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1
作者 汤军强 王修华 +2 位作者 范龙 杨帆 祁冬霞 《甘肃林业》 2025年第1期15-18,共4页
一、保护区基本情况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尕海和则岔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晋升为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挂牌运行。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 一、保护区基本情况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尕海和则岔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晋升为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挂牌运行。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境内,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交汇处,地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也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和长江水系白龙江的发源地。2011年9月被确认为国际重要湿地,是甘肃省首块国际重要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重要湿地 省级自然保护区 长江水系 尕海 陇南山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跨黄河 碌曲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曲柳受洪水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德胜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4期22-24,共3页
研究旨在探讨2013年洪水对八岔岛国家自然保护区水曲柳种群的影响。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实时观测等手段,研究水曲柳分布情况,评估洪水对水曲柳干扰状况、土壤植被组成变化等生长环境变化情况、分析水曲柳生长的适应性,对水曲柳保... 研究旨在探讨2013年洪水对八岔岛国家自然保护区水曲柳种群的影响。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实时观测等手段,研究水曲柳分布情况,评估洪水对水曲柳干扰状况、土壤植被组成变化等生长环境变化情况、分析水曲柳生长的适应性,对水曲柳保护措施与建议、未来研究展望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曲柳 洪水影 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蝶类群落及其区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雄 马怀义 +1 位作者 马正学 杜品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9-395,共7页
2012-2015年5月-9月,通过走样线和广泛采集的方式首次对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调查,采集到蝶类标本共计681号,经整理鉴定共有136种(亚种),隶属于8科74属。其中凤蝶科1属3种、绢蝶科1属13种、粉蝶科8属32种、眼蝶科1... 2012-2015年5月-9月,通过走样线和广泛采集的方式首次对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调查,采集到蝶类标本共计681号,经整理鉴定共有136种(亚种),隶属于8科74属。其中凤蝶科1属3种、绢蝶科1属13种、粉蝶科8属32种、眼蝶科14属19种、蛱蝶科21属32种、蚬蝶科2属3种、灰蝶科20属25种、弄蝶科7属9种。其中,粉蝶科和蛱蝶科为优势种群,灰蝶科和眼蝶科为次优势种群,绢蝶科和弄蝶科为常见种群,凤蝶科和蚬蝶科为罕见种群。136种蝶类中,属于古北界的有95种,占69.85%;东洋界的有5种,占3.68%;广布种有36种,占总种数的26.47%,即古北界分布的种类占绝对优势。通过研究该保护区的蝶类资源对于甘肃及我国蝶类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类 群落特征 区系 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鹳栖息活动动态监测 被引量:12
4
作者 姚敏 胡林 +2 位作者 王琳 张勇 曾宪海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5-297,共3页
黑鹳Ciconianigra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在我国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Ⅰ级保护物种。我们通过监测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鹳活动情况(2005~2007),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年活动节律和日活动节律。黑鹳的数量在该保护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另... 黑鹳Ciconianigra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在我国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Ⅰ级保护物种。我们通过监测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鹳活动情况(2005~2007),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年活动节律和日活动节律。黑鹳的数量在该保护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也对我国近几年黑鹳记录情况进行了总结,发现2007年所记录的最大数量是中国发现的最大黑鹳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鹳 活动节律 数量动态 尕海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鳞翅目经济昆虫初步调查 被引量:13
5
作者 杜品 《甘肃林业科技》 1999年第2期38-41,共4页
首次报道了甘肃尕海—则岔保护区有经济昆虫珍稀蝶类资源68种、蛾类3种。依据地形、地貌以及蝶类垂直分布情况将蝶类资源分为洮河则岔峡谷区、尕海高原湿润地区和西倾山高山草甸区三个产区,并提出了珍稀蝶类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措施。
关键词 尕海-则岔 资源昆虫 蝶类 蛾类 开发利用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建设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有顺 《甘肃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65-69,共5页
