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成矿规律、矿床模型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59
1
作者 唐菊兴 张志 +6 位作者 李志军 孙燕 姚晓峰 胡正华 王红星 宋俊龙 何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南缘的北冈底斯北侧,矿体类型丰富(斑岩型、矽卡岩型及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金品位较高(最高可达205g/t),构造位置独特,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系统总结及对...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南缘的北冈底斯北侧,矿体类型丰富(斑岩型、矽卡岩型及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金品位较高(最高可达205g/t),构造位置独特,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矿集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系统总结及对前人研究资料的系统分析,查明了矿石特征,发现了大量自然金、金属互化物,总结了成矿规律,认为成矿主要与晚燕山期侵位的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有关,成岩与成矿之间演化时间在1Ma左右,区内矿化具有上铜金下钼的垂向分带特征,矿床S、Pb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的源区特征。在准铝质-微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浆岩的侵位、分馏演化过程中,在岩体隆起部位及其与白垩纪碳酸盐的内外接触带形成斑岩-矽卡岩型铜金(钼)矿体,在岩体边缘构造破碎带(F1断层)内形成铁氧化物铜金建造型矿体,由此建立了岩浆岩-地层-构造控制的斑岩-矽卡岩-铁氧化物铜金建造"三位一体"矿床模型。结合以上研究,提出矿集区应予以重视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 规律 床模型 斑岩-矽卡岩型 班公湖—怒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志 唐菊兴 +7 位作者 李志军 杨毅 胡正华 姚晓峰 宋俊龙 陈伟 王红星 杨欢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6-688,共13页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是该带上近年来取得重大勘查突破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集区,区内现已发现有尕尔穷及嘎拉勒两个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区内侵入岩主要有GL(嘎拉勒)花岗闪长岩、GL花岗斑岩、GL闪长岩、...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是该带上近年来取得重大勘查突破的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集区,区内现已发现有尕尔穷及嘎拉勒两个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区内侵入岩主要有GL(嘎拉勒)花岗闪长岩、GL花岗斑岩、GL闪长岩、GE(尕尔穷)花岗斑岩、GE石英闪长岩等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区内侵入岩SiO2含量在53.68%~80.78%之间,平均值为65.66%,Al2O3含量在8.51%~16.91%之间,A/CNK(铝饱和指数)在0.54~1.11之间,表明区内侵入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区内侵入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Th,而亏损Ta、Nb、Hf、Zr、Yb、Ti等高场强元素,各岩石类型均具Nb、Ta、Ti负异常,其中GE花岗斑岩具有非常明显的亏损Sr和Ti的特征。岩石成因类型判别表明GE花岗斑岩为S型花岗岩,而其它岩类为I型花岗岩,结合构造环境的判别,指示矿集区侵入岩形成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闭合后碰撞隆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嘎拉 地球化学 班公湖-怒江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班怒缝合带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找矿方向研究
3
作者 林鑫 唐菊兴 +2 位作者 张志 宋俊龙 王红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45-1046,共2页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与南羌塘板片缝合带—斑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是该带南缘近年来取得找矿新突破的重要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矿集区。伴随着中特提斯构造演化,班怒缝合带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向北俯冲、...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与南羌塘板片缝合带—斑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是该带南缘近年来取得找矿新突破的重要矽卡岩(斑岩)型铜金矿矿集区。伴随着中特提斯构造演化,班怒缝合带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向北俯冲、中晚侏罗世早期-早白垩世向北、向南双向俯冲、晚白垩世碰撞缝合3个俯冲消亡阶段(王冠民等,2002;曹圣华等,2006)。在此期间该带南北岩浆及构造活动强烈而频繁,从而提供了重要的成矿物质来源及控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尔 方向 嘎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
4
作者 宋俊龙 唐菊兴 +3 位作者 张志 彭智敏 林鑫 王艺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9-1015,共17页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矿集区主要由矽卡岩型铜金银矿体、铁氧化物铜金矿体和斑岩型钼铜矿(化)体等组成,其中主矿体矽卡岩型铜金矿体受闪长质岩体和碳酸盐岩的控制。根据矿物组合关系,将矿...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矿集区主要由矽卡岩型铜金银矿体、铁氧化物铜金矿体和斑岩型钼铜矿(化)体等组成,其中主矿体矽卡岩型铜金矿体受闪长质岩体和碳酸盐岩的控制。根据矿物组合关系,将矿集区内各类热液脉体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中阶段为主成矿阶段。研究表明,早、中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以水溶液包裹体和三相包裹体为主,其次为CO_2包裹体;晚阶段仅发育富液相的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403~540℃之间,盐度ω(NaCl_(eq))介于15.2%~59.3%;中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05~398℃之间,盐度ω(NaCl_(eq))介于1.9%~45.8%;晚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122~264℃之间,盐度ω(NaCl_(eq))介于3.0%~16.4%。显微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H_2O、CO_2、N_2为主,液相成分以Na^+、K^+、Ca^(2+)、Cu^(2+)、Fe^(3+)及Cl^-、HCO_3、CO_3^(2-)等为主,子矿物主要为石盐、钾盐、黄铜矿、方解石、赤铁矿等。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由高温高盐度的CO_2-H_2O-NaCl体系向中低温中低盐度的H_2O-NaCl体系演化。主成矿阶段不同类型、不同相比包裹体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相同类型包裹体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但是均一方式各异,显示流体不混溶或沸腾特征。流体不混溶或沸腾作用使得CO_2、H_2S等挥发分大量逃逸,导致大量硫化物沉淀,是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铜金富集成矿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铜金 尕尔-嘎拉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