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鲁氏菌OMP10介导的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活化及其对小鼠T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朕宇 王月丽 +8 位作者 易继海 童志霞 邓肖玉 杨宁宁 徐明国 王勇 孟闯 苗玉和 陈创夫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4-1090,共7页
为探究布鲁氏菌外膜蛋白10(OMP10)介导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的活化机制及其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体外分离培养BMDC细胞6 d后,将重组OMP10(rOMP10)与BMDC共孵育24 h,经流式细胞术分析B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 为探究布鲁氏菌外膜蛋白10(OMP10)介导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的活化机制及其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体外分离培养BMDC细胞6 d后,将重组OMP10(rOMP10)与BMDC共孵育24 h,经流式细胞术分析B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rOMP10孵育BMDC能够诱导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1)。同时采用ELISA检测共孵育后BMDC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IL-12、IL-10、IL-4)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rOMP10孵育BMDC能够诱导其细胞因子(IL-6、IL-12、TNF-α、IFN-γ)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但IL-4和IL-10的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01)。进一步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共孵育后BMDC的Toll样受体(TLRs)和MHC-I、MHC-II类分子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rOMP10能够诱导BMDC的TLR2和TLR4(P<0.05),以及抗原递呈相关分子MHC-I和MHC-II的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另外,将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与rOMP10预处理的BMDC共孵育后,经MTT试验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效率,结果显示,rOMP10处理组比PBS组T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增加2倍以上,且在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DCs:T)为1:50时,rOMP10处理组的T淋巴细胞增殖效率最高。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证实布鲁氏菌OMP10能够诱导BMDC的活化,促进抗原递呈分子的转录,从而介导T淋巴细胞的高效增殖,该结果为解析布鲁氏菌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奠定实验基础,同时也为布鲁氏菌新型亚单位疫苗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外膜蛋白OMP10 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 抗原递呈 T淋巴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诱导及冻存方法的优化
2
作者 魏琼 赵梦竹 +2 位作者 程序 刘梦华 张冬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1-618,共8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s)诱导及冻存的适宜方法。方法: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于不同温度、接种密度、血清浓度培养条件下培养,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s)诱导及冻存的适宜方法。方法: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于不同温度、接种密度、血清浓度培养条件下培养,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浓度;提取小鼠骨髓细胞,细胞差速贴壁法将骨髓细胞预培养4 h,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原驻留巨噬细胞比例;使用L929细胞上清或重组M-CSF诱导细胞7 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细胞F4/80及CD11b双阳性占比;中性红法及ELISA法检测C57BL/6N和C57BL/6J两种亚型来源BMDMs吞噬能力和炎症反应水平;将提取的骨髓细胞即刻冻存后复苏再诱导,或将已成功诱导的BMDMs冻存后复苏,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中性红法检测吞噬能力。结果:33℃、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培养7 d条件下的L929细胞上清中富集高浓度M-CSF;骨髓细胞经预培养4 h,贴壁细胞中F4/80+占比显著高于悬浮细胞(P<0.01);经L929上清或重组M-CSF诱导7 d后细胞F4/80+CD11b+占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C57BL/6J亚型来源BMDMs相比,C57BL/6N亚型来源BMDMs具有更强的吞噬能力(P<0.01),释放较低水平TNF-α(P<0.01)和IL-6(P<0.05),以及较高水平IL-1β(P<0.05);相较于将已成功诱导的BMDMs冻存后复苏,骨髓细胞提取后即刻冻存、复苏再诱导的BMDMs具有更好的巨噬细胞形态,更高的细胞活力(P<0.01)和更强的吞噬能力(P<0.01)。结论:通过33℃、10%FBS培养7 d的L929细胞上清富含更高浓度M-CSF,可成功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小鼠骨髓源性巨噬细胞,细胞差速贴壁法预培养可去除原骨髓驻留巨噬细胞,C57BL/6N和C57BL/6J两种亚型来源BMDMs吞噬能力和炎症反应水平不同,将提取的骨髓细胞即刻冻存后复苏再诱导是较好的BMDMs冻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性巨噬细胞 原代细胞 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和脾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与扩增培养 被引量:32
