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见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例
1
作者 邵志强 沈洪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03-1103,共1页
关键词 少见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盆腔肿 膀胱肿 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双期增强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2
作者 周建军 程伟中 +3 位作者 曾维新 曾蒙苏 王建华 周康荣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0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分析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5例,12例术前经螺旋CT和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对比剂分别采用欧乃派克和优维显,... 目的:分析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5例,12例术前经螺旋CT和多排螺旋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对比剂分别采用欧乃派克和优维显,注射流率3ml/s。3例经MRSE-T1WI,FSE-T2WI,GRE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马根优维显,注射流率1.5~2ml/s。仔细复习CT和MR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5例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中,副神经节瘤1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2例。良性12例,恶性3例。病灶分别位于腹膜后(13例)和肾内(2例)。肿瘤直径4.3~12.0cm,其中病灶直径〈5.0cm2个,5.0~10.0cm12个,〉10cm1个;肿瘤境界清楚。肿瘤实质成分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CT值分别为32.6~55.1HU(平均43.8HU)、57.8~87.9HU(平均77.3HU)和72.4~115.6HU(平均93.7HU)。MRT1WI为低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MR动态增强强化方式与CT动态增强类似。肿瘤囊变、坏死和钙化常见。结论:腹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包括副神经节瘤和异位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可位于肾内。肿瘤中等大小,囊变、坏死和钙化较常见,囊变的识别对诊断有很大帮助。MRT2WI为显著高信号,动态增强为进行性延迟强化。强化不典型者与腹膜后其他肿瘤难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腹部 副神经节 肾上腺 嗜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军 赵宏铮 +1 位作者 杨春明 孔垂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0-231,共2页
为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 ,报导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14例 ,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4.6 %。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尿儿茶酚胺、香草基扁桃酸可作为定性诊断依据 ,定位诊断首选B超。本组均行手术 ,手术死亡 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 为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 ,报导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14例 ,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4.6 %。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尿儿茶酚胺、香草基扁桃酸可作为定性诊断依据 ,定位诊断首选B超。本组均行手术 ,手术死亡 1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复发率和恶性倾向大 ,需长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嗜铬细胞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诊治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振华 赵伟 +4 位作者 孔垂泽 宫大鑫 杨春明 李泽良 孙志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37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5%的患者有高血压,24h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扁桃酸增高者分别为86.7%及80.0%,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检查增高者分别为6/7及5/7...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37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5%的患者有高血压,24h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扁桃酸增高者分别为86.7%及80.0%,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检查增高者分别为6/7及5/7。经腹部B超、CT、MRI等检查进行定位诊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占同期治疗的嗜铬细胞瘤患者的14.0%。成功行肿瘤切除术者占89.2%,恶性者占16.2%。结论尿儿茶酚胺和香草基扁桃酸以及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三维CT应作为首选的定位方法。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容易复发,对于复发病例应争取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肾上腺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造成血管压迫2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航 邓小枫 +2 位作者 简百录 张晓霞 乔少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620-1620,共1页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过程复杂,病人常伴有其他并发症,笔者所见2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均压迫大血管.诊疗过程各有不同,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病例1.女,36岁,因间断性头晕、头痛6个月于2004年5月13日入院。阵发性血...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治过程复杂,病人常伴有其他并发症,笔者所见2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均压迫大血管.诊疗过程各有不同,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病例1.女,36岁,因间断性头晕、头痛6个月于2004年5月13日入院。阵发性血压增高可至250/150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嗜铬细胞 血管压迫 病例资料 诊治过程 诊疗过程 血压增高 并发症 大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例
