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LL5基因敲除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石秀珍 高玮 徐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白血病5(MLL5)基因在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移植瘤生长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LL5基因缺失、MLL5和DDX58双基因缺失的结肠癌CT26细胞模型,用Sanger测序和WB法验证敲除效果。将基因敲除的CT2...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白血病5(MLL5)基因在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移植瘤生长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LL5基因缺失、MLL5和DDX58双基因缺失的结肠癌CT26细胞模型,用Sanger测序和WB法验证敲除效果。将基因敲除的CT26细胞接种到野生型BALB/c小鼠和免疫缺陷型NSG小鼠皮下,构建基因缺失结肠癌CT26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并观察移植瘤的生长及荷瘤小鼠的总生存期(OS)。结果:在野生型小鼠中,MLL5基因缺失的CT26细胞移植瘤生长速度显著性低于野生型癌细胞移植瘤,并延长荷瘤小鼠的OS(P<0.01);在NSG小鼠中,MLL5基因缺失对CT26细胞移植瘤的生长速度以及荷瘤小鼠的OS没有明显改变。MLL5基因缺失提高了癌细胞中视黄酸诱导基因1(RIG-1)蛋白水平,DDX58基因缺失可逆转MLL5基因缺失在CT26细胞移植瘤中的作用。结论:MLL5基因缺失可提高结肠癌CT26细胞中RIG-1蛋白水平、促进肿瘤免疫,从而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提示MLL5可能成为结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混合谱系白血病5 视黄酸诱导基因1 ct26细胞 肿瘤免疫 CRISPR/Cas9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三根汤对结肠癌CT-26细胞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赵云 甘婷 +4 位作者 丁瑞景 韦书霞 刘俊霞 赵桂桂 张五钢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解毒三根汤对结肠癌CT-26细胞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BALB/c小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解毒三根汤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建立结肠癌小鼠模型,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解毒三根汤组给予解毒三根汤灌胃,1周后... 目的探讨解毒三根汤对结肠癌CT-26细胞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BALB/c小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解毒三根汤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建立结肠癌小鼠模型,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解毒三根汤组给予解毒三根汤灌胃,1周后通过眼球获取各组小鼠血清;将各组小鼠血清与CT-26细胞共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MTT)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细胞侵袭试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CL2-Associated X,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结果解毒三根汤血清组细胞培养24、48和72 h时吸光值分别为0.198±0.068、0.321±0.103和0.462±0.106,明显低于对照血清组和模型血清组(P<0.05);解毒三根汤血清组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22.03±10.48)个/HP和(32.10±5.15)个/HP,明显低于对照血清组和模型血清组(P<0.05);解毒三根汤血清组Bax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978±0.106,明显高于对照血清组和模型血清组(P<0.05),而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354±0.092,明显低于对照血清组和模型血清组(P<0.05)。结论解毒三根汤能够抑制结肠癌患者CT-26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研究其机制发现可能与调控Bax、Bcl-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三根汤 肠癌 ct-26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对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体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剑 叶彬 +1 位作者 武卫华 孔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研究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体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建立弓形虫与ct26复合感染度(moi)分别为1∶1、2∶1、4∶1、8∶1、16∶1的共培养试验模型... 目的研究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体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建立弓形虫与ct26复合感染度(moi)分别为1∶1、2∶1、4∶1、8∶1、16∶1的共培养试验模型,台盼兰排斥试验连续7d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8∶1共培养模型组6h、12h、24h、48h细胞周期改变;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ct26细胞cyclinB1、cdc2基因转录水平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台盼兰排斥试验发现各比例组弓形虫均能有效抑制小鼠ct26细胞的体外增殖,且呈现前4d缓慢抑制,4d后细胞大量死亡的现象,以8∶1模型组的增殖抑制作用最明显,感染7d后细胞抑制率达80.77%(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8∶1模型组弓形虫可在各作用时间明显改变ct26细胞周期分布,使G0/G1期细胞百分比下降,G2/M期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24h达到作用高峰,使G2/M期百分比升高12.77%,48h则细胞G2/M期百分比下降;弓形虫感染ct26细胞3~24h,细胞cdc2转录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未见明显变化,细胞cyclinB1从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呈现为感染3h时表达增强,随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的现象,cyclinB1基因转录水平在感染后24h只达到对照组的16.55%。结论弓形虫RH株速殖子可明显抑制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体外增殖,感染前期以诱导细胞发生G2/M期阻滞为主要机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活性下降在G2/M期阻滞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 周期阻滞 细胞周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协同VP-16体外杀伤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高剑 叶彬 +1 位作者 武卫华 孔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0-724,共5页
