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疆自觉、少数民族文学与当代中国观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大先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4,共11页
近现代中国由王朝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边疆的自觉,边民的发现、想象和书写,构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观念基础。国际地理和国内空间的再认识与复杂化,意味着中国对于外部与内部、世界与自我的认知变化。在国内外多重因素所导致的... 近现代中国由王朝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边疆的自觉,边民的发现、想象和书写,构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观念基础。国际地理和国内空间的再认识与复杂化,意味着中国对于外部与内部、世界与自我的认知变化。在国内外多重因素所导致的主动与被动的迁徙与流动中,地理、政治、社会与价值观念得以重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权国家。包容不同类型的文化于国家一体的内部,兼顾共同性与特殊性,促成了新中国多民族共同主体的再造。这个主体再造的过程,决定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国特色国家意志体现与文化表达的当代属性。少数民族文学从属于社会主义文化新体系与格局的建构,成为总体性中华民族审美共同体的组成部分,进而形成了集体主义的美学风格。在经由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后学”思潮的洗礼之后,如今需要重申社会主义早期文化实践的遗产,重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民族国家 少数民族文学 主体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少数民族文学表达及其叙事话语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俊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各民族的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几个方面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维度、时空维度及学科主体性角度重新梳理少数民族的话语结构,实现传统叙事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学叙事话语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表达 叙事话语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记忆建构 被引量:3
3
作者 聂章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文学对于文化记忆的建构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具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以多种方式书写中华儿女的血脉联系。重述神话,以当代语境和古老记忆对话,激发共鸣,传承记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 文学对于文化记忆的建构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具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以多种方式书写中华儿女的血脉联系。重述神话,以当代语境和古老记忆对话,激发共鸣,传承记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填补中国历史中的少数民族视角,文学再现“我们悠久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书写的”;通过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学书写,少数民族作家将“地方故事”融入“中国故事”,建构共享的国家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 中国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建军 陈芬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80-86,共7页
将新世纪的少数民族文学置入全球化文化语境、文坛主流汉民族文学、边缘少数民族文学的三元互动格局中可以发现,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从题材到精神气质都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应利用全球文化交流的时代契机汲取文学营养... 将新世纪的少数民族文学置入全球化文化语境、文坛主流汉民族文学、边缘少数民族文学的三元互动格局中可以发现,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从题材到精神气质都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应利用全球文化交流的时代契机汲取文学营养,借鉴他人由边缘走向成功的创作经验;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探讨是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新亮点,未来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可尝试从跨文化、跨族际、跨国别三个向度探寻新的生长点;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评奖更注重精品,少数民族作家坚持民族特色是其作品获得中国主流文坛、世界文坛认同的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全球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当前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学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1-17,共7页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 比较文学 民间文学 文学作品 长篇叙事诗 作家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机遇、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5
6
作者 魏清光 曾路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9-114,共6页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着一种能够天然拉近情感的亲和力,"走出去"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和价值。但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的成效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是缺乏系统性的中层规划。为推动...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着一种能够天然拉近情感的亲和力,"走出去"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和价值。但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的成效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是缺乏系统性的中层规划。为推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出去",应加强路径规划、选题规划、实施多语种战略、明确翻译策略等方式与路径。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我们就要把握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特别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走出去"战略,让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共担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走出去" 优先路径 选题规划 多语种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反思与重建 被引量:46
7
作者 刘大先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5,共11页
