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9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黎涵玥 阳莲 +2 位作者 刘剑锋 张舒飞 洪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5-332,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L929细胞增殖和其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提取4周龄C57BL/6小鼠的BMSCs。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BMSCs的表型。将L929细胞分为对照组(L929细胞)、共培养组(L929细胞与BMSCs)、Ja...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L929细胞增殖和其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提取4周龄C57BL/6小鼠的BMSCs。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BMSCs的表型。将L929细胞分为对照组(L929细胞)、共培养组(L929细胞与BMSCs)、Janus激酶(JAK)抑制剂WP1066组(WP1066处理L929细胞与BMSCs)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DMSO处理L929细胞与BMSCs)。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L929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L929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L929细胞中ColⅠ和ColⅢ蛋白表达。结果:BMSCs表面抗原(SA)荧光检测,BMSCs表达表面标志物CD29+、CD45-、CD90+和CD105+。CCK-8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共培养组L929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DMSO组L929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共培养组比较,WP1066组L929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共培养组和DMSO组L929细胞中ColⅠ及Col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共培养组比较,WP1066组L929细胞中ColⅠ和Col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DMSO组比较,WP1066组L929细胞中ColⅠ和Col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共培养组和DMSO组L929细胞中ColⅠ及ColⅢ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与共培养组比较,WP1066组L929细胞中ColⅠ和ColⅢ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与DMSO组比较,WP1066组L929细胞中ColⅠ和ColⅢ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 (STAT3)信号通路促进小鼠L929细胞增殖及胶原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骨髓充质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Ⅰ型胶原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JANUS激酶2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VHD小鼠血清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能力体外细胞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2
作者 许润香 李佩霖 +9 位作者 田家仪 汤杰 尹博丰 虞富豪 王飞燕 李晓彤 张晓宇 夏文戎 朱恒 丁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5-261,共7页
目的:借助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小鼠血清,建立模拟aGVHD骨髓微环境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并探究aGVHD小鼠血清对间充质干细胞(MSC)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6-8周龄C57BL/6N雌鼠和BALB/c雌鼠分别作为aGVHD模型的供鼠和受鼠。... 目的:借助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模型小鼠血清,建立模拟aGVHD骨髓微环境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并探究aGVHD小鼠血清对间充质干细胞(MSC)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6-8周龄C57BL/6N雌鼠和BALB/c雌鼠分别作为aGVHD模型的供鼠和受鼠。全身照射致死剂量(8.0 Gy,72.76 cGy/min)γ射线后4-6 h内,受鼠经尾静脉输注供鼠来源骨髓细胞(每只1×10^(7)),以建立骨髓移植(BMT)小鼠模型(20只);经尾静脉输注供鼠来源骨髓细胞(每只1×10^(7))及脾脏淋巴细胞(每只2×10^(6))混合液共0.4 ml,以建立aGVHD小鼠模型(20只)。于造模后d 7眼球取血后收集小鼠血清。分离1周龄C57BL/6N雄鼠骨髓来源MSC,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2%、5%和10%的BMT小鼠血清和aGVHD小鼠血清培养。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两组血清对小鼠MSC体外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PPARγ、CEBPα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脂关键转录因子PPARγ、CEBPα、FABP4和LPL的表达差异。结果:成功建立了模拟小鼠aGVHD骨髓微环境损伤的体外细胞模型。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与BMT组相比,aGVHD组血清浓度为10%时,橘红色脂滴数目明显减少,MSC成脂分化能力受损;Western blot实验表明,MSC表达成脂相关蛋白PPARγ、CEBPα下调;进一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MSC成脂关键转录因子PPARγ、CEBPα、FABP4和LPL生成显著减少。