目的探讨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协同细胞周期特异性抗癌药依托泊甙(VP-16)对ct26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建立弓形虫RH株速殖子与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不同比例的共培养模型(虫/细胞比例分别为2:1、4:1、8:... 目的探讨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协同细胞周期特异性抗癌药依托泊甙(VP-16)对ct26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建立弓形虫RH株速殖子与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不同比例的共培养模型(虫/细胞比例分别为2:1、4:1、8:1、16:1),流式细胞仪检测24h细胞周期改变;以虫细胞比例2:1预先感染ct26细胞24h,CCK-8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VP-16对细胞增殖抑制的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VP-16(40μg/mL)对感染虫体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台盼蓝染色观察不同浓度VP-16分别作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悬液(1×106/mL)2h、4h、12h、24h的虫体存活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VP-16(20μg/mL)对虫体DNA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各浓度弓形虫速殖子均可明显改变ct26细胞24h周期分布,使G0/G1期细胞百分比下降,G2/M期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2×106个速殖子感染细胞24h可使S期和G2期细胞百分比共同增长14.92%。CCK-8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虫细胞比例2:1预先感染ct26细胞24h可有效增强各浓度VP-16对ct26细胞的杀伤作用;Hochest33258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虫体胞质寄生形态及VP-16诱导感染细胞凋亡典型形态;10μg/mL及更高浓度VP-16作用弓形虫4h以上均可使虫体全部死亡;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VP-16(20μg/mL)可使弓形虫速殖子DNA呈现典型的云梯状条带。结论弓形虫RH株速殖子可使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发生G2/M期,可有效增强细胞周期特异性抗癌药VP-16的抗癌作用,且弓形虫增殖亦明显受抑并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 依托泊甙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对CT26结肠癌小鼠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阮志燕 商玲 +1 位作者 邓向亮 蔡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377-2380,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CT26结肠癌小鼠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CT26结肠癌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大黄素治疗组和荷瘤模型组,给药14 d,分别检测以下指标:小鼠不同组织T细胞IFN-γ的分泌、效应细胞CD8+CD3+T细胞的比例、血清细胞...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CT26结肠癌小鼠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方法:CT26结肠癌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大黄素治疗组和荷瘤模型组,给药14 d,分别检测以下指标:小鼠不同组织T细胞IFN-γ的分泌、效应细胞CD8+CD3+T细胞的比例、血清细胞因子IFN-γ、TNF-β1、IL-10的水平、不同组织CD4+CD25+Tregs IL-10的分泌。结果:大黄素明显升高CD8+CD3+T细胞在肿瘤局部的比例(P<0.05);大黄素显著提高外周血和淋巴结中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P<0.05);大黄素显著降低IFN-γ、TNF-β1、IL-10在血清中的水平(P<0.01);大黄素有抑制CD4+CD25+Tregs分泌IL-10的作用(P<0.01)。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影响Tregs的免疫抑制功能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大黄素 ct26肠癌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黄诗琪 杨梦 +3 位作者 童玲 陆红丽 黄旭 许文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62-1166,共5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对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梯度浓度20、40、60、80、100μmol/L的RSV孵育细胞后,CCK-8试剂盒检测RSV对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342...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对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中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梯度浓度20、40、60、80、100μmol/L的RSV孵育细胞后,CCK-8试剂盒检测RSV对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342活细胞染色液检测RSV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细胞中凋亡相关的蛋白(Bax、Bcl-2),核转录因子(NF-κB)以及Akt、PTEN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RSV能够抑制CT26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RSV能使细胞核内的NF-κB蛋白的表达量下调,细胞质内的NF-κB上调;Bax及PTEN蛋白表达量上调,Bcl-2下调,Akt蛋白的磷酸化下调。结论·RSV能够抑制CT26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可能与上调Bax和PTEN蛋白,下调Bcl-2、Akt磷酸化及NF-κB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肠癌 细胞增殖 凋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癌解毒方对CT26荷瘤小鼠抗结肠癌药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芷若 俞晓忆 +4 位作者 贾志荣 程海波 沈卫星 吴云皓 许惠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25-1629,I0010,I0011,共7页