3
作者 杨洪艳 张义国 +2 位作者 董子明 郑智敏 吴皓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索树突状细胞(DC)及其前体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扩增的方法。方法:无菌制备BALB/C小鼠骨髓和脾细胞;先后用红细胞裂解液、抗鼠CD4、CD8、B细胞单抗(McAb)和补体溶液,依次去除红细胞,T、B细胞,粒细... 目的:探索树突状细胞(DC)及其前体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扩增的方法。方法:无菌制备BALB/C小鼠骨髓和脾细胞;先后用红细胞裂解液、抗鼠CD4、CD8、B细胞单抗(McAb)和补体溶液,依次去除红细胞,T、B细胞,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混杂细胞而获得纯化的DC及其前体;又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协同诱导下培育,DC前体分化发育成DC或郎罕细胞(LC)并扩增,同时阻抑巨噬细胞发育生长。结果:DC/LC细胞数增加,其形态在光镜下多为特征性星形,也有梭形和多角形;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绝大多数为特征性星形,且有1~4级不等的树突状突起,其纯度高达95%以上。DC/LC在功能上明显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论:①结果所得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符合DC/LC;②建立连续排异结合GMCSF+IL4联合诱生培育的方法,可获得大量高纯度的DC/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培养 肿瘤 骨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与NS_1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瘤苗研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义国 董子明 +3 位作者 杨洪艳 郑智敏 赵明耀 吴皓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为了提高肿瘤的免疫原性,有效地引发并增强宿主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特研制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s,DCs)与NS1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瘤苗。方法:利用特异的CD4、CD8、B220单克隆抗体和补... 目的:为了提高肿瘤的免疫原性,有效地引发并增强宿主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特研制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s,DCs)与NS1骨髓瘤细胞的融合瘤苗。方法:利用特异的CD4、CD8、B220单克隆抗体和补体缓冲液及DCs的半粘附性,直接从骨髓细胞中分离出高纯度的DCs及其前体;再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体外培育,协同诱导DCs及其前体分化增殖,以获得大量高纯度的DCs;然后用聚乙二醇(PEG),使其与8氮杂鸟嘌呤(AG)处理过且处对数生长期的NS1骨髓瘤细胞融合,并用次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HAT)选择培养基筛选融合细胞,观察融合细胞的生长特性和体内致瘤性;最后直接从BALB/C小鼠尾静脉免疫接种活的融合细胞,再观察其诱导宿主抗肿瘤的免疫效果。结果:①融合细胞也有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其在体外能分裂增殖,但明显低于肿瘤细胞,无体内致瘤性;②接种活融合细胞的免疫小鼠能抵抗野生肿瘤攻击长达90d未见诱发肿瘤;③对照组小鼠100%出现诱发肿瘤。结论:融合细胞可能加工处理并表达尚未鉴定的肿瘤特异抗原,进而激发宿主体内抗肿瘤免疫反应,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疫苗 树突状细胞 骨髓肿瘤 细胞融合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脾来源树突状细胞与NS_1骨髓瘤细胞融合体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明耀 张义国 +5 位作者 董子明 杨洪艳 郑智敏 陈宁 黄幼田 郑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BALB/C小鼠脾来源树突状细胞(spleendendriticcels,sDC)与肿瘤细胞融合体的抗肿瘤效应。方法:以灭活的NS1细胞免疫活化BALB/C小鼠,取其sDC与NS1骨髓瘤细胞融合,并筛选出融... 目的:观察BALB/C小鼠脾来源树突状细胞(spleendendriticcels,sDC)与肿瘤细胞融合体的抗肿瘤效应。方法:以灭活的NS1细胞免疫活化BALB/C小鼠,取其sDC与NS1骨髓瘤细胞融合,并筛选出融合细胞;用此融合细胞作为瘤苗,免疫治疗皮下荷NS1瘤的小鼠2次,间隔1周。结果:融合细胞瘤苗本身无致瘤性。用融合细胞瘤苗免疫治疗荷瘤小鼠后,其瘤体消失,且在观察期60d内未见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脾来源树突状细胞与NS1细胞融合瘤苗免疫荷瘤小鼠后,激发其体内存在的抗NS1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骨髓肿瘤 细胞融合 小鼠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成熟与不成熟树突状细胞中RelB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8