结论:aGVHD小鼠血清抑制MSC成脂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骨髓微环境 充质干细胞 成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爆破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赵昆 冯钰瑾 +3 位作者 杨晓云 刘芬 宗美男 王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37-94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爆破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DN)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建立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Model)组、BMSC组、BMSC+微泡组、BM...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爆破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DN)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建立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Model)组、BMSC组、BMSC+微泡组、BMSC+微泡+TLR-4/NF-κB通路激活剂脂多糖(BMSC+微泡+LPS)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作为对照(CK)组。采用生物化学分析仪、双缩脲法、HE染色法、Masson染色法、ELISA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总量(24 h-UTP)、肾组织病理变化、纤维化情况、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LR-4和NF-κB表达。结果CK组肾组织结构正常、胶原纤维少;Model组肾组织病变明显,胶原纤维沉积严重;BMSC组及BMSC+微泡组病变依次减轻,而加用LPS后病变加重。与CK组比较,Model组FBG、TC、TG、sCr、BUN、24 h-UTP、IL-1β、TNF-α、TLR-4、NF-κ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BMSC组上述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BMSC组相比,BMSC+微泡组上述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BMSC+微泡组比较,BMSC+微泡+LPS组上述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超声微泡爆破辅助BMSC移植对DN大鼠的改善作用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爆破 骨髓充质干细胞 TLR-4/NF-κB信号通路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清风痛宁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
4
作者 汪能 胡宏志 李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6-722,共7页
目的 探究正清风痛宁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归巢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取新西兰白兔制备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正清风痛宁低剂量组、正清风痛宁中剂量组、正清风痛宁高剂量组、氨基葡萄糖... 目的 探究正清风痛宁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归巢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取新西兰白兔制备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正清风痛宁低剂量组、正清风痛宁中剂量组、正清风痛宁高剂量组、氨基葡萄糖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兔子作为假手术组,以正清风痛宁和氨基葡萄糖分组处理后检测兔膝关节软骨修复情况、软骨组织BMSC标志物CD90、CD29及CD45表达、外周血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趋化因子配体(CCL)5及CCL7水平。体外实验:提取各组兔BMSC进行鉴定后检测其体外迁移、Ⅱ型胶原蛋白(ColⅡ)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正清风痛宁低、中、高剂量组与氨基葡萄糖组的国际软骨修复学会(ICRS)大体评分、CD90与CD29表达、SDF-1、MCP-1、CCL5与CCL7水平、BMSC体外迁移数与ColⅡ表达均升高(P<0.05),CD45表达均降低(P<0.05),正清风痛宁各剂量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正清风痛宁高剂量组相比,氨基葡萄糖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正清风痛宁可提升趋化因子表达,促进BMSC迁移归巢,进而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清风痛宁 骨髓充质干细胞 归巢 修复 膝关节软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卵巢移植术后放疗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王丽君 姚亮 肖仲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目的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卵巢移植放疗后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只。另取10只大鼠分离BMSC并进行培养及鉴定。对照组大鼠接受卵巢移植+200 cGy射线照射+磷酸盐缓冲溶液... 目的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在卵巢移植放疗后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只。另取10只大鼠分离BMSC并进行培养及鉴定。对照组大鼠接受卵巢移植+200 cGy射线照射+磷酸盐缓冲溶液,观察组大鼠接受卵巢移植+200 cGy射线照射+BMSC移植。移植1月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不良反应并处死所有大鼠,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通过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结果P3 BMSC免疫表型显示,表面标记CD44(+)和CD90(+)的高表达率分别为培养细胞的78.04%和75.17%,此外CD45(+)和CD34(+)表达率较低,仅为8.05%和10.40%。