能分诊-精准诊疗-持续关怀”的全周... 在数字技术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医院正从“渠道补充”向“服务重构”转型。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当前互联网医院就医流程存在的问题,基于患者就医体验构建了包含“需求感知-智能分诊-精准诊疗-持续关怀”的全周期流程。需求感知作为就医流程的起点,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患者需求信息,为后续环节提供精准依据;智能分诊依据患者病情和需求,运用智能算法进行科学分类,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精准诊疗环节依托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诊疗服务模式,结合先进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准确、高效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持续关怀则聚焦于诊后阶段,通过多样化的随访和康复指导服务,保障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医院 就医流程 患者体验 服务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高正常儿童内分泌科就医原因及非医疗干预需求分析:一项定性研究
4
作者 吕娟 李豫川 +1 位作者 蔡思雨 王晨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0期3766-3772,3786,共8页
背景 非矮小儿童及其家庭对身高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增加了医疗资源负担和生长激素滥用的可能。目的 探索因担心身材矮小于内分泌科就诊但身高正常的儿童家庭的就医原因及非医疗干预需求分析,为正常身高儿童家庭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 背景 非矮小儿童及其家庭对身高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增加了医疗资源负担和生长激素滥用的可能。目的 探索因担心身材矮小于内分泌科就诊但身高正常的儿童家庭的就医原因及非医疗干预需求分析,为正常身高儿童家庭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样本量基于信息饱和原则确定,于2024年4—7月,收集于北京儿童医院就诊,主诉“自觉身材矮小,需要生长激素干预治疗”,但经医学诊断评估身高正常的孩子家长,进行半结构式个人深入访谈。访谈提纲围绕着身高正常儿童内分泌科就诊原因、就诊目标及非医疗干预等,并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24组家庭,28名家长。受访对象年龄为30~53岁,其中男10名、女18名。家长带儿童就医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压力和期望、教育竞争压力、媒体影响、亲朋关系和社会比较以及文化价值观等)、知识和信息因素(误解生长激素的作用、医疗机构和医生建议、对医学盲目乐观的态度)、家长因素(家长的个人情绪和压力、从众心理、家长责任)、孩子因素(职业规划、遗传因素的考虑、婚育考虑、孩子心理健康)等。就诊目标包括身高达正常标准即可与身高需超过平均水平。家长通常会尝试饮食、睡眠和运动等自行干预方式,但实施过程中存在依从性问题。家长获取医疗信息的主要渠道包括医疗专业人士、亲朋好友以及网络媒体等。家长对生长发育相关的专业知识、营养补充剂的选择以及非医疗干预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信息需求。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身高正常儿童家庭就诊内分泌科的多层面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压力和期望、教育竞争压力、媒体影响、对生长激素作用的误解等,此外,现有的非医疗干预信息未能充分满足此类家庭的具体需求,本文为其制订个性化非医疗干预措施,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高 儿童健康 正常身高儿童 医务人员 就医原因 信息需求 干预措施 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决定就医延迟原因的质性研究
5
作者 李雪 范凯利 巩守平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601,共6页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决定就医的内心体验,探讨影响患者及早决定就医的因素,为制定减少患者延误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对24例延迟就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并用类属分析法...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决定就医的内心体验,探讨影响患者及早决定就医的因素,为制定减少患者延误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对24例延迟就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并用类属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决定的五大主题为:症状体验(疾病重视不够、症状对患者的影响);症状评估(症状的感知、症状的解释、症状的识别);症状应对(心理否认、自我缓解);既往疾病知识(知识缺乏、卒中经历);环境-社会因素(发病情境、外界信息支持、医疗保险)。结论 应在认知、心理社会、环境这一系统框架的指导下,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以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决定延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决定就医 延误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C及QCA混合研究方法的异地就医政策评价与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宁 郑秋莹 姚唐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7,133,共8页
