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核迁移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德富 牛乐 +1 位作者 孙春阳 张小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0-143,共4页
利用RT-PCR方法从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中克隆了全长核迁移蛋白C(Nuclear distribution C,NUDC)基因,构建了该基因的毕赤酵母表达质粒pPICZaA-NUDC并在受体细胞Pichia pastorisGS115中获得表达,通过制备融合表达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分析其... 利用RT-PCR方法从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中克隆了全长核迁移蛋白C(Nuclear distribution C,NUDC)基因,构建了该基因的毕赤酵母表达质粒pPICZaA-NUDC并在受体细胞Pichia pastorisGS115中获得表达,通过制备融合表达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分析其对黑色素瘤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克隆的NUDC基因全长1 000 bp,含有完整的编码框,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该基因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5 kD。表达的蛋白能与兔抗NUDC抗体发生反应,制备的NUDC蛋白抗体可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迁移蛋白C b16黑色素瘤细胞 毕赤酵母 M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通过JAK2/STAT3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活力 被引量:1
2
作者 谭东明 谢奇 +2 位作者 丁旭 张艳军 尹红英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9-1115,共7页
目的:探究三七总皂苷(PNS)通过JAK2/STAT3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活力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B16-F10细胞和巨噬细胞RAW264.7,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NS对RAW264.7或B16-F1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实验分为空白组(仅B16... 目的:探究三七总皂苷(PNS)通过JAK2/STAT3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活力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B16-F10细胞和巨噬细胞RAW264.7,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NS对RAW264.7或B16-F1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实验分为空白组(仅B16-F10细胞)、对照组(B16-F10细胞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不同浓度(50、100、200μg/mL)PNS组(B16-F10细胞与RAW 264.7细胞共培养)及200μg/mL PNS+colivelin[(B16-F10细胞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0.5μmol/L colivelin JAK2/STAT3通路激活剂)]组,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共培养细胞的存活率和凋亡率,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变化;ELISA实验检测上清液中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的水平,qPCR法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基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L-12、CD206、精氨酸酶-1(Arg-1)mRNA表达,WB法检测细胞中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不同浓度PNS对单独培养的RAW264.7、B16-F10细胞的存活率均无明显影响(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PNS呈浓度依赖性地促进共培养细胞凋亡、IL-6、TNF-α、IL-1β蛋白和IL-12、iNOS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均P<0.05),降低共培养细胞的存活率、JAK2与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均P<0.05),PNS对共培养细胞的作用部分被colivenlin抑制。结论:PNS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促进M1巨噬细胞极化进而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黑色素瘤 b16-F10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 JAK2/STAT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含羞草碱调控ROS/JNK/c-Jun轴诱导黑色素瘤细胞线粒体凋亡的研究
3
作者 赵盈 姜盼 +3 位作者 雷丹 林海燕 潘钊海 李德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8-688,共11页
目的探讨左旋含羞草碱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左旋含羞草碱对黑色素瘤A375和B1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评估左旋含羞草碱对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左旋含羞草碱对... 目的探讨左旋含羞草碱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左旋含羞草碱对黑色素瘤A375和B1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评估左旋含羞草碱对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左旋含羞草碱对细胞凋亡、ROS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cl-2、Bax、Cyt C、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Bim-EL、Bad、p-JNK、p-c-Jun、p-MKK4及p-ASK1等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荷瘤小鼠分别接受生理盐水、左旋含羞草碱及左旋含羞草碱联合NAC治疗后,进行肿瘤组织学和TUNEL染色分析。结果左旋含羞草碱显著抑制了A375和B16细胞的增殖,并明显促进了细胞发生凋亡。Western blot提示左旋含羞草碱可显著提升胞质内的Apaf-1和Cyt C的含量,上调了细胞内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Bax、Bim-EL和Bad的表达,下调了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左旋含羞草碱显著诱导A375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累积,激活了JNK/c-Jun信号通路,表现为p-JNK、p-c-Jun、p-MKK4及p-ASK1蛋白水平的显著升高。此外,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能够显著拮抗左旋含羞草碱诱导的ROS积累,进而逆转左旋含羞草碱对黑色素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在体内实验中,NAC同样能够显著拮抗左旋含羞草碱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肿瘤体积的增加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逆转。结论左旋含羞草碱通过增加ROS水平和激活JNK/c-Jun信号通路,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含羞草碱 黑色素瘤 A375细胞 b16细胞 细胞凋亡 ROS/JNK/c-Ju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儿茶酸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酪氨酸酶活力及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美花 石艳 +2 位作者 李智聪 王秋红 陈清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2-845,共4页