观察组经BMSC移植后,大鼠饮食、皮毛、行为和精神状态等一般状况较对照组恢复较快,体重出现明显增长(P<0.05),不良反应率较低(P=0.010)。此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大鼠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LH、FSH水平明显降低(P<0.001)。同时,观察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BMSC可在卵巢移植放疗后发挥保护作用,促使血清E2水平升高,LH、FSH水平降低,进而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卵巢移植 放疗 生殖内分泌激素 卵巢颗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总皂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SDF-1/CXCR4通路治疗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6
作者 赵莉娜 张宸铭 +1 位作者 孙自学 陈建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8-1265,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总皂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调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治疗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POF)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POF组、黄芪总皂苷组、BMSCs组、联合组、联合+SDF-1... 目的探讨黄芪总皂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调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治疗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POF)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POF组、黄芪总皂苷组、BMSCs组、联合组、联合+SDF-1/CXCR4通路抑制剂(AMD3100)组、对照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需构建POF模型,建模成功后,开始处理,尾静脉注射的药物每周处理1次,腹腔注射的药物每天处理1次,持续4周。ELISA检测血清中抗卵巢抗体(AOAB)、β-内啡肽(β-E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水平;检测卵巢指数的变化;HE染色检测卵巢中成熟卵泡数、发育卵泡数、闭锁卵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中BMSCs数占比;qRT-PCR检测卵巢组织中细胞间质上皮转换因子(cMET)、肝细胞生长因子(HGF)、SDF-1、CXCR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中SDF-1、CXCR4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OF组血清中AOAB、TNF-α、INF-γ水平、卵巢中闭锁卵泡数升高,β-EP、VEGF水平、卵巢指数、卵巢中成熟卵泡数、发育卵泡数、SDF-1、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POF组比较,黄芪总皂苷组、BMSCs组、联合组血清中AOAB、TNF-α、INF-γ水平、卵巢中闭锁卵泡数降低,β-EP、VEGF水平、卵巢指数、卵巢中成熟卵泡数、发育卵泡数、BMSCs数占比、cMET、HGF、SDF-1、CXCR4 mRNA及SDF-1、CXCR4蛋白表达升高,且联合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最明显(P<0.05);AMD3100逆转了黄芪总皂苷联合BMSCs对POF大鼠的影响。结论黄芪总皂苷联合BMSCs可能通过激活SDF-1/CXCR4通路抑制POF大鼠炎症、促进卵泡发育、提高卵巢中BMSCs数占比、促进BMSCs归巢,进而改善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皂苷 骨髓充质干细胞 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 卵泡 归巢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7
作者 杨伟铭 梁超伦 +5 位作者 陈凌 李金金 柳思露 郑坤锐 谢典翁 李兴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6-1493,共8页
目的 探讨七叶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七叶苷组(20 mg/kg七叶苷,灌胃)、BM-MSCs组(1 mL 1×10^(6)/mL BM-MSCs,尾静脉注射)和联合给药组。... 目的 探讨七叶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七叶苷组(20 mg/kg七叶苷,灌胃)、BM-MSCs组(1 mL 1×10^(6)/mL BM-MSCs,尾静脉注射)和联合给药组。使用Allen’s法构建SCI大鼠模型,造模次日开始给药,持续14 d。于给药3、7、14 d,使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并在造模后第14天进行大鼠足迹实验。给药14 d后,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脊髓组织SOD、GSH活性和MD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组织MAP2、GAP43和GFAP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NQO-1、Nrf-2、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七叶苷组、BM-MSCs组及联合给药组大鼠后肢功能、脊髓组织形态学均有改善(P<0.05),MDA水平降低(P<0.05),SOD和GSH活性升高(P<0.05),MAP2、GAP43荧光强度升高(P<0.05),GFAP荧光强度降低(P<0.05),NQO-1、Nrf-2、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联合给药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 七叶苷联合BM-MSCs移植能有效改善SCI大鼠脊髓组织的损伤情况和后肢功能,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NQO-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阻断胶质瘢痕形成,促进干细胞分化重建神经元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苷 骨髓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氧化应激 凋亡 Nrf-2/NQO-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植入体改善大鼠萎缩性骨不连
