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8篇文章
< 1 2 1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黎涵玥 阳莲 +2 位作者 刘剑锋 张舒飞 洪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5-332,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L929细胞增殖和其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提取4周龄C57BL/6小鼠的BMSCs。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BMSCs的表型。将L929细胞分为对照组(L929细胞)、共培养组(L929细胞与BMSCs)、Ja...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L929细胞增殖和其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提取4周龄C57BL/6小鼠的BMSCs。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BMSCs的表型。将L929细胞分为对照组(L929细胞)、共培养组(L929细胞与BMSCs)、Janus激酶(JAK)抑制剂WP1066组(WP1066处理L929细胞与BMSCs)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DMSO处理L929细胞与BMSCs)。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L929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L929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L929细胞中ColⅠ和ColⅢ蛋白表达。结果:BMSCs表面抗原(SA)荧光检测,BMSCs表达表面标志物CD29+、CD45-、CD90+和CD105+。CCK-8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共培养组L929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DMSO组L929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共培养组比较,WP1066组L929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共培养组和DMSO组L929细胞中ColⅠ及Col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共培养组比较,WP1066组L929细胞中ColⅠ和Col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DMSO组比较,WP1066组L929细胞中ColⅠ和Col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共培养组和DMSO组L929细胞中ColⅠ及ColⅢ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与共培养组比较,WP1066组L929细胞中ColⅠ和ColⅢ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与DMSO组比较,WP1066组L929细胞中ColⅠ和ColⅢ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 (STAT3)信号通路促进小鼠L929细胞增殖及胶原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骨髓充质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Ⅰ型胶原蛋白 Ⅲ型胶原蛋白 JANUS激酶2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sPD-1联合过表达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高生物活性和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颉亚辉 吕珍 +2 位作者 吴建军 魏兴民 郑贵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06-812,共7页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γ干扰素(IFN-γ)及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过表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生物活性及遗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扩增分别带有绿色荧光蛋白(...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γ干扰素(IFN-γ)及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过表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生物活性及遗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扩增分别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红色荧光蛋白(RFP)的IFN-γ及sPD-1基因序列,通过慢病毒转染分别构建IFN-γ、sPD-1和IFN-γ/sPD-1双基因过表达的BMSC,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IFN-γ和sPD-1的mRNA和蛋白表达;CCK-8法、BMSC端粒酶活性检测法分析IFN-γ和sPD-1过表达BMSC的生物活性和遗传稳定性。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了CD44、CD105阳性,CD34、CD11b、CD45阴性的BMSC。与空载体组相比,IFN-γ/sPD-1联合组的IFN-γ、sPD-1 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但各组细胞生长情况类似。与空载体组相比,IFN-γ组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但sPD-1组和IFN-γ/sPD-1联合组端粒酶活性变化不明显。结论IFN-γ和sPD-1联合过表达的BMSC具有较高生物活性和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IFN-γ) 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 骨髓充质干细胞(BMSC) 遗传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高速离心及ExoQuick-TC法提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比较及鉴定 被引量:9
3
作者 韩金秀 李宏远 +2 位作者 撒亚莲 严丹 贺继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1-614,共4页
比较及鉴定超高速离心法及ExoQuick-TC法提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采用BCA蛋白检测可见ExoQuick-TC法提取的外泌体蛋白含量高于超高速离心法提取的蛋白含量。Exosome Antibodies,Array&ELISA Kits检测可见ExoQuick-TC... 比较及鉴定超高速离心法及ExoQuick-TC法提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采用BCA蛋白检测可见ExoQuick-TC法提取的外泌体蛋白含量高于超高速离心法提取的蛋白含量。Exosome Antibodies,Array&ELISA Kits检测可见ExoQuick-TC法提取外泌体的纯度优于超高速离心法提取的纯度。两种方法提取的外泌体电镜下形状无差异,随机选取3个电镜视野进行计数可见ExoQuick-TC法提取外泌体数量多于超高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ExoQuick-TC法提取的外泌体具有更高的产量及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超高速离心 ExoQuick-T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D1对敲除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矿化调控作用