6
作者 包杰 郑磊 +3 位作者 王前 顾春瑜 裘宇容 李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3-705,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成熟与未成熟DC中核转录因子RelB(avianreticuloendotheliosisviral(v-rel)oncogenerelatedB)基因的表达。方法:无菌从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中取出骨髓细胞,利用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骨髓前... 目的:探讨体外分离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成熟与未成熟DC中核转录因子RelB(avianreticuloendotheliosisviral(v-rel)oncogenerelatedB)基因的表达。方法:无菌从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中取出骨髓细胞,利用rmGM-CSF和rmIL-4联合诱导骨髓前体细胞产生未成熟的DC,未成熟的DC在培养结束前18h经LPS刺激获得成熟的DC,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它们的表型,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成熟与未成熟DC中,RelB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未成熟的DC中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86和CD40)呈低水平表达;而成熟的DC则呈高水平表达。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均显示,RelB基因在未成熟的DC中呈低水平表达;而在成熟的DC中呈高水平表达,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elB基因的表达与小鼠骨髓来源的DC的成熟状态密切相关。抑制DC中RelB基因的表达,有可能诱导产生具有耐受原性的未成熟的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B基因 小鼠 骨髓树突状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的扩增及其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谢志芳 曹雪涛 +3 位作者 章卫平 颜永碧 于秉学 郑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13-515,共3页
目的:建立体外大量扩增树突状细胞( D C)的方法,并对 D C进行形态学和免疫学性质鉴定。方法:制备小鼠骨髓细胞,用免疫磁珠方法去除其中的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粒细胞,将阴性选择到的细胞用小鼠重组 G M C S F培... 目的:建立体外大量扩增树突状细胞( D C)的方法,并对 D C进行形态学和免疫学性质鉴定。方法:制备小鼠骨髓细胞,用免疫磁珠方法去除其中的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粒细胞,将阴性选择到的细胞用小鼠重组 G M C S F培养,8 d 后收集悬浮细胞。将收集到的细胞进行免疫表型鉴定和超微结构观察,以及 D C特异性抗原 D E C205 的免疫胶体金标记。结果:可从每只小鼠的股骨骨髓中扩增到(2~5)×106 个 D C, 细胞纯度达80% 以上。细胞表达 D C的特异性抗原 D E C205,具有 D C的典型形态及表型。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体外大量扩增骨髓 D C的方法,为深入研究其免疫学功能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超微结构 骨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pcDNA3-hCEA转染疫苗的抗瘤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幼田 董子明 +6 位作者 赵明耀 杨洪艳 张义国 郑智敏 马俊芬 汤黎明 陈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17-1323,共7页
目的 :将pcDNA3 -hCEA转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DCs) ,观察其诱导BALB/c小鼠对CT2 6(hCEA+ )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 :采用rmGM -CSF和rmIL - 4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DCs;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hCEA ;并用lipofectamine将其转染DCs,制... 目的 :将pcDNA3 -hCEA转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 (DCs) ,观察其诱导BALB/c小鼠对CT2 6(hCEA+ )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 :采用rmGM -CSF和rmIL - 4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DCs;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hCEA ;并用lipofectamine将其转染DCs,制备DCs(pCDNA3 -hCEA)疫苗 ;同时制备CT2 6(hCEA+ ) ;采用RT -PCR检测DCs(pCDNA3 -hCEA)中CEAmRNA的表达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DCs(pCDNA3 -hCEA)培养上清中CEA的含量 ;使用DCs(pCDNA3 -hCEA)疫苗体外诱导小鼠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靶向性杀伤。采用DCs(pcDNA3 -hCEA)疫苗预防免疫BALB/c小鼠 ,观察其对于荷临界致瘤量CT2 6(hCEA+ )小鼠的抗肿瘤效应。结果 :经G41 8筛选 ,DCs(pCDNA3 -hCEA)有 1 4 %的获得率 ;RT -PCR检测表明DCs(pCDNA3 -hCEA)内CEAmRNA呈阳性表达 ;放射免疫法检测表明DCs(pCDNA3 -hCEA)能微量表达人CEA ;DCs(pCDNA3 -hCEA)能够有效诱导CEA靶向免疫杀伤。DCs(pcDNA3 -hCEA)疫苗延长荷CT2 6(hCEA+ )瘤小鼠生存期 1周至 4周。结论 :编码肿瘤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的树突状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骨髓树突状细胞 pcDNA3-hCEA 癌胚抗原 肿瘤 免疫效应 真核表达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髓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被引量:4