目的:对不同省份的异地就医政策设计进行评价,探究异地就医制度的运行效果及因果关联路径。方法:首先运用PMC指数模型,对2013年以来关于异地就医结算的58项省级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再运用fsQCA方法对PMC评级为优秀及良好的21项政策进行... 目的:对不同省份的异地就医政策设计进行评价,探究异地就医制度的运行效果及因果关联路径。方法:首先运用PMC指数模型,对2013年以来关于异地就医结算的58项省级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再运用fsQCA方法对PMC评级为优秀及良好的21项政策进行组态路径分析。结果:在58项异地就医政策中,9项被评为优秀,12项被评为良好,13项被评为可接受,24项被评为较差,这表明各省推行的异地就医政策存在一定差异。fsQCA结果表明人员范围、结算方式和完善建设这三个变量是保障异地就医制度良好运行的基础条件,各省也在良好运行的基础上不断积极探索。结论:医保异地就医与民生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建立统一高效的异地就医平台、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强化异地就医监管为患者提供便利,提升其异地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地就医政策 政策评价 PMC指数模型 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政策工具和文献计量的分级诊疗与异地就医政策协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曼辰 周典 +8 位作者 田帝 周苑 吴烨 张钰 薛同斌 刘雪珍 赵婉莹 荆筱涵 张雨晨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 剖析分级诊疗和异地就医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其内在关联状态并提出协同建议。方法 通过对2009—2023年分级诊疗和异地就医相关政策和学术文献的梳理,利用北大法宝政策工具平台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政策发文和学术研究趋势的可视... 目的 剖析分级诊疗和异地就医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其内在关联状态并提出协同建议。方法 通过对2009—2023年分级诊疗和异地就医相关政策和学术文献的梳理,利用北大法宝政策工具平台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政策发文和学术研究趋势的可视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包括分级诊疗政策1 119篇、异地就医政策444篇和双政策协同16篇。分级诊疗相关文献达10 224篇,异地就医相关文献达2 388篇。分级诊疗政策发文量高于异地就医政策发文量,主要发文机构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医保局。整体发文和学术探讨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结论 目前,分级诊疗和异地就医政策在执行中因部门利益冲突等导致摩擦现象,政策层面与学术界对其协同发展关注不足,显现出发展不平衡。政府和学术界需更加重视2项政策的协同发展,应实施更有效的协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工具 文献计量 分级诊疗 异地就医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就医服务需求的医院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改造研究
8
作者 李菲 刘婷 +5 位作者 姚峥 冯军淼 王长亮 崔雅雯 李克令 杨敬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设计改造一套基于就医服务需求的医院导向标识系统。方法:以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统一样式、精准指引、服务患者”原则对现有医院标识系统进行改造。从就医服务需求侧出发,利用就诊路线热力图筛选和识别重点就诊路线,结合实地堪... 目的:设计改造一套基于就医服务需求的医院导向标识系统。方法:以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统一样式、精准指引、服务患者”原则对现有医院标识系统进行改造。从就医服务需求侧出发,利用就诊路线热力图筛选和识别重点就诊路线,结合实地堪访结果,设计针对性的路线指引标识,并利用半结构式访谈评价改造效果。结果:本研究共改造室外导向标识设施设备点位1117个,室内导向标识设施设备点位38个,增设热点路线指引设施15套。统一了诊区标识的字体字号和颜色,以及科普宣传栏的形象设计。改造前后的问卷访谈结果显示门诊标识系统便捷性评分提升1.46分,准确性评分提升1.87分,可及性评分提升0.86分。结论:从就医服务需求侧入手,开展医院导向标识系统设计改造能够有效发现就医指引和标识设置上的薄弱环节,显著提高患者就医效率和医院就医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标识 就医服务 设计改造 半结构式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患者就医体验的高效入院服务模式构建
9
作者 励威达 章莉丽 +4 位作者 陈维娅 祝鸣兰 李序 袁玉仙 叶小云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97,共4页
自2020年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客户服务中心通过构建高效入院服务模式,采取业务整合、“多能岗”队伍建设、一站式院前准备中心、信息互联互通、检查集成预约、跨院区床位统筹管理、精准收治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入院服务、院前... 自2020年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客户服务中心通过构建高效入院服务模式,采取业务整合、“多能岗”队伍建设、一站式院前准备中心、信息互联互通、检查集成预约、跨院区床位统筹管理、精准收治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入院服务、院前检查效率,缩短了等候入院天数、择期手术患者待术日,入院服务满意度得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院服务 就医体验 效率医疗 平均住院日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医改中就医文化的迷乱与重建
