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再就业供给率、制度效率及其互动效应
1
作者
王增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7-162,共6页
2010年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不断的扩容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再就业效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再就业收入并没有得到显著性的提高。那最低工资制度起到了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劳动供给的效应了吗?笔者通过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和社会救...
2010年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不断的扩容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再就业效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再就业收入并没有得到显著性的提高。那最低工资制度起到了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劳动供给的效应了吗?笔者通过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对受助家庭成员再就业行为及收入变动的微观模拟模型,用于研究制度变动对成员再就业供给效应和再就业收入分配效应的变动状况。并且建立了算数微观模拟模型来研究受助群体再就业人员工资低限和社会救助金差距问题。结果显示,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这个差距,能极大地提升社会救助家庭成员的再就业行为和再就业收入;而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救助家庭再就业人员的就业决策,其再就业收入得到明显的增加。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救助制度既定目标和投入-产出效率,使社会救助制度与最低工资制度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
就业供给
制度效率
微观模拟模型
互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A省毕业生就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董小平
苏姗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75,共9页
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改革问题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领域。本研究以A省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供给侧为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探索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招生侧、培养侧、择业侧和供需关系侧影响机制,并提出就业供给侧内部结构性改...
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改革问题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领域。本研究以A省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供给侧为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探索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招生侧、培养侧、择业侧和供需关系侧影响机制,并提出就业供给侧内部结构性改革的策略。结果发现,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的课程教学、毕业实习、毕业生学业成就、就业创业教育对供需关系平衡的个别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专业招生规模对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培养过程管理、创业教育对供需关系平衡的个别因素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存在三条无效供给影响路径。深化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包括:平衡专业规模结构,优化专业资源供给;改革课程教学管理,强化就业力培养;深化创业课程改革,实现专业课程协同发展;变革无效供给关系,驱动有效供给影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毕业生
供给
侧改革
就业供给
侧
招生侧
培养侧
择业侧
供需关系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就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1+X”证书制度教学分析——以高职水利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杜丽荣
陈代鑫
《现代农机》
2023年第3期116-118,共3页
当前,国家和各高职院校为缓解结构性就业压力,都大力提倡推行“1+X”证书制度和就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肩负了为社会各阶层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对水利工程专业用人单位来说,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是考察应聘...
当前,国家和各高职院校为缓解结构性就业压力,都大力提倡推行“1+X”证书制度和就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肩负了为社会各阶层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对水利工程专业用人单位来说,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是考察应聘者的重要因素,而“1+X”证书制度和就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能有效解决就业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课证融通
就业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发展与前瞻
被引量:
5
4
作者
李雄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9,共13页
就业不仅是一个基本民生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和改革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就业优先战略及其制度安排。新时代新征程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走中国特色就业道路,必...
就业不仅是一个基本民生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和改革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就业优先战略及其制度安排。新时代新征程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走中国特色就业道路,必须锚定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守正创新,坚持并丰富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工作的基本经验,使其成为不断完善我国就业制度的宝贵资源,重视就业治理中的制度形塑和制度之治的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准确研判我国就业的基本态势和主要矛盾。以新的眼界、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加快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从就业供给侧、就业需求侧和就业供需匹配三个方面协同发力,突出制度的体系性、完备性、贯通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
就业
制度
高质量充分
就业
就业供给
侧
就业
需求侧
就业
供需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
13
5
作者
彭文慧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9,共7页
农民工失业返乡源于体制转型时期劳动市场制度分割与就业供给刚性的双重约定。"农村-外流.回疏-就地转移"模式是较适合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应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建立健...
农民工失业返乡源于体制转型时期劳动市场制度分割与就业供给刚性的双重约定。"农村-外流.回疏-就地转移"模式是较适合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应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指导体系;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和服务;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就地转移;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
就业
劳动市场分割
就业供给
刚性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剩存贫困问题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陈端计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58-61,共4页
反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在中国目前剩存的贫困问题中 ,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此消彼长 ,而且职工失业型贫困已成为中国目前现存城镇贫困主体的现状格局 ,重视就业供给的治理是中国剩存贫困问题治理的基点...