6
作者 李勋 孙涛 王殿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5-275,共1页
关键词 肾上腺 嗜铬细胞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入路的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被引量:8
7
作者 许可慰 黄健 +4 位作者 林天歆 郭正辉 姚友生 谢文练 韩金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1,96,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入路的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方法】本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53.3岁。左侧15例,右侧10例。术前均用苯苄胺等药物准备2~4周。经腹腔入路施行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1例,经腹膜后入路1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入路的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方法】本组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53.3岁。左侧15例,右侧10例。术前均用苯苄胺等药物准备2~4周。经腹腔入路施行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1例,经腹膜后入路14例。在手术刚开始、建立气腹后、分离肿瘤时、切除肿瘤后分别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结果】1例早期经腹腔入路手术的病例在术中发现肿瘤粘连紧密改为开放性手术,其余24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中脉搏血压没有剧烈波动。术后血压稳定,疼痛较轻,术后5~7d出院。经腹腔入路组与经腹膜后入路组在手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等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无气胸、腹腔内脏器损伤、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两种不同的入路施行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都是安全可行,具有操作精细、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嗜铬细胞 科学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麻醉结局的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孙来保 张劲军 +3 位作者 刘松 魏明 汪卫兵 黄文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18-220,共3页
[目的]回顾性评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麻醉的结局。[方法]同期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行开放手术(A组)和腹腔镜下手术(B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全程监测呼吸和循环状态,术中... [目的]回顾性评估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腹腔镜与开腹手术麻醉的结局。[方法]同期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行开放手术(A组)和腹腔镜下手术(B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全程监测呼吸和循环状态,术中记录血压、心率,并测定血气值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统计手术、麻醉及复苏时间、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手术、麻醉、复苏、下床、住院时间及出血量腹腔镜手术组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P<0.01)。术中循环变化在分离暴露肿瘤时组内、组间变化均有明显差异(P<0.05),发生血压、心率剧烈波动者A组明显多于B组(P<0.01),各组循环波动时血浆NE的浓度亦全部明显升高(P<0.01)。腹腔镜组气腹后pH值低于开腹手术组,PaCO2高于开腹手术(P<0.05)。[结论]随着术前充分的准备、手术技巧的提高,围术期嗜络细胞瘤手术麻醉的结局及成本-效益比腹腔镜组优于开放手术组,显示术中循环相对稳定、出血少、手术麻醉时间短、恢复快、活动及出院时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嗜铬细胞 科学 腹腔镜 麻醉学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酚对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分化株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荔志云 张明 +5 位作者 季玮 周杰 田立桩 赵红斌 孙建军 李长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418-422,427,共6页
目的观察大黄酚对缺氧引起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分化株(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采用自制的密闭三气培养箱建立缺氧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根据不同条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酚组(包括1μg/ml组和5μg/m... 目的观察大黄酚对缺氧引起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分化株(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采用自制的密闭三气培养箱建立缺氧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根据不同条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酚组(包括1μg/ml组和5μg/ml组)。于缺氧处理前及处理后1、2、6、12、24h,每个时间点取6个复孔。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PC12细胞增殖活性,高倍显微镜下观察PC12细胞核形态,测定各组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线虫抗凋亡基因的人类同源基因表达蛋白(BCL-2)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测定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含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①缺氧处理后12 h,MTT法测定大黄酚1μg/ml组的细胞活力高于模型组;缺氧处理24 h,大黄酚1μg/ml组和5μg/ml组的细胞活力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从缺氧处理后1 h开始,大黄酚1μg/ml组和5μg/ml组的SOD值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从缺氧后2 h开始,大黄酚1μg/ml组和5μg/ml的BCL-2阳性率均高于模型组。