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对少数族裔文学的影响——解析石黑一雄小说的国际化主题 被引量:5
1
作者 何善秀 李宗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101-104,共4页
从全球化的背景出发,在与第一代和第二代日裔移民作家作品中的主题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了当今英国文坛重要作家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国际化主题,指出其作品中超越族裔的全球化思想,并尝试讨论少数族裔文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新变化... 从全球化的背景出发,在与第一代和第二代日裔移民作家作品中的主题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析了当今英国文坛重要作家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国际化主题,指出其作品中超越族裔的全球化思想,并尝试讨论少数族裔文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新变化,即作品主题由关注传统的少数族裔族群的生存和精神状态,向关注人类共性,追求文学作品的世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少数族裔文学 边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少数族裔文学的认同与主体问题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大先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9-136,共8页
中国少数族裔文学在中国由帝制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融入中华民族宏大主体建构的洪流之中,并在1980年代获得族别文化主体的自觉,又于接踵而来的全球性资讯文化一体化的浪潮里产生了认同的危机。通过历时性的考察,可以发... 中国少数族裔文学在中国由帝制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融入中华民族宏大主体建构的洪流之中,并在1980年代获得族别文化主体的自觉,又于接踵而来的全球性资讯文化一体化的浪潮里产生了认同的危机。通过历时性的考察,可以发现中国少数族裔文学的认同发生了转移。作为中国文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少数族裔文学提供了多样性主体选择的可能:以差异性的表述描绘了同一性的中国,正是多元的主体建构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生生不息的活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族裔文学 文化认同 主体 同一性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族裔文学作品中的态度意义研究——基于评价理论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肖祎 王扬 苏杭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38,共5页
作为少数族裔文学代表作之一,《芒果街上的小屋》中涵盖了大量表达少数族裔态度和立场的语义资源。评价理论的分析结果显示,该作品态度意义丰富,在情感、判定和鉴赏几个子类中都有涉及,这些评价资源体现出的否定意义尤其突出,并依靠语... 作为少数族裔文学代表作之一,《芒果街上的小屋》中涵盖了大量表达少数族裔态度和立场的语义资源。评价理论的分析结果显示,该作品态度意义丰富,在情感、判定和鉴赏几个子类中都有涉及,这些评价资源体现出的否定意义尤其突出,并依靠语义韵贯穿于整个作品。因此,语义韵作为评价资源分析的补足方式,能够更好地体现文学文本的主观性特征,有助于读者理解少数族裔文学作品及其文化和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族裔文学 评价理论 态度资源 语义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中的身份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荣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身份研究是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身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些身份比如主体的族裔性、性别等是与生俱来的,无法选择的、单一的;有些身份是后天建构的、多重的,可以选择的。当今的主体置身于多重而差异的世界中,因为... 身份研究是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身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些身份比如主体的族裔性、性别等是与生俱来的,无法选择的、单一的;有些身份是后天建构的、多重的,可以选择的。当今的主体置身于多重而差异的世界中,因为不同的关系、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归属等都可能赋予他/她一种潜在的身份。身份问题的研究既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自我认知的角度,更是少数族裔文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方法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族裔文学 身份问题 多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创伤书写类型与引路人的疗伤机制总概
5
作者 张军 魏竹涵 《今古文创》 2020年第11期27-30,共4页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占据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重要地位。创伤与引路人疗伤书写是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但学界对此研究不够,引路人的疗伤书写研究尤为不足。论文分析了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历史、种族、文化身份、宗教、...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占据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重要地位。创伤与引路人疗伤书写是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但学界对此研究不够,引路人的疗伤书写研究尤为不足。论文分析了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历史、种族、文化身份、宗教、战争、政治、家庭伦理、社会融合、疾病等九大类创伤书写,进而逐个总概每一类创伤书写背后引路人的疗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 创伤书写 引路人的疗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国内外研究回顾与梳理
