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7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互动研究——以鄂西土家族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詹一虹 周雨城 陈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73-179,共7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然而,部分地区因操作不当、观念错误等因素,造成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以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然而,部分地区因操作不当、观念错误等因素,造成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破坏。以鄂西土家族为例,通过对非遗保护与开发两者互动关系的探究,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开发 鄂西土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高永久 朱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53,共8页
在城市化的冲击之下,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消亡,遭到毁弃、随意滥用和过度开发。法律作为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城市化的冲击之下,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消亡,遭到毁弃、随意滥用和过度开发。法律作为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立法、执法建设落后于社会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以致法律保护还不能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构想 被引量:25
3
作者 普丽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0,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逐步增强。云南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特殊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逐步增强。云南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特殊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为了应对中国文明转型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急剧流变消失的现实,必须加强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当务之急是引入学校教育,并构建多种形式的教育传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传承模式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主导发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博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101,共9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和保障。但是,在现代性和社会变革的猛烈冲击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正面临极大的挑战,虽然各地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但很多...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和保障。但是,在现代性和社会变革的猛烈冲击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正面临极大的挑战,虽然各地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但很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陷入一种越保护越濒危的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本质上是让民间文化在民间焕发生机和活力,成为滋养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力量,因此,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坚持社区主导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社区自组织机制的优势,通过合理的文化赋权,促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中保护,在"俗"中发展,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水村旅游发展模式 《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 社区主导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伟杰 肖远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119-123,共5页
数字化保护是实现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保护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贵州在少数民族非遗数字化保护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然其数字化进程尚处于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初级阶段,不仅存在着网站建设滞后、建设主体分散等问题,... 数字化保护是实现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保护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贵州在少数民族非遗数字化保护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然其数字化进程尚处于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初级阶段,不仅存在着网站建设滞后、建设主体分散等问题,也面临着非遗的地域性、民族性等难题,因此要制定非遗数字化的专项发展规划,启动"贵州非遗记忆工程",大力引进并研发数字化保护新技术,集合多方力量共享共建少数民族非遗数据库,将非遗数字化建设与贵州城乡文化建设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少数民族 物质文化遗产 记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空间可视化研究——以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辜智慧 田少煦 +1 位作者 张艳 葛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8-122,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空间可视化有助于直观的展现其时空演化过程并评估其生态文化服务功能。本文以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传承为例,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与调查,采用GIS技术方法,建立了土家族织锦空间信息库,并从非物质文化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空间可视化有助于直观的展现其时空演化过程并评估其生态文化服务功能。本文以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传承为例,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与调查,采用GIS技术方法,建立了土家族织锦空间信息库,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空间的使用空间、技艺价值、传承关系三个维度来展现其传承的时空变化关系及优势区域,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评估和深入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传承 空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SWOT分析及其对策——以百色壮族布洛陀文化为例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炜 张瑾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92,共4页
壮族布洛陀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区域性、神圣性和群众性特点,同时也蕴涵着包括旅游在内的众多现代价值。文章在对百色壮族布洛陀文化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布洛陀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布洛陀 壮族 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法律问题分析——基于惠益分享机制视角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彬 彭念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22-128,共7页
解决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前提是积极调动各方主体的能动作用,而促使各方主体协作的关键在于妥善分配所得利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关系复杂且利益往来密集,需要社会多方共同保护,特别是通过法律制度确立。文... 解决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前提是积极调动各方主体的能动作用,而促使各方主体协作的关键在于妥善分配所得利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关系复杂且利益往来密集,需要社会多方共同保护,特别是通过法律制度确立。文章以惠益分享机制为切入点,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各方主体利益进行分析,归结了惠益分享机制平衡各方主体利益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找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利益博弈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完善的惠益分享机制的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物质文化遗产 惠益分享机制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真性视阈下的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与博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孔维刚 张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0-174,共5页
原真实性是衡量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的重要因素和标准。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掠夺式的产业化和过度的商业化,再加上不断涌入的外来文化和社会嬗变,致使少数民族地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变异失真,甚至消失消亡。对于... 原真实性是衡量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的重要因素和标准。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掠夺式的产业化和过度的商业化,再加上不断涌入的外来文化和社会嬗变,致使少数民族地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变异失真,甚至消失消亡。对于其保护和传承,我们应加强制度建设与文化传承创新,尊重和认可文化遗产价值的合理性,保护其现实和历史功能,保护与开发"双轨"并行,使其从可持续发展中获取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真性 少数民族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承 产业化 商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 被引量:25
10
作者 林庆 李旭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43,共5页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十分紧迫的工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建立一个有效的保护、抢救、传承、开发的机制。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开发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创新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万兆彬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75,共5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这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严峻挑战和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这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严峻挑战和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者和传承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传承人的培养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息息相关。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本文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协同创新培养的必要性与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应从增强传承人传承意愿、提升传承人传承能力、优化传承的外部环境三方面通过多方协同合作,创新传承人培养模式;并据此提出了模式实施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提供若干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少数民族 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土家族傩戏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洁 周箐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81,共5页
