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应用、人力资本提升与劳动力就业模式
1
作者 赵曼 陈安平 《产经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45,共17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将技术进步红利惠及劳动力市场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利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及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构造城市层面机器人渗透度指标,从人力资本视角分析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就业模式的影响及其... 就业是民生之本。将技术进步红利惠及劳动力市场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利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及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构造城市层面机器人渗透度指标,从人力资本视角分析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就业模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劳动力以雇员身份就业;异质性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对男性劳动力以雇员身份就业的促进作用比对女性劳动力强,中年及以上劳动力以雇员身份就业受机器人应用的影响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主要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促进劳动力以雇员身份就业,此外,户籍会制约机器人应用的就业效应。因此,应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健全中国劳动力统一大市场,有效地将人工智能技术红利惠及劳动力市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应用 人力资本 户籍约束 劳动力就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身教育背景下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就业模式的探索与路径
2
作者 陈艾芳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3期177-179,共3页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亟待破解,而广大乡村成为缓解此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找到就业提升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围绕乡村振兴背景和人才供需现状,对服务乡村振兴就业模式提升路径的现状和现实依据...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亟待破解,而广大乡村成为缓解此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找到就业提升的路径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围绕乡村振兴背景和人才供需现状,对服务乡村振兴就业模式提升路径的现状和现实依据进行解析,以期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 乡村振兴 就业模式 提升路径 大学生就业 供需现状 高校大学生就业 现实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肖敏 康博 张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20069-20070,共2页
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3种模式:就地务农就业模式、小城镇非农异地就业模式和长距离非农异地就业模式。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就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化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模式的转换与构建 被引量:15
4
作者 马龙海 汤耀平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7-71,共5页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特性和高职高专教育的特殊目的决定了专科毕业生就业模式正在从“双向选择”向“自主择业”转换。改变专科就业难的局面需要学校、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
关键词 大众化 高职高专教育 就业模式 专科毕业生 自主择业 就业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二孩”背景下城镇已婚女性就业模式新趋向——基于时间配置决策理论的检验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樨樨 李聪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38,共8页
"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对城镇已婚女性既有的就业模式与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通过对中国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知,相较于正规就业,灵活就业女性的职业处境为劣势。通过改良基准模型,形成生育及再生育、家庭收入... "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对城镇已婚女性既有的就业模式与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通过对中国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知,相较于正规就业,灵活就业女性的职业处境为劣势。通过改良基准模型,形成生育及再生育、家庭收入的时间配置决策模型,对两部门时间配置决策进行现期与跨期分析表明,职业女性愿意投入到市场部门的时间缩短,主动型灵活就业模式更受女性青睐。同时,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在时间配置决策的倒逼下呈现弹性化、过渡化发展趋势。因此,要引入"轻雇佣"等灵活就业方式,加强生育间隔期培训,逐步实现对家政、托管服务的扶持与有效监督,有效提升女性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模式 正规就业 灵活就业 时间配置决策 保留工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供应理论的高职人才就业模式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桑雷 马蕾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3-78,共6页
本文指出,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大量不良供给和局部供给过剩并存的现象。显性的数据反映出的是高职毕业生的"高协议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却相对较低。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传统人才就业模式针对... 本文指出,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大量不良供给和局部供给过剩并存的现象。显性的数据反映出的是高职毕业生的"高协议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却相对较低。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传统人才就业模式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足的问题。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进行深层次剖析,传统人才就业模式存在"头轻脚重"、"供需错位"、"沟通不畅"等三大病症。