8
作者 黄永 马建文 +3 位作者 李玉 景青玲 张钦 李长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99-1605,共7页
目的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酰胺66(PA66)对大鼠股骨骨不连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大鼠BMSCs,并分为支架(sent)+BMSCs组、sent+BMSCs+rhBMP-2组、sent+BMSCs+Ad-BMP-2组;... 目的探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酰胺66(PA66)对大鼠股骨骨不连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大鼠BMSCs,并分为支架(sent)+BMSCs组、sent+BMSCs+rhBMP-2组、sent+BMSCs+Ad-BMP-2组;将人重组BMP-2(rhBMP-2)或腺病毒感染BMP-2(Ad-BMP-2)载体转染BMSCs并装载nHA/PA66支架材料。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达特定表面标志物,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相关生物活性因子,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骨钙素(OCN)、骨连接蛋白(ON),碱性磷酸酶(ALP)。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细胞生长和黏附情况。在SD大鼠的萎缩性骨不连模型中,将sent+BMSCs+rhBMP-2或sent+BMSCs+Ad-BMP-2复合体植入缺损区域,分为rhBMP-2组及Ad-BMP-2组,并通过X射线和MicroCT评估治疗效果。结果nHA/PA66支架表面光滑且多孔,BMSCs良好黏附。流式细胞术显示在BMSCs中高表达CD29和CD90,低表达CD45和CD34。MTT显示细胞在72 h后迅速增殖。与sent+BMSCs组及sent+BMSCs+rhBMP-2组相比,sent+BMSCs+Ad-BMP-2组ALP活性、PDGF、TGF-β、VEGF、FGF、OCN、ON表达均上调(P<0.05)。术后12周Ad-BMP-2组大鼠支架复合物已完全被新生皮质骨包裹,且表面光滑完整。X射线显示Ad-BMP-2组复合物已完全被新生皮质骨包裹,恢复程度优于rhBMP-2组。MicroCT结果显示,与rhBMP-2组相比,Ad-BMP-2组术后12周大鼠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矿物质密度及骨矿物质含量均升高(P<0.05),骨小梁分离水平降低(P<0.05)。结论Ad-BMP-2转染BMSCs复合nHA/PA66支架材料可以更有效地表达生物活性,为BMSCs提供持续和良好的增殖分化微环境,有利于促进局部成骨活性,且有利于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骨不连 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髓充质干细胞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腺病毒 骨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抑制地塞米松诱导的C2C12肌管萎缩 被引量:1
9
作者 柯义兵 丁永宏 +3 位作者 阿布都克热木·达吾提 郭浩然 兰志杰 王勇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的外泌体(exsomes,EXOs)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的C2C12肌管萎缩的影响。方法(1)分离提取培养C57BL/6J小鼠BMSCs。(2)提取并鉴定BMSCs-EXOs。(3)C2...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来源的外泌体(exsomes,EXOs)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的C2C12肌管萎缩的影响。方法(1)分离提取培养C57BL/6J小鼠BMSCs。(2)提取并鉴定BMSCs-EXOs。(3)C2C12细胞成肌分化。(4)将肌管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2%马血清培养基培养48 h)、地塞米松组(DEX、浓度为10μmol·L^(-1)的DEX干预肌管48 h)、外泌体组(EXOs、外泌体干预肌管48 h)、外泌体抑制剂组(GW4869、10μmol的GW4869干预BMSCs后提取的外泌体干预肌管48 h)。48 h后测量各组肌管直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肌肉萎缩及成肌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量。结果BMSCs呈长梭形,BMSCs-EXOs在透射电镜下为圆形的双层膜结构,直径约200 nm,且高表达CD9、CD63和CD81。相比于Control组,DEX组细胞活性降低(P<0.01),肌管细胞直径减少(P<0.01),atrogin-1(P<0.05)和MuRF-1(P<0.01)的表达明显上调,MYOD(P<0.01)蛋白表达降低;相比于DEX组,BMSCs-EXOs组细胞活性升高(P<0.01),肌管细胞直径增加(P<0.01),atrogin-1(P<0.05)和MuRF-1(P<0.01)的表达明显下调,MYOD(P<0.01)蛋白表达升高;相比于BMSCs-EXOs组,BMSCs-EXOs(GW4869)组细胞活性降低(P<0.05),肌管细胞直径减少(P<0.01),atrogin-1(P<0.05)和MuRF-1(P<0.05)的表达上调,MYOD(P<0.0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BMSCs-EXOs)可抑制地塞米松诱导的C2C12肌管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地塞米松 肌管 肌肉萎缩 C2C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通过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骨代谢的机制
10
作者 刘小峰 储旭东 +5 位作者 刘亚兰 张亚峰 马勇 郭杨 尹恒 李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9-1074,共6页