土家族傩戏作为一种古老的戏曲音乐艺术形式,独具其民族音乐文化的特征。它本身的发展是适应历史的要求,当世界已经改变,如何保护和传承古老文化艺术就成为我们当今一个重要的课题。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满足人们的... 土家族傩戏作为一种古老的戏曲音乐艺术形式,独具其民族音乐文化的特征。它本身的发展是适应历史的要求,当世界已经改变,如何保护和传承古老文化艺术就成为我们当今一个重要的课题。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现代艺术形式"百家争鸣",土家族傩戏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必须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艺术文化的审美需求。本文通过对土家族傩戏艺术文化特征的研究,希望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良好的发展和繁荣作一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土家族傩戏 保护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影化生存之思——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淼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66-71,共6页
在大众传媒日益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今天,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电影这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实现了其在当代社会的广泛传播,同时,电影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但电影的文化消费属性和奇观审美性... 在大众传媒日益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今天,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电影这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实现了其在当代社会的广泛传播,同时,电影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但电影的文化消费属性和奇观审美性追求,又极易破坏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和原生性。因此,只有电影工作者与民族文化工作者、文化遗产传承人三者的深入交流和紧密协作,才有助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物质文化遗产 电影化 保护和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立法保护的完善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祥贵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7-70,共4页
立法保护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实现的基础。我国法律已确认和保障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初步奠定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立法保障的基础。但我国立法在立法理念、权利体系、权利内容、国家义务... 立法保护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实现的基础。我国法律已确认和保障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初步奠定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自治权立法保障的基础。但我国立法在立法理念、权利体系、权利内容、国家义务、救济程序等方面存在不足,需深化立法的理论基础和重构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自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GCPM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小燕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4-158,共5页
关于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近年来学术界争论激烈。传承与保护派系担心开发中存在的矛盾和破坏问题;积极开发派系则认为,最好的保护手段就是开发。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和实践派依然缺乏比较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文章从... 关于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近年来学术界争论激烈。传承与保护派系担心开发中存在的矛盾和破坏问题;积极开发派系则认为,最好的保护手段就是开发。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和实践派依然缺乏比较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文章从博弈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梳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利益冲突,借鉴旅游景区开发模式,建立GCPM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GCPM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自治权的理论正当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祥贵 李金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文化教育传承的一元与多元、统一与差异的关系的实质是民族文化平等问题。西方近现代法律以文化普遍主义为基础,以个人尊严为价值,以自由主义无差异平等为前提,以无差别化的个人权利和文化同质化包容民族文化差异,否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 文化教育传承的一元与多元、统一与差异的关系的实质是民族文化平等问题。西方近现代法律以文化普遍主义为基础,以个人尊严为价值,以自由主义无差异平等为前提,以无差别化的个人权利和文化同质化包容民族文化差异,否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自治权,导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断裂。从文化哲学分析,文化认同理论、文化承认理论、文化差别权利理论、文化多样性理论为具有保障文化人格尊严及文化平等、正义、包容、差异价值功能和文化延续,传承、创新的工具功能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自治权提供正当性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物质文化遗产 教育传承自治权 理论正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以云南七宣彝族哑巴节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魏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2014年第4期124-128,共5页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对云南七宣彝族哑巴节的分析,探索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策。哑巴节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资金缺乏、传承人规模过小、大众参与不够、基础...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对云南七宣彝族哑巴节的分析,探索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策。哑巴节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资金缺乏、传承人规模过小、大众参与不够、基础设施落后,实际上这些困境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旅游开发是一个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途径,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为哑巴节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保护资金、可以促进哑巴节文化价值的更深层次挖掘、可以很好地普及哑巴节文化遗产知识以及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最终通过旅游开发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民族文化 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族自治立法模式研究——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实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云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48-52,共5页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行法律框架中,国际公约、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作用。民族自治立法是我国地方立法的特殊形式,对保护和传承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珍贵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针对性和天然优势,易于形成利用...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行法律框架中,国际公约、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具有不同的优势和作用。民族自治立法是我国地方立法的特殊形式,对保护和传承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珍贵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针对性和天然优势,易于形成利用特色立法制度调整和规范特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特契合"的最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族自治立法 北川羌族自治县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视阈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型分类与保护范式—以新疆哈萨克族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芳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33-137,共5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在现阶段不具备取得实效的条件,仍需对其进行单项分类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行学科分类及保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实践带来了较大困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法律角度进行重新...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在现阶段不具备取得实效的条件,仍需对其进行单项分类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行学科分类及保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实践带来了较大困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法律角度进行重新分类有利于法律保护。法律视阈下应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和濒危程度为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并通过国家立法干预以及市场调节的方式进行相应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视阈 物质文化遗产 新型分类 国家立法 市场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湘西,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评《守护民族精神家园——湘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67-67,共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历经悠久的历史沉淀而厚积的文化艺术精华,具何时代的印记。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且神秘,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其保护与利用更难、更具有弹性。
关键词 民族物质文化遗产 精神家园 文化魅力 湘西 感受 保护与利用 文化艺术 精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