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着眼于人才就业模式的创新改革,采取"对症下药"的办法,尝试从供应链的全过程入手,提出"从源头开始抓就业"的全程就业理念,主动探索研究就业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逐步构建起基于GPS导航的"三维联动、四阶融合"的人才就业工作新模式,实现了招生与就业、课堂教学与实境锻炼、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就业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确保了学生连年的高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和高稳定率,学校就业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供应链 人才就业模式 创新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培训机构与高职院校就业模式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鹏 王丽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1-37,共7页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同样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职业培训机构,其就业市场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通过考察研究和就业模式的对比分析,职业培训机构与高职院校在就业能力培养、就业渠道拓展、就业机构设...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同样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职业培训机构,其就业市场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通过考察研究和就业模式的对比分析,职业培训机构与高职院校在就业能力培养、就业渠道拓展、就业机构设置、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高职院校就业模式的思考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培训机构 高职院校 就业模式 对比分析 思考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规与非正规:就业模式对农民工工作贫困的影响——来自八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振刚 张建宝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29-44,共16页
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专题调查数据,对不同就业模式农民工的规模、工作贫困的风险、致贫影响因素及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就业是农民工在大城市就业的主要模式,占比高达81%,其中非正规受雇就业占比42%,自雇就... 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专题调查数据,对不同就业模式农民工的规模、工作贫困的风险、致贫影响因素及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就业是农民工在大城市就业的主要模式,占比高达81%,其中非正规受雇就业占比42%,自雇就业占比39%,正规受雇就业占比则仅为19%。在就业效果上,较之正规受雇农民工,非正规受雇农民工的贫困发生比率高出25.6%,自雇就业农民工则无显著差异;造成不同就业模式农民工工作贫困风险差异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主要是较低的小时工资,但其他的致贫因素则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提出对农民工工作贫困问题的治理需要分类施策,一方面,完善劳动力市场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加强劳动法的执法力度;另一方面,完善家庭儿童照料和养老保障相关政策,提高农民工家庭去家庭化和去商品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模式 非正规就业 工作贫困 农民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一种就业模式的形成及其社会后果 被引量:19
9
作者 殷晓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56,共7页
我国 2 0年来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讨论 ,较多关注劳动力转移的数量以及劳动力转移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 ,较少关注已经完成行业转移的农民将面临怎样的社会环境。“农民工”这种就业模式具有低地位职业、低技术劳动、流动就业这三个基本... 我国 2 0年来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讨论 ,较多关注劳动力转移的数量以及劳动力转移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 ,较少关注已经完成行业转移的农民将面临怎样的社会环境。“农民工”这种就业模式具有低地位职业、低技术劳动、流动就业这三个基本特征。低地位主要形成于先赋的原因 ;劳动者素质低和社会网支持差是低技术劳动的原因 ;家庭经济选择是就业流动性大的原因。“农民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民工 就业模式 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业模式的转变与职业教育的改革 被引量:8
10
作者 庄西真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3,共3页
职业教育与就业息息相关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也在于能够促进人们的就业。我国目前正在经历就业模式从正规就业向非正规就业的转变 ,非正规就业将成为未来我国就业的主要方式。本文在分析了非正规就业及其我国就业模式的转变的基础上 ,提... 职业教育与就业息息相关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也在于能够促进人们的就业。我国目前正在经历就业模式从正规就业向非正规就业的转变 ,非正规就业将成为未来我国就业的主要方式。本文在分析了非正规就业及其我国就业模式的转变的基础上 ,提出了应该改革职业教育以适应就业模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模式 职业教育 非正规就业 就业方式 就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绿色新政与就业模式转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智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1-83,共3页
为缓解经济危机与就业压力,传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往往着力于投资堆积与规模膨胀。但就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而言,这种依靠"高碳"能源驱动的全球实体经济每一次的复苏,就意味着向地球生态环境极限逼近的一次加速。同时... 为缓解经济危机与就业压力,传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往往着力于投资堆积与规模膨胀。但就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而言,这种依靠"高碳"能源驱动的全球实体经济每一次的复苏,就意味着向地球生态环境极限逼近的一次加速。同时,能源的衰竭和环境恶化,也导致传统产业的就业困境和复苏乏力。指出了传统非绿色经济模式下就业模式的局限,分析了绿色就业的途径及前景,并据此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绿色新政 绿色就业 就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的比较及启示 被引量:6
12
作者 程昆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0-133,共4页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由于各国社会政治制度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既有客观存在的共性,也呈现出多方面的差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中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由于各国社会政治制度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既有客观存在的共性,也呈现出多方面的差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中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同西方国家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正视这一现实,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模式 比较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农村妇女就业模式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旻 谭洪波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农村妇女 教育程度 决定性因素 就业模式 妇女社会地位 全国平均水平 实用技术培训 社会活动 农村人口 发展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W的促进高职生就业模式探析--以韩国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文静 吴慧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5-37,共3页
