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克林霉素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一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丁立刚 楚建民 +2 位作者 华伟 陈柯萍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2-332,共1页
1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35岁。2008-09因反复出现心悸、头晕,一过性晕厥3次,持续数秒至1分钟不等,到当地医院就诊。体表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R on T),QTc间期0.56S,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尖... 1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35岁。2008-09因反复出现心悸、头晕,一过性晕厥3次,持续数秒至1分钟不等,到当地医院就诊。体表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R on T),QTc间期0.56S,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拟行电除颤时自行终止(图1)。查血钾曾有一过性降低(3.4mmol/L)。给予静脉滴注利多卡因、补钾治疗后症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克林霉素 电风暴 短阵心动过速 频发早搏 动态心电图检查 一过晕厥 口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酞普兰诱发QT间期延长并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华先平 吴瑞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3-374,共2页
某些药物的应用,可能是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常见的原因之一。QT间期延长容易诱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而导致猝死,危害极大。目前有研究表明,5-羟色胺冉摄取抑制剂可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我们报道1例患者应用西酞普兰... 某些药物的应用,可能是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常见的原因之一。QT间期延长容易诱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而导致猝死,危害极大。目前有研究表明,5-羟色胺冉摄取抑制剂可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我们报道1例患者应用西酞普兰后诱发QT间期延长并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QT间期延长 西酞普兰 诱发 长QT间期综合征 摄取抑制剂 5-羟色胺 临床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3
作者 毕亚艳 潘超 +1 位作者 王越红 赵进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76,共1页
1资料与方法 赵某,女,82岁,2009-05—14入院。阵发性胸闷、气短十余年,加重20天,近一周夜间不能平卧。人院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Ⅲ、aVF导联T波低平,QT间期476ms。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左心房:40mm,射血分... 1资料与方法 赵某,女,82岁,2009-05—14入院。阵发性胸闷、气短十余年,加重20天,近一周夜间不能平卧。人院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Ⅲ、aVF导联T波低平,QT间期476ms。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左心房:40mm,射血分数值:0.72,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X线胸片:心影饱满。血离子及其余检查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度房传导阻滞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彩色超声心动 左心舒张功能 阵发胸闷 AVF导联 不能平卧 心电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诱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筛选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4
作者 柳强妮 曾繁典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41-843,共3页
近年来,许多药物由于存在引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和猝死的潜在风险而从市场上撤出。鉴于此,一系列药物引发TdP的筛选模型应运而生,用于药物开发早期检测药物的致心律失常特性,以加强药品上市前风险管理。该文简要综述一系列临... 近年来,许多药物由于存在引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和猝死的潜在风险而从市场上撤出。鉴于此,一系列药物引发TdP的筛选模型应运而生,用于药物开发早期检测药物的致心律失常特性,以加强药品上市前风险管理。该文简要综述一系列临床前筛选模型的原理及特点,为药物开发进行临床前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致心律失常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在体动物模型 体外模型 HERG 胞内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搏定终止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报告
5
作者 苏玉山 王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2-482,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病例报告 异搏定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素能依赖性长QT综合征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一家系
6
作者 洪梅 周海波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1期51-52,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8岁。因“胸闷、头晕1d,晕厥1次”于2009年9月2日收住我院。患者7年前在家中有晕厥史,当时山现四肢抽搐、尿失禁,3年前同样发作1次。2009年9月1日感冒后觉胸闷、头晕,全身乏力。
关键词 肾上腺素能依赖长QT综合征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2009年 家系 临床资料 四肢抽搐 全身乏力 晕厥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后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7
作者 贾奎 云华亭 +1 位作者 杨晓涵 李廷武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4期224-224,241,共2页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edes DePointes TDP)是一种十分严重和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于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术后者少有报道.我院心脏外科自1987年9月~2000年5月,共施行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815例,手术后发生TDP3例.发生率0.37%.
