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仪式音声民族志”文本建构——谈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民族志书写 被引量:20
1
作者 周凯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3期46-54,共9页
民族志是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基本方法。民族志书写实践,是把握各种理论真谛的有效途径。实验民族志探索,是世纪之交人文学科修辞困境焦点的产物。笔者以自身数年数个版本的"仪式音声民族志"书写,参与了解释学民族志文本实验... 民族志是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基本方法。民族志书写实践,是把握各种理论真谛的有效途径。实验民族志探索,是世纪之交人文学科修辞困境焦点的产物。笔者以自身数年数个版本的"仪式音声民族志"书写,参与了解释学民族志文本实验的探求:仪式音声民族志的"行为深描文本",由口述文本、书写文本和现场文本建构;仪式音声民族志的"意义阐释文本",由民族志行为阐释、音乐学音响阐释和符号学意义阐释建构。解释学民族志的书写实验使笔者获得:一种互为文本的观察视角、一种互相阐释的角色理念、一种深度描写的解读方法和一个发现——在意义阐释文本中,当"音声符号"在仪式的具象层面呈现着象征符号与外在行为过程的结构意义、在信仰的意象层面揭示着象征符号与内在文化理念的认知意义时,"仪式音声"(音乐)作为一种贯通化合"行为符号"和"意义符号"的文化符号象征,不仅能完成对一个特色知识体系从表征系统至意义系统的全程阐释,并能在形而上的意义追寻中消融"音乐学"与"人类学"在形而下研究中的生涩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民族志书写 仪式音声民族 解释学文本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北部湾”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四十年的实践与反思(1980-2020) 被引量:3
2
作者 岳子威 吴宁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72,I0006,共9页
民族音乐学在中国四十载的研究实践,其学理视角从早期对西方学科理论的“套用”,逐渐开始转向本土化理论建构与“中国经验”的探索和积累。在这期间,无论是对传统研究对象的静态共时性书写,还是新兴对象的动态关注,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都... 民族音乐学在中国四十载的研究实践,其学理视角从早期对西方学科理论的“套用”,逐渐开始转向本土化理论建构与“中国经验”的探索和积累。在这期间,无论是对传统研究对象的静态共时性书写,还是新兴对象的动态关注,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都为其打开了“新视界”,其内部存在的多重可能性也为国际民族音乐学理论的中国实践提供了多样化的范本。其中,由琼、粤、桂、滇形成的“环北部湾”区域的少数民族音乐亦成为民族音乐学论题(Issue)的重要“发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北部湾区域 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南方跨境民族走廊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