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血病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路钰夏 唐晓文 陈广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88-791,共4页
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是进行白血病治疗实验研究的关键,现已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筛选、白血病发病机制以及实验性治疗研究等。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具有建立周期短,重复性好,使用的肿瘤细胞株生物特性较稳定等优点。本文将从白血病... 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是进行白血病治疗实验研究的关键,现已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筛选、白血病发病机制以及实验性治疗研究等。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具有建立周期短,重复性好,使用的肿瘤细胞株生物特性较稳定等优点。本文将从白血病及肿瘤细胞株的来源、小鼠种属的选择、移植模型的构建及GVHD模型新进展等方面对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小鼠移植模型 GV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LN4924在病人乳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BR-05-0028中的药效学研究
2
作者 杨桂柱 周丽丽 +1 位作者 闫少羽 崔立 《上海农业科技》 2016年第3期19-20,共2页
为探讨MLN4924联合X射线放疗对人乳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BR-05-0028的治疗作用,采用病人来源的乳腺癌组织构建动物肿瘤模型,观察了MLN4924治疗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MLN4924联合X射线放疗能够明显抑制BR-05-0028细胞的增殖。H.... 为探讨MLN4924联合X射线放疗对人乳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BR-05-0028的治疗作用,采用病人来源的乳腺癌组织构建动物肿瘤模型,观察了MLN4924治疗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MLN4924联合X射线放疗能够明显抑制BR-05-0028细胞的增殖。H.E染色结果显示,MLN4924联合放疗对肿瘤组织坏死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N4924 X射线放疗 乳腺癌 小鼠移植模型BR-05-0028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3
作者 孔圆 王亚哲 +1 位作者 胡玥 黄晓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7,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新型人源化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小鼠异种移植模型。4-6周NOD/SCID小鼠经亚致死剂量60Co全身照射后,给予抗小鼠CD122单克隆抗体腹腔注射,在预处理后24 h内经小鼠膝关节骨髓腔注射Ph+ALL患者骨髓单...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新型人源化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小鼠异种移植模型。4-6周NOD/SCID小鼠经亚致死剂量60Co全身照射后,给予抗小鼠CD122单克隆抗体腹腔注射,在预处理后24 h内经小鼠膝关节骨髓腔注射Ph+AL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于移植后8-12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骨髓和脾脏中人源细胞的植入水平及其免疫表型,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Q-PCR)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受鼠骨髓和脾脏中人BCR/ABL1水平,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抗人CD19,抗人CD34免疫组化染色评价人源Ph+ALL细胞在受鼠各组织器官中的迁移浸润能力。结果表明,在接受Ph+ALL患者细胞移植的受鼠骨髓和脾脏细胞中,人源Ph+ALL(huCD45+CD19+)细胞不仅有不同程度植入,而且植入细胞具有与Ph+ALL患者相似的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此外,人源Ph+ALL细胞还广泛迁移浸润到受鼠的脑、肝脏和肾脏等组织器官中。结论:抗CD122抗体预处理的NOD/SCID小鼠联合骨髓腔注射能够支持Ph+AL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有效植入,为人类Ph+ALL白血病启动细胞鉴定及临床新药筛选研究提供一种新型异种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 SCID小鼠 小鼠CD122 异种移植小鼠模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方法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DNA甲基化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乔莎 黄映辉 +2 位作者 王世宝 孙延霞 卢振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1-276,I0004,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培养方法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的影响,阐明基因组甲基化状态与细胞生长环境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二维(2D)、三维(3D)细胞培养模型及小鼠肿瘤细胞原位移植(Ti)模型培养M...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培养方法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的影响,阐明基因组甲基化状态与细胞生长环境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二维(2D)、三维(3D)细胞培养模型及小鼠肿瘤细胞原位移植(Ti)模型培养MDA-MB-231细胞并收集,分别用DNA提取试剂盒对收集的细胞进行DNA提取,DNA甲基化芯片检测3种模型培养后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应用Genomestudio软件计算每1个基因CpG位点的β值、DiffScore和Delta_Beta,并在2种模型之间比较,筛选出差异甲基化基因;采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筛选的基因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结果:3D与2D模型培养的MDA-MB-231细胞共发现480个差异甲基化基因(P<0.05),3D与Ti模型有86 448个差异甲基化基因(P<0.05),Ti与2D模型有90 005个差异甲基化基因(P<0.05);3D与2D、3D与Ti和Ti与2D模型的差异甲基化基因在多细胞生物体发育和细胞分化条目上有富集(P<0.05);亦在MAPK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和肌动蛋白骨架调节通路上有富集(P<0.05)。结论:采用2D、3D和Ti模型3种方法培养MDAMB-231细胞其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细胞培养 肿瘤 DNA甲基化 二维细胞培养 小鼠原位移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