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香果果生炭疽菌小GTP酶基因Rab7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1
作者 张承康 黄欣 +3 位作者 李希荣 郭彦超 郭田龙 陈美霞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7-1115,共9页
由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引起的百香果炭疽病是影响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解析果生炭疽菌致病分子机制对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鉴定得到百香果果生炭疽菌小GTP酶Rab7,并将其与多种真菌... 由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引起的百香果炭疽病是影响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解析果生炭疽菌致病分子机制对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鉴定得到百香果果生炭疽菌小GTP酶Rab7,并将其与多种真菌的Rab7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果生炭疽菌Rab7蛋白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Rab7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远,而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Rab7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Rab7基因敲除菌株△Rab7及Rab7基因回补菌株△Rab7/Rab7。表性分析发现,与野生型和△Rab7/Rab7相比,△Rab7在PDAY和MM培养基中的菌落直径显著下降,黑色素积累量显著增加,分生孢子产量显著减少。但△Rab7与野生型N425对H 2O 2胁迫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Rab7-GFP融合蛋白定位于液泡膜,且△Rab7液泡呈现碎片化分布,表明Rab7基因通过调控果生炭疽菌液泡融合维持其正常液泡形态。本研究结果为解析果生炭疽菌的致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果生炭疽菌 小gtp酶基因rab7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如旭 郭鹏 +7 位作者 任志军 赵国华 刘三妹 刘婷 资晓宏 胡正茂 夏昆 唐北沙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7-823,共7页
为了分析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突变特点,文章分别应用PCR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6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先证者和2... 为了分析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突变特点,文章分别应用PCR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6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先证者和27个散发病例进行LITAF和RAB7基因突变分析;应用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14个常染色体遗传的CMT家系先证者和27个散发患者进行LMNA和MTMR2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发现:LITAF基因c.269G→A、c.274A→G序列变异和LMNA基因c.1243G→A、c.1910C→T序列变异,未发现RAB7和MTMR2基因的序列变异。其中LITAF基因c.269G→A、LMNA基因c.1243G→A和c.1910C→T为新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LITAF基因c.274A→G为已知多态。说明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突变在中国人CMT患者中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 脂多糖诱导肿瘤坏死因子а(LITAF) Ras相关gtp结合蛋白7(rab7) 核纤层蛋白A/C(LMNA) 肌管蛋白相关蛋白2(MTMR2)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7蛋白参与了BLP耐受巨噬细胞对细菌清除能力增强的过程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舒祺 蔡军伟 +7 位作者 李雪 杨勤 黄林 罗海华 项静 乔敏 姜勇 刘靖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0-906,共7页
目的:探讨Rab GTP酶是否参与了对细菌脂蛋白(BLP)耐受的骨髓诱导分化巨噬细胞(BMDMs)杀菌能力增强的过程。方法:首先利用real-time PCR比较BLP耐受巨噬细胞和非耐受细胞中Rab5a、Rab5b、Rab7、Rab9、Rab9b、Rab11a、Rab11b、Rab12、Rab3... 目的:探讨Rab GTP酶是否参与了对细菌脂蛋白(BLP)耐受的骨髓诱导分化巨噬细胞(BMDMs)杀菌能力增强的过程。方法:首先利用real-time PCR比较BLP耐受巨噬细胞和非耐受细胞中Rab5a、Rab5b、Rab7、Rab9、Rab9b、Rab11a、Rab11b、Rab12、Rab32和Rab34的表达变化,筛选出水平升高的Rab7分子;进一步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Rab7的mRNA和蛋白表达是否在BLP耐受细胞感染大肠杆菌后继续升高;接下来用RNAi技术下调BLP耐受巨噬细胞Rab7表达,观察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及杀灭能力的影响。结果:在检测的10个Rab GTP酶中,Rab7在BLP耐受BMDMs的mRNA水平升高,是非耐受细胞的1.4倍;进一步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Rab7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BLP耐受细胞感染大肠杆菌后,随着时间延长均明显升高;下调Rab7表达不影响BLP耐受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但是显著降低其对细菌的杀灭能力。结论:BLP耐受通过上调巨噬细胞Rab7的表达,在增强巨噬细胞对细菌的杀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蛋白 耐受 细菌清除 rab gtp rab7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