通过对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研究、分析,提出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在现阶段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尕海—则 自然保护区 建设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紫果云杉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晨雁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41-145,共5页
以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紫果云杉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群落调查法,调查分析了群落中各层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果云杉群落内共有植物82种,隶属于41科60属,以菊科(Asteraceae)、蔷薇科(... 以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紫果云杉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群落调查法,调查分析了群落中各层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果云杉群落内共有植物82种,隶属于41科60属,以菊科(Asteraceae)、蔷薇科(Ros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植物为主;(2)群落内各层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E)总体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随海拔的升高,乔木层、草本层的各项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规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单调下降曲线变化规律;(3)海拔与乔木层、灌木层的各项多样性指数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呈负相关关系,与草本层的其它指数间呈正相关关系。综合研究得出: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紫果云杉群落物种多样性受海拔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紫果云杉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沛龙 《甘肃林业》 2004年第5期38-40,共3页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省碌曲县境内,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交汇处,地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也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和长江水系白龙江的发源地.处于北纬33&ordm;58&acute;~34&ordm;32&acu...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地处甘肃省碌曲县境内,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交汇处,地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也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和长江水系白龙江的发源地.处于北纬33&ordm;58&acute;~34&ordm;32&acute;,东经102&ordm;09&acute;~102&ordm;46&acute;.总面积为2474.31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394.8平方公里、草场1897平方公里、湿地300平方公里.是1998年国务院批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少见的集森林和野生动物型、高原湿地型、高原草甸型三重功能为一体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 生物特征 基因库 特有种 旅游资源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思考
9
作者 马沛龙 王修华 《甘肃林业》 2023年第2期34-35,共2页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碌曲县境内,总面积2474.31平方公里,是集高原湿地型、森林和野生动物型、高原草甸型为一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有高等植物978种,其中我国特有植物33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全为Ⅱ...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碌曲县境内,总面积2474.31平方公里,是集高原湿地型、森林和野生动物型、高原草甸型为一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有高等植物978种,其中我国特有植物33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全为Ⅱ级),大型真菌70种。有脊椎动物354种,其中我国特有种69种,国际公约规定保护的41种,国家重点保护种85种,其中Ⅰ级19种、Ⅱ级66种。动植物区系组成复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全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特有植物 国际重要湿地 生物多样性保护 植物区系组成 尕海 高原湿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到尕海则岔来——一名林草管护员的邀请
10
作者 汤军强 王修华 +1 位作者 马沛龙 范龙 《甘肃林业》 2025年第4期48-48,共1页
城里的朋友们,请到尕海则岔来!尕海则岔保护区,鸟语花香、林海无边。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鹰击见长空,鱼游见浅底。黑颈鹤翩跹,雪豹潜踪,鹿鸣呦呦,林草湿地相依相偎,四季流转,各有风采。高原明珠——尕海湖,在华夏怀中静候。则岔石林... 城里的朋友们,请到尕海则岔来!尕海则岔保护区,鸟语花香、林海无边。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鹰击见长空,鱼游见浅底。黑颈鹤翩跹,雪豹潜踪,鹿鸣呦呦,林草湿地相依相偎,四季流转,各有风采。高原明珠——尕海湖,在华夏怀中静候。则岔石林,于苍松翠柏间昂首,守护着国土生态的锦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鸣 尕海则岔 林海无边 雪豹 黑颈鹤 高原明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活动节律研究
11
作者 赵龙 安源 +1 位作者 贾赓 徐晓亮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83-88,107,共7页
