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通公平视角下公共汽车交通对就业可达性的影响——柬埔寨金边市TOD案例
1
作者 张纯 王驰宇 +2 位作者 POK Peng 朱高儒 KHAODETH Pich 《城市交通》 2024年第6期31-39,共9页
柬埔寨金边市近20年经历了快速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出现了愈发严重的职住分离和通勤困难等问题,其通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现代化都市”战略解决了长期以来公共交通资源限制的瓶颈,丰富了发展中国家公共汽车交通开发主导下的TOD实践。... 柬埔寨金边市近20年经历了快速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出现了愈发严重的职住分离和通勤困难等问题,其通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现代化都市”战略解决了长期以来公共交通资源限制的瓶颈,丰富了发展中国家公共汽车交通开发主导下的TOD实践。从交通公平视角梳理国内外公共交通系统对改善城市职住空间关系和低收入群体就业可达性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以金边市TOD实践为例,通过2021年和2024年两次出行问卷调查,基于GIS空间统计分析和网络分析法探究公共汽车交通对不同区位和不同群体就业可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公平方面,尽管公共汽车交通整体上缩短了城市中心区与郊区间的通勤时耗、改善了就业可达性,但对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可达性覆盖仍较为有限;垂直公平方面,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选择公共汽车通勤的低收入群体获得正式工作岗位的就业比例更高,体现了公共汽车交通对低收入群体就业可达性影响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汽车交通 TOD 就业可达性 交通公平 柬埔寨金边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业可达性量化方法及分布特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包丹文 郭唐仪 夏洪山 《城市交通》 2014年第5期45-53,共9页
基于国外传统可达性测算方法,建立适用于中国城市交通特征的就业可达性量化方法。在对比分析常用的四种可达性测算模型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实例,针对老城区分别构建了小汽车和公共汽车出行就业可达性模型,同时建立新城区就业可达性模型... 基于国外传统可达性测算方法,建立适用于中国城市交通特征的就业可达性量化方法。在对比分析常用的四种可达性测算模型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实例,针对老城区分别构建了小汽车和公共汽车出行就业可达性模型,同时建立新城区就业可达性模型,以此分析南京市就业可达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南京市主城区就业可达性随着出行距离增加而提高,且提高程度逐步降低;公共汽车出行就业可达性低于小汽车,在城市外围地区尤为明显;新城区就业可达性远低于老城区,职住失衡以及交通通道欠缺是主要原因。最后,通过借鉴国际城市发展经验,提出南京市不同片区就业可达性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重力模型 就业可达性 分布特征 小汽车 公共汽车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出行费用的就业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奇 陈越 +2 位作者 黄靖茹 高顺祥 张志健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44,共8页
良好的就业可达性有助于创新职住对接机制,是建设可持续城市的关键问题。既有可达性研究对于出行成本的考虑多局限于出行距离或出行时间,未充分考虑出行费用并研究其对不同出行方式的影响。本文基于互联网地图和工商数据平台的POI(Point... 良好的就业可达性有助于创新职住对接机制,是建设可持续城市的关键问题。既有可达性研究对于出行成本的考虑多局限于出行距离或出行时间,未充分考虑出行费用并研究其对不同出行方式的影响。本文基于互联网地图和工商数据平台的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和实时路径规划数据,获取细粒度的就业和出行成本信息,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算法,提出考虑出行费用的就业可达性度量方法,研究公共交通和小汽车两种出行方式的就业可达性并评估出行费用对就业可达性的影响。针对北京的案例研究表明:考虑出行费用后,小汽车平均出行成本由仅为公共交通54%变化至高于公共交通6%。就业可达性对出行费用敏感,仅考虑出行时间无法完全体现就业选择与出行成本之间复杂的互动机制。出行费用的影响体现在公共交通与小汽车可达性平均降低7.3%和4.8%;若不考虑出行费用,五环至六环地铁沿线街道的就业可达性会被低估。出行成本对可达性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阈值越高,影响越小。本文有助于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形成就业可达性引领的职住平衡调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就业可达性 两步移动搜索算法 出行费用 多源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视角下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就业可达性研究——基于南京市主城区的实证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浩 王丰 +1 位作者 吴晓 左为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4-111,共8页
流动人口作为大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群体,其职住及通勤状况一直以来都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内容。然而作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规划角度解析流动人口的职住空间及其就业可达性与城市用地相互影响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以土地利用... 流动人口作为大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群体,其职住及通勤状况一直以来都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内容。然而作为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规划角度解析流动人口的职住空间及其就业可达性与城市用地相互影响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以土地利用视角为切入点,以量化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测度江苏省南京市主城区内流动人口的就业可达性水平,并通过分析"用地特征因子—就业可达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城市的用地特征对流动人口就业可达性的影响程度;通过加入流动人口的个体属性,分析"用地特征因子—个体属性"与"个体属性—就业可达性"之间的递进式关联,从个体角度进一步解析城市用地对流动人口就业可达性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就业可达性 土地利用视角 个体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职住空间演变、通勤需求与就业可达性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常平 徐学明 +1 位作者 赵晖 梁晓红 《交通运输研究》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为准确把握北京城市职住空间演变特征、理清轨道交通发展对就业可达性的影响,结合国际城市的发展路径,基于北京城市人口经济普查数据和交通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手段和潜力模型,对北... 为准确把握北京城市职住空间演变特征、理清轨道交通发展对就业可达性的影响,结合国际城市的发展路径,基于北京城市人口经济普查数据和交通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手段和潜力模型,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和就业可达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城市人口在中心城区聚集和向近郊区扩散发展的双动力态势正在形成,职住分离的程度继续加深,远距离通勤出行比例逐步提高;城市就业增长呈现出规模扩大与空间结构调整的双驱动模式,就业多中心格局已经确立,通勤交通流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就业中心对其相邻街道及居住组团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行有效提升了城市整体的就业可达性,也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就业可达性 潜力模型 职住空间 轨道交通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住空间错位对城市居民通勤时间影响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包丹文 郭唐仪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2-147,153,共7页
城市职住空间错位的研究通常以测度就业可达性为基础,但传统测度方法在应用到国内城市时具有明显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就业可达性测度方法,通过引入就业机会权重系数,量化了城市就业机会分布不均的特征,并以此为指标分析了职住空... 城市职住空间错位的研究通常以测度就业可达性为基础,但传统测度方法在应用到国内城市时具有明显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就业可达性测度方法,通过引入就业机会权重系数,量化了城市就业机会分布不均的特征,并以此为指标分析了职住空间错位对于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显示,南京市主城区就业可达性差异性明显,呈现从中心向外围逐步递减的趋势,且递减程度愈发明显.同时就业可达性对于低收入者的通勤时间影响显著,可达性的提高有利于降低通勤时间,但是由于低收入群体在出行方式选择上的局限性,可达性的提高无法拓展他们的就业范围,必须从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的角度来消减弱势群体的就业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通勤时间 MNL模型 就业可达性 职住错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