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爱情悲剧后的青春迷惘与制度因素 被引量:21
1
作者 叶隽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7,共10页
本文以歌德成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为文本,探讨18世纪德意志语境中的爱情悲剧表象后的社会原因,既重视个体内心因素的自然发展,也考量社会背景因素的制约力量;同时引入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对立面,即尼柯莱的《少年维特之欢乐》为参照,使... 本文以歌德成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为文本,探讨18世纪德意志语境中的爱情悲剧表象后的社会原因,既重视个体内心因素的自然发展,也考量社会背景因素的制约力量;同时引入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对立面,即尼柯莱的《少年维特之欢乐》为参照,使彼此的场域交锋提升到一个思想史的观念碰撞高度。同时在结合歌德艺术观"表现真实"的基础上进而发微知著,提炼出"青春迷惘"的普遍性命题,认为维特之死,固然有上述的一般原因在,但更有歌德作为德国文化所化之人的痛苦表现在内,维特之死,未尝不是殉节于未能大气磅礴贯穿而出、深受德意志知识精英关切的德国文化。维特的"真死"与歌德的"假殉",既显示出所谓"制度捆绑"的社会性根本原因,同时又提出了"文化假殉"的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思想史 古典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记
2
作者 申文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71-76,共6页
恩格斯在谈到德国的经济学著作时说:"这种著作就其乏味、肤浅、空洞、冗长和抄袭情况来说,只有德国的长篇小说才能与之相比。"(1)由于恩格斯指出的这些缺点的存在,到那时为止的德国小说很少得到佳评。
关键词 少年维特之烦恼 青年 长篇小说 爱情悲剧 爱情小说 人物性格 绿蒂 维特 散文诗 诗歌 情节 自传色彩 读者 寡妇 歌德 启蒙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德《维特》民国时期汉译考——兼论其书名汉译同浪漫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卫茂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4-88,共5页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中国曾被视为欧洲浪漫主义的重要作品之一。讨论其汉译史并论述德语"jung"和汉语译文"少年"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明汉语译名的浪漫主义背景及意义。
关键词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汉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培养
4
作者 常艳娥 《大学教育科学》 1998年第2期71-73,共3页
关键词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 心理防卫机制 挫折感 挫折观 挫折经验 少年维特之烦恼 消极情绪 主客观条件 合理利用 精神胜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与文学的冲突 被引量:94
5
作者 北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5-67,共3页
我与文学的冲突北村我回忆自己是一种困难,尤其是当你淹没在自身的现实之中的时候。我们无法对我们与我们面对的世界的关系进行检讨,原因在于没有一种东西能使我与对象分离,我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命名。命名是我消除与现实紧张关系的... 我与文学的冲突北村我回忆自己是一种困难,尤其是当你淹没在自身的现实之中的时候。我们无法对我们与我们面对的世界的关系进行检讨,原因在于没有一种东西能使我与对象分离,我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命名。命名是我消除与现实紧张关系的惟一途径,因为我由此获得了把握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价值 卡夫卡 五度空间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少年维特之烦恼 托尔斯泰 紧张关系 四度空间 实验小说 《施洗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隐私”
6
作者 王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隐私文学 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 后现代性 消费文化 少年维特之烦恼 文化生产 社会转型 期待视野 中国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者的白日梦──论小说的一种欣赏方式
7
作者 陈建新 张玲燕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1期78-81,共4页
读者的白日梦──论小说的一种欣赏方式陈建新,张玲燕一许多读者可能都有过这种感受,当他们阅读一部精彩的小说时,会恍恍惚惚进入作品情境中,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随着情节的推进或喜、或悲、或惧、或怒,直到读完小说,才回到现实... 读者的白日梦──论小说的一种欣赏方式陈建新,张玲燕一许多读者可能都有过这种感受,当他们阅读一部精彩的小说时,会恍恍惚惚进入作品情境中,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随着情节的推进或喜、或悲、或惧、或怒,直到读完小说,才回到现实中来。这种现象,被一些心理学家和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文学 白日梦 小说阅读 情绪体验 《红楼梦》 作品 审美心理距离 作家 阅读方式 少年维特之烦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泛神论思想对留学日本的青年郭沫若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启华 《外国语文》 1994年第4期37-41,共5页
五四时期,凡是立志改革的先进的中国人,都如饥似渴、兼收并蓄地大量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潮,并试图用这些思想武器来检验能不能救中国,能不能用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而达到使祖国富强的目的。当时,在日本留学的青年郭沫若自然地... 五四时期,凡是立志改革的先进的中国人,都如饥似渴、兼收并蓄地大量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潮,并试图用这些思想武器来检验能不能救中国,能不能用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而达到使祖国富强的目的。当时,在日本留学的青年郭沫若自然地受到西方思潮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形成他的泛神论思想。本文试从青年郭沫若泛神论思想形成的角度分析西方思潮对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泛神论 泰戈尔 留学日本 斯宾诺莎 人道精神 认识论 神的表现 西方思潮 少年维特之烦恼 以人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孤独”
9
作者 竺柏岳 《社会》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社会性 少年维特之烦恼 科学家 现代公共关系 无法弥补的损失 自我封闭 新信息时代 思维能力 学习成绩 新的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谛视大师
10