线粒体是位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被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它的代谢和调节功能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线粒体功能是以组织特异性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因此可以认为线粒体是引起大多数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的元凶,毫无疑问,骨质... 线粒体是位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被双层膜包被的细胞器,它的代谢和调节功能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线粒体功能是以组织特异性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因此可以认为线粒体是引起大多数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的元凶,毫无疑问,骨质疏松与年龄以及细胞衰老息息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线粒体功能异常会通过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中不同的细胞因子和蛋白表达,调控BMSCs的成骨分化及凋亡过程。本文从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生物发生和线粒体铁死亡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线粒体质量控制调控BMSCs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旨在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骨髓充质干细胞 线粒体自噬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纳米级羟基磷灰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11
作者 苏绚丽 李震昊 +6 位作者 王美艳 杨剑 吴向未 张宏伟 贺誉凡 牛三强 石豪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603,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P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凋亡及钙化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将2MCF、4MCF、6MCF浓度的nHAPs与BMSCs共培养3 d,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P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凋亡及钙化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将2MCF、4MCF、6MCF浓度的nHAPs与BMSCs共培养3 d,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细胞钙沉积情况、q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及钙化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印记法检测细胞凋亡调控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nHAPs(2MCF、4MCF、6MCF)均能显著抑制BMSCs的增殖能力。此外,随着nHAPs浓度的升高,BMSCs的凋亡率显著增加,同时随着钙沉积的显著增多。这些观察结果在统计学上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0.05);用4MCF浓度的nHAPs作用于BMSCs,与空白对照组比较,nHAPs能够上调OPN、BMP-2、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nHAPs对BMSCs均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的作用,且浓度越高越能抑制BMSCs的增殖,促进其凋亡、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髓充质干细胞 增殖 凋亡 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与治疗小鼠药物性肝损伤
12
作者 冯锦涛 闫炎 +4 位作者 宗俊霖 胡宇晴 李晓蕊 关伟军 李耀坤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53-4064,共12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雷州山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LZG-UCMSCs)的分离培养体系,并探讨其治疗小鼠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效果。选用9日龄的雷州山羊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分离培养,并开展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克隆、RT-PCR、免疫荧光和诱... 本研究旨在建立雷州山羊脐带间充质干细胞(LZG-UCMSCs)的分离培养体系,并探讨其治疗小鼠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效果。选用9日龄的雷州山羊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分离培养,并开展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克隆、RT-PCR、免疫荧光和诱导试验,检验分离的细胞是否为UCMSCs。将3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损伤组、干细胞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治疗组按照15 mg·kg^(-1)的剂量对小鼠进行异烟肼灌胃,持续4周,然后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表明,分离培养的LZG-UCMSCs的细胞形态正常,具有UCMSCs的特性,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ALT、AST和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损伤组相比,治疗组ALT、AST和ALP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可以从雷州山羊脐带中分离出正常的UCMSCs,LZG-UCMSCs对小鼠DILI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对LZG-UCMSCs进一步治疗山羊同源DILI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脐带 充质干细胞 小鼠 肝损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髓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谱分析