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批评处于边缘地位 ,且话语系统陈旧。当务之急 ,是摆脱主流/汉语文学批评影响的焦虑 ,树立自己独特的批评品格。这需要批评家批评范式的转型 ,有效吸收民俗学、人类学、文化研究等跨学科批评理论 ,明确自己的批评态... 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批评处于边缘地位 ,且话语系统陈旧。当务之急 ,是摆脱主流/汉语文学批评影响的焦虑 ,树立自己独特的批评品格。这需要批评家批评范式的转型 ,有效吸收民俗学、人类学、文化研究等跨学科批评理论 ,明确自己的批评态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独特 少数民族文学 批评理论 批评态度 批评范式 少数民族作家 主流 批评家 民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他者话语化用的反思与构建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建军 张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9-188,共10页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在自我书写、历史重述及身份认同等重要问题的实践中,存在着对地方性知识、后殖民主义理论、生态批评等他者话语化用的内在逻辑,但也因主体性问题意识的悬置,存在着理论化用的片面性、问题域的混同以及理论产生背景的...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在自我书写、历史重述及身份认同等重要问题的实践中,存在着对地方性知识、后殖民主义理论、生态批评等他者话语化用的内在逻辑,但也因主体性问题意识的悬置,存在着理论化用的片面性、问题域的混同以及理论产生背景的忽略等问题,从而陷入“游离”“迷失”“焦虑”等“他者化”困境。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制的价值追求,构成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实践的基本范式。研究者在批评实践中要立足该范式,注重观念层面、策略层面以及实践层面的守正创新,树立集“民族性-中华性-世界性”于一体的批评视野,为世界多民族文学发展繁荣提供中国智慧,进而丰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中国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译介出版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杏玲 张健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3-66,共4页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各民族文化呈现出相互交融、相互包容,中华文化也亟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译介出版面临着成效低、数量少以及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译介出版...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各民族文化呈现出相互交融、相互包容,中华文化也亟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译介出版面临着成效低、数量少以及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译介出版的困境,探讨并总结出解决困境的相应出路,以期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译介出版提供有效的见解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少数民族文学作品 译介 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学:身份话语与主体性生产 被引量:9
10
作者 姚新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7,162,共16页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其当代六十年的建构史中,被给予了"社会主义民族文学"、"民族的民族文学"以及"后殖民弱势文学"三种身份定位。它们都是不同语境下话语的主体性生产的结果。通过历史的梳理与西方相关理...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其当代六十年的建构史中,被给予了"社会主义民族文学"、"民族的民族文学"以及"后殖民弱势文学"三种身份定位。它们都是不同语境下话语的主体性生产的结果。通过历史的梳理与西方相关理论(尤其是后殖民身份话语、德勒兹等的"弱势文学"理论)的深入对话,我们既可能有效地破除困扰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领域中的简单性、本质化的认识误区,同时也可能从此一特定角度出发,推动中国文艺理论建设与世界对话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身份 主体 话语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海外出版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立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4-67,共4页
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被译介到海外。但是,对于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英译状况,国内学界却关注不多。我国出版界应积极参与,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英译作品和研究作品的出版中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被译介到海外。但是,对于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的英译状况,国内学界却关注不多。我国出版界应积极参与,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英译作品和研究作品的出版中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减少海外读者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误读,进而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的海外出版中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使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能真正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民族出版 中西对话 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学入史现状及入史策略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彬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48,共5页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中,少数民族文学存在逐渐弱化的现象。从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内部原因来说,少数民族文学的内涵没有确定,划分少数民族文学的标准没有统一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入史逐渐弱化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者...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中,少数民族文学存在逐渐弱化的现象。从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内部原因来说,少数民族文学的内涵没有确定,划分少数民族文学的标准没有统一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入史逐渐弱化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者,尤其是少数民族身份的研究者,为了撰写少数民族文学史,将具有少数民族族属身份的作家的所有文学作品都算作少数民族文学,从而导致少数民族文学概念泛化。概念的泛化会导致编写文学史的学者难以遴选真正的少数民族作品,因此常常就采用弱化或者不入史的办法对待少数民族文学。要想扭转少数民族文学入史逐渐弱化的现状,我们应取的策略首先是明确少数民族文学的内涵。少数民族文学内涵应界定为:作家的族属身份、作家的民族意识、作品的民族特质。在编写中国当代文学史时,按照这三点去划分少数民族文学,就能将真正的少数民族文学写入文学史,从而可以避免将没有民族意识的作品以及汉族作家写作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等不是少数民族文学的作品写入文学史,造成混乱。坚持经典标准,遴选少数民族文学精品入史,遴选优秀的少数民族母语文学作品入史,这也是扭转少数民族文学入史逐渐弱化现状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族属身份 民族意识 民族特质 入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反思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斌 张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88-92,共5页
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有着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我们集中精力追问与之密切相关的三个根本问题:如何比较?比较什么?谁有资格比较?这种追问表明: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应该是一种"... 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有着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我们集中精力追问与之密切相关的三个根本问题:如何比较?比较什么?谁有资格比较?这种追问表明: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应该是一种"深度比较",这要求研究者必须立足于"文学",且应具有"全球"胸襟和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失语、母语、双语及杂语诸问题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大先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90-94,共5页