酪氨酸酶是生物体内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其抑制剂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中筛选安全的酶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为模型,研究了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原儿茶酸对黑色素生成和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 酪氨酸酶是生物体内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其抑制剂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中筛选安全的酶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为模型,研究了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原儿茶酸对黑色素生成和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原儿茶酸可显著降低细胞的黑色素含量,浓度为10μmol/L时使黑色素含量降低60%.进一步研究发现,原儿茶酸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粗提取和共培养体系中的酪氨酸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粗提酪氨酸酶的活力半抑制浓度(IC50)约为160μmol/L,与共培养体系中酪氨酸酶活力的抑制、抑制剂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10μmol/L作用54h可使酪氨酸酶活力下降88%.本研究为原儿茶酸作为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b16细胞) 酪氨酸酶 黑素生成 原儿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提取物对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贞纯 贾玲燕 +3 位作者 毛祖法 金恩惠 王广伟 屠幼英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472,共8页
研究了茶叶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分别用茶黄素单体(TF1)、EGCG、纯度为40%的茶黄素(TF40)处理细胞,然后观察细胞形态,并以溴化二苯四偶氮法(MTT法)测定受试物对黑色素细胞活力... 研究了茶叶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分别用茶黄素单体(TF1)、EGCG、纯度为40%的茶黄素(TF40)处理细胞,然后观察细胞形态,并以溴化二苯四偶氮法(MTT法)测定受试物对黑色素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左旋多巴为底物测定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细胞中的黑色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各化合物对B16黑色素瘤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细胞活性、酪氨酸酶浓度和黑色素合成量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这3种茶提取物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黑色素合成,从而达到美白的效果,且茶叶提取物的效果优于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提取物 b16黑色素瘤细胞 黑色素 酪氨酸酶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爪皮胶原多肽对蘑菇酪氨酸酶及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龙 许光治 +4 位作者 高前欣 周萌 王姝 倪勤学 张有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9-33,共5页
研究分子质量低于3 kDa鸡爪皮胶原多肽对蘑菇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及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合成的影响。以L-多巴为底物,研究胶原肽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及抑制动力学。然后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验证提取鸡爪皮胶原多肽的安全性及... 研究分子质量低于3 kDa鸡爪皮胶原多肽对蘑菇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及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合成的影响。以L-多巴为底物,研究胶原肽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及抑制动力学。然后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验证提取鸡爪皮胶原多肽的安全性及对黑色素合成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分子质量低于3 kDa的鸡爪皮胶原多肽抑制蘑菇酪氨酸酶的IC50值为0.570 mg/mL,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米氏常数Km和抑制常数Ki分别为24.68μmol/mL和10.76 mg/mL。鸡爪皮胶原多肽在0~200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细胞的增殖活性没有影响,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胞黑色素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爪皮胶原多肽 蘑菇酪氨酸酶 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CJ9111对小鼠B_(16)黑色素瘤细胞肺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涛 王心华 许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64-365,共2页
肿瘤转移是个多步骤的连续过程。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扩散,浸润细胞外基质,穿透血管壁,在血管内聚积,附着于血管内皮等一系列过程形成转移灶。所有这些过程都与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有关。自从发现佛波酯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后,表明了... 肿瘤转移是个多步骤的连续过程。瘤细胞从原发部位扩散,浸润细胞外基质,穿透血管壁,在血管内聚积,附着于血管内皮等一系列过程形成转移灶。所有这些过程都与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有关。自从发现佛波酯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后,表明了蛋白激酶C(PKC)在调控肿瘤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KC的活性与肿瘤转移呈正相关,且某些PKC抑制剂能抑制肿瘤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肿瘤转移 肺转移 b16黑色素瘤 蛋白激酶C抑制剂 小鼠 胞外基质 内聚 附着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GKHKNK八肽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刚 田丹 +9 位作者 安丽萍 张成义 黎云 孙靖辉 李坦 杨松 高丽囡 张秀娟 李坦诚 杜培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5-828,924,共5页