13
作者 高小丽 王左敏 程茜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0,共8页
目的 探究牙髄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分子遗传学优势和临床应用潜能。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nibus,GEO)中下载包含DPS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 目的 探究牙髄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分子遗传学优势和临床应用潜能。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nibus,GEO)中下载包含DPSC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的基因表达微阵列数据集GSE217636。使用R软件中的“limma”包筛选DPSCs与BM-MSCs的差异表达基因;对DPSCs高表达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途径富集分析;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关键差异基因;最后结合文献筛选DPSCs表达谱中归一化值大于4的各组织细胞特征性mRNA。结果 与BM-MSCs相比,DPSCs显著高表达肺部发育相关基因膜金属内肽酶(membrane metallo endopeptidase,MME)以及抗氧化相关的基因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XN);DPSCs高表达差异基因的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增殖以及蛋白质、脂质、核酸代谢上。结论 DPSCs与BM-MSCs相比在分子遗传学上存在优势,DPSCs可能是潜在的组织工程理想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骨髓充质干细胞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
14
作者 张含 宋娟 +5 位作者 王军 李文冬 彭茜瑞 杨禄祥 张新玲 曹洋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方法:5日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7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不切断颈总动脉,模型组和MSC移植组通过切断颈总动脉诱导脑白质损伤模型,MSC...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方法:5日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7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不切断颈总动脉,模型组和MSC移植组通过切断颈总动脉诱导脑白质损伤模型,MSC移植组造模后侧脑室注射5×10~5个hUC-MSC,模型组给予等体积PBS。术后第7天,每组随机抽取7只,采用核磁共振评估脑梗死情况,之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术后第24天起,剩余20只小鼠开始通过新物体识别、Y迷宫实验、转棒疲劳实验、CatWalk步态分析进行神经行为学分析;术后第120天,每组取7只,采用DTI评估海马区脑白质发育情况,计算各向异性分数(FA)。结果:与模型组相比,MSC移植组脑梗死体积、白质及灰质损失体积比降低(P<0.05)。与模型组[(15.7±1.3)%]相比,MSC移植组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所占面积百分比[(10.3±1.4)%]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SC移植组自发交替率升高,认知指数升高,转棒运动时间增加(P<0.05)。与模型组(0.191±0.002)相比,MSC移植组海马区脑白质FA值(0.224±0.004)升高(P<0.05)。结论:hUC-MSC可减轻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程度,促进脑白质的发育,改善远期学习记忆及运动功能缺陷,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充质干细胞 未成熟脑 脑白质损伤 缺氧缺血 行为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节风总黄酮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促进巨核细胞分化的作用及机制
15
作者 刘慧珍 卢晓南 +4 位作者 柳歌 蔡关庆 李平安 曾英坚 尚广彬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18-1626,共9页
目的 探索肿节风总黄酮(TFFSG)影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状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其外泌体(BMSCs-Exos)促进巨核细胞分化成熟的效应及机制。方法 SD大鼠BMSCs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ITP-BMSCs模型组、肿节风总黄酮低(1.95... 目的 探索肿节风总黄酮(TFFSG)影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状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其外泌体(BMSCs-Exos)促进巨核细胞分化成熟的效应及机制。方法 SD大鼠BMSCs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ITP-BMSCs模型组、肿节风总黄酮低(1.95μg/mL)、中(3.90μg/mL)、高(7.80μg/mL)剂量干预组。分别检测各组BMSCs细胞凋亡率及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情况。提取空白对照组外泌体(NC-BMSCs-Exos)、ITPBMSCs模型组外泌体(APS-BMSCs-Exos),肿节风总黄酮中剂量组的外泌体(TFFSG-BMSCs-Exos),各组外泌体5μg/mL与巨核系Dami细胞共培养96 h,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巨核系分化标志分子(CD41a、CD42b、CD61)表达和多倍体细胞(≥4 N)比例,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MEK1/2、MEK1/2和p-ERK1/2、ERK1/2的表达。结果 与ITP-BMSCs模型组相比,肿节风总黄酮低、中、高3个剂量组BMSCs凋亡率均显著下降(P <0.01),肿节风总黄酮的中、高剂量组BAX和Caspase-3的表达显著下调,而Bcl-2的表达则显著上调(P <0.05,P <0.01)。与ITP-BMSCs-Exos组比较,TFFSG-BMSCs-Exos组的Dami细胞巨核系分化标志分子CD41a^(+)、CD42b^(+)、CD61^(+)和多倍体细胞(≥4 N)比例显著增加(P <0.05),p-MEK1/2/MEK1/2和p-ERK1/2/ERK1/2表达明显上调(P <0.05)。结论 肿节风总黄酮能抑制体外ITP状态BMSCs凋亡,同时可以通过BMSCs-Exos上调MEK1/2/ERK1/2信号通路促进巨核细胞分化和多倍体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骨髓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肿节风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16