反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在中国目前剩存的贫困问题中 ,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此消彼长 ,而且职工失业型贫困已成为中国目前现存城镇贫困主体的现状格局 ,重视就业供给的治理是中国剩存贫困问题治理的基点选择 ,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剩存贫困
职工失业型贫困
就业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就业供给率、制度效率及其互动效应
1
作者
王增文
机构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发展研究院
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7-16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救助与促进就业互动机制的构建"(编号:71003045)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文摘
2010年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不断的扩容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再就业效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而再就业收入并没有得到显著性的提高。那最低工资制度起到了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劳动供给的效应了吗?笔者通过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对受助家庭成员再就业行为及收入变动的微观模拟模型,用于研究制度变动对成员再就业供给效应和再就业收入分配效应的变动状况。并且建立了算数微观模拟模型来研究受助群体再就业人员工资低限和社会救助金差距问题。结果显示,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这个差距,能极大地提升社会救助家庭成员的再就业行为和再就业收入;而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救助家庭再就业人员的就业决策,其再就业收入得到明显的增加。进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社会救助制度既定目标和投入-产出效率,使社会救助制度与最低工资制度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
关键词
再
就业供给
制度效率
微观模拟模型
互动效应
Keywords
re-employment supply
system efficiency
simulation model
interactive effect
分类号
C971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A省毕业生就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7
2
作者
董小平
苏姗姗
机构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高等教育评估所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75,共9页
基金
2014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2014QNJY22)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的重庆市本科院校外部绩效提升研究"(2016-00-005)
文摘
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改革问题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领域。本研究以A省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供给侧为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探索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招生侧、培养侧、择业侧和供需关系侧影响机制,并提出就业供给侧内部结构性改革的策略。结果发现,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的课程教学、毕业实习、毕业生学业成就、就业创业教育对供需关系平衡的个别因素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专业招生规模对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培养过程管理、创业教育对供需关系平衡的个别因素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同时存在三条无效供给影响路径。深化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结构性改革的措施包括:平衡专业规模结构,优化专业资源供给;改革课程教学管理,强化就业力培养;深化创业课程改革,实现专业课程协同发展;变革无效供给关系,驱动有效供给影响路径。
关键词
本科毕业生
供给
侧改革
就业供给
侧
招生侧
培养侧
择业侧
供需关系侧
分类号
G646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就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1+X”证书制度教学分析——以高职水利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杜丽荣
陈代鑫
机构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现代农机》
2023年第3期116-118,共3页
基金
2022年度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基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供给侧改革途径探索——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专业为例”
2021年院级教改项目“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高职水利工程专业‘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专业为例”(2021glzyjy-10)
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院级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研究项目“新疫情时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以工程测量专业为例”(2022JG-40)。
文摘
当前,国家和各高职院校为缓解结构性就业压力,都大力提倡推行“1+X”证书制度和就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肩负了为社会各阶层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对水利工程专业用人单位来说,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是考察应聘者的重要因素,而“1+X”证书制度和就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能有效解决就业矛盾。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课证融通
就业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发展与前瞻
被引量:
5
4
作者
李雄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出处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9,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法治化保障研究”(21BFX12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就业不仅是一个基本民生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探索和改革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就业优先战略及其制度安排。新时代新征程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走中国特色就业道路,必须锚定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守正创新,坚持并丰富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工作的基本经验,使其成为不断完善我国就业制度的宝贵资源,重视就业治理中的制度形塑和制度之治的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准确研判我国就业的基本态势和主要矛盾。以新的眼界、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加快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从就业供给侧、就业需求侧和就业供需匹配三个方面协同发力,突出制度的体系性、完备性、贯通性、有效性。
关键词
我国
就业
制度
高质量充分
就业
就业供给
侧
就业
需求侧
就业
供需匹配
分类号
F249.2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
13
5
作者
彭文慧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资本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批准号:09BJL048)
文摘
农民工失业返乡源于体制转型时期劳动市场制度分割与就业供给刚性的双重约定。"农村-外流.回疏-就地转移"模式是较适合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应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指导体系;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和服务;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就地转移;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
就业
劳动市场分割
就业供给
刚性
区域发展
Keywords
home-going peasant-workers' employment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employment rigidity
regional development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剩存贫困问题研究
被引量:
2
6
作者
陈端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58-61,共4页
文摘
反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在中国目前剩存的贫困问题中 ,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此消彼长 ,而且职工失业型贫困已成为中国目前现存城镇贫困主体的现状格局 ,重视就业供给的治理是中国剩存贫困问题治理的基点选择 ,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
中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剩存贫困
职工失业型贫困
就业供给
Keywords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the well-to-do society
remaining poverty
unemp loyment poverty of workers
management of job supply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再就业供给率、制度效率及其互动效应
王增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本科毕业生就业供给侧内部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A省毕业生就业的实证分析
董小平
苏姗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就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1+X”证书制度教学分析——以高职水利工程专业为例
杜丽荣
陈代鑫
《现代农机》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发展与前瞻
李雄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
彭文慧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剩存贫困问题研究
陈端计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