目的:观察消癌解毒方对小鼠CT26结肠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以插块法接种结肠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成功的CT26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阳性药物奥沙利铂组(OXA)、和消癌解毒方组(XJD),观察各组小鼠... 目的:观察消癌解毒方对小鼠CT26结肠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以插块法接种结肠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成功的CT26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阳性药物奥沙利铂组(OXA)、和消癌解毒方组(XJD),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肿瘤体积、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采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样品中F4/80,TGF-β1,IL-6和IL-1β的表达,并与模型组和奥沙利铂组进行比较,研究消癌解毒方对结肠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消癌解毒方能够比较明显地抑制瘤体生长,改善结肠癌小鼠生存质量,该组小鼠肿瘤组织中F4/80,TGF-β1,IL-6和IL-1β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消癌解毒方能够通过增强肿瘤部位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加细胞因子IL-1β,IL-6的表达;同时增加荷瘤小鼠肿瘤部位TGF-β1的表达来达到杀伤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两种途径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抑制,来延缓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解毒方 肠癌 ct2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多糖通过调节免疫作用抑制结肠癌CT2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文立 莫海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1-945,共5页
目的:研究白及多糖(BSP)对结肠癌CT26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从30只BALB/c小鼠中随机选取6只作为对照组(Control),剩余24只小鼠右前肢皮下接种CT26细胞构建CT26结肠癌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模型裸鼠分为荷瘤模型组(Model... 目的:研究白及多糖(BSP)对结肠癌CT26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从30只BALB/c小鼠中随机选取6只作为对照组(Control),剩余24只小鼠右前肢皮下接种CT26细胞构建CT26结肠癌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将模型裸鼠分为荷瘤模型组(Model)、白及多糖低剂量组[BSP-L,100 mg/(kg·d)]、白及多糖高剂量组[BSP-H,400 mg/(kg·d)]和阳性药物香菇多糖组[LNT,150 mg/(kg·d)],每组6只。所有小鼠连续灌胃给药3周,其中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与药物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比较各组肿瘤体积、肿瘤抑制率及免疫器官指数。MTT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因子IL-2和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TLR4、My 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Model组相比,BSP-H组和LNT组移植瘤体积显著缩小,肿瘤重量显著降低,抑瘤率显著增加(P<0.01)。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脾脏淋巴细胞活性、血清中免疫因子IL-2和IFN-γ水平、外周血CD4^(+)/CD8^(+)及脾脏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Model组相比,BSP-H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脾脏淋巴细胞活性、血清中免疫因子IL-2和IFN-γ水平、外周血CD4^(+)/CD8^(+)及脾脏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而BSP-L组与Model组相比,以上各指标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及多糖对结肠癌CT2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增强荷瘤小鼠抗肿瘤免疫、激活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26肠癌 白及多糖 免疫调节 TLR4/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GD修饰负载锌的枝状介孔硅载体递送双硫仑靶向杀伤结直肠癌CT26细胞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阳 朱烨飞 +2 位作者 王欣月 高洁 张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43-1050,共8页
目的:制备一种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cRGD)修饰、Zn^(2+)掺杂并负载双硫仑(DSF)的树枝状介孔硅纳米颗粒,初步研究其对结直肠癌CT26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采用水热合成法将Zn^(2+)锚定在树枝状介孔硅纳米颗粒的骨架中,再将DSF... 目的:制备一种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cRGD)修饰、Zn^(2+)掺杂并负载双硫仑(DSF)的树枝状介孔硅纳米颗粒,初步研究其对结直肠癌CT26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采用水热合成法将Zn^(2+)锚定在树枝状介孔硅纳米颗粒的骨架中,再将DSF负载在介孔孔道中,偶联靶向配体cRGD到纳米颗粒的表面,得到具有靶向功能的纳米颗粒DSF@Zn-DMSN-cRGD。采用透射电镜(TEM)检测DSF@Zn-DMSN-cRGD的表面形貌,通过能谱面扫得到元素映射图验证其中的元素分布,通过激光粒度仪检测其粒径与电位变化,使用红外光谱仪检测表面主要化学键。通过TEM观察载体Zn-DMSN在pH6.5和pH7.4的模拟体液中共培养后的形态,采用细胞摄取实验检测cRGD修饰的Zn-DMSN靶向CT26细胞的能力,采用CCK-8法、Calcein-AM/PI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DSF@Zn-DMSN-cRGD对CT26细胞的杀伤能力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TEM观察表明DSF@ZnDMSN-cRGD表面具有多孔径,元素映射结果显示Zn元素和DSF成功负载在纳米颗粒表面,红外光谱仪检测结果表明cRGD成功偶联在DSF@Zn-DMSN介孔硅复合载体的表面,电位粒径结果显示粒径较未偶联cRGD前稍大,电位明显增加(P<0.000 1),TEM观察发现Zn-DMSN在微酸性环境中其骨架崩解明显增多,细胞摄取实验结果表明经cRGD修饰后的Zn-DMSN被CT26细胞内吞的效率显著增加(P<0.05)。CCK-8法、Calcein-AM/PI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说明DSF@Zn-DMSN-cRGD能够高效杀伤CT26细胞(均P<0.000 1)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均P<0.000 1),而对正常地肠上皮细胞NCM460无明显损伤。