9
作者 廖娟红 林祥梅 贾广乐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7-111,共5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培养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应用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M-CSF)在体外诱导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表型分析、刺激T细胞增殖等方...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培养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应用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GM-CSF)在体外诱导小鼠骨髓前体细胞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表型分析、刺激T细胞增殖等方法,对小鼠髓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进行鉴定。试验结果显示,小鼠骨髓来源的DC在体外培养8d后,特异性细胞表面标志CD11c的表达量达到81.09%,中度表达MHCⅡ,低表达CD40、CD80、CD86。本试验成功地建立了体外小鼠髓源DC扩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树突状细胞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AS介导牛分枝杆菌诱导小鼠髓源树突状细胞成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强 刘春法 +5 位作者 何小丽 李凡飞 魏凡华 赵德明 周向梅 许立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4-921,共8页
旨在深入研究小鼠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感染牛分枝杆菌(M.bovis)后环磷酸鸟苷-磷酸腺苷合酶(cGAS)的调控作用。通过体外诱导C57BL/6骨髓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建立牛分枝杆菌感染模型,运用siRNA技术沉默cGAS基因的表达,分别设置对照组... 旨在深入研究小鼠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感染牛分枝杆菌(M.bovis)后环磷酸鸟苷-磷酸腺苷合酶(cGAS)的调控作用。通过体外诱导C57BL/6骨髓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建立牛分枝杆菌感染模型,运用siRNA技术沉默cGAS基因的表达,分别设置对照组、感染组、沉默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BMDC表型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GAS信号通路中STING、TBK1、p-TBK1及IRF3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表明,牛分枝杆菌可刺激BMDC引起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CD80、CD40、MHC-Ⅱ表达升高,相关细胞因子IFN-β、TNF-α、IL-12p70、IL-6分泌量提高,BMDC的抗原提呈能力增强。同时cGAS信号通路被激活,下游STING、p-TBK1、IRF3蛋白活化,而沉默cGAS基因后相关指标均显著下调。这表明牛分枝杆菌感染BMDC可激活cGAS信号通路,且cGAS有助于BMDC的成熟和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树突状细胞 cGAS 牛分枝杆菌 信号通路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P8、MRP14及MRP8/14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表型成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小芹 李杏 +1 位作者 白永坤 孙尔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髓样相关蛋白8(MRP8)、MRP14及其异二聚体MRP8/14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表型成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及纯化小鼠BMDC,分为对照组、1μg/m L MRP14处理组、1μg/m L MRP8处理组、1μg/m L MRP8/14处理组。采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髓样相关蛋白8(MRP8)、MRP14及其异二聚体MRP8/14对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表型成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及纯化小鼠BMDC,分为对照组、1μg/m L MRP14处理组、1μg/m L MRP8处理组、1μg/m L MRP8/14处理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刺激后B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的表达情况。结果 MRP14、MRP8及MRP8/14均能促进B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表达,MRP14、MRP8均能促进BMDC表面共刺激分子MHCⅡ表达,且MRP14和MRP8/14促进BMDC表达CD80、CD86的能力强于MRP8。