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衡产业结构下的就业增长率
1
作者 易先桥 李新国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5-110,共6页
在刚性的就业体制废除以后,就业增长率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呈现出较强的非一致性,这种现象与我国非均衡的产业结构密不可分。从非均衡的产业结构变动特点出发,分析非均衡的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就业增长率的影响,有利... 在刚性的就业体制废除以后,就业增长率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呈现出较强的非一致性,这种现象与我国非均衡的产业结构密不可分。从非均衡的产业结构变动特点出发,分析非均衡的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就业增长率的影响,有利于妥善处理好产业结构与就业增长率的关系,从而提高就业增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衡性 产业结构 就业增长率 中国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赵建国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3-96,共4页
本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经济增长与非农就业以及经济增长与各产业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回答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通过经济增长是否能够促进就业、促进就业的有效程序为多大、如何提高经济增长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持续有效性... 本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经济增长与非农就业以及经济增长与各产业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回答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通过经济增长是否能够促进就业、促进就业的有效程序为多大、如何提高经济增长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持续有效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弹性 有效性 实证分析 中国 非农就业 就业增长率 就业吸纳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汤光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41-246,共6页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就业,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般解释,指“处于受雇的状态”。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劳动的人从事有薪的劳动,这些人就是处于就业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有着怎样的...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就业,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般解释,指“处于受雇的状态”。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劳动的人从事有薪的劳动,这些人就是处于就业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联系,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率 中国经济增长 劳动生产率 就业增长率 偏离度 就业弹性系数 第三产业 产出结构 第二产业 就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与我国经济发展——基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春红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6-30,共5页
本文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定性地分析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地分析了FTA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出口导向率对总产出有促进作用,进口渗透率对总产出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净出口额增量占... 本文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定性地分析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地分析了FTA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出口导向率对总产出有促进作用,进口渗透率对总产出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净出口额增量占GDP比值对就业人数增长率有积极的拉动作用。表明FTA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总产出 就业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乡镇企业就业增长徘徊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5
作者 吴建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2-37,共6页
80年代中后期,我国乡镇企业的高速增长扩大了对农村剩余劳力的需求,1984—1988年短短4年间乡镇企业新增就业人数达4341万人,年均递增1085万人。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大大加快了农村非农化的进程,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城乡... 80年代中后期,我国乡镇企业的高速增长扩大了对农村剩余劳力的需求,1984—1988年短短4年间乡镇企业新增就业人数达4341万人,年均递增1085万人。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大大加快了农村非农化的进程,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城乡就业结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然而,好景不长,自1989年始,乡镇企业就业连续两年呈现负增长,到1991年底,就业虽略有回升,但仍远未达到1988年的水平。乡镇企业就业增长徘徊的局面,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拟对此进行若干实证性的理论分析,以探求加快我国乡镇企业就业增长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发展 就业增长率 就业结构 农村剩余劳力 乡村企业 农村非农化 增长速度 就业人数 农村劳动力 交通运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结构演化与就业关联性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源 马煜天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8-63,共6页
20世纪末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演化最主要的特征是重工业化,本文利用1996-2009年的中国数据,运用单因素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就业量、就业结构和劳动者素质的影响,认为产业结构演进有利于就业主要体现在局部,而总体上产业结构演进... 20世纪末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演化最主要的特征是重工业化,本文利用1996-2009年的中国数据,运用单因素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就业量、就业结构和劳动者素质的影响,认为产业结构演进有利于就业主要体现在局部,而总体上产业结构演进抑制了就业的增长,第二产业几乎不能解释就业的各变量;资本深化和重工业化是影响就业量、就业结构的最主要因素,这与现阶段我国处于重工业化过程的现实相一致;产业结构演化对劳动者素质的影响路径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依次上升顺序,而是跨越式的上升路径,这与我国提出走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演化 就业增长率 就业结构 劳动者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地区内外就业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伯娜 殷李松 贾敬全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9期66-70,98,共6页