4
作者 陆明洁 袁洪燕 +5 位作者 徐丹 彭雪莲 邹续强 谢波 毛靖雯 温秀杰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069-2080,共12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D1(melanoma associated antigen D1,Mage-D1)对小鼠股骨骨量和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矿化能力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以雌性Mage-D1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和雄性野生...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D1(melanoma associated antigen D1,Mage-D1)对小鼠股骨骨量和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BMSCs)矿化能力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以雌性Mage-D1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和雄性野生型(wide type,WT)小鼠作为亲本小鼠,繁育Mage-D1基因敲除纯合子(Mage-D1 knock out,Mage-D1 KO)小鼠。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雄性Mage-D1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和同窝雄性野生型小鼠,micro-CT扫描用于分析小鼠股骨骨量,ELISA和化学法用于检测小鼠血清钙离子、磷离子、降钙素和甲状旁腺素水平。原代培养BMSCs并进行流式细胞术鉴定,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age-D1在BMSCs中的表达。构建Mage-D1沉默慢病毒感染BMSCs,分为阴性对照组(sh-NC)和沉默组(sh-Mage-D1);细胞划痕实验检测BMSCs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和CCK-8检测BMSCs周期变化和增殖能力;矿化诱导后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LP、Runx2、Col1表达水平;RT-qPCR检测矿化相关基因p75NTR及MSX1以探讨潜在机制。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Mage-D1敲除纯合子小鼠股骨皮质骨厚度减小、皮质骨矿物含量降低、松质骨骨矿物含量降低、骨小梁数减少、松质骨骨表面密度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增大(P<0.05);敲除Mage-D1后,小鼠血钙、血磷、降钙素和甲状旁腺素水平无明显变化。Mage-D1表达于整个BMSCs内,在细胞核及胞核周围区域高表达。与sh-NC相比,sh-Mage-D1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1),细胞迁移能力增强(P<0.01);矿化诱导后,sh-Mage-D1组ALP、Runx2、Col1基因(P<0.05)和蛋白(P<0.01)表达下降,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更浅;sh-Mage-D1组细胞中p75NTR、Msx1表达水平比sh-NC组低。结论Mage-D1基因敲除可明显降低小鼠股骨骨量。Mage-D1可促进BMSCs增殖、抑制其迁移,正向调控其体外矿化,p75NTR-Dlx1/Msx1信号轴可能参与Mage-D1对骨代谢活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e-D1 骨髓充质干细胞 基因敲除 矿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GFP转染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燕 陆伟 +4 位作者 竺丽梅 邵燕 陈诚 刘巧 韩晓冬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3-889,共7页
运用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转染体系,检测转染后MSCs的表型和增殖能力,并诱导其向成肌细胞分化,检测此转染体系对MSCs细胞表型、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骨髓细胞悬液破红后贴壁... 运用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转染体系,检测转染后MSCs的表型和增殖能力,并诱导其向成肌细胞分化,检测此转染体系对MSCs细胞表型、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骨髓细胞悬液破红后贴壁法培养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标记,鉴定MSCs纯度;Lentivirus-GFP以1、10、50和100的感染复数(MOI)转染MSCs,作用48h后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转染效率和表达的荧光强度;MTT法检测转染后MSCs的细胞活力.诱导MSCs-GFP向成肌细胞分化,蛋白印记法(WB)检测成肌细胞特异性蛋白desmin和α-SM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培养的MSCs表达CD44、CD90和CD105,不表达CD34、CD45和CD188,符合干细胞特性.MOI为1、10、50和100的转染效率分别为23.45%、93.51%、95.44%和95.55%,MOI为10时,转染效率较高,且对MSCs活力无明显影响.MSCs-GFP体外经成肌细胞诱导分化后,表达特异性抗原desmin和α-SMA.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小鼠骨髓来源MSCs的Lentivirus-GFP转染体系,有效标记了MSCs细胞,且此标记对MSCs的表型、增殖和分化能力等细胞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Lentivirus) 绿色荧光蛋白(GFP)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 转染 组织工程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t-4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中的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菊 符毓豪 +2 位作者 王维山 王端明 周宗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5-280,共6页