结论:成功合成了一种掺杂锌、负载DSF并偶联cRGD的纳米颗粒DSF@Zn-DMSN-cRGD,其载体Zn-DMSN骨架具有良好的pH降解性,其中的c RGD能促进纳米颗粒被CT26细胞靶向内吞;在体外实验中,Zn-DMSN-cRGD能够对结直肠癌CT26细胞产生强烈的靶向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双硫仑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 原位螯合 ct2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肠艾舒对小鼠CT-26结直肠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姜毅 佘茁萃 +6 位作者 盛丽娜 徐岳 刘颖 李晓琳 李东鸽 刘殿华 姬旭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44-1646,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肠艾舒对小鼠CT-26结直肠癌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肠艾舒对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用小鼠大肠癌细胞瘤株CT-26对40只BALB/c小鼠接种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化疗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两天观察小鼠... 目的:研究中药肠艾舒对小鼠CT-26结直肠癌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肠艾舒对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用小鼠大肠癌细胞瘤株CT-26对40只BALB/c小鼠接种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化疗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两天观察小鼠生活状况,体质量变化,瘤体大小,15天后处死动物,剥离肿瘤组织,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的大小。结果:MTT法检测到肠艾舒对CT-26肠癌细胞的抑制率随着浓度加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T法检到肠艾舒对小鼠CT-26肠癌细胞的增值有一定抑制作用,其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能提高小鼠的生活质量,增加小鼠的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肠艾舒 小鼠ct-26肠癌细胞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多糖通过TLR4信号通路对结肠癌CT2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免疫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冯子芳 杨瑞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白术多糖对结肠癌CT2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免疫调节的影响及与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作用关系。方法采用BALB/c小鼠建立结肠癌CT26荷瘤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香菇多糖组和白术多糖低、中、高剂量组... 目的探讨白术多糖对结肠癌CT2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免疫调节的影响及与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的作用关系。方法采用BALB/c小鼠建立结肠癌CT26荷瘤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香菇多糖组和白术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另设置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连续灌胃给药21 d。观察肿瘤体积并绘制生长曲线;检测抑瘤率、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及肿瘤组织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s)比例,并计算CD4^(+)/CD8^(+)比值;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及IL-2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脾脏组织中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核因子-κB(NF-κB p65)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除低剂量组外,其他给药组CT2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缓慢,胸腺和脾脏指数、血清TNF-α和IL-2水平、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比例以及CD4^(+)/CD8^(+)比值均提高,而CD8^(+)T细胞亚群比例以及MDSCs细胞水平均降低。此外,中、高剂量组小鼠脾脏组织TLR4、MyD88、TRAF6以及NF-κB p65等蛋白表达升高,而香菇多糖组无显著影响。结论白术多糖具有明显的抑制结肠癌CT2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以及增强CT26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LR4信号通路转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多糖 肠癌ct26细胞 免疫调节 TLR4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KT/S6K1信号通路探讨白术内酯Ⅰ抑制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12
作者 田薇 闫秋莹 +5 位作者 罗婧雯 吴其标 沈卫星 程海波 徐长亮 孙东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7-1046,共10页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Ⅰ抑制结直肠癌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实验从白术的三种主要活性成分中筛选出药效最好的白术内酯Ⅰ并筛选合理给药浓度。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白术内酯Ⅰ对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LoVo细胞凋亡和周...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Ⅰ抑制结直肠癌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实验从白术的三种主要活性成分中筛选出药效最好的白术内酯Ⅰ并筛选合理给药浓度。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白术内酯Ⅰ对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LoVo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伤口愈合及Transwell实验验证其对LoVo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其对LoVo细胞的增殖、迁移、EMT蛋白的影响。构建CT26小鼠皮下瘤模型,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组织EMT蛋白的表达。结果白术内酯Ⅰ能抑制LoVo细胞增殖,且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白术内酯Ⅰ诱导LoVo细胞凋亡,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有差异(P<0.05,P<0.01)。