目的:观察GHGKHKNK八肽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为开发具有我国独立的知识产权、针对性强的抗癌小肽类药物奠定临床前的实验基础。方法:MTT法检测GHGKHKNK八肽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应用C57BL... 目的:观察GHGKHKNK八肽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为开发具有我国独立的知识产权、针对性强的抗癌小肽类药物奠定临床前的实验基础。方法:MTT法检测GHGKHKNK八肽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应用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建立人工肺转移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分析检测GHGKHKNK八肽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肺转移瘤形成的影响。结果:1×10-4mol.L-1GHGKHKNK八肽作用48h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17.4%;高剂量组(500μg.kg-1.d-1)GHGKHKNK八肽明显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肺转移。结论:GHGKHKNK八肽具有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生长和侵袭转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GKHKNK 黑色素瘤b16-F10细胞 肿瘤转移 C57bL/6J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LacZ基因在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洁平 吴云 +5 位作者 李慧 曹广文 徐容 郑红 潘卫 邓松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LacZ基因转移在B1 6细胞的转导效率。方法 腺病毒介导的LacZ基因转导B1 6细胞。结果 当MOI为 50~ 1 0 0 ,即可获得较高的转导效率 ,达 90 %± 1 %。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在B1 6细胞能获得较高的转...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LacZ基因转移在B1 6细胞的转导效率。方法 腺病毒介导的LacZ基因转导B1 6细胞。结果 当MOI为 50~ 1 0 0 ,即可获得较高的转导效率 ,达 90 %± 1 %。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在B1 6细胞能获得较高的转导效率和目的基因的有效表达。提示腺病毒载体作为一种高效的基因转移载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介导 LACZ基因 小鼠 黑色素瘤 b16细胞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体外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芳君 蓝吴涛 +3 位作者 李鹏飞 许冬梅 张磊 朱芷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80-1286,共7页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以期为将茶多酚用于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茶多酚(0.05、0.10和0.15 g/L)处理B16F10细胞,不处理(0 g/L)的作为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情况,...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以期为将茶多酚用于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茶多酚(0.05、0.10和0.15 g/L)处理B16F10细胞,不处理(0 g/L)的作为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情况,计算生长抑制率;不同浓度茶多酚处理细胞24 h后,采用划痕试验评价细胞的迁移能力;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B16F10细胞中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和黑色素形成限速酶(tyrosinase,TYR)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05 g/L茶多酚对B16F10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0.10和0.15 g/L茶多酚对B16F10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0.05、0.10和0.15 g/L茶多酚对B16F10细胞的迁移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升高,MITF和TYR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呈浓度依赖性降低,与对照组相比,0.05 g/L茶多酚显著降低MITF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0.10和0.15 g/L茶多酚均极显著降低MITF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0.10和0.15 g/L茶多酚均极显著降低TYR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0.10和0.15 g/L茶多酚对B16F1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能降低黑色素生成基因MITF和TYR的表达,表明茶多酚能抑制黑色素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b16F10细胞 茶多酚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黄酮对B16黑色素瘤细胞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马晶波 冯树芳 +2 位作者 李锋 黄岚 郑志忠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 研究甘草黄酮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并与一些美白药物进行比较,探讨其美白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的B16黑色素瘤细胞系的细胞活力、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细胞内黑素含量的影响,并与氢醌、熊果苷及维生素C磷酸酯... 目的 研究甘草黄酮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并与一些美白药物进行比较,探讨其美白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的B16黑色素瘤细胞系的细胞活力、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细胞内黑素含量的影响,并与氢醌、熊果苷及维生素C磷酸酯的结果比较。结果 几种化合物对B16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药物作用后细胞黑素生成量显著减少。甘草黄酮和维生素C磷酸酯的细胞毒性较低,而氢醌和熊果苷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 甘草黄酮有较强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的作用,同时对黑素细胞的细胞毒性较低,是较为安全有效的美白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黄酮 b16黑色素瘤细胞 黑素合成 美白化学物 色素沉着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小飞 马瑞东 +3 位作者 尚观胜 付强 李书平 何小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作用于B16-F10细胞24 h,MTT法检测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B16-F1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 目的:探讨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作用于B16-F10细胞24 h,MTT法检测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B16-F1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在C57BL/6小鼠上面建立黑色素瘤模型,采用静脉给药,观察其对黑色素瘤模型的增殖影响。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在细胞和组织层面对抗细胞凋亡蛋白BCL-1的表达影响。结果: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可以明显抑制B16-F10细胞的增殖。