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拯用人刍议
1
作者 张廷安 杨保华 《领导科学》 1987年第1期43-,共1页
包拯在我国历史上,不仅是铁面无私,执法严谨,疾恶如仇,除奸爱民的清官,而且还是一位改革图新,注重吏治,任人唯贤的政治家。仁宗皇祜二年(公元1050年),包拯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针对北宋王朝政治腐败的局面,上疏仁宗皇帝,陈述改革图新的... 包拯在我国历史上,不仅是铁面无私,执法严谨,疾恶如仇,除奸爱民的清官,而且还是一位改革图新,注重吏治,任人唯贤的政治家。仁宗皇祜二年(公元1050年),包拯任天章阁待制知谏院,针对北宋王朝政治腐败的局面,上疏仁宗皇帝,陈述改革图新的政治主张。一、用“才”不用“庸”。为推动改革,他坚持要朝廷起用那些敢承担天下重任的“才能之士”,罢斥“持禄取容,妒嫉贤能”的“庸才”,反对任人唯亲,滥用官员。例如仁宗皇帝宠妃的伯父张尧佐,缺德少才,贪求无餍,仗着侄女是皇帝宠妃的关系,先后被仁宗任命为三司使、宣徵使、节度使等要职。包拯一连上了三道本章,指出张尧佐根本不胜任“三司使”这个主管全国财政赋税的官职。有一次,包拯为此事在金殿上与仁宗当面争执,唾沫星竟溅了仁宗一脸。在包拯的再三弹劾下,终于罢黜了张尧佐的“三司使”之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司使 仁宗皇帝 北宋王朝 尧佐 谏院 天章阁待制 政治腐败 上疏 监司 御史中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