10
作者 黄智鹏 卢祖洵 +1 位作者 王培刚 王超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3,共6页
新医改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越级就诊、趋高就医、被动健康、医患矛盾等现实问题却依然严峻,究其原因可能是居民就医文化建设的滞后。在深入剖析就医文化概念内涵、结构维度和价值功能的基础上,从医疗价值认知和就医文... 新医改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越级就诊、趋高就医、被动健康、医患矛盾等现实问题却依然严峻,究其原因可能是居民就医文化建设的滞后。在深入剖析就医文化概念内涵、结构维度和价值功能的基础上,从医疗价值认知和就医文化选择的双重视角出发,阐释就医文化对居民就医行为和就医秩序的深远影响,针对当前居民就医文化的迷乱现象,提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就医文化宣教、共建和谐医患关系以及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建设路径,旨在推动居民就医文化的科学化、理性化转型,为规范社会就医秩序、增进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医文化 医疗价值认知 就医行为 分级诊疗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医疗机构就医信用无感支付SWOT分析
11
作者 查亚楠 周春玲 +1 位作者 陈继芳 高翔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59,共4页
为优化提升医保公共服务能力,解决群众就医“三长一短”(候诊、缴费、取药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问题,广州市医疗机构响应政府号召,推广“就医信用无感支付”签约服务。作者运用SWOT分析法对信用就医无感支付的自身优势、劣势以及所面... 为优化提升医保公共服务能力,解决群众就医“三长一短”(候诊、缴费、取药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问题,广州市医疗机构响应政府号召,推广“就医信用无感支付”签约服务。作者运用SWOT分析法对信用就医无感支付的自身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列举,综合分析发现信用就医无感支付存在资金管理、退款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同时提出搭建信用就医无感支付平台系统、优化信用就医无感支付信息化新模式等策略,为推动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对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就医 无感支付 SWOT分析 医疗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原因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12
作者 董建惠 郭佳丽 +3 位作者 张通 秦江霞 马玉霞 韩琳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4,99,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的原因,为制订促进患者及时就医的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等数据库中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的质性研究文...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的原因,为制订促进患者及时就医的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等数据库中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3年10月。结果共纳入16篇研究,提炼出27个研究结果,归纳为9个类别,整合成3个结果:决策延迟、转运延迟、院内延迟。结论就医延迟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通过加强卒中知识的普及宣传、提供有效的家庭与社会支持、完善医疗体系建设等措施,可减少卒中患者就医延迟,提升患者的早期诊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就医延迟 原因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患者就诊体验对就医行为意向的影响及关系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13
作者 缪清清 唐卫卫 +4 位作者 宁莉燕 陈向凡 曹欣 高月霞 卢红建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5,68,共5页
目的: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的就诊体验与就医行为意向间的关系及医师信任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南通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583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初级卫生保健质量评价工具(PCAT)、维克... 目的: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者的就诊体验与就医行为意向间的关系及医师信任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南通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583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初级卫生保健质量评价工具(PCAT)、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C-WFPTS)和就医行为意向量表对主要研究变量开展横断面调查。利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利用AMOS 24.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分析。结果:就诊体验得分为21.05±3.04分,医师信任得分为41.50±5.29分,就医行为意向得分为20.11±3.38分;各变量之间显著相关(P<0.01);医师信任在就诊体验和就医行为意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重视患者的就诊体验,提高医患间信任水平,从而提升患者的就医行为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患者 就诊体验 医师信任 就医行为意向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患者就医选择的医联体资源共享模式对比