白术内酯Ⅰ是通过G2/M期阻滞发挥抗肿瘤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oVo给药组的G2期细胞数增多,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都能表明白术内酯Ⅰ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LoVo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证明白术内酯Ⅰ能调控增殖蛋白c-Myc和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5),下调周期蛋白CDK1、Cyclin B1、Cyclin D1及血管生成蛋白VEGF、MMP9(P<0.05),调控EMT蛋白E-Cadherin、N-Cadherin(P<0.05),并下调p-AKT、p-S6K1蛋白(P<0.05)。结论白术内酯Ⅰ可能通过AKT-S6K1信号通路发挥抗结直肠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内酯Ⅰ 肠癌 AKT/S6K1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LOVO细胞 ct2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活化肝星状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巍莹 张学利 +3 位作者 陈宗祐 夏蓓莉 陈忠清 项建斌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并研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ete cell,HSC)与结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囊袋法瘤块盲肠原位移植建立15只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活化的HSC在转移灶、癌旁组织及未转移肝组织内的表... 目的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并研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ete cell,HSC)与结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囊袋法瘤块盲肠原位移植建立15只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活化的HSC在转移灶、癌旁组织及未转移肝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建模后3周结肠癌肝转移率为40%,4周转移率为60%。转移灶中活化HSC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未转移肝组织。结论囊袋法瘤块盲肠原位移植是较理想的结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制作方法;肝脏局部免疫微环境中活化HSC的表达可能参与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中的免疫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肝转移 肝星状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lncRNA TUG1靶向上调miR-26a介导VEGF/P38MAPK/Hsp27通路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永坤 贾廷印 刘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479-2484,共6页
目的:探究抑制干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UG1靶向上调miR-26a介导VEGF/P38MAPK/Hsp27通路对结肠癌SW480细胞的生长、侵袭和EMT的影响。方法:sh-TUG1分别与miR-26a inhibitor和通路抑制剂SB203580单独或联合转染SW620细胞,以未经处理的S... 目的:探究抑制干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UG1靶向上调miR-26a介导VEGF/P38MAPK/Hsp27通路对结肠癌SW480细胞的生长、侵袭和EMT的影响。方法:sh-TUG1分别与miR-26a inhibitor和通路抑制剂SB203580单独或联合转染SW620细胞,以未经处理的SW480细胞为对照组。RT-PCR检测各组细胞TUG1及miR-26a表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TUG1及miR-26a的靶向关系,BrdU法检测细胞增殖,T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将SW480细胞及转染sh-TUG1的SW480细胞分别皮下注射入裸鼠体内,分别设为对照组及sh-TUG1组,正常喂养30 d后取瘤、量体积,RT-PCR检测肿瘤组织TUG1及miR-26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VEGF和Vimentin表达。结果:miR-26a是TUG1的靶向基因。相较于对照组,sh-TUG1组细胞增殖及侵袭数、Vimentin及N-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miR-26a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及侵袭数、Vimentin及N-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miR-26a inhibitor组,sh-TUG1+inhibitor组细胞增殖及侵袭数、Vimentin及N-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SB203580+LV-TUG1组细胞增殖及侵袭数、VEGF、P-P38/P38、P-Hsp27/Hsp27相对表达量高于SB203580组(P<0.05)。sh-TUG1组肿瘤体积,肿瘤组织中TUG1、Ki67、VEGF和Vimentin表达低于对照组,miR-26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制TUG1表达可靶向上调miR-26a水平,能通过抑制VEGF/P38MAPK/Hsp27通路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生长、运动和裸鼠成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长链非编码RNA TUG1 miR-26a 信号通路 肠癌 SW480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红色和绿色荧光标记肿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小颖 高凯 +1 位作者 刘学丽 张连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7-10,I0001,I0002,共6页
目的筛选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人的单克隆结直肠癌细胞系,为体内监测肿瘤的早期生长建立一种新的肿瘤动物模型。方法以脂质体2000介导chickenβ-actin-GFP-neo和chickenβ-actin-DsRed-neo转染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 目的筛选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人的单克隆结直肠癌细胞系,为体内监测肿瘤的早期生长建立一种新的肿瘤动物模型。