结论 MRP14、MRP8及MRP8/14通过增加BM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而促进BMDC的表型成熟,且MRP8、MRP14及MRP8/14三者促进DC表达各种共刺激分子的能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样相关蛋白8(MRP8) 髓样相关蛋白14(MRP14) 髓样相关蛋白8/14(MRP8/14) 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 表型成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与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和功能鉴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倪博 张珍珍 +4 位作者 袁厅 张磊 王海燕 甘源 冯志新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152,共6页
为比较来源于猪骨髓来源和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两种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分别从猪骨髓和外周血中分离前体细胞,经重组猪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猪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分化为猪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和猪单核... 为比较来源于猪骨髓来源和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两种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分别从猪骨髓和外周血中分离前体细胞,经重组猪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重组猪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分化为猪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和猪单核细胞衍生树突状细胞(MoDC),对这两种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表型鉴定以及功能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MDC和MoDC均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和基本功能;BMDC和MoDC的分子表型为CD172a^(+)MHC II^(+),经LPS刺激后表达升高;BMDC和Mo DC均具有吞噬功能,BMDC吞噬能力较强;在TranswellTM迁移实验中,Mo DC具有更好的迁移能力;BMDC和MoDC均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BM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率高于MoDC。本研究可为不同体外模型中DCs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输树突状细胞疫苗免疫脾淋巴细胞对小鼠骨髓瘤的继承性免疫防治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义国 董子明 +5 位作者 赵明耀 杨洪艳 吴皓 郑光 郑智敏 陈宁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s,DC)类瘤苗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对实验性骨髓瘤的继承性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作用。方法:先前用骨髓DC作为佐剂,研制了DC与肿瘤细胞的融合瘤苗,以及用灭活肿瘤细胞及其裂解...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s,DC)类瘤苗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对实验性骨髓瘤的继承性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作用。方法:先前用骨髓DC作为佐剂,研制了DC与肿瘤细胞的融合瘤苗,以及用灭活肿瘤细胞及其裂解产物体外脉冲的DC疫苗,并成功地诱导宿主产生抗肿瘤的免疫保护性反应,且对荷瘤动物具有免疫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用DC融合瘤苗及肿瘤抗原脉冲DC疫苗免疫的脾淋巴细胞作为免疫效应细胞,继承性转输到宿主体内,以观察其免疫预防与治疗的效果。结果:继承性免疫预防试验表明,转输免疫脾淋巴细胞后2组宿主均能够抵抗野生性肿瘤细胞的多次攻击,>60d未见皮下移植性肿瘤形成,其60d存活率为100%(5/5),与对照组相比,P<0.01。继承性免疫治疗(adoptiveimmunotherapy,AIT)试验显示:①单用免疫淋巴细胞进行AIT的2组,60d存活率分别为80%(4/5)和60%(3/5),其存活时间也明显延长,P<0.05;②先行化疗后进行AIT,以及术前或术后再行AIT,60d存活率提高到100%(5/5),其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1;AIT后宿主荷瘤生长明显被抑制,且部分荷瘤消退甚或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肿瘤 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小鼠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淑君 周放 +4 位作者 吴乐 高雪丽 刘超男 吕晓萍 郑世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71-2577,共7页