14
作者 翟优子 薛巍立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6-717,共12页
面对医疗资源不均衡及患者就医行为差异,为科学构建三甲-社区医院医联体,通过建立排队博弈模型,刻画了重症和轻症患者的就医选择行为。在紧密型和松散型医联体结构下,对比共享医生和共享病床两种模式,探讨不同医疗资源约束下的最优资源... 面对医疗资源不均衡及患者就医行为差异,为科学构建三甲-社区医院医联体,通过建立排队博弈模型,刻画了重症和轻症患者的就医选择行为。在紧密型和松散型医联体结构下,对比共享医生和共享病床两种模式,探讨不同医疗资源约束下的最优资源共享模式与医联体结构,为医联体协作提供运营思路与管理启示,助力我国医联体资源整合与结构搭建。研究发现,当三甲医院医生资源或病床资源严重短缺时,共享医生模式可降低患者就医路程成本,缓解医疗资源不平衡;当病床资源略显不足而医生资源充足时,共享病床模式能减少资源浪费,让更多患者入院;紧密型医联体结构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调配,但在特定资源和竞争条件下,松散型医联体结构表现同样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联体 医疗资源共享 共享模式 就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县域医疗机构医保省级统筹和医疗服务质量对患者就医行为影响
15
作者 周婧涵 邢林艳 +2 位作者 王留明 汪洋帆 胡银环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26,共5页
目的:探究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医疗服务质量对患者就医行为影响。方法:基于海南省县域医疗机构案例分析,选取海南省辖4个县/县级市的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海南省建立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模式,以提升人民群众就医感受和医疗保障水平,... 目的:探究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医疗服务质量对患者就医行为影响。方法:基于海南省县域医疗机构案例分析,选取海南省辖4个县/县级市的医疗机构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海南省建立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模式,以提升人民群众就医感受和医疗保障水平,降低患者异地就医门槛,消除医保报销差距。医疗服务质量对患者的就医决策起着重要作用,患者更倾向选择声誉较好的医疗机构和具备专业能力的医务人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过度追求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结论:应积极推进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实、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培养患者的医疗素养,以防止过度医疗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险 省级统筹 医疗服务质量 就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视角下厦门市保障房与商品房就医可达性对比
16
作者 刘文惠 张国钦 王阳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8,共13页
以厦门市为例,结合百度地图实时交通数据测度驾车及公共交通方式下保障房与商品房的就医可达性,通过分析两类住房就医可达性差异及其在城市内不同分区及不同交通方式下的表现特征,探究不同住房群体的就医空间公平性。研究结果显示:1)保... 以厦门市为例,结合百度地图实时交通数据测度驾车及公共交通方式下保障房与商品房的就医可达性,通过分析两类住房就医可达性差异及其在城市内不同分区及不同交通方式下的表现特征,探究不同住房群体的就医空间公平性。研究结果显示:1)保障房相较商品房而言,在建设选址及周边医疗设施配套建设上处于明显劣势;2)无论在何种出行方式及区域尺度下,保障房就医可达性均低于商品房,且二者就医空间不公平现象在外围市区及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时尤为突出;3)即便是医疗设施配建充足,两类住房就医可达性均较好、驾车出行下就医空间公平性较好的城市核心分区,在以公共交通为出行方式就医时也存在着空间不公平现象。研究结果反映出厦门市医疗设施空间配置在不同类型住房中的不均衡与偏向性,也体现出居住于保障房中、更依赖于公共交通的群体面临着更低的就医可达性。政府有关部门未来应重点加强对外围市区保障房周边医疗设施配套建设,并重视保障房周边公共交通体系的配套建设;此外,在未来规划新建保障房时应注重选址的公平性,并同步做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将社会公平理念落实于规划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房 商品房 就医可达性 公共交通 空间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参保患者就医全流程满意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翁玲玲 马丽娜 +2 位作者 陈明宇 赵海霞 陈楚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1-755,760,共6页