方法以脂质体2000介导chickenβ-actin-GFP-neo和chickenβ-actin-DsRed-neo转染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经梯度浓度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红色和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BALB/CA-nu裸鼠皮下接种1×106个发光细胞使其成瘤,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GFP、DsRed的人结肠癌细胞株,将其接种到裸鼠体内可成瘤,利用活体成像系统观察了肿瘤的生长过程,肿瘤的发光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红色和绿色荧光蛋白能够在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长期稳定表达,用红色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建立的裸鼠肿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结肠肿瘤和相应的药物筛选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红色荧光蛋白 光学影像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氯喹对小鼠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超微结构及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红 张晨光 王俐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 探究羟基氯喹对小鼠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超微结构及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AOM/DSS诱导的小鼠结直肠癌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正常组、结直肠癌模型组、羟基氯喹干预组小鼠结直肠组织病理学变化。... 目的 探究羟基氯喹对小鼠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超微结构及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AOM/DSS诱导的小鼠结直肠癌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正常组、结直肠癌模型组、羟基氯喹干预组小鼠结直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原代分离各组结直肠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Oris TM 细胞接种限位法检测细胞迁移,ELISA方法检测炎性因子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干扰素(INF-β)表达。结果成功构建AOM/DSS诱导的小鼠结直肠癌模型,相对结直肠癌模型组肠腺体结构不规则、杯状细胞减少、溃疡形成等病理学表现,羟基氯喹明显改善模型小鼠肠道组织病理情况。细胞实验结果表明:羟基氯喹干预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力,且通过发生S期阻滞,DNA合成受阻影响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细胞迁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结直肠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显著降低TLR4、IL-1β、IL-18、TNF-α、INF-β等炎性因子的表达。结论羟基氯喹可以通过抗肿瘤和抗炎双重作用对小鼠结直肠癌起治疗作用,为将来临床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氯喹 小鼠肠癌 增殖 凋亡 迁移 细胞超微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谱CT多参数术前预测结直肠癌神经侵犯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婷 李昇霖 +2 位作者 张玉婷 袁隆 周俊林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36-1642,共7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RC)神经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5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3例CR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存在PNI者71例,无PNI(nPNI)者52例。术前所有患者行能谱CT全腹三期增强...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参数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RC)神经侵犯(PN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5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3例CR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存在PNI者71例,无PNI(nPNI)者52例。术前所有患者行能谱CT全腹三期增强扫描。在各期图像上测量病灶的碘基值(IC)、标准化IC(nIC)与能谱曲线斜率(λH)并计算肿瘤细胞外容积分数(ECV)。比较PNI组与nPNI组之间各项能谱CT参数值的差异。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参数及联合模型对PNI和nPNI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PNI组病灶在三期增强图像上的IC和λH、以及在静脉期和延迟期图像上的nIC和ECV的测量值均大于nPN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脉期nIC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参数预测PNI状态的AUC为0.632~0.820;联合模型预测PNI状态的AUC为0.85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10%和86.50%。结论:能谱CT多参数能够在术前预测CRC-PNI,有望推进能谱CT在术前预测CRC-PNI中的进一步研究和远期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神经侵犯 能谱ct 细胞外容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苷通过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LS180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成富 周贵丰 +1 位作者 李青 陈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572,共7页
目的:探究连翘苷(Phi)通过调控Hippo/YAP信号通路对结肠癌LS18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5、10、20、40、80µmol/L)的Phi处理人结肠癌LS180细胞,MTT法检测24、48和72 h时的细胞活力。将LS180细胞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连翘苷(Phi)通过调控Hippo/YAP信号通路对结肠癌LS18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5、10、20、40、80µmol/L)的Phi处理人结肠癌LS180细胞,MTT法检测24、48和72 h时的细胞活力。将LS180细胞分为对照组、Phi-L(5µmol/L Phi)组、Phi-M(10µmol/L Phi)组、Phi-H(20µmol/L Phi)组、Phi-H+YAP抑制剂维替泊芬(VP)组(20µmol/L Phi+5µmol/LVP),各组均处理24 h。EdU法检测Phi对各组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Phi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免疫荧光法和WB法检测Phi对细胞Ki-67表达率和LATS1、YAP和p-YAP、MMP-2、MMP-9、E-cadherin、N-cadherin表达的影响。构建LS180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观察Phi对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的影响,免疫荧光法和WB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Ki-67表达率和LATS1、YAP和p-YA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hi-L、Phi-M和Phi-H组LS180细胞EdU阳性率、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Ki-67阳性率、MMP-2、MMP-9、N-cadherin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E-cadherin、LATS1和p-YAP/YAP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同时使用VP则部分逆转了Phi对LS180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抑制作用(均P<0.05)。