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导B16-F10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周期于S期。采用静脉注射给药,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在细胞和组织层面,可以抑制抗凋亡蛋白BCL-1的表达。结论: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可以抑制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增殖,可能与其促进细胞凋亡有关;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导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抗凋亡单位BCL-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黑色素瘤b16-F10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鼠白细胞介素-12基因腺病毒载体(AdCMVIL-12)抗B16黑色素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航 王建伟 +4 位作者 车广华 张海英 苑晓军 陈立 陈远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57-458,共2页
关键词 细胞介素-12 腺病毒载体 AdCMVIL-12 b16细胞 黑色素瘤 实验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CDKN2B-AS1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利丽 孙素姣 +2 位作者 刘艳 陈燕 陈星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DKN2B反义RNA1(long non-coding RNA CDKN2B-antisense RNA 1,lncRNA CDKN2B-AS1)通过靶向miR-7-5p影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用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构建shRNA CDKN2B-AS1载体...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DKN2B反义RNA1(long non-coding RNA CDKN2B-antisense RNA 1,lncRNA CDKN2B-AS1)通过靶向miR-7-5p影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用黑色素瘤B16-F10细胞,构建shRNA CDKN2B-AS1载体并转染到B16-F10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sh-CDKN2B-AS1组、miR-7-5p mimics组、miR-7-5p inhibitor组。用RT-PCR检测转染后B16-F10细胞中CDKN2B-AS1表达水平,用克隆形成实验和MTT法检测克隆形成数及细胞的增殖能力,用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证CDKN2B-AS1和miR-7-5p相互间靶向关系。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miR-7-5p mimics、inhibitor后B16-F10细胞中miR-7-5p和Ki67、cleaved caspase-3、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Twis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h-CDKN2B-AS1组B16-F10细胞中CDKN2B-AS1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均P<0.01)。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CDKN2B-AS1与miR-7-5p存在靶向作用关系。sh-CDKN2B-AS1组与miR-7-5p mimics组细胞中miR-7-5p和cleaved caspase-3、E-cadherin水平均明显上调(均P<0.05),Ki67、N-cadherin、Twist1水平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CDKN2BAS1通过靶向miR-7-5p促进黑色素瘤发展,干扰CDKN2B-AS1可抑制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CDKN2b-AS1 miR-7-5p 黑色素瘤 b16-F10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5
作者 郑先珍 姚秋娥 +3 位作者 石三军 李欣 卢来春 赵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169-2175,共7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凋亡、致瘤性的影响及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ATRA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增殖能力的影响。显微镜下...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凋亡、致瘤性的影响及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ATRA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增殖能力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给药后两种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TRA对B16F10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分别采用DAPI染色和Annexin V-FITC/PI染色观察B16F10细胞凋亡情况,JC-1染色实验检测B16F10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B16F10细胞中Caspase-9、Caspase-3的活化情况,利用体内成瘤实验观察ATRA对B16F10细胞致瘤性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ATRA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B16F10细胞和L929细胞增殖,但B16F10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低于L929细胞的存活率(P<0.05);分别以低、中、高3个浓度(6.25、16、40μmol/L)的ATRA处理细胞24 h后,显微镜下可见B16F10细胞在中浓度时呈凋亡样改变,高浓度时细胞基本死亡,丧失正常形态;而L929细胞形态仅在高浓度时发生显著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提示B16F10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在中浓度即受到明显抑制(P<0.05);继续以中浓度(16μmol/L)的ATRA作用B16F10细胞24 h,DAPI染色可见细胞核裂解,甚至可见凋亡小体;Annexin V-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测得细胞凋亡率为(37.27±4.42)%;JC-1染色实验提示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得给药后Caspase-9、Caspase-3显著被活化,活性分别增加了(1.54±0.00)、(3.09±0.01)倍(P<0.05);成瘤实验结果显示ATRA处理后的B16F10细胞致瘤性显著降低(P<0.01),甚至消失。结论 ATRA能显著抑制B16F10细胞体外增殖、迁移能力,并能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活化Caspase-9、Caspase-3蛋白诱导细胞凋亡,进而抑制B16F10致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恶性黑色素瘤 b16F10细胞 增殖 迁移 凋亡 致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RH/M2融合蛋白致敏DC疫苗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移植瘤的抑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荣月 马云菲 +4 位作者 袁玉婷 张昕黎 李曼曼 苗梓韬 金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8-475,共8页