作者 曾繁亭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大师犹如先知,他们驾着语词的云朵,不断地从俗世的沼泽地向上升腾,并如精灵般吐出了串串神奇的秘语。大师的生存质地异于常人,他们命定地具有自由、刚劲、恣肆的张狂个性和"宁愿不要百万家财,也要弄清思想"的强大意志;... 大师犹如先知,他们驾着语词的云朵,不断地从俗世的沼泽地向上升腾,并如精灵般吐出了串串神奇的秘语。大师的生存质地异于常人,他们命定地具有自由、刚劲、恣肆的张狂个性和"宁愿不要百万家财,也要弄清思想"的强大意志;如果说我们常人的生命过程是在时间的绵延中慢慢"氧化",那他们的生命存在则堪称是在充满着烈焰与浓烟的钢炉中炽炽"燃烧"。造化妆大师的人生雕琢成了最完美生动的艺术文本;他们非但是在用笔墨描绘着五彩的人生,而且同时也是在用自己的骨血谱写着绚丽的艺术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沼泽地 海明威 命运 艺术文本 少年维特之烦恼 托尔斯泰 终极价值 艺术家 生命欲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德——人类光明未来的伟大歌者
11
作者 杨武能 《外国语文》 1983年第1期32-40,共9页
一个半世纪以前,1832年3月22日,在德国南部一座人口仅有六千多一点的小城魏玛,德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伟人歌德(Johann Wolfging von Goethe; 1749—1832)与世长辞了。这位大文豪、大思想家和大诗人,他在永远阖上自己聪慧的眼睛之前,要求... 一个半世纪以前,1832年3月22日,在德国南部一座人口仅有六千多一点的小城魏玛,德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伟人歌德(Johann Wolfging von Goethe; 1749—1832)与世长辞了。这位大文豪、大思想家和大诗人,他在永远阖上自己聪慧的眼睛之前,要求家人打开屋子里的全部窗户,最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多要一些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德国文学 席勒 德国南部 少年维特之烦恼 迈斯特 世界文学史 魏玛 华伦斯坦 人民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香旧影
12
作者 刘新 《出版广角》 2003年第12期69-70,共2页
《爱的教育》这是一本对中国读书界影响非常大的少年儿童读物,也是一本非常适合成人阅读的普及型图书。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 1846—1908),1926年首次被夏丐尊先生译成中文,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该书在国外初版于... 《爱的教育》这是一本对中国读书界影响非常大的少年儿童读物,也是一本非常适合成人阅读的普及型图书。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 1846—1908),1926年首次被夏丐尊先生译成中文,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该书在国外初版于1866年,至1904年已经有30多种文字的译本,再版300余次。在中国经夏先生翻译出版后,至1949年也有38版的重印次;“文革”结束后又陆续被发掘出来重译再版。书中究竟写了什么内容,能使它如此受读者欢迎,又有如此辉煌的出版业绩呢?我想用夏丐尊先生译序中的一段话作为旁证:“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儿童出版社 夏丐尊 先生 鲁迅传 少年维特之烦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比较
13
作者 杜轶文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2期19-21,共3页
18世纪启蒙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后的第二次思想文化运动。由于英、法、德三国截然不同的社会背景,使各国的启蒙运动呈现出迥异的风貌。英国当时已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英国的启蒙学者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已于国内完成之后,启... 18世纪启蒙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后的第二次思想文化运动。由于英、法、德三国截然不同的社会背景,使各国的启蒙运动呈现出迥异的风貌。英国当时已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英国的启蒙学者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已于国内完成之后,启蒙思想成了资产阶级巩固自己营垒的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学者 文学比较 文化运动 浮士德精神 鲁滨孙 人物形象 感伤主义 下层人民 市民阶层 少年维特之烦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德与现代阿拉伯文学
14
作者 宇宙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1年第3期52-55,76,共5页
阿拉伯学者对歌德的研究与译介德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创作的《浮土德》,不仅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伟大巨著,而且它与荷马史诗、但丁《神曲》齐名,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史诗之一。早在本世纪初,... 阿拉伯学者对歌德的研究与译介德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创作的《浮土德》,不仅是德国文学史上的伟大巨著,而且它与荷马史诗、但丁《神曲》齐名,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史诗之一。早在本世纪初,鲁迅先生就在报刊杂志上介绍歌德及其作品。1922年,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问世。1928年,郭老翻译的《浮士德》第一部与读者见面。此后,《浮士德》第二部以及歌德的其他一些作品先后被介绍到了中国,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对中国的知识阶层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因为歌德作品中反封建、反教会、追求个性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士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德国文学史 阿拉伯世界 靡非斯特 世界文学史 《神曲》 个性解放 玛甘泪 知识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情与道德
15
作者 邹建文 《电影文学》 1980年第10期95-96,共2页
爱情与文艺创作向来有不解之缘。虽然永恒主题的说法不一定恰当,但古往今来的许多优秀作品和艺术大师,都以描写爱情而闻名于世,却是事实。《孔雀东南飞》、《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罗密欧与朱丽叶》、《少年维特之烦... 爱情与文艺创作向来有不解之缘。虽然永恒主题的说法不一定恰当,但古往今来的许多优秀作品和艺术大师,都以描写爱情而闻名于世,却是事实。《孔雀东南飞》、《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罗密欧与朱丽叶》、《少年维特之烦恼》、《叶甫根尼·奥涅金》,曾产生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力量!如果艺苑中突然凋零了爱情之树,给文艺事业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是很难想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 少年维特之烦恼 《孔雀东南飞》 道德 艺术大师 《西厢记》 《牡丹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