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儿茶酸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酪氨酸酶活力及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美花 石艳 +2 位作者 李智聪 王秋红 陈清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2-845,共4页
酪氨酸酶是生物体内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其抑制剂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中筛选安全的酶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为模型,研究了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原儿茶酸对黑色素生成和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 酪氨酸酶是生物体内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其抑制剂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中筛选安全的酶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为模型,研究了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原儿茶酸对黑色素生成和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原儿茶酸可显著降低细胞的黑色素含量,浓度为10μmol/L时使黑色素含量降低60%.进一步研究发现,原儿茶酸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粗提取和共培养体系中的酪氨酸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粗提酪氨酸酶的活力半抑制浓度(IC50)约为160μmol/L,与共培养体系中酪氨酸酶活力的抑制、抑制剂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10μmol/L作用54h可使酪氨酸酶活力下降88%.本研究为原儿茶酸作为酪氨酸酶抑制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B16细胞) 酪氨酸酶 黑素生成 原儿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生理活性物质对胃癌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霞 苟萍 +2 位作者 孙桂琳 孙素荣 索菲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7-561,共5页
目的:研究大蒜生理活性物质对人胃癌细胞MGC-9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B16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经大蒜素及其前体物... 目的:研究大蒜生理活性物质对人胃癌细胞MGC-9和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B16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经大蒜素及其前体物质蒜氨酸、蒜氨酸酶和蒜氨酸+蒜氨酸酶处理后,MGC-9和B16细胞不同程度变圆,体积缩小,脱壁细胞增多;除蒜氨酸酶外,蒜氨酸、大蒜素和蒜氨酸+蒜氨酸酶都能诱导MGC-9和B16产生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蒜氨酸+蒜氨酸酶的作用尤为显著。大蒜素和蒜氨酸+蒜氨酸酶阻滞B16细胞于G0/G1期。结论:本文由大蒜提取物处理后结果与已发表的临床研究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大蒜素 蒜氨酸 蒜氨酸酶 人胃癌细胞MGC-9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J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0
3
作者 孟星君 李孝东 +5 位作者 刘俊 周康熙 崔庆亚 胡仁萍 闫荣 戴克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建立C57BL/6 J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的接种方式、细胞接种数量和成瘤周期。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1)取6~8周龄,雄性小鼠18只,随机分三组,每组6只,分别采取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 目的探讨建立C57BL/6 J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的接种方式、细胞接种数量和成瘤周期。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1)取6~8周龄,雄性小鼠18只,随机分三组,每组6只,分别采取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方式,每只小鼠注射100μL(3×10~6个细胞)B16F10细胞悬液,2周后,解剖小鼠并观察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2)分3组,同上,经尾静脉分别注射3×10~6个细胞、1×10~6个细胞、3×10~5个细胞,2周后,解剖小鼠并观察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3)分3组,同上,尾静脉注射1×10~6个细胞,分别于1周、2周、3周解剖小鼠,观察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结果 1)尾静脉注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小鼠发生肺转移的成功率为100%,而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未发生肺转移。2)接种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数量为1×10~6时,发生肺部转移的黑色素瘤细胞数量适中;接种细胞数量为3×10~6时,发生肺部转移的黑色素瘤细胞数量过多;接种细胞数量为3×10~5时,发生肺部转移的黑色素瘤细胞数量较少。3)尾静脉注射1×10~6个小鼠黑色素瘤细胞,饲养2周后,可以观察到黑色素瘤细胞明显的肺部转移,且不会导致小鼠死亡;饲养3周,黑色素瘤细胞肺部转移数量过多,且小鼠死亡过半;饲养1周,黑色素瘤细胞肺部转移数量较少。结论经尾静脉注射1×10~6个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生长2周时间,为构建C57BL/6 J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推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 J小鼠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 肺转移 肿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爪皮胶原多肽对蘑菇酪氨酸酶及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龙 许光治 +4 位作者 高前欣 周萌 王姝 倪勤学 张有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9-33,共5页
研究分子质量低于3 kDa鸡爪皮胶原多肽对蘑菇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及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合成的影响。以L-多巴为底物,研究胶原肽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及抑制动力学。然后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验证提取鸡爪皮胶原多肽的安全性及... 研究分子质量低于3 kDa鸡爪皮胶原多肽对蘑菇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及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合成的影响。以L-多巴为底物,研究胶原肽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作用及抑制动力学。然后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验证提取鸡爪皮胶原多肽的安全性及对黑色素合成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分子质量低于3 kDa的鸡爪皮胶原多肽抑制蘑菇酪氨酸酶的IC50值为0.570 mg/mL,抑制属于非竞争性抑制,米氏常数Km和抑制常数Ki分别为24.68μmol/mL和10.76 mg/mL。鸡爪皮胶原多肽在0~200μ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细胞的增殖活性没有影响,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胞黑色素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爪皮胶原多肽 蘑菇酪氨酸酶 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白片挥发油的GC-MS分析及其对黑色素瘤细胞B16脱黑色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段松冷 韦元元 +4 位作者 顾红燕 刘俊丽 田佳懿 刘敏 孙路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45-2049,共5页
目的 对祛白片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研究其对黑色素瘤细胞B16脱黑色素模型的影响。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GC-MS分析鉴定其成分。H_(2)O_(2)诱导建立B16细胞脱黑色素模型,在光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CCK-8法检测脱黑色素细胞增殖... 目的 对祛白片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研究其对黑色素瘤细胞B16脱黑色素模型的影响。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GC-MS分析鉴定其成分。H_(2)O_(2)诱导建立B16细胞脱黑色素模型,在光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CCK-8法检测脱黑色素细胞增殖,NaOH裂解法检测黑色素形成,酶标法检测挥发油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挥发油成分中1-甲基-2,4-二(丙-1-烯-2-基)-1-乙烯基环己烷含量最高,(2E,4E)-deca-2,4-二醛次之,4a-甲基-1-亚甲基-7-(丙-1-烯-2-基)十氢萘再次之。祛白片各剂量挥发油作用24 h后脱黑色素细胞数、细胞增殖活性、黑色素合成增加,作用48 h后减少。不同剂量祛白片挥发油对酪氨酸酶呈不同趋势作用。结论 祛白片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为脂肪烃类,其次为环烃类,有促进脱黑色素细胞生长繁殖、升高黑色素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白片 挥发油 GC-MS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 黑色素 酪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罗布泊盐湖链霉菌的鉴定及其代谢产物对酪氨酸酶活性、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俊 付建红 +3 位作者 王玉苗 阮文伟 聂慧林 崔凤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548-1556,共9页