关键词 先天心脏病 心内直视手术 术后并发症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抢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报告
8
作者 麦敦宪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4期204-204,共1页
病例报告 男,88岁,因“头部外跌伤后疼痛伴间歇性抽搐17小时”于1999年3月2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7小时突然昏倒,头部受伤,随后出现间歇性抽搐多次,急诊入院.家庭史:无同样病史者.体检:神清,反应迟钝,右额部有长约5cm头皮裂口.已缝合,... 病例报告 男,88岁,因“头部外跌伤后疼痛伴间歇性抽搐17小时”于1999年3月2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7小时突然昏倒,头部受伤,随后出现间歇性抽搐多次,急诊入院.家庭史:无同样病史者.体检:神清,反应迟钝,右额部有长约5cm头皮裂口.已缝合,心界向左下扩大约2cm,心音强弱不一,双肺呼吸音增粗.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症状.6次查血钾、钠、氯、钙正常.X光胸片示靴形心,心胸比率0.65,主动脉粥状钙化斑.心电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平均42次/min,频发性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伴有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救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诊断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形成机制
9
作者 丁绍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0-532,共3页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 TdP)临床并不少见,一般发病急,症状重,多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若处理不及时,易进展为心室颤动甚至猝死^([1])。TdP最常见的诱因是使用致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 TdP)临床并不少见,一般发病急,症状重,多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若处理不及时,易进展为心室颤动甚至猝死^([1])。TdP最常见的诱因是使用致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PD)延长的药物和(或)长QT间期综合征患者,在心肌缺血、缺氧或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应激条件下诱发^([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肌细胞 心脏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混合决策模型构建:以室性心动过速病因诊断为例
10
作者 王敏 胡兆 +3 位作者 徐晓巍 郑思 李姣 姚焰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4-461,共8页
目的构建一个融合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混合决策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诊断。方法检索2018—2023年心律失常疾病领域的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和医学文献作为知识源,并回顾性收集2013—202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室性... 目的构建一个融合知识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混合决策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诊断。方法检索2018—2023年心律失常疾病领域的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和医学文献作为知识源,并回顾性收集2013—202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作为数据集。采用基于知识规则的方法构建临床路径作为知识驱动模型;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构建VT病因诊断三分类机器学习模型,并选取其中的最佳模型作为数据驱动模型代表;以临床路径为基本框架,将机器学习模型以自定义运算符的形式嵌入临床路径的决策节点中,作为混合模型。评价上述3种模型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结果共纳入3部临床实践指南作为知识驱动模型的知识源;收集了1305条患者数据作为数据集,构建了5种机器学习模型,其中XGBoost模型最佳。混合模型采用知识驱动的决策思维,分别将XGBoost模型嵌入2层分类的决策节点中。3种模型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如下:知识驱动模型为80.4%、79.1%和79.7%;数据驱动模型分别为88.4%、88.5%和88.4%;混合模型分别为90.4%、90.2%和90.3%。结论融合知识与数据驱动的混合模型展现出更高的准确性,且混合模型的所有决策结果均基于循证证据,这更接近临床医生的实际诊断思维。未来需更严格地验证混合模型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知识驱动 数据驱动 混合模型 决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机制及诊治进展
11
作者 严格 侯翠兰 肖婷婷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25,共6页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是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大多数病例与RYR2和CASQ2基因变异有关,变异使细胞内的钙稳态严重失衡,过度钙释放产生延迟去极化,最终导致心律失常。该病常见于剧烈运动或压力相关情绪后出现晕厥,以...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是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大多数病例与RYR2和CASQ2基因变异有关,变异使细胞内的钙稳态严重失衡,过度钙释放产生延迟去极化,最终导致心律失常。该病常见于剧烈运动或压力相关情绪后出现晕厥,以及突发心脏骤停甚至心源性猝死的患儿,确诊主要依靠运动负荷试验及基因检测。