④从缺氧处理2h开始,模型组p38MAPK mRNA表达量高于大黄酚1μg/ml组和5μ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缺氧处理6 h开始,模型组Caspase-3mRNA表达量高于大黄酚1μg/ml组和5μg/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缺氧处理后12、24 h,模型组细胞的细胞核皱缩、形态不清,内见颗粒样物质形成增多;大黄酚组的细胞核形态较清楚,少见颗粒样物质形成。结论大黄酚可以减轻缺氧所致PC12细胞的损伤,对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肾上腺髓质 嗜铬细胞 大黄酚 研究 大鼠 神经细胞保护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诊疗对策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宫大鑫 王侠 +5 位作者 李泽良 刘屹立 金铎 孙志熙 王平 孔垂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嗜铬细胞瘤包括不典型和复杂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02年12月22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99例,女... 目的:探讨和比较嗜铬细胞瘤包括不典型和复杂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02年12月22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99例,女122例;平均年龄43.7岁。3例体检发现肿瘤,15例因消化道症状发现肿瘤,3例于其他疾病随访中发现肿瘤。195例因血压增高发现肿瘤。176例为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21例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15例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其中8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7例诊断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结论:实验室检查对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较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偶发瘤中发现静止型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常常多发。肾上腺外多发、复发嗜铬细胞瘤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手术是治疗各种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静止型 肾上腺 多发性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被引量:8
11
作者 孔昊 王东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32-1136,共5页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虽然发病率低,但围术期死亡率高。尽管人们对其病理生理特点的认识逐渐加深,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剧烈变化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挑战。通过回顾文献,本文重点介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前评...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虽然发病率低,但围术期死亡率高。尽管人们对其病理生理特点的认识逐渐加深,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剧烈变化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挑战。通过回顾文献,本文重点介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前评估、术中和术后血流动力学管理。流行病学嗜铬细胞瘤是分泌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它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或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后者也称为异位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神经内分泌肿 副神经节 血压 血流动力学 肾上腺 拮抗剂 围术期死亡率 围术期管理 病理生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对嗜铬细胞瘤(PHEO)定位诊断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龚新环 邢华 +2 位作者 张晓燕 郑崇达 陈其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0年第2期28-30,共3页
绝大多数的PHEO均具有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能引起一系列典型的临床症状,定性诊断并不困难,难点在于精确定位。部分病人症状不典型,临床表现各异,甚至有10%患者无症状。对于这些患者B超的探测结果更能直接左右临床诊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嗜铬细胞 PHEO 定位诊断 肾上腺 肾上腺 病人症状 疑难病例 双侧肾上腺 阵发性高血压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对嗜铬细胞瘤定位诊断价值的探讨(附24例分析)
13
作者 李洪泰 李红旗 +1 位作者 孔华富 连世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89年第3期22-23,共2页
一、资料与方法本组24例(男12,女12),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年龄11~53岁,平均34岁。影像学检查法包括静脉肾盂造影、腹膜后充气造影、B超、CT和动脉造影。二、结果(一)静脉肾盂造影手术证实位于肾上腺的9例肿瘤行此检查,结果... 一、资料与方法本组24例(男12,女12),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年龄11~53岁,平均34岁。影像学检查法包括静脉肾盂造影、腹膜后充气造影、B超、CT和动脉造影。二、结果(一)静脉肾盂造影手术证实位于肾上腺的9例肿瘤行此检查,结果仅显示4例(44%)。其表现为患侧肾脏移位或轮廓不清,但肾实质无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 定位诊断 肾上腺 腹膜后充气造影 影像学检查 肾实质 患侧肾 动脉造影 肾上腺 腹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疾病的影像诊断肾上腺疾病的CT诊断
14
作者 韦嘉瑚 李果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170-172,227,共4页
