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蕉抗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
作者 蒲金基 刘晓妹 曾会才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抗病育种 尖镰孢古巴专化型 抗病机制 抗性鉴定 香蕉 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株香蕉枯萎病菌(Foc4)菌株对桂蕉6号的致病力测定 被引量:8
2
作者 覃柳燕 孙嘉曼 +5 位作者 韦弟 黄素梅 卢江 田丹丹 韦绍龙 李朝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53-2157,共5页
【目的】了解桂蕉6号在广西对不同来源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oc4)的抗性,并筛选出强致病力菌株,为香蕉新品种抗性鉴定提供备选鉴别菌株。【方法】采用盆栽伤根淋灌法分别将不同来源的Foc4菌株(J-2、SD-2、T-2、W-2、F-2)同期接种于苗期... 【目的】了解桂蕉6号在广西对不同来源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oc4)的抗性,并筛选出强致病力菌株,为香蕉新品种抗性鉴定提供备选鉴别菌株。【方法】采用盆栽伤根淋灌法分别将不同来源的Foc4菌株(J-2、SD-2、T-2、W-2、F-2)同期接种于苗期香蕉品种桂蕉6号,并于接种后10、15、20、25和30 d观察植株叶部发病症状,30 d时解剖蕉苗球茎,观察球茎的变化。综合受侵染后桂蕉6号内外部症状,评价不同菌株的致病力。【结果】SD-2、J-2、T-2和W-2菌株对桂蕉6号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其中SD-2和J-2致病力最强,接种10 d后植株叶片边缘开始变黄,15 d植株叶片黄化明显,30 d后植株矮化、弱小,甚至枯死;接种T-2、W-2后20 d,香蕉植株也出现黄化,但植株仍能正常生长;F-2致病力相对较弱,但仍属中等致病力菌株。【结论】桂蕉6号为感病品种,在种植中应加强对枯萎病的防控。在香蕉枯萎病抗病品种选育时,可选用致病力较强的J-2和SD-2作为备选鉴别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古巴4号小种 致病力 桂蕉6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发生特点调查 被引量:18
3
作者 覃柳燕 李朝生 +5 位作者 韦绍龙 田丹丹 周维 龙盛风 黄素梅 李小泉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97,共5页
2014—2015年采用随访调查、抽样、跟踪调查等方法,调查广西7个香蕉主产区的枯萎病发生情况,并结合植株生育期、种植代数、灌溉模式及病原菌的周年发生规律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在广西几大香蕉主产区均有不... 2014—2015年采用随访调查、抽样、跟踪调查等方法,调查广西7个香蕉主产区的枯萎病发生情况,并结合植株生育期、种植代数、灌溉模式及病原菌的周年发生规律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在广西几大香蕉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2015年平均发病率由2014年的2.48%上升为5.78%,且发展蔓延迅速,其中钦州市发生最重,发病率达到了15.31%。8—10月是发病高峰期;香蕉孕蕾抽蕾期至幼果期是发病敏感期;香蕉种植代数越长,发病率越高;滴灌及微滴灌模式可有效减缓枯萎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古巴4号小种 发生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香蕉枯萎病病原菌中药材的筛选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家洲 洪妙珍 +3 位作者 李玉婵 李锦丽 孙凯英 张媛媛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4-67,共4页
测定22种中药材的水提液与乙醇提液对引起香蕉枯萎病的尖镰孢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丁香和蒜具有显著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作用,姜黄与黄连的水提液具有较好的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桔(枳实)... 测定22种中药材的水提液与乙醇提液对引起香蕉枯萎病的尖镰孢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白丁香和蒜具有显著抑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作用,姜黄与黄连的水提液具有较好的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桔(枳实)、苍术、紫草和茜草等中药材对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黄连、姜黄、厚朴、黄苓、鱼腥草、川续断、地肤、穿心莲等对病菌蒽醌类色素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表现出科内植物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古巴 中药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蕉枯萎病菌二重PCR分子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曾莉莎 王芳 +6 位作者 周海琪 伍泽星 赖永超 傅长根 吕顺 梁少丽 刘丽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52-2359,共8页
【目的】基于大蕉枯萎病菌2个不同分化谱系特有的基因序列,建立大蕉枯萎病菌的二重PCR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为该病害预测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大蕉枯萎病菌特有的rDNA基因间隔区(IGS)序列设计得到多对PCR引物,分别以广东3... 【目的】基于大蕉枯萎病菌2个不同分化谱系特有的基因序列,建立大蕉枯萎病菌的二重PCR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为该病害预测及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大蕉枯萎病菌特有的rDNA基因间隔区(IGS)序列设计得到多对PCR引物,分别以广东3个粉蕉枯萎病菌株和8个大蕉枯萎病菌株、2个广西和海南的粉蕉枯萎病菌株、5个其他尖孢镰孢菌菌株和5个外围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基于扩增结果从中筛选出大蕉枯萎病菌特异性引物,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检测,并确定二重PCR检测体系的含菌量检测下限。【结果】基于大蕉枯萎病菌特有的基因序列设计得到多对PCR引物,经筛选验证获得2对可用于检测大蕉枯萎病菌2个不同谱系(LineageⅠ和Ⅱ)的特异性引物,可直接应用于大蕉种植土壤和植株中的大蕉枯萎病菌检测,扩增片段分别为755和590 bp。当扩增条带为755 bp时,表明样本中含有大蕉枯萎病菌;当扩增条带为590 bp时,表明样本中含有粉蕉或大蕉枯萎病菌。建立的二重PCR检测体系检测大蕉枯萎病菌菌丝的灵敏度可达0.4μg,检测土壤的含菌量下限为每克土壤40个病原菌孢子。【结论】建立的二重PCR检测技术实现一次PCR反应同时检测并区分大蕉枯萎病菌2个谱系及广东地区的粉蕉枯萎病菌优势菌群,可用于无病大蕉和粉蕉种苗及种植土壤的检测与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蕉 枯萎病菌 古巴 二重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