目的研究Oct-4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中的甲基化状态。方法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小鼠BMSCs,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骨块接种培养法培养小鼠成骨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AKP)及茜素红进行鉴定。诱导小... 目的研究Oct-4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中的甲基化状态。方法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小鼠BMSCs,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骨块接种培养法培养小鼠成骨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AKP)及茜素红进行鉴定。诱导小鼠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法观察Oct-4在小鼠BMSCs诱导分化前后的表达情况,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Oct-4在小鼠BMSCs诱导分化前后的甲基化状态。结果分离培养的小鼠BMSCs在体外能大量增殖,形成形态均一的细胞集落,培养细胞的CD29、c-Kit和CD44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诱导10d后的细胞及从小鼠颅骨中分离、培养出的成骨细胞,AKP及茜素红染色呈阳性。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结果显示,Oct-4在小鼠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中表达下调。小鼠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中Oct-4基因启动子区的CpG岛出现了甲基化。结论成功在体外培养了小鼠BMSCs及小鼠成骨细胞,Oct-4基因可能参与了成体干细胞多潜能性的维持,Oct-4基因在小鼠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中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4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A-1^+/CD45^+/CD31^+亚群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贺继刚 沈振亚 +4 位作者 滕小梅 余云生 叶文学 黄浩岳 丁英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06-3708,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亚群SCA-1+/CD45+/CD31+在心肌修复中作用。方法:以小鼠心脏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mBMSCs后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四个亚群。各亚群及未分选群和心肌细胞共培养后检测α-actin、Cx43、Desmi...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亚群SCA-1+/CD45+/CD31+在心肌修复中作用。方法:以小鼠心脏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mBMSCs后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四个亚群。各亚群及未分选群和心肌细胞共培养后检测α-actin、Cx43、Desmin、cTnI的表达。将SCA-1+/CD45+/CD31+注入心梗小鼠体内完成心功能测定及心脏DIR成像检查。结果:各组均表达心肌特异性分化抗原。SCA-1+/CD45+/CD31+表达的量更多。心脏彩超及心脏DIR成像提示SCA-1+/CD45+/CD31+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其他亚群及未分选群。结论:mBMSCs为一多克隆的细胞群体。SCA-1+/CD45+/CD31+向心肌定向分化及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其他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Caveolin-1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杨阳 张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2-1136,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小窝蛋白-1(Caveolin-1)的表达变化。方法:体外培养BMSCs细胞株,分为诱导成骨组和未诱导组,在培养的不同时期(3d、7d、10d、14d),采用碱...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小窝蛋白-1(Caveolin-1)的表达变化。方法:体外培养BMSCs细胞株,分为诱导成骨组和未诱导组,在培养的不同时期(3d、7d、10d、14d),采用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测定、茜素红染色对BMSCs成骨分化进行鉴定,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aveolin-1mR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诱导组Caveolin-1mRNA表达量高于未诱导组,诱导组Caveolin-1mRNA表达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不断增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诱导组Caveolin-1蛋白水平高于未诱导组,诱导组Caveolin-1蛋白水平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增高。结论:本实验从mRNA、蛋白水平证实BMSCs表达Caveolin-1的量随着成骨分化的进行不断增加。Caveolin-1可能参与调控BMSCs成骨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小窝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A-1^+/CD45^+/CD31^+亚群自身抗凋亡基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贺继刚 李洪荣 +3 位作者 桂龙升 李永武 严丹 王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57-1761,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亚群SCA-1^+/CD45^+/CD31^+抗凋亡的分子基础。方法以小鼠心脏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BMSCs后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4个亚群。体外将4个亚群采用无血清低氧(5%)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凋亡...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亚群SCA-1^+/CD45^+/CD31^+抗凋亡的分子基础。方法以小鼠心脏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BMSCs后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4个亚群。体外将4个亚群采用无血清低氧(5%)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凋亡率。分别将细胞注入心梗48 h小鼠体内于注射后48 h完成心功能测定。可见SCA-1^+/CD45^+/CD31^+组抗凋亡能力最强,心脏彩超提示心功能恢复亦优于其他各组。采用基因芯片完成Agilent小鼠全基因4×44K芯片从分子水平对SCA-1^+/CD45^+/CD31^+亚群抗凋亡能力进行探讨。结果将SCA-1^+/CD45^+/CD31^+与其他组有关于凋亡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及Network结果共同比较可见两者无交集,以上述差异基因4倍表达为标准,因而以Network结果为主。可见NFk B1、RB1、E2F1为感兴趣基因。结论小鼠BMSCs为一多克隆的细胞群体。SCA-1^+/CD45^+/CD31^+抗凋亡及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其他亚群;其分子机制在于NFk B1、RB1、E2F1基因表达较其他亚组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亚群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误:雌激素缺乏致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MCP-1影响T淋巴细胞趋化及凋亡
10
作者 于洋 邵秉一 +6 位作者 尚冯青 周志斐 王茜 帅逸 廖立 金岩 杨德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62-862,共1页