CPVT的标准治疗依赖于β受体阻滞剂,而氟卡尼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为二线治疗,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适用于猝死高风险的患儿,同时目前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治疗干预措施。本文综述了CPVT的遗传学、病理生理学、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敏感心动过速 基因变异 运动负荷试验 Β受体阻滞剂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血钾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一例的抢救与护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舒平春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7期57-59,共3页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es,Tdp)是一种介于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之间的特殊类型的恶性心律失常,病情急、变化快,易致患者猝死[1]。引起Tdp的原因较多,其中以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和低镁为多,
关键词 低血钾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抢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他洛尔诱导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运田 张存泰 +2 位作者 陆再英 吴杰 王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7-238,共2页
目的 :探讨索他洛尔诱导在体心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d P)的发生机制。  方法 :同步记录 12只开胸兔左心室心外膜心肌、中层心肌、心内膜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 ,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后 ,探讨Td P的发生机制。  结果 :12只兔共诱发... 目的 :探讨索他洛尔诱导在体心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d P)的发生机制。  方法 :同步记录 12只开胸兔左心室心外膜心肌、中层心肌、心内膜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 ,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后 ,探讨Td P的发生机制。  结果 :12只兔共诱发了 19次 Td P,Td P的第 1个室性激动均起自单相动作电位上早期后除极 (EAD)的峰值 ,其中10次 Td P其后的室性激动均由前一个室性激动的 EAD引起 ,最后一个室性激动复极电位降至阈下后 Td P终止 ;其余 9次 Td P第 1个室性激动之后的室性激动在与之相应的各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上均无 EAD。  结论 :EAD是 Td P发生的始动因素 ,EAD产生的触发活动和三层心肌间复极离散度的明显增加在 Td P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端扭转心动过速 索他洛尔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电生理学新概念 (13)尖端扭转性及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崔长琮 于忠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共3页
关键词 尖端扭转心动过速 多形心动过速 发生机制 心电生理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普秦联用头孢拉定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一例报告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琳 梁春 +2 位作者 陈金明 廖德宁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9-169,共1页
关键词 奥沙普秦 头孢拉定 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gendorff逆灌流制备特非那丁诱发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冰冰 成希明 +3 位作者 陈珺 王文秀 李培秀 李焕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 对临床易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情况进行模拟,利用Langendorff逆灌流技术灌注离体兔心,研究特非那丁促TDP的机制。方法 烧灼法制备Ⅲ°房室传导阻滞离体兔心模型,应用不同浓度的特非那丁低钾镁台氏液,利用Lang... 目的 对临床易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情况进行模拟,利用Langendorff逆灌流技术灌注离体兔心,研究特非那丁促TDP的机制。方法 烧灼法制备Ⅲ°房室传导阻滞离体兔心模型,应用不同浓度的特非那丁低钾镁台氏液,利用Langendorff逆灌流技术灌注兔心,以不同周长起搏,利用慢频率和刺激周长骤变方法诱发早期后除极(EADs)、TDP。结果 基础台氏液和低钾镁台氏液(MT)灌流下均未见EADs、TDP;各浓度特非那丁低钾镁台氏液灌流都可延长QT间期和单向动作电位复极达90%时限(MA-PD90),10/18例记录到EADs,起搏周长1400~2400ms。10/18例诱发出TDP,7/18例经过刺激周长骤变诱发出TDP,以300-2300ms为多(6/18例),MT+特非那丁浓度8×10^-6mmol/L时诱发TDP频率最高,为66.7%。结论 在离体兔心,特非那丁MT灌注呈浓度及频率依赖性延长MA-PD90;EAD及其引起的触发活动(TA)是诱发TDP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端扭转心动过速 周长 单相动作电位 QT间期 特非那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激素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喻荣辉 闵洁 +5 位作者 刘念 周强 阮燕菲 游斌权 李泱 王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 通过研究雌雄激素替代法对大鼠离体心室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 (MAP)的影响及奎尼丁诱导下致心律失常作用性别差异性的机制 ,阐明性激素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d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制造苯甲酸雌二醇、丙酸睾酮替代的大鼠模... 