作者 苗杨 宗宁 +2 位作者 何垒 董道松 郭欣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7-413,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大鼠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SNI组(SNI模型建立)、BMSCs组[大鼠SNI造模后连续...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大鼠仅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SNI组(SNI模型建立)、BMSCs组[大鼠SNI造模后连续3 d经鞘内注射BMSCs(1×10^(6))]、BMSCs+sh-NC组[大鼠SNI造模后连续3 d经鞘内注射BMSCs(1×10^(6)),同时鞘内注射敲减对照腺病毒(2.5×10^(7) IU)]和BMSCs+sh-YY1组[大鼠SNI造模后连续3 d经鞘内注射BMSCs(1×10^(6)),同时鞘内注射敲减YY1腺病毒(2.5×10^(7) IU)],每组10只。采用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T)和热缩足潜伏期(PWTL)评价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CD86、CD206、iNOS和Arg1蛋白阳性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YY1和KLF4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SNI组大鼠PWTL和PWT值降低(均P<0.05);脊髓组织中iNOS和CD86蛋白阳性率增加,CD206和Arg1蛋白阳性率降低,YY1和KLF4表达降低(均P<0.05)。与SNI组比较,BMSCs组和BMSCs+sh-NC组大鼠PWTL和PWT值增加(均P<0.05);脊髓组织中CD86蛋白阳性率降低,CD206蛋白阳性率增加,YY1和KLF4表达增加(均P<0.05);BMSCs组大鼠脊髓组织中iNOS蛋白阳性率降低,Arg1蛋白阳性率增加。与BMSCs组和BMSCs+sh-NC组比较,BMSCs+sh-YY1组大鼠PWTL和PWT值降低(均P<0.05);脊髓组织中CD86蛋白阳性率增加,CD206蛋白阳性率降低,YY1和KLF4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SNI大鼠鞘内注射BMSCs可促进脊髓中小胶质细胞M2极化,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YY1介导的KLF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神经病理性疼痛 小胶质细胞极化 转录因子阴阳1 Krüppel样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汤对地塞米松处理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17
作者 刘浩 骆帝 +2 位作者 阎伟 李金松 闫德志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18,423,共9页
目的:基于刺猬(Hh)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对地塞米松(Dex)处理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迁移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贴壁法提取大鼠BMSC,评估纯度和活性。将大鼠BMSC分为8组:对照组、补肾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0.... 目的:基于刺猬(Hh)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对地塞米松(Dex)处理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迁移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贴壁法提取大鼠BMSC,评估纯度和活性。将大鼠BMSC分为8组:对照组、补肾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0.662、1.323、2.646 g/kg补肾活血汤灌胃大鼠血清)、Dex组、Dex+补肾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Dex+0.662、1.323、2.646 g/kg补肾活血汤灌胃大鼠血清)。干预48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BMSC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BMSC迁移,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BMSC中成骨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蛋白(COLⅠ)、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及Hh信号通路因子[音猬因子(Shh)、神经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蛋白1(Gli1)、Gli2]mRNA表达。结果:贴壁法提取的BMSC具有较高纯度和良好的分化潜能,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能显著逆转Dex对BMSC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潜能的抑制作用。与Dex组比较,中剂量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上调BMSC中成骨因子(ALP、COL I、RUNX2)和Hh信号通路因子(Gli1、Gli2、Shh)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5),中、高剂量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上调OPN蛋白表达(均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含药血清能通过上调Hh信号通路因子,促进Dex处理后BMSC增殖、迁移及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汤 含药血清 骨髓充质干细胞 地塞米松 刺猬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水提物调控rno-miR-139/MMP14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