梅花鹿Cervus nippon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仅限野外种群)濒危物种。为阐明其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活动节律特征,本研究于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系统布设了40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基于35台有效相机获取的1557张... 梅花鹿Cervus nippon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仅限野外种群)濒危物种。为阐明其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活动节律特征,本研究于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系统布设了40台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基于35台有效相机获取的1557张独立有效照片分析表明:梅花鹿日活动呈现典型双峰模式,主高峰出现在08:00—10:00和17:00—19:00,活动低谷集中于00:00—06:00和21:00—24:00。季节活动强度差异显著(p<0.05),夏季最高(相对活动强度56.26%),冬季最低(11.05%)。旱季与雨季活动节律存在显著差异(Δ=0.78,p=0),雨季首个活动高峰较旱季提前2 h。本研究揭示了该物种在高纬度保护区内的活动时间分配特征,其节律受光照、温度、降水和资源竞争等因素调控,结果为制定针对性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梅花鹿 红外相机 活动节律 季节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尕海-则岔地区紫果云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被引量:42
12
作者 赵阳 齐瑞 +4 位作者 焦健 陈学龙 曹家豪 冯宜明 杨萌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447-7457,共11页
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为我国特有树种,为了解其种群生存现状及动态特征,以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则岔沟的紫果云杉天然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了种群结构图,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运用生存分析理论与... 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为我国特有树种,为了解其种群生存现状及动态特征,以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则岔沟的紫果云杉天然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了种群结构图,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运用生存分析理论与数量化分析法研究种群结构与动态,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数量动态进行预测,以揭示本区域紫果云杉的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紫果云杉种群龄级结构、高度结构和冠幅结构总体均呈倒"J"型。种群自然更新能力强,幼苗、幼树储量丰富,前期有较高的死亡率,种群存活曲符合Deevey-Ⅲ型。生存分析也说明紫果云杉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后期稳定的特点。竞争和自疏作用造成的幼苗、幼树存活率偏低是影响紫果云杉种群自然更新和结构的关键因素。种群动态指数Vpi>0,表明种群属于增长型,V'pi趋近于0,表明该种群趋近于稳定型。时间序列预测分析表明,在未来2、4、6、8个龄级后,紫果云杉个体数均有所增加,种群呈一定的增长趋势。说明该保护区的成立使本区域紫果云杉种群得到了相对完整的保存,该种群适应当前的生存环境,能实现自然更新且仍有一定的增长潜力。紫果云杉种群更新主要受制于建成限制,幼苗、幼树存活率过低,可采取适当的人为干扰措施来促进种群更新与增长,而保护幼苗生存环境并提高幼苗质量和存活率才是种群更新和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则岔 紫果云杉 种群结构 生命表 动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则岔林区蓝马鸡种群密度调查
13
作者 吴逸群 刘迺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866-11866,11879,共2页
采用样带调查法于2007~2008年对甘南则岔林区蓝马鸡的种群资源进行调查。2007年4~6月,蓝马鸡种群密度较低,为0.104~0.208只/hm2;2007年7~8月蓝马鸡群体数量略有增长,为0.162~0.236只/hm2;2007年12月(冬季),密度下降为0.148只/hm2;2... 采用样带调查法于2007~2008年对甘南则岔林区蓝马鸡的种群资源进行调查。2007年4~6月,蓝马鸡种群密度较低,为0.104~0.208只/hm2;2007年7~8月蓝马鸡群体数量略有增长,为0.162~0.236只/hm2;2007年12月(冬季),密度下降为0.148只/hm2;2008年5~8月,蓝马鸡群体种群密度呈增长趋势。综合2年资料,蓝马鸡的平均种群密度为0.171只/hm2。蓝马鸡种群数量与10年前的调查比较增加不明显,当地林管部门还需要加大蓝马鸡栖息环境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种群密度 样线法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则岔林区蓝马鸡配对期行为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逸群 刘迺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3,86,共3页
2007年和2008年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甘肃省甘南州则岔林区对蓝马鸡配对期行为做了观察。在配对期行为中雄性蓝马鸡的取食行为(34.39%±1.83%)和警戒行为(29.62%±1.93%)比例较高,其次为移动、休息、站立、其他行为、驱逐。而... 2007年和2008年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甘肃省甘南州则岔林区对蓝马鸡配对期行为做了观察。在配对期行为中雄性蓝马鸡的取食行为(34.39%±1.83%)和警戒行为(29.62%±1.93%)比例较高,其次为移动、休息、站立、其他行为、驱逐。而雌性取食行为比例最高(53.23%±2.19%),其次为移动、警戒、休息、其他行为、站立。在共有行为中,雄性警戒行为时间显著高于雌性(P<0.01),而取食(P<0.05)和其他行为(P<0.01)时间显著低于雌性。在配对期雌、雄个体始终保持较近距离(2.59m±0.07m,n=535),雌性觅食效率显著高于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马鸡 雌雄间距 取食效率 时间分配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则岔石林风景区针叶树病害种类调查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辛玉梅 贾赓 +2 位作者 党乾琨 陈橙 王修华 《甘肃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33-34,共2页