目的 通过研究雌雄激素替代法对大鼠离体心室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 (MAP)的影响及奎尼丁诱导下致心律失常作用性别差异性的机制 ,阐明性激素在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d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制造苯甲酸雌二醇、丙酸睾酮替代的大鼠模型 ,Langendorff法灌流离体大鼠心脏 ,采用MAP技术记录 6组大鼠 (①去势雌性大鼠 ;②去势雌性大鼠 +雌激素 ;③去势雌性大鼠 +雄激素 ;④去势雄性大鼠 ;⑤去势雄性大鼠 +雌激素 ;⑥去势雄性大鼠+雄激素 )的MAP ,比较组间的性别差异 ,并观察奎尼丁诱发各组早期后除极 (EAD)、TdP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去势雌性大鼠 +雌激素组的单向动作电位时程 (MAPD)显著长于去势雌性大鼠 +雄激素组 ,去势雄性大鼠 +雌激素组MAPD显著长于去势雄性大鼠 +雄激素组 ;雌激素替代组与单纯去势组相比MAPD也延长 ,雄激素组则相反 ;而去势雌性大鼠组和去势雄性大鼠组无差别。各组在应用奎尼丁后MAPD都有显著延长 ,EAD发生率均较高 ;而雌激素替代组的EAD、TdP发生率都高于雄激素组。结论 雌雄大鼠发生TdP的性别差异性与性别本身无关 ,关键在于性激素的差异 ,雌激素可通过使心肌细胞在复极延长的基础上EAD发生增加 ,导致触发活动 ,从而发生TdP ;雄激素的作用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 大鼠 雌激素 去势雌大鼠 激素 奎尼丁 尖端扭转心动过速 触发活动 肌细胞 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阮燕菲 白融 +4 位作者 刘念 卜军 周强 李泱 王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 分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d P)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 logistic回归法分析 116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患者 Td P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治疗前血钾浓度、QT间期、校正的 QT间期 (QTc)、心率 (HR... 目的 分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d P)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 logistic回归法分析 116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患者 Td P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治疗前血钾浓度、QT间期、校正的 QT间期 (QTc)、心率 (HR)的相关性。结果  12例患者 (10 .3% )发生 Td P,其中女性 9例。Td P组血钾浓度为 (3.5 4±0 .5 5 ) m mol/ L ,明显低于未发生 Td P组血钾浓度 (4 .0 1± 0 .5 7) mm ol/ L (P<0 .0 1)。 Td P组 QT间期为 (0 .5 7±0 .0 75 ) s,明显大于未发生 Td P组 QT间期 (0 .4 6 5± 0 .0 93) s,(P<0 .0 1)。 Td P组年龄、HR、QTc与未发生 Td P组无显著差异。女性、血钾浓度和 QT的风险比值 (OR)分别为 5 .6 39、6 .773和 5 .90 5 ;而年龄、HR、QTc的 OR分别为 1.0 12、0 .92 5、1.0 30。结论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发生 Td 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低血钾浓度、长 QT间期和女性。对女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给予更积极的治疗 ,以免发生 Td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传导阻滞 尖端扭转心动过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量口服胺碘酮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娟 王玮 田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2期144-145,共2页
关键词 心动过速 胺碘酮 剂量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RYR2基因变异相关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治及随访分析
20
作者 王野峰 曾闵 +2 位作者 肖云彬 王祥 陈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57-862,共6页
目的 探讨RYR2基因变异相关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CPVT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 共收治CPVT患儿6例,男4例、女2例,首... 目的 探讨RYR2基因变异相关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CPVT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 共收治CPVT患儿6例,男4例、女2例,首发症状出现时平均年龄(3.5±0.5)岁。从首发症状到确诊的中位时间1.5(0.1~5.9)年。晕厥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运动及情绪是主要诱因。6例患儿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均为RYR2基因新发错义突变。在动态心电图中,小年龄患儿中房性心律失常及窦房结功能不全多见。4例患儿完成运动平板试验,2例患儿诱发双向室性期前收缩,2例诱发双向室性期前收缩及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基础治疗为口服普萘洛尔或美托洛尔,如仍有心律失常发生,辅助以氟卡尼或普罗帕酮口服;2例予以心脏永久起搏器治疗。平均随访时间(24.3±3.7)个月,所有患儿均存活,随访期间3例患儿偶有晕厥,1例间断心悸,2例无不适。结论 儿童RYR2基因变异相关CPVT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小年龄患儿中房性心律失常合并窦房结功能不全多见,药物治疗结合心脏起搏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YR2基因 儿茶酚胺敏感多形心动过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