18
作者 叶昊翔 刘紫珂 +1 位作者 叶宝林 刘爱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12,322,共9页
目的探讨桑椹水提物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提取BMSCs,CCK8法检测桑椹水提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RT-qPCR筛选桑椹水提物促BMSCs软骨分化中miRNAs的变化,生物学信息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 目的探讨桑椹水提物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提取BMSCs,CCK8法检测桑椹水提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RT-qPCR筛选桑椹水提物促BMSCs软骨分化中miRNAs的变化,生物学信息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rno-miR-139靶向调控MMP14,RT-qPCR及WB检测rno-miR-139 mimic和inhibitor对MMP14表达的影响。siMMP14转染BMSCs,检测Sox9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rno-miR-139对体内异位移植的B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结果桑椹水提物有效促BMSCs成软骨细胞分化中rno-miR-139靶向负调控MMP14,并促进Sox9表达,BMSCs体内异位软骨分化中rno-miR-139下调促进Sox9、CollagenⅡ表达。结论桑椹水提物抑制rno-miR-139上调MMP14促BMSCs成软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水提物 rno-miR-139 MMP14 骨髓充质干细胞 成软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减NPTX1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19
作者 帅婷 郭艳艳 +2 位作者 林春平 侯晓玫 金婵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初步探究神经元正五聚体1(neuronal pentraxin 1,NPTX1)基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成骨分化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BMSCs进行成骨诱导培养,在不同的时间点(0、3、7、10、14 d)... 目的:初步探究神经元正五聚体1(neuronal pentraxin 1,NPTX1)基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成骨分化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BMSCs进行成骨诱导培养,在不同的时间点(0、3、7、10、14 d)收集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术检测成骨分化调控相关的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以及NPTX1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构建NPTX1 shRNA慢病毒并感染hBMSCs,建立NPTX1稳定敲减的hBMSCs细胞系;采用ALP染色、茜素红(alizarin red,AR)染色和qPCR等方法检测敲减NPTX1对h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体外诱导hBMSCs成骨分化时,随着成骨诱导时间的延长,与第0天相比,成骨基因RUNX2、ALP和OCN表达量均显著升高,而NPTX1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慢病毒感染hBMSCs 72 h后,qPCR结果显示NPTX1敲减效率高于60%。hBMSCs敲减NPTX1后,将敲减NPTX1组(sh NPTX1组)及其对照组(shNC组)在普通增殖培养基下进行培养后提取RNA,qPCR结果显示和shNC组相比,sh NPTX1组的成骨相关基因RUNX2和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ALP染色试验显示成骨诱导7 d时,sh NPTX1组较shNC组显色明显加深;AR染色试验显示成骨诱导14 d时,sh NPTX1组较shNC组矿化结节明显增多。结论:NPTX1对hBMSCs成骨分化具有调控作用,且其敲减可促进hBMSCs的成骨分化,该结果提示NPTX1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等成骨异常疾病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NPTX1基因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铭洋 顾海立 于冬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1-585,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一种与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生成减少有关的骨骼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造成深远的不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具备多种分化能...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一种与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生成减少有关的骨骼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造成深远的不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具备多种分化能力,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其成骨分化功能是生成新骨和维持骨代谢平衡的关键环节。但其面临着因衰老而导致的分化能力下降或免疫调节作用减弱等问题,笔者拟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与PMOP发病相关性进行综述,为BMSCs在PMOP的临床治疗上提供更多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充质干细胞 细胞衰老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