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 Temmiuck et Schlegel)的年龄、生长和生活史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叶富良 张健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1-57,共7页
本文采用胸鳍第二支鳍骨为研究东江尖头塘鳢的年龄鉴定材料。胸鳍第二支鳍骨(远侧部)长的骨(R)与体长(L)的关系L=10.6565+54.3848R。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可表达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L=298.6(1-e^(-0.2313(t+0.3028))];W_t=577.... 本文采用胸鳍第二支鳍骨为研究东江尖头塘鳢的年龄鉴定材料。胸鳍第二支鳍骨(远侧部)长的骨(R)与体长(L)的关系L=10.6565+54.3848R。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可表达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L=298.6(1-e^(-0.2313(t+0.3028))];W_t=577.4(1-e^(-0.2313(t+0.3028))]~3。根据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以及渐近体长(L_∞)、渐近体重(W_∞)、生长系数(K)、瞬时自然死亡率(M)、初次生殖年龄(T_m)、最大年龄(T_(max))和性腺指数(GI)等7个生态学参数值,可以判断尖头塘鳢偏向r-选择。应用平衡产量模式计算改变瞬时捕捞死亡率(F)和渔业补充年龄(t_c)时的产量变化,同样证实尖头塘鳢生活史偏向r-选择。作为渔业管理对策,尖头塘鳢的捕捞年龄可定为2—3龄,以2龄为主,这样既能保护资源,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头塘鳢 年龄 生长 生活史 鲈形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尖头塘鳢人工驯养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骆明飞 罗俊标 +1 位作者 邹记兴 周爱国 《河北渔业》 2017年第6期40-43,共4页
报道了对野生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 Temminck et Schlegel)在池塘、微流水池、网箱中人工驯化试验情况。均重9.0g/尾的尖头塘鳢7 707尾,按规格大小分为3级(≤10g/尾、10~15g/尾、≥15g/尾),放在三种不同驯养环境共7组(池塘1组... 报道了对野生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 Temminck et Schlegel)在池塘、微流水池、网箱中人工驯化试验情况。均重9.0g/尾的尖头塘鳢7 707尾,按规格大小分为3级(≤10g/尾、10~15g/尾、≥15g/尾),放在三种不同驯养环境共7组(池塘1组、玻璃钢微流水池3组、网箱3组),经3个月的驯养,共收获6 742尾,总成活率87.74%,均重29.4g/尾;其中,池塘组驯养成活率为86.51%,平均增重率为227.8%;微流水组驯养平均成活率为92.45%,平均增重率为232.1%;网箱组驯养成平均活率为90.26%,平均增重率为212.5%。不同规格尖头塘鳢驯养结果也存在差异,其中,规格≤10g/尾驯养成活率为86.72%,平均增重率为226.9%;规格10~15g/尾驯养成活率为93.11%,平均增重率为222.0%;规格≥15g/尾驯养成活率为94.74%,平均增重率为218.5%。驯养试验对尖头塘鳢具有较大的研究保护及推广养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 环境 驯化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雌雄个体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宇舒 《渔业研究》 2023年第4期346-355,共10页
为探究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雌雄个体形态学差异,提高其性别选育效率,本文运用了主成分分析、R-聚类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T检验分析等方法,对60尾、体质量为18.7~55.1 g的野生尖头塘鳢的17个直接测量性状和14个标准化性状进行... 为探究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雌雄个体形态学差异,提高其性别选育效率,本文运用了主成分分析、R-聚类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T检验分析等方法,对60尾、体质量为18.7~55.1 g的野生尖头塘鳢的17个直接测量性状和14个标准化性状进行分析。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尖头塘鳢雌雄个体之间体型大小差异显著,雄性个体体型较雌性个体大;而尖头塘鳢雌雄个体间丰满度差异较小。通过主成分分析、R-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尖头塘鳢雌雄群体间具有显著差异的性状,建立雌雄个体判别模型,雄:F 1=-63.908 X_(1)+626.425 X_(2)+2298.275 X_(3)+173.546 X_(4)-55.640 X_(5)-239.618,雌:F 2=68.365 X_(1)+510.204 X_(2)+1936.135 X_(3)+150.444 X_(4)+48.164 X_(5)-204.308,经回判验证可知,雌雄个体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8.3%。将另一流域采集的23尾野生尖头塘鳢的形态性状数据带入判别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头塘鳢 形态学差异 主成分分析 逐步判别分析 R-聚类分析 雌雄个体判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塘鳢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永乐 刘毅辉 朱新平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10-13,共4页
对褐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Bleeker)、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Temminck et Schlegel)和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含肉率以褐塘鳢为最高(51.26%),其次是尖头塘鳢(... 对褐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Bleeker)、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Temminck et Schlegel)和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含肉率以褐塘鳢为最高(51.26%),其次是尖头塘鳢(47.08%)和线纹尖塘鳢(42.53%)。3种圹鳢的蛋白质、灰分和水分含量基本一致,但粗脂肪的含量差异较大,最高为尖头塘鳢(0.33%),其次是褐塘鳢(0.23%)和线纹尖塘鳢(0.13%)。必需氨基酸含量大小依次是褐塘鳢(8.92%)>尖头塘鳢(8.83%)>线纹尖塘鳢(8.53%)。呈味氨基酸含量大小顺序是尖头塘鳢(7.72%)>褐塘鳢(7.65%)>线纹尖塘鳢(7.45%)。可见,三种塘鳢肉味鲜美、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经济性状较好,值得推广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头塘鳢 线纹尖 含肉率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笋壳鱼养殖产业化发展前景
5
作者 吴光明 陈永乐 尹绍武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2-83,共2页
一、笋壳鱼简介 笋壳鱼学名尖塘鳢或褐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湄公河流域的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它在分类学上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螺虎鱼亚目(Oobioidel),塘鳢科(Eleotridae),尖塘鳢属(... 一、笋壳鱼简介 笋壳鱼学名尖塘鳢或褐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湄公河流域的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它在分类学上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螺虎鱼亚目(Oobioidel),塘鳢科(Eleotridae),尖塘鳢属(Oxyeleotris)。塘鳢科的鱼类在我国的珠江、长江水系也有数个品种分布,如尖头塘鳢,沙塘鳢等,均因个体较小,仅在150g/尾左右,其养殖的商品经济价值不高,所以在水产养殖业中推广较少,仅作为混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产业化 笋壳鱼 发展前景 水产养殖业 品种分布 长江水系 尖头塘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