在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强势之下,少数民族文学精英对于母语的追求体现出文化空间的争夺。在多民族语言文化的对译和交流中,促生了双语写作和混杂语的产生,它们作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创新因子,丰富了中国形象的表述形态。
关键词 中国形象 少数民族文学 表述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学怎样“入史”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国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83-85,共3页
少数民族文学早已进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在的问题只是怎样"入史"。怎样入史?一是要做好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工作,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二是要坚持文学的国家水平标准,准确地反映各民族文学的创作成就;三是要采取融入的方针... 少数民族文学早已进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在的问题只是怎样"入史"。怎样入史?一是要做好少数民族文学的翻译工作,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二是要坚持文学的国家水平标准,准确地反映各民族文学的创作成就;三是要采取融入的方针,从不同民族文学的交流和融合的高度来把握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特色;四是可以撰写单独的少数民族文学史,或者是单一少数民族的文学史,在高校开设少数民族文学专题课。真正的民族平等是基于民族自信的平等,处理少数民族文学入史的问题,也应提倡这样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的国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理论视野下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长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6-151,共6页
后现代理论为民族文学提供了一个差异、多元、平等的自我书写与自我发展的语境,渗透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反思意识。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必须运用后现代理论,深入挖掘民族文本在身份认同和文化寻根方面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批评的书写策略,才... 后现代理论为民族文学提供了一个差异、多元、平等的自我书写与自我发展的语境,渗透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反思意识。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必须运用后现代理论,深入挖掘民族文本在身份认同和文化寻根方面不同的价值取向以及批评的书写策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表面化、模式化和空洞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理论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理论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的整合与边缘性批评姿态 被引量:9
17
作者 欧阳可惺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5期57-61,共5页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只有通过整合建立相对统一的批评话语和批评理念系统,才能延伸出一系列的批评和研究话题,达到批评实践的目标。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性批评姿态以边缘空间为出发点,在差异中求"中心",同时也为去"多中心&qu...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只有通过整合建立相对统一的批评话语和批评理念系统,才能延伸出一系列的批评和研究话题,达到批评实践的目标。少数民族文学的边缘性批评姿态以边缘空间为出发点,在差异中求"中心",同时也为去"多中心"而努力,边缘性批评姿态是混杂的、民族民间文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整合 空间 批评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城乡书写的价值迷思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长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9-164,共6页
现代性与全球化的双重挤压,使少数民族族群文化被迫进入与他者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互动过程。"乡"与"城"的空间书写成为民族文学书写的主导叙述范式,空间场景的转换其实是在重构某种价值立场,完成的是想象共同体的建... 现代性与全球化的双重挤压,使少数民族族群文化被迫进入与他者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互动过程。"乡"与"城"的空间书写成为民族文学书写的主导叙述范式,空间场景的转换其实是在重构某种价值立场,完成的是想象共同体的建构。囿于二元式价值立场的选择,在"城"或"乡"书写的同时面临着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民族文学的空间阐释能够更清晰地审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书写的主要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城乡 迷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族群认同意识及其辩证功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刚 赵佳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19,共7页
认同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最初多用来探讨海外华人的认同问题,主要集中于社会学研究范畴。其扩展到文学研究领域之后,也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批评观念的形成。在最初借用认同理论时,少数民族文学作者和评论者... 认同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最初多用来探讨海外华人的认同问题,主要集中于社会学研究范畴。其扩展到文学研究领域之后,也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批评观念的形成。在最初借用认同理论时,少数民族文学作者和评论者对其缺乏足够反思,未能充分认识到西方认同理论的基础是多元文化主义,与中国多元一体的民族社会文化现实不能完全兼容,致使出现了一些创作迷思和批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多元文化主义 认同理论 多元一体 研究范畴 海外华人 创作与批评 族群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社会期待视野 被引量:3
20
作者 龚举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3,共5页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总体性研究,既受制于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生活形态、意识形态、文学形态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运动,也与此间特有的社会期待视野密不可分。就新中国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的总体态势来看,研究视域的...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总体性研究,既受制于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生活形态、意识形态、文学形态及其相互之间的矛盾运动,也与此间特有的社会期待视野密不可分。就新中国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的总体态势来看,研究视域的拓展、自觉的学理追求和世界形象的塑造成为社会期待视野的新常态。尽管现有研究离公众期待尚有差距,但日益增强的学科意识、逐渐拓展的学术眼界、不断更新的研究方法、业已启动的西部战略等,将共同牵引着全球化时代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事业值得期许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总体研究 期待视野 学理意识 世界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