因本文作者失误,发表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年第30卷第1期19-22页的“雌激素缺乏致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MCP-1影响T淋巴细胞趋化及凋亡”论文中,图2及图6用错了流式细胞术的结果图片。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 因本文作者失误,发表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年第30卷第1期19-22页的“雌激素缺乏致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MCP-1影响T淋巴细胞趋化及凋亡”论文中,图2及图6用错了流式细胞术的结果图片。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同时开展了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干预细胞凋亡的实验,投稿时由于疏忽,错误的使用了流式细胞术的细胞凋亡图片。经过反复核对并确认,现申请对图2及图6进行勘误。勘误结果与本文结论相符,不会影响文章的结果和结论。本文作者对错误造成的任何不便或误解,深表歉意。现将原图和更正后的图片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缺乏 骨质疏松症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 勘误 小分子化合物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dx2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英浩 张永青 于佳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56-60,73,共6页
为探究Prdx2(Peroxiredoxin 2)基因缺失对小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9/SvJ野生型与Prdx2基因敲除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活性氧水平,细胞周期;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Prdx2基因敲除小... 为探究Prdx2(Peroxiredoxin 2)基因缺失对小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9/SvJ野生型与Prdx2基因敲除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活性氧水平,细胞周期;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显示Prdx2基因敲除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高水平的活性氧,并且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快于野生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结果可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大量扩增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Prdx2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定向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伟 胡亮 +3 位作者 赵兴 李官成 付炳方 潘颂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492-3495,3530,共5页
[目的]分离和克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进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培养,分别采用β-巯基乙醇和BHA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纤维丝... [目的]分离和克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进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培养,分别采用β-巯基乙醇和BHA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神经纤维丝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已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进行鉴定和分化率分析。[结果]经2种诱导剂诱导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出现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胞体呈神经元状,伸出较长轴突样和树突样突起且有分支。而且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显示,诱导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和神经纤维丝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呈阳性,β-巯基乙醇诱导分化细胞表达NSE的阳性率为(86.8±2.7)%;诱导分化细胞表达Neurofilament200 kD的阳性率为(75.2±2.3)%;BHA诱导分化细胞表达NSE的阳性率为(80.5±2.2)%;诱导分化细胞表达Neurofilament200 kD的阳性率为(73.2±1.6)%。[结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诱导剂β-巯基乙醇和BNA的诱导下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与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新爱 蔡丹妮 +1 位作者 游若兰 黄慧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可高效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的技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骨片消化爬片法、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等四种方法分离7~9周龄雄性C57BL/6小鼠的mBMSCs;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mBMSCs形态;运用流... 目的探讨可高效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的技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骨片消化爬片法、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等四种方法分离7~9周龄雄性C57BL/6小鼠的mBMSCs;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mBMSCs形态;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BMSCs特征性免疫表型;采用多向分化诱导检测mBMSCs成骨分化能力与成脂分化能力。结果分离获得的原代细胞首次换液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片消化爬片法分离的细胞,仅见大量骨碎片和杂细胞,该法所分离细胞不再进行后续检测评估;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细胞,仅可见少量多角形贴壁细胞,夹杂大量杂细胞;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分离的细胞也可见较多长梭形、三角形贴壁细胞,但杂细胞较多;骨片消化研钵法分离的细胞,可见较多长梭形、多角形贴壁细胞,杂细胞少。分离细胞经培养传代到第3代(P3代)时,一方面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BMSCs特征性免疫表型,结果表明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分离的mBMSCs纯度均较高,全骨髓贴壁法不理想;另一方面,进行成骨分化诱导与成脂分化诱导,结果表明与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细胞相比,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所分离出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多向分化潜能。结论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分离获得的mBMSCs纯度较高、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片消化爬片法 骨髓贴壁法 骨片消化液上清法 骨片消化研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纯化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仝识非 宋治远 +2 位作者 姚青 万瑛 邹丽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07-910,共4页