Phi显著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与对照组比较,Phi组裸鼠移植瘤体积、质量和Ki-67阳性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LATS1和p-YAP/YAP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Phi可能通过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LS180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苷 Hippo/Yes信号通路 肠癌 LS180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CT量化的细胞外容积评估结直肠癌神经、血管及淋巴管浸润 被引量:19
19
作者 郑文霞 王莉莉 +6 位作者 陈杏彪 郑小霞 崔雅琼 马颖 魏照坤 梁小芹 黄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96-90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密度测量的细胞外容积(ECV)评估结直肠癌神经、血管及淋巴管浸润的可行性及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7月—2021年2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诊断为结直肠癌的95例(结肠癌22例,直肠癌73例)患者的基... 目的探讨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碘密度测量的细胞外容积(ECV)评估结直肠癌神经、血管及淋巴管浸润的可行性及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7月—2021年2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诊断为结直肠癌的95例(结肠癌22例,直肠癌73例)患者的基本资料,所有患者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增强检查,检查前均采集红细胞压积,扫描后测量病灶及正常肠壁的静脉期、延迟期碘密度及同层面腹主动脉或髂血管碘密度,计算ECV;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病理切片疑有血管、淋巴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者行免疫组化染色。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ECV术前诊断结直肠癌神经、血管及淋巴管浸润的效能。结果血管侵犯阳性组40例,阴性组55例;淋巴管侵犯阳性组37例,阴性组58例,神经侵犯阳性组51例,阴性组44例。神经、血管、淋巴管浸润阳性组及阴性组静脉期E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41、1.646、1.543,P均>0.05)。神经、血管、淋巴管浸润阳性组及阴性组间延迟期E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63、5.806、6.663,P均<0.001)。静脉期、延迟期结直肠癌的ECV与正常肠壁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561、17.317,P均<0.001)。静脉期、延迟期ECV对于免疫组化的AUC分别为:血管侵犯0.576、0.798,淋巴管侵犯0.575、0.838;神经侵犯0.584、0.759。结论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延迟期碘密度量化的ECV分数可反映结直肠癌患者的神经、血管及淋巴管浸润情况,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术前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ct 肠癌 碘密度 细胞外容积 神经及血管淋巴管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CT细胞外容积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结直肠癌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侵犯 被引量:9
20
作者 郑文霞 王莉莉 +3 位作者 陈杏彪 郑小霞 崔雅琼 黄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1-559,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光谱CT细胞外容积参数图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来预测结直肠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侵犯,以期获得一种术前无创评估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15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ITK-SNAP软件进行半自动分割勾画肿瘤... 目的:探讨基于光谱CT细胞外容积参数图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来预测结直肠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侵犯,以期获得一种术前无创评估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15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ITK-SNAP软件进行半自动分割勾画肿瘤三维感兴趣区(VOI)。采用FeAture Explorer (FAE)软件提取特征,并进行特征筛选、组学模型构建。在临床指标中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临床模型,由临床指标及组学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联合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3种模型预测结直肠癌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侵犯的价值。结果:血管侵犯组中临床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613、0.521;组学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97、0.852;联合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09、0.862。淋巴管侵犯组中临床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636、0.601;组学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68、0.806;联合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85、0.823。神经侵犯组中临床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12、0.771;组学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00、0.819;联合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35、0.892。结论:基于影像细胞外容积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构建模型可有效预测结直肠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侵犯,具有术前无创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肠癌 细胞外容积 影像组学 血管淋巴管及神经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