韩国的职业教育改革自实施了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改革后,大大提高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发展,也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了大批适用人才。本文立足于我国现实,在深入研究和分析STW就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不... 韩国的职业教育改革自实施了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改革后,大大提高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发展,也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了大批适用人才。本文立足于我国现实,在深入研究和分析STW就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不仅要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还需要来自于政府的各种政策支持和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构建教育、培训与过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STW 高职生 就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高职毕业生就业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克 蔡晟 林闽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93-95,共3页
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模式在理念、时间、主体、政策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高职毕业生就业模式存在差异。比较研究显示,就业问题之根本不在就业,就业问题解决时间也不在毕业时,就业问题解决主体也不仅仅在高校。为解决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问... 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模式在理念、时间、主体、政策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高职毕业生就业模式存在差异。比较研究显示,就业问题之根本不在就业,就业问题解决时间也不在毕业时,就业问题解决主体也不仅仅在高校。为解决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可构建"四维度"就业模式,改变我国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技术型人才的旧有观念,从初、高中起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就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就业模式 中外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劳动力全面就业模式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茂松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12,共5页
在我国经济结构进行根本性转换的过程中,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失业加剧的问题,应借鉴国际经验,根据中国经济成长的规律性,采取常规农业结构中农业冗员就业拓展、现代农业结构中过剩劳动力消化、经济结构转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qu... 在我国经济结构进行根本性转换的过程中,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失业加剧的问题,应借鉴国际经验,根据中国经济成长的规律性,采取常规农业结构中农业冗员就业拓展、现代农业结构中过剩劳动力消化、经济结构转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三阶递进 "模式,实现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全面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全面就业模式 劳动力转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就业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勇 王雅鹏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6期9-9,20,共2页
本文通过对城乡劳动力不同的就业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城市化进入加速期后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就业模式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城市化 劳动力市场 中国 就业模式 就业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就业模式与失地农民社会融合研究——基于渭南市的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瑞妮 高敏 史杰伟 《陕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9期81-85,共5页
促进失地农民社会融合,成为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最终目标。要实现失地农民社会融合必须首先解决其就业问题,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204位失地农民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就业中存在就业渠道窄、层次低、就业培训缺失、就业现实与就业期望差距... 促进失地农民社会融合,成为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最终目标。要实现失地农民社会融合必须首先解决其就业问题,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204位失地农民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就业中存在就业渠道窄、层次低、就业培训缺失、就业现实与就业期望差距大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多元就业模式及服务支持体系,即自主创业模式、本地资源开发模式、社区自我服务模式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会融合 就业模式 服务支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计划”视角下信息库资源建设创新高校学生就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滕智源 黄少波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6-87,共2页
文章主要描述了"卓越计划"视角下信息库资源的建设必要性,以及搭建信息库资源的内涵,介绍了信息库资源建设在创新高校"卓越计划"学生就业模式上的四点做法。
关键词 信息库资源 卓越计划 就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原民主德国女性就业模式及其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扬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6-100,共5页
在政府实行的,以鼓励和支持工作适龄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妇女政策影响下,原民主德国形成了以高就业率为特征的女性就业模式。这种模式满足了国家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时劳动力资源的需求,改善了妇女在私人和公共生活领域里... 在政府实行的,以鼓励和支持工作适龄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妇女政策影响下,原民主德国形成了以高就业率为特征的女性就业模式。这种模式满足了国家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时劳动力资源的需求,改善了妇女在私人和公共生活领域里的地位。当然,民主德国的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仍然面临各种“重男轻女”的不平等现象,如职业分布、晋升、分配等领域里的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德国 妇女 就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