文章从系统角度,构建地区就业格局演变模型,解构就业数据,研究中部地区就业格局演进轨迹。结果表明:中部就业自然增长率演进方面,23年前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能解释轨迹演进的86%,历程为:1981-1984年为"V"形,1987-1996年为复杂... 文章从系统角度,构建地区就业格局演变模型,解构就业数据,研究中部地区就业格局演进轨迹。结果表明:中部就业自然增长率演进方面,23年前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能解释轨迹演进的86%,历程为:1981-1984年为"V"形,1987-1996年为复杂波动,1996-2011年为"长U"形,2012-2015年为低幅波动,2016-2020年由4.47升至5.66,并在2021-2030年下降并维持在4.00以上,中部用工荒在2016年进入潜伏,2024年左右爆发。中部内部就业格局演进方面,直至2011年,除1983年与1985年外均为拥塞,2012-2015年缓解明显,2016-2021年却逆转加重,2021-2030年不断缓解但无法解除,因而中部内部很长时间内仍存在就业难。中部内外就业格局演进方面,1979-2003年中部吸纳西部劳动力的同时并向东部、东北转移劳动力,2003-2011年中部、东部、东北则为竞争,2003年中部出现"恐慌式用工荒",至2011年"恐慌"仍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格局 自然就业增长率 拥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真实就业弹性的测算 被引量:6
8
作者 吕民乐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就业弹性 真实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就业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 隐性失业 测算 统计数据 弹性值 就业岗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我国妇女就业问题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建珍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0年第6期72-73,22,共3页
关键词 就业岗位 就业增长率 妇女就业问题 服务业 服务行业 服务部门 就业形势 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 劳动力 群团组织 知识层次 就业人口 在业人口 就业 下岗女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内外就业格局的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敬全 田伟 殷李松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113,共4页
文章从系统角度构建地区就业格局演变模型,解构就业数据,研究西部内外就业格局演进。结果表明:(1)西部23年前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能解释就业自然增长率演进的95%,历程为:前者的“V”形波动(1957—1963年)与“长L”回落(1964—199... 文章从系统角度构建地区就业格局演变模型,解构就业数据,研究西部内外就业格局演进。结果表明:(1)西部23年前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能解释就业自然增长率演进的95%,历程为:前者的“V”形波动(1957—1963年)与“长L”回落(1964—1990年),引发了后者的“近似V”形(1980—1986年)与“平缓长L”回调至平稳(1984—2014年);西部在2013—2020年处于自然就业相对繁荣,2021年进入用工荒潜伏期,2027年用工荒爆发。(2)西部内部就业格局演进方面,1994年进入支持状并持续至2030年,惯性、就业自然增长率共同解释了支持的98.75%。(3)西部外部就业格局演进方面,1979—1994年就业格局演进主要表现为吸纳及共生,1995—2014年为三极抢夺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格局 自然就业增长率 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用工荒演变轨迹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殷李松 周志太 贾敬全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2期59-64,共6页
文章对1979—2010年中国四大地区的劳动力就业数据,采用生物系统论研究方法,将地区劳动力视为复杂系统,对中国四大地区内外劳动力格局演变进行估计,从而深入讨论用工荒根源及演变轨迹。结果发现:劳动力就业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 文章对1979—2010年中国四大地区的劳动力就业数据,采用生物系统论研究方法,将地区劳动力视为复杂系统,对中国四大地区内外劳动力格局演变进行估计,从而深入讨论用工荒根源及演变轨迹。结果发现:劳动力就业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间有内在规律——23定律,这一定律是中国用工荒到来的根源,它决定中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将先后于2014、2020、2025、2027年进入用工荒;东部用工荒是紧随劳动力自然就业繁荣期之后,而东北、中部和西部则是劳动力自然繁荣期后经历较长的潜伏期才进入用工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自然增长率 劳动力就业自然增长率 用工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投资决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匡永祝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8年第6期54-61,共8页
【正】 有了科学的规划,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实现总体目标.这就需要在多种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的规划方案,即根据这个方案所进行的投资分配,才能保证社会平均投资净效果最大,国民收入增长最多.本文从投资与社会产品... 【正】 有了科学的规划,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实现总体目标.这就需要在多种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的规划方案,即根据这个方案所进行的投资分配,才能保证社会平均投资净效果最大,国民收入增长最多.本文从投资与社会产品、就业率的关系分析入手,进而研究最优投资决策模型.最后给出一个简单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决策分析 持续发展 国民收入 社会平均 投资分配 总体目标 投资效果 就业 增长速度 就业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目标、政策、成就与代价
13
作者 林令达 潘恩福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7年第12期7-13,31,共8页
一、经济发展目标1959年新加坡获得内部自治权后,政府为1960—1964年的经济发展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五年计划。1965年—1980年政府仅注重年度预算,在年度预算中提出了一些发展目标和政策,其间没有制定任何正式的五年计划。七十年代末,... 一、经济发展目标1959年新加坡获得内部自治权后,政府为1960—1964年的经济发展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五年计划。1965年—1980年政府仅注重年度预算,在年度预算中提出了一些发展目标和政策,其间没有制定任何正式的五年计划。七十年代末,政府为八十年代的新加坡经济提出一个十年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八十年代 新加坡 制造业 加工工业 出口导向型 就业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