目的探索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纯化培养方法。方法先采用直接贴壁法培养的小鼠股、胫骨髓细胞,再用免疫磁珠法分选第3代中的CD11b-细胞。取分选纯化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检测细胞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的分化能... 目的探索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纯化培养方法。方法先采用直接贴壁法培养的小鼠股、胫骨髓细胞,再用免疫磁珠法分选第3代中的CD11b-细胞。取分选纯化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检测细胞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的分化能力。结果①原代及传代培养的小鼠骨髓贴壁细胞多呈梭形,部分呈不规则型,其中含有较多的CD11b+细胞;磁珠分离后的纯化细胞呈现纺锤型、星型及不规则型等多种形态,细胞质丰富,核仁明显,细胞平行排列或漩涡状生长;②成骨诱导3周后m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茜素红S染色有橘红色磷酸盐胞外基质沉积;③随着成脂化诱导时间的延长,细胞逐渐增大,油红O染色可见胞质内大量橙红色脂肪空泡。结论单纯的贴壁及传代培养不能纯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与免疫磁珠分离相结合才是一种有效的mMSCs体外分离和纯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干细胞 小鼠 免疫磁珠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和FGF-2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为西 陈松林 +4 位作者 姚晓黎 卢锡林 周琛 冷雁 Xingming Shi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BMP-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3-18月雄性C57BL/6J小鼠(共50只)的骨髓细胞,分离贴壁培养后,用免疫磁珠法纯化,并鉴定为MSCs后,再进行...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BMP-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3-18月雄性C57BL/6J小鼠(共50只)的骨髓细胞,分离贴壁培养后,用免疫磁珠法纯化,并鉴定为MSCs后,再进行贴壁培养24h后,分别在成骨细胞诱导培养液中加入100μg/LBMP-2和0.5nmol/LFGF-2持续诱导7、14、21d后,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Vonkossa染色以及茜素红染色,并用递转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标志性基因(Runx2/cbfa1、Alp、collagen-1、osteocalcin)的表达情况。结果:BMP-2刺激组的ALP活性以及钙化结节明显高于对照组,Runx2/cbfa1,ALP,collage-1,osteocalcin的mRNA呈高表达;FGF-2刺激组的ALP活性以及钙化结节也高于对照组,Runx2/cbfa1、Alp、collagen-1、osteocalcin的mRNA表达量也高于对照组,但不如BMP-2明显。结论:BMP-2和FGF-2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骨髓干细胞 BMP-2 FG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体外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云云 赵兴绪 +3 位作者 赵红斌 葛宝丰 刘兴炎 陈克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21-24,36,共5页
为了探讨川芎嗪体外诱导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以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β-巯基乙醇(BME)阳性对照组和川芎嗪诱导组。采用荧光免疫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神经干... 为了探讨川芎嗪体外诱导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以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β-巯基乙醇(BME)阳性对照组和川芎嗪诱导组。采用荧光免疫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和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RT-PCR检测诱导不同时间对神经细胞相关基因Nestin、NSE、β-微管蛋白III(β-Tubulin III)和核受体相关因子-1(Nurr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川芎嗪诱导间充质干细胞24 h后,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细胞突起形成且数目不等,形成神经元样细胞。细胞死亡率低于β-巯基乙醇诱导组。免疫荧光化学法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川芎嗪诱导后的细胞nes-tin和NSE蛋白表达呈阳性,且表达丰度显著高于β-巯基乙醇诱导组。川芎嗪作用不同时间的BMSCs表达神经细胞相关基因Nestin、β-Tubulin III、NSE和Nurrl。结果表明川芎嗪能定向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是较理想的诱导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骨髓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多糖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中ALP和BG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曾高峰 宗少晖 +1 位作者 邹斌 李柯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9-783,共5页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SP)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作用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8周龄雄性BALB/C小鼠1只,无菌操作分离小鼠股骨和胫骨,注射器冲出骨髓制成...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PSP)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作用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8周龄雄性BALB/C小鼠1只,无菌操作分离小鼠股骨和胫骨,注射器冲出骨髓制成细胞悬液,传代3次后分为7组用于实验。