目的:制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与M2的融合蛋白(GnRH/M2),研究由该融合蛋白致敏而成的DC疫苗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 ET28a-ans B-CGnRH3-hinge-MVP-M2质粒... 目的:制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RH)与M2的融合蛋白(GnRH/M2),研究由该融合蛋白致敏而成的DC疫苗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 ET28a-ans B-CGnRH3-hinge-MVP-M2质粒,该质粒转化的工程菌在乳糖的诱导下,融合蛋白ans B-C-GnRH3-hinge-MVP-M2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超声破碎、洗涤和乙醇分级沉淀纯化后,通过酸水解将蛋白多肽GnRH3-hinge-MVP-M2释放出来,并通过DEAE-52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分离。将此融合多肽致敏DC获得DC疫苗。构建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按接种疫苗不同,分为:环磷酰胺组(CTX)、GnRH/M2融合蛋白致敏DC组(GDC)、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DC组(BDC)、GnRH/M2融合蛋白致敏DC+环磷酰胺组(GDCTX)、肿瘤细胞裂解物致敏DC+环磷酰胺组(BDCTX)和生理盐水组(NS),观察GnRH/M2疫苗对模型小鼠的移植瘤生长、CTL杀伤能力和T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 ET28a-ans B-C-GnRH3-hinge-MVP-M2质粒并高效表达融合蛋白。GDC组移植瘤生长明显慢于NS组(P<0.05),且与BDC组相似(P>0.05);GDCTX组抑瘤效果虽进一步提高,但与CTX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对B16F10细胞的杀伤作用和对T细胞增殖作用均优于阴性对照组(P<0.05或P<0.01),且GDC组与BD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初步证明融合多肽GnRH/M2致敏的DC疫苗能有效抑制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小鼠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树突状细胞 b16F10细胞 黑色素瘤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B1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的体内外抑瘤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英 李秀娟 +2 位作者 孙祖玥 龚守良 李修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黑色素瘤B16细胞胞浆HSP-抗原肽复合物(HAC)的制备、免疫原性的诱导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Tris-HCI提取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制备B16细胞HAC,通过C57BL/6J小鼠... 目的:黑色素瘤B16细胞胞浆HSP-抗原肽复合物(HAC)的制备、免疫原性的诱导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Tris-HCI提取和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制备B16细胞HAC,通过C57BL/6J小鼠体内诱导特异性CTL,再经体内、体外实验检测其抑癌作用。结果:凝胶过滤获得的含60~97kD蛋白的41,47和53管的HAC可以降低肿瘤发生率、延长肿瘤出现时间及降低小鼠死亡率。结论:B16细胞胞浆中的60~97kD的HAC具有免疫原性及抑瘤作用,为制备肿瘤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 黑色素瘤 b16细胞 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水溶性总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悦 宋岩 +2 位作者 陈艳艳 边帅 王思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4-968,共5页
目的探讨葛根水溶性总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影响。方法给予葛根水溶性总蛋白(0.1、0.3、0.5 mg/mL)处理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48 h,并设置对照组,采用MTT法观察药物对B16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多巴氧化法检测给药后细胞内酪氨酸酶的... 目的探讨葛根水溶性总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影响。方法给予葛根水溶性总蛋白(0.1、0.3、0.5 mg/mL)处理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48 h,并设置对照组,采用MTT法观察药物对B16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多巴氧化法检测给药后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NaOH裂解法检测细胞中黑色素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B1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B16细胞Bax、Bcl-2、TRP-1、TYR、MITF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B16细胞TRP-1、TYR、MITF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葛根水溶性总蛋白干预后,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中酪氨酸酶活性、黑色素水平、线粒体膜电位、Bcl-2、TRP-1、TYR、MITF蛋白与mRNA表达降低(P<0.05,P<0.01),细胞凋亡率升高、Bax蛋白与mRNA表达(P<0.05,P<0.01)。结论葛根水溶性总蛋白能够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增殖,其作用机制与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黑色素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水溶性总蛋白 黑色素瘤细胞b16 酪氨酸酶 黑色素 线粒体膜电位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S/IL-12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19
作者 何永林 杨春 +3 位作者 张黎 徐蕾 李娜 王渝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体外检测人GLS活性肽和小鼠IL-12基因的共表达产物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将含GLS活性肽和小鼠IL-12基因的共表达质粒转染黑色素瘤细胞B16并用RT-PCR检测其表达,再用MTT试验、Hoechst33258染色、AO/E... 目的:体外检测人GLS活性肽和小鼠IL-12基因的共表达产物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将含GLS活性肽和小鼠IL-12基因的共表达质粒转染黑色素瘤细胞B16并用RT-PCR检测其表达,再用MTT试验、Hoechst33258染色、AO/EB染色和AnnexinⅤ—FITC流式细胞分析检测基因表达产物对B16细胞的增殖抑制与促凋亡作用。结果:GLS活性肽和小鼠IL-12基因能在B16细胞中表达,MTT法观察到表达产物对B16有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经Hoechst33258染色、AO/EB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观察到细胞核浓缩、深染、细胞膜改变等凋亡特征,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GLS活性肽和小鼠IL-12基因的共表达产物对黑色素瘤细胞B16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溶素 黑色素瘤细胞b16 增殖 凋亡 IL-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B1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HAC)的提纯及其抑瘤作用
20
作者 杨英 付士波 +3 位作者 李秀娟 陈沙力 龚守良 李修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1-211,共1页
关键词 黑色素瘤 b16细胞 热休克蛋白 H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