目的:了解门诊参保患者就医全流程中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在泉州市公立医疗机构开展问卷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门诊参保患者就医全流程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对诊前、诊中、诊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门诊参保患者就医全流程中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在泉州市公立医疗机构开展问卷调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门诊参保患者就医全流程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对诊前、诊中、诊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门诊参保患者全流程满意度均值为4.29±0.68。影响患者就医总体满意度的因素有:按照预约时间就诊、支付方式为医保码、医生说明自费项目、得到必要诊疗、自付部分个人承担。与诊前满意度相关的因素有:签到顺利程度、院内医保政策宣传、预约方式为医保码。与诊中满意度相关的因素有:预约时间就诊。与诊后满意度相关的因素有:自付部分个人承担、多渠道投诉知晓、医保结算地点、是否到过医保服务站办理业务。结论:通过构建“诊前精准宣教-诊中智能结算-诊后多元保障”的全流程医保服务优化体系,实现就医全流程提质增效,从而提升参保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就医全流程 医保参保患者 满意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照护者就医体验的质性研究
18
作者 刘净雯 邓蕊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8-595,共8页
目的 探索青少年抑郁症照护者就医体验。方法 对35名住院治疗抑郁症青少年的照护者进行深度访谈,探讨他们在其子女就医过程中的经历与体验,采用Colaizzi现象学七步分析法归纳并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5个主题即对疾病态度从否认到接受... 目的 探索青少年抑郁症照护者就医体验。方法 对35名住院治疗抑郁症青少年的照护者进行深度访谈,探讨他们在其子女就医过程中的经历与体验,采用Colaizzi现象学七步分析法归纳并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5个主题即对疾病态度从否认到接受;治疗过程未能满足预期;情绪体验复杂,希望与失望并存;对医方沟通存在负面反馈;获取医疗服务存在困难,期望更多帮助。结论 照护者在其子女就医过程中对疾病认知不足,疾病治疗过程并未能满足预期,对于医方沟通存在负面反馈,就医体验复杂,当前就医服务仍存在不足,亟须关注照护者就医体验,提升照护者疾病认知,规范诊疗过程,改善医患沟通效果,拓宽多渠道就医方式,进一步满足患者及照护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症 照护者 就医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门诊患者就医人文关怀体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孙佳丽 杨滢瑞 +3 位作者 范硕宁 马艳玲 张海鑫 郭舒婕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0,共4页
目的 探讨眼科门诊患者就医人文关怀体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眼科门诊患者就医体验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门诊患者就医人文关怀体验量表对992例眼科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眼科门诊患者就医人文关怀体验总分为(20... 目的 探讨眼科门诊患者就医人文关怀体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眼科门诊患者就医体验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门诊患者就医人文关怀体验量表对992例眼科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眼科门诊患者就医人文关怀体验总分为(203.61±25.93)分。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疾病种类、门诊流程清晰度、医院所在地区是影响眼科门诊患者人文关怀体验的因素(均P<0.05)。结论 眼科门诊患者就医人文关怀体验得分较高,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文化程度不高、眼科器质性疾病、门诊流程不清晰会降低患者在眼科门诊就医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体验,医疗管理部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眼科门诊患者的人文关怀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门诊患者 就医流程 人文关怀 就医体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传播艾滋病患者就医歧视的伦理思考
20
作者 莫楠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52,共5页
性传播艾滋病患者在就医中时常遭受歧视。要有效减少歧视,需要医务人员秉持平等原则。平等原则的核心是判断何种区别对待是错误的,需要把握三个准则:第一,医务人员行为是否属于失常;第二,失常是否与患者艾滋病感染情况有关;第三,失常是... 性传播艾滋病患者在就医中时常遭受歧视。要有效减少歧视,需要医务人员秉持平等原则。平等原则的核心是判断何种区别对待是错误的,需要把握三个准则:第一,医务人员行为是否属于失常;第二,失常是否与患者艾滋病感染情况有关;第三,失常是否有以医学科学为基础的充分合理的理由。面对医学需要和价值评判交织的理由时,需要进行风险与收益权衡,依照法规和行业规范,围绕患者权益来综合判定。平等原则的践行,需要医务人员遵循在非治疗所需情况下不应了解性传播艾滋病患者感染途径的要求,并就可能引发分歧的诊疗举措主动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 艾滋病患者 就医 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