诱导组细胞采用体积分数为0.1双抗、含不同浓度PSP的血清+IMDM培养,非诱导组细胞采用体积分数为0.1双抗血清+IMDM培养。每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在培养第3,5,7,9,11,13天用四唑盐法(MTT)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在培养第7天、第14天采用ELISΑ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量细胞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的表达量。结果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PSP诱导后呈三角形、多角形、不规则状,可重叠生长。②各组细胞生长曲线总体趋势基本相同,在第7,9,11,13天,非诱导组细胞不再生长,而各PSP诱导组细胞均继续生长。③各不同浓度PSP诱导组均比非诱导组高表达ALP和BGP(P<0.01)。结论PSP可显著促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过程中ALP和BGP的表达,且随着浓度的增高该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骨髓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分化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9
18
作者 蒋晶晶 武晓泓 +3 位作者 刘翠萍 徐宽枫 茅晓东 刘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4-697,I000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小鼠骨髓中同时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和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方法:从小鼠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差速贴壁结合专用血清或特殊培养基分别扩增MSC和EPC。以成骨、成脂诱导分化鉴定MSC,并以流式细胞术(F...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小鼠骨髓中同时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和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方法:从小鼠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差速贴壁结合专用血清或特殊培养基分别扩增MSC和EPC。以成骨、成脂诱导分化鉴定MSC,并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SC纯度;以Dil-ac-LDL、FITC-UEA-1荧光双标,结合vWF、CD31免疫组化染色鉴定EPC,并计算其纯度。结果:早期贴壁细胞48h换液时即可见明显集落形成,1周后即达80%融合,传至第3代后经诱导能够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FCM检测CD29、CD34、CD45、CD90阳性率分别为(93.86±1.12)%,(0.48±0.38)%,(1.89±1.49)%,(94.11±3.32)%;2次贴壁细胞经EGM-2MV专用培养基培养后,第3天开始伸展,第5天可见集落形成,约2周左右可融合近80%,传代后Dil-ac-LDL、FITC-UEA-1双荧光染色阳性率(75.2±4.5)%,vWF、CD3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55.7±4.7)%和(52.5±3.6)%。结论:采用该方法可以同时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效率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充质干细胞 内皮祖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ERK1/2和NF-κB信号途径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武俊芳 牛杰 +4 位作者 李晓鹏 张芬熙 范文艳 李颖虹 郭志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5-468,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0、10-8、10-7、10-6和10-5mol/L AngⅡ体外诱导培养bmMSC 12 h,然后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TNF-α和IL-6的分泌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TNF-α和IL...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0、10-8、10-7、10-6和10-5mol/L AngⅡ体外诱导培养bmMSC 12 h,然后应用ELISA法检测细胞TNF-α和IL-6的分泌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ERK1/2和NF-κBP65蛋白磷酸化程度。结果:5组bmMSC TNF-α和IL-6分泌水平、mRNA表达水平,ERK1、ERK2和NF-κB-P65蛋白磷酸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562、53.940、24.622、30.208、96.129、106.293和24.752,P<0.001)。与0 mol/L AngⅡ组比较,10-8、10-7、10-6和10-5mol/L AngⅡ组细胞TNF-α和IL-6分泌水平升高(P<0.05),TNF-α和IL-6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ERK1/2和NF-κB-P65磷酸化程度升高(P<0.05),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AngⅡ可通过活化ERK1/2和NF-κB信号途径介导bmMSC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骨髓充质干细胞 ERK1 2 NF-ΚB 炎症反应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1对体外条件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粒-巨噬系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大良 黄畅 +1 位作者 郭少三 周希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6期1192-1193,共2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生长的影响。方法:设不同终浓度人参皂苷Rb1的细胞培养体系与对照,检测MSC集落生成率,M竹比色法测定MSC集落培养体系细胞的活力。结果:在培养体系中人参皂苷Rb...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生长的影响。方法:设不同终浓度人参皂苷Rb1的细胞培养体系与对照,检测MSC集落生成率,M竹比色法测定MSC集落培养体系细胞的活力。结果:在培养体系中人参皂苷Rb1浓度为10μg/mL时,MSC集落产率和MTT吸光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25~100p.g/mL的范围内,MSC集落培养体系细胞集落产率和MTT吸光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浓度为50μ/mL时效应最明显(P〈0.01);在200μg/mL时,相应检测指标减低,但并未显示抑制作用(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小鼠骨髓MSC具有生长促进作用,但在高浓度时,其促进作用反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充质干细胞 增殖 骨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