本文提出CT检查的注意事项,描述了正常肾上腺的CT解剖。讨论了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和临床,并概括介绍肾上腺疾病的CT表现:肾上腺增生、良性瘤和恶性瘤。CT可以定位病变是双侧多发或异位。无功能性肾上腺疾病,可能是恶性、良性或非肿... 本文提出CT检查的注意事项,描述了正常肾上腺的CT解剖。讨论了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和临床,并概括介绍肾上腺疾病的CT表现:肾上腺增生、良性瘤和恶性瘤。CT可以定位病变是双侧多发或异位。无功能性肾上腺疾病,可能是恶性、良性或非肿瘤性,如囊肿或结核。而且是多种癌的转移部位,尤其是肺癌。最后指出易误诊为肾上腺肿块的结构和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疾病 CT诊断 肾上腺 影像诊断 恶性 肾上腺 嗜铬细胞 主动脉旁嗜铬体 肾上腺增生 肾上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肾上腺显像
15
作者 朱承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188-190,共3页
国内于1975年和1985年在上海先后开展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的放射性核素显像。由于它们有功能性显像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肾上腺皮质显像显像剂和方法胆固醇的基本结构与环氢多烷菲类似,进入机体后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LDL受... 国内于1975年和1985年在上海先后开展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的放射性核素显像。由于它们有功能性显像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肾上腺皮质显像显像剂和方法胆固醇的基本结构与环氢多烷菲类似,进入机体后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LDL受体结合进入细胞,以胆固醇脂的形式储存于肾上腺皮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手术 放射性核素 异位嗜铬细胞 髓质 显像剂 受体结合 阵发性高血压 双侧肾上腺 肾上腺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初步经验--附1例报告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钦 邓侠兴 +7 位作者 沈柏用 赵良超 詹茜 赵舒霖 温成磊 翁原驰 彭承宏 李宏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929-93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后腹膜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通过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行经腹入路的复杂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为56岁女性,高血压病史5年,CT提示腹膜后6 cm左右类圆形肿块,血供丰富,... 目的探讨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行后腹膜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通过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行经腹入路的复杂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患者为56岁女性,高血压病史5年,CT提示腹膜后6 cm左右类圆形肿块,血供丰富,肿瘤紧邻胰腺钩突和十二指肠后方,位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之间,并压迫下腔静脉。结果手术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无重要脏器、血管损伤。手术时间240 min,出血量约200 ml,术中血压平稳。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于术后11天出院。病理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结论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系统能安全有效地进行腹腔内深在位置或大血管旁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 嗜铬细胞 肾上腺 机器人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功能性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宏都 方莹 +2 位作者 关洁芳 艾小红 韩军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8-1150,共3页
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外交感神经节内的嗜铬细胞。90%的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其余10%为肾上腺外肿瘤,称为副神经节瘤[1]。目前国内尚缺乏该病发病率或患病率的数据[2]。Stenstr m等[3]1986年报道19... 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外交感神经节内的嗜铬细胞。90%的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其余10%为肾上腺外肿瘤,称为副神经节瘤[1]。目前国内尚缺乏该病发病率或患病率的数据[2]。Stenstr m等[3]1986年报道1958~1981年瑞典国家癌症登记数据,每年每百万人中有2~8例副神经节瘤。由于尸检显示出更高的患病率,相当数量副神经节瘤患者生前并未能得到明确诊断[4]。副神经节瘤根据其产生和释放儿茶酚胺的能力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 非功能性 文献复习 肾上腺 神经内分泌肿 嗜铬细胞 纵隔 交感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多节段胸椎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18
作者 刘艳成 黄梅 +2 位作者 王冬滨 马信龙 胡永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8-670,共3页
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其确切发病率尚不明确,大概是每10万人0.2~1[1~3]。根据肿瘤细胞发生部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伴有大量儿茶酚胺分泌时,称为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外交感神经节的嗜铬细胞,... 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其确切发病率尚不明确,大概是每10万人0.2~1[1~3]。根据肿瘤细胞发生部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伴有大量儿茶酚胺分泌时,称为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外交感神经节的嗜铬细胞,或者头颈部的副交感神经节,称之为副神经节瘤。约69%的副神经节瘤位于颈动脉小球和颈静脉体附近[1],9.5%来源于胸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 副神经节 肾上腺 儿茶酚胺分泌 副交感神经节 肾上腺髓质 嗜铬细胞 文献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内巨大肠系膜副神经节瘤1例
19
作者 郭娜 刘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08-508,I0001,共2页
关键词 副神经节 肠系膜 盆腔内 少见 肾上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