本研究采用多相分类法对一株分离自新疆罗布泊盐湖链霉菌89-2-2进行鉴定,通过CCK-8法、L-多巴氧化法和NaOH溶解法检测该菌株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的影响。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为指标... 本研究采用多相分类法对一株分离自新疆罗布泊盐湖链霉菌89-2-2进行鉴定,通过CCK-8法、L-多巴氧化法和NaOH溶解法检测该菌株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的影响。以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为指标,应用LC-MS代谢组学方法检测链霉菌89-2-2发酵条件优化前后所产生的差异代谢物,分析可能具有抑制活性的代谢产物类型。结果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西唐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setonii)89-2-2。S.setonii 89-2-2乙酸乙酯提取物在100~1000μg/mL浓度范围内几乎无细胞毒性,但能有效抑制B16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生成,与空白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代谢组学实验的结果显示S.setonii 89-2-2产生的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维生素类化合物、芳香类化合物和羧酸类化合物。本研究为从新疆罗布泊链霉菌中开发酪氨酸酶抑制剂和黑色素合成抑制剂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泊链霉菌 代谢产物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 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 黑色素合成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hCGβ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稳定转染B16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亮 王宇 +4 位作者 江乐 阎瑾琦 王越 胡明明 于继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23-626,共4页
目的:构建人hCGβ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建立稳定表达人hCGβ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出人hCGβ全长基因的cDNA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中,并... 目的:构建人hCGβ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建立稳定表达人hCGβ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出人hCGβ全长基因的cDNA编码区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中,并加入酶切位点和6×His标签,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IRES—neo—hCGβ-(His)6。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其稳定转染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出阳性克隆。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人hCGβ在B16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序列分析,pIRES—neo—hCGβ一(His)6重组体构建正确,最终建立的表达人hCGβ基因的B16细胞系阳性率高于90%。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lRES—neo—hCGβ-(His)6,建立的稳定转染人hCGβ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能够高效表达hCGβ基因。该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人hCGβ抗肿瘤基因疫苗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为hCGβ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GΒ 稳定转染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稳定表达HER2多表位基因B16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贺 向泽敏 +5 位作者 吴秀丽 王莉 卫红飞 万敏 王丽颖 于永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建立体内稳定表达HER2多表位基因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系。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GFP-HER2,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其稳定转染入B16细胞,G418克隆筛选及体内传代后,流式细胞术(FCM)分选出GFP-HER2表达阳性... 目的:建立体内稳定表达HER2多表位基因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系。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GFP-HER2,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其稳定转染入B16细胞,G418克隆筛选及体内传代后,流式细胞术(FCM)分选出GFP-HER2表达阳性细胞群,对该群细胞进行无G418条件下的单克隆筛选并进行体内稳定性检测。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序列分析,pcDNA3-GFP-HER2构建正确;最终建立的表达HER2基因B16细胞系体内传代后GFP-HER2阳性率高于90%。结论:成功建立了体内稳定表达HER2多表位基因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为其他体内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转染细胞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 HER2 阳离子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PV)58型E6E7融合基因的B16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鹤 于继云 李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构建pIRES-neo-HPV58E6E7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建立稳定表达HPV58E6E7基因的B16细胞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出HPV58E6E7融合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中,并加... 目的:构建pIRES-neo-HPV58E6E7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建立稳定表达HPV58E6E7基因的B16细胞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出HPV58E6E7融合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中,并加入酶切位点和6×his标签,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RES-neo-HPV58E6E7。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其转染入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出稳定转染的阳性克隆。利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等检测方法验证HPV58E6E7融合基因在稳定转染的B16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经PCR、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测序分析,pIRES-neo-HPV58E6E7重组质粒构建正确,转染B16细胞株后,经过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等检测显示B16细胞株能够稳定、高效表达HPV58E6E7融合基因,表明B16-HPV58E6E7稳定转染细胞系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pIRES-neo-HPV58E6E7真核表达载体,建立了可以高效、稳定表达HPV58E6E7融合基因的B16细胞系。该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HPV58治疗性基因疫苗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靶细胞,为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58型 E6E7基因 稳定转染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苦苷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静 魏鉴腾 +4 位作者 裴栋 陈文雅 刘建飞 邸多隆 刘晔玮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998-2003,共6页
本文通过测定橄榄苦苷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和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分析橄榄苦苷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机理和抑制类型,研究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 本文通过测定橄榄苦苷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和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分析橄榄苦苷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机理和抑制类型,研究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0、200μmol/L的橄榄苦苷对B16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8.96%±2.53%和33.41%±3.74%。橄榄苦苷对蘑菇酪氨酸酶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_(50)为0.210 mmol/L。动力学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类型为可逆性非竞争性抑制。综上,橄榄苦苷对B16细胞酪氨酸酶和蘑菇酪氨酸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实验结果可为橄榄苦苷作为美白原料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苦苷 酪氨酸酶 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 抑制活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