6
作者 张军 魏竹涵 《今古文创》 2020年第12期41-42,40,共3页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在美国文坛的地位举足轻重,已引发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其核心组成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当代美国黑人文学。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国内外研究经历不同阶段,研究多围绕主题、风格、叙事、作品比...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在美国文坛的地位举足轻重,已引发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其核心组成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当代美国黑人文学。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国内外研究经历不同阶段,研究多围绕主题、风格、叙事、作品比较、综述、译介等展开。有聚焦单部作品也有针对多部作品的研究,有单个视角也有多个视角叠加研究。总体来看,学界研究成绩斐然,视角丰富,深度与广度兼具,研究态势喜人,且国外成果深度要高于国内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 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国内外研究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国内外研究 当代美国黑人文学国内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来对莫里森少数族裔书写的方法借鉴与创化研究
7
作者 樊娟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5期26-34,共9页
阿来与托妮·莫里森虽处于不同的国度,但他们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均面临着主流话语对其所属族群历史的遮蔽或歪曲,因此存在着共通的文化失语症。为了复写少数族裔记忆,彰显所属族群的主体性,阿来自觉借鉴莫里森历史叙事的路径与方法,... 阿来与托妮·莫里森虽处于不同的国度,但他们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均面临着主流话语对其所属族群历史的遮蔽或歪曲,因此存在着共通的文化失语症。为了复写少数族裔记忆,彰显所属族群的主体性,阿来自觉借鉴莫里森历史叙事的路径与方法,激活了沉潜的民间资源,也以鬼魂作为叙事视角,穿越于现实和历史之间,打破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揭示出未曾言说的历史与人性真实。不过莫里森对于阿来而言,主要是一种方法上的启示,其实是解去束缚,激发潜能,催化新质的触媒与诱因。而阿来最终还是以其藏族化的诗意与神性,书写整个民族的磨难。这不仅为少数族裔的文学书写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也通过阿来这一个案作家的成长与转型,聚焦与深化了中国当代文学与域外文学之间复杂的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 托妮·莫里森 少数族裔文学 鬼魂视角 民间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中国性的幽灵——论黄锦树的小说创作主题 被引量:3
8
作者 胡贤林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马华文学作为马来华人少数族裔文学,一直处于国家文学霸权的宰制之下,华文书写的中国性因之成为马华作家屡屡征引的抵抗资源。无论是周策纵揭示的中国性与本土性的双重传统,还是许文荣描述的现代性、本土性、中国性三江并流的态势㈢... 马华文学作为马来华人少数族裔文学,一直处于国家文学霸权的宰制之下,华文书写的中国性因之成为马华作家屡屡征引的抵抗资源。无论是周策纵揭示的中国性与本土性的双重传统,还是许文荣描述的现代性、本土性、中国性三江并流的态势㈢,中国性均成为建构马华文学伟大传统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性亦称中国特质、中国情结,对于这一歧义横生的复杂概念,黄锦树对其持续关注了10余年之久。从早期《马华文学与中国性》(1998)对华文与中文、中国性与表演性、文化乡愁与内在中国等问题的有效清理,到《文与魂与体:论现代中国性》(2006)从现代性视域对中国性谱系的内在脉络进行知识考古学的批判考察。中国性是其一以贯之反复辩证的学术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性 创作主题 少数族裔文学 马华文学 小说 幽灵 知识考古学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命运和信仰——谭恩美新作《命运的对立面》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谭岸青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4期126-129,共4页
关键词 对立面 解读 信仰 美国华裔 少数族裔文学 华裔作家 谭恩美 文化背景 创作灵感 个人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日批评家
10
《艺术广角》 2009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刘大先,文学博士,1978年10月生于安徽六安。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民族文学研究》杂志编辑、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中心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学人类学青年委员... 刘大先,文学博士,1978年10月生于安徽六安。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民族文学研究》杂志编辑、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中心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中国文学人类学青年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少数族裔文学与文化研究,在中国大陆、港、台、加拿大等地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中国社会科学院 批评家 文学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少数族裔文学 青年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