为了探讨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并分析鸡树突状细胞(DCs)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将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的鸡骨髓细胞经差速贴壁纯化后获得单个核细胞,然后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 为了探讨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的体外诱导培养方法,并分析鸡树突状细胞(DCs)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将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的鸡骨髓细胞经差速贴壁纯化后获得单个核细胞,然后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诱导分化,细胞培养后第7天再加入脂多糖(LPS)继续培养48 h刺激成熟,分别于倒置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变化观察,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鸡骨髓细胞培养7 d后,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表面长出树突状小突起,细胞表面高表达MHCⅡ和CD11c分子,经LPS刺激后,突起伸长变粗,扫描电镜观察呈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细胞表面MHCⅡ表达显著升高,依据上述方法成功获得大量而高纯度的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为进一步研究禽类DCs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某些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树突状细胞 鉴定 生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骨髓源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巩栋梁 雍艳红 +4 位作者 韦美兰 石琳 李俊玉 陈进军 巨向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3-446,共4页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DC功能及诱导其分化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硬膜外腔麻醉法麻醉受试猪,以骨髓采集针从髋骨处抽取骨髓,裂解红细胞后,差速贴壁法获得前体细胞后,... 树突状细胞(DC)是机体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DC功能及诱导其分化的方法,本研究采用硬膜外腔麻醉法麻醉受试猪,以骨髓采集针从髋骨处抽取骨髓,裂解红细胞后,差速贴壁法获得前体细胞后,添加重组猪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猪白细胞介素4诱导其分化,以形态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特征。结果显示,骨髓前体细胞经诱导分化后具有典型的DC形态,其标记分子分化抗原簇1在第6 d和8 d阳性率分别达65.13%(p<0.01)和56.5%(p<0.01),标记分子二型猪白细胞抗原(SLA-IL-DR)在诱导后第6 d和8 d阳性率分别为86.87%(p<0.01)和84.60%(p<0.01)。本研究建立了活体猪骨髓源DC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方法,为基于DC的疾病防控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骨髓树突状细胞 CD1 SLA-II-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产布鲁菌变异株S2308△rfbE感染促进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和细胞因子释放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婧玉 韩先干 +1 位作者 张敏 刘海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67-970,共4页
目的研究流产布鲁菌变异株S2308△rfbE感染对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和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2308△rfbE感染小鼠BMDC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Ⅰ(MHCⅠ)、MHCⅡ、CD40、CD86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BMDC... 目的研究流产布鲁菌变异株S2308△rfbE感染对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和免疫应答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2308△rfbE感染小鼠BMDC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Ⅰ(MHCⅠ)、MHCⅡ、CD40、CD86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BMDC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的分泌量。结果S2308△rfbE感染BMDC后,细胞表达MHCⅠ、MHCⅡ、CD40、CD86明显增强,TNF-α、IL-6和IL-10分泌量升高。结论布鲁菌变异株S2308△rfbE促进BMDC成熟和细胞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型布鲁菌 小鼠树突状细胞(BMDC) 毒力基因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利用网格蛋白和小窝蛋白受体途径感染鸡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晓凤 仇旭升 +6 位作者 孙英杰 宋翠萍 孟春春 刘炜玮 廖瑛 丁铲 谭磊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5,共7页