2003-2012年,对甘肃省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则岔石林风景区针叶树病害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有针叶树类病害达10余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加强管理、清除病原、定期喷药及施放烟剂、严格检疫、加强病情监测等预防措施,... 2003-2012年,对甘肃省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则岔石林风景区针叶树病害进行长期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有针叶树类病害达10余种。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加强管理、清除病原、定期喷药及施放烟剂、严格检疫、加强病情监测等预防措施,可以及时防治和减少针叶树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树病害 则岔石林风景区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尕海湖入选“全国50名湖”
16
作者 杨旭明 《甘肃林业》 2008年第1期45-45,共1页
2007年10月下旬,尕海湖作为甘肃众多湖泊中的代表参加了在西子湖畔举办的“中华名湖秀”评选活动,顺利入选“全国50名湖”。尕海一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8年,位于保护区核心区的尕海湖是甘肃省最大的高源淡水湖,湖区面积由... 2007年10月下旬,尕海湖作为甘肃众多湖泊中的代表参加了在西子湖畔举办的“中华名湖秀”评选活动,顺利入选“全国50名湖”。尕海一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8年,位于保护区核心区的尕海湖是甘肃省最大的高源淡水湖,湖区面积由原来的不足400公顷增长到目前的2400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评选活动 甘肃省 淡水湖 公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的巢址特征与繁殖行为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逸群 王修华 +1 位作者 陈有顺 刘迺发 《甘肃林业科技》 2007年第4期1-2,8,共3页
2007年6月,作者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发现一个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的洞穴巢址并对繁殖行为作了记录。巢址位于云杉树基下,大小27 cm×11 cm、巢深17 cm。巢材由苔藓、草茎须根、羊毛、云杉叶等组成。黑冠山雀育雏频率... 2007年6月,作者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发现一个黑冠山雀Parus rubidiventris的洞穴巢址并对繁殖行为作了记录。巢址位于云杉树基下,大小27 cm×11 cm、巢深17 cm。巢材由苔藓、草茎须根、羊毛、云杉叶等组成。黑冠山雀育雏频率1次/1.5 min,食物为膜翅目、鳞翅目昆虫。此外,还发现育雏结束后亲鸟有清除巢内异物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冠山雀 巢址特征 繁殖行为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红尾鸲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逸群 《甘肃林业科技》 2010年第1期69-70,共2页
2008年6月,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一北红尾鸲巢址。巢址位于峭石石缝中,大小7 cm×6 cm、巢深5 cm。巢材由羊毛、体羽、草茎、须根等组成。北红尾鸲育雏频率为1次/6.4 min,亲鸟育雏时间间隔为9.9 s(3~20 s),... 2008年6月,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期间发现一北红尾鸲巢址。巢址位于峭石石缝中,大小7 cm×6 cm、巢深5 cm。巢材由羊毛、体羽、草茎、须根等组成。北红尾鸲育雏频率为1次/6.4 min,亲鸟育雏时间间隔为9.9 s(3~20 s),食物包括蛾类、小蝗虫和昆虫幼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红尾鸲 巢址特征 繁殖行为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碌曲夏季鸟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洁 宋景舒 +2 位作者 罗娟娟 江波 宋森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9-605,共7页
2016—2019年对甘肃省碌曲县夏季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目38科125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有4种调查鸟类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等级,6种被列为近危(NT)等级。依据居... 2016—2019年对甘肃省碌曲县夏季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目38科125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有4种调查鸟类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等级,6种被列为近危(NT)等级。依据居留型可将调查鸟类划分为留鸟(56种)、夏候鸟(51种)、旅鸟(14种)和冬候鸟(4种)。根据《中国动物地理》,繁殖鸟类中以古北界鸟类为主,兼有东洋界鸟类,种数居于前列的几种类型分别为古北型(23种)、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18种)、不易归类的分布型(13种)、全北型(17种)、高地型(12种)和东洋型(10种)。该结果与碌曲处于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地带有关,充分体现了碌曲动物区系属古北界青藏高原区青海藏南亚区的基本特征。不同生境群落结构中,草原生境鸟类物种数最多,为71种,其次为乔木林生境,为61种,物种数最少的是河流生境,为39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最高的生境是乔木林生境,其次是湖泊生境,灌丛生境最低。Simpson多样性最高的生境是湖泊生境,其次是乔木林生境,灌丛生境最低。G-F指数表明2016—2019年,整个调查区鸟类在科、属水平上的多样性较高。今后应加强对尕海湿地生态系统和则岔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以维护碌曲鸟类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群落结构 区系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