新城疫病毒(NDV)可以通过多种内吞途径感染细胞,且其入胞途径可能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本研究以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chBM-DCs)为模型,探究NDV入侵该细胞的内吞途径。首先利用CPZ(CME抑制剂)和Dynasore(dynamin1/2抑制剂)预处理DCs,然后... 新城疫病毒(NDV)可以通过多种内吞途径感染细胞,且其入胞途径可能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本研究以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chBM-DCs)为模型,探究NDV入侵该细胞的内吞途径。首先利用CPZ(CME抑制剂)和Dynasore(dynamin1/2抑制剂)预处理DCs,然后感染NDV强毒株Herts/33,通过Western blot和IFA检测NDV NP的胞内表达水平变化。药物预处理组N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表明NDV能够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进入DCs。进一步利用甲基-β-环糊精(MβCD)预处理DCs,然后感染Herts/33,通过Western blot和IFA检测NDV NP的胞内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药物预处理组N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表明NDV能够通过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进入DCs。本研究为全面阐明NDV感染宿主细胞的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骨髓树突状细胞 网格蛋白介导内吞 小窝蛋白介导内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D88 RNA干扰抑制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陈家军 孙宗全 苏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4-254,共1页
关键词 RNA干扰技术 骨髓树突状细胞 MYD88 小鼠骨髓 实验研究 细胞成熟 干扰抑制 继续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源性单核细胞向LPS脑炎小鼠中枢神经系统迁徙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王博文 康文 孙永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0-296,共7页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源性单核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onocytes,BMDM)向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脑炎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内迁徙的能力。方法:分离小鼠原代BMDM,用不同的超顺氧化铁(super 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对其...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源性单核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onocytes,BMDM)向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脑炎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内迁徙的能力。方法:分离小鼠原代BMDM,用不同的超顺氧化铁(super 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对其进行体外标记。5μg LPS脑内注射小鼠诱导急性炎症,24 h后尾静脉注射5×106BMDM。分别于注射后第2、5、7 d收取脑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内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程度,检测体外标记的BMDM和GFP+BMDM在小鼠脑内的迁移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BMDM在小鼠脑内的数量变化。结果:SHP30对BMDM体外标记效果最好,且以0.1 mg/ml的浓度标记2 h即可达到100%标记效率。LPS注射可以成功诱导小鼠产生急性脑炎,外源性BMDM可有效的向炎症形成部位聚集,且随着炎症消散而逐步消失。结论:小鼠原代BMDM可以有效的向LPS脑炎小鼠脑炎部位迁徙并聚集,且随炎症缓解而消散,因此BMDM有望成为治疗性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运输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性单核细胞 细菌脂多糖 脑炎 细胞治疗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贴壁树突状细胞群经瘤细胞裂解物脉冲的瘤苗及其抗瘤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义国 董子明 +5 位作者 杨洪艳 赵明耀 吴皓 郑光 陈宁 郑智敏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贴壁树突状细胞群经骨髓瘤细胞裂解物体外脉冲的瘤苗的抗肿瘤效应。方法:从骨髓细胞和脾细胞中分离扩增培育出大量贴壁生长的树突状细胞群,进而研制了一种经骨髓瘤细胞裂解物体外脉冲的树突状细胞瘤苗,后进行动物整... 目的:进一步探讨贴壁树突状细胞群经骨髓瘤细胞裂解物体外脉冲的瘤苗的抗肿瘤效应。方法:从骨髓细胞和脾细胞中分离扩增培育出大量贴壁生长的树突状细胞群,进而研制了一种经骨髓瘤细胞裂解物体外脉冲的树突状细胞瘤苗,后进行动物整体实验探讨该类脉冲瘤苗的抗肿瘤效应。结果:该贴壁树突状细胞群的形态鉴定具异质性,但仍能刺激混合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该脉冲瘤苗免疫预防效应的动物实验显示,树突状细胞的脉冲瘤苗免疫的动物能够产生且保持其特异抗肿瘤免疫保护效应,120d内反复多次攻击后未见皮下移植瘤形成。瘤苗免疫治疗效应的动物实验表示,树突状细胞的脉冲瘤苗主动免疫治疗的荷瘤动物能够获得长期生存期,荷瘤生长被抑制直至完全消退,其治愈率达100%(n=10),之后120d内未见肿瘤复发(n=5),且多次再攻击后也未见移植瘤形成(n=5)。经常规病理学尸解与镜检,实验动物皮下接种原位及其他器官均未发现骨髓瘤细胞存在,同时也未发现其他组织学异常。结论:这些结果说明脉冲的树突状细胞瘤苗具有高效的抗肿瘤预防效应、且可治愈荷瘤动物并获得免疫保护。进而提示该脉冲瘤苗主动免疫能够诱发或加强宿主体内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排斥功能,可完全抵御肿瘤细胞攻击或杀灭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瘤苗 骨髓肿瘤 免疫疗法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