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损伤探讨双酚A诱导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的研究
1
作者 杨文哲 刘克祥 +4 位作者 王诗睿 赵彤 潘飞龙 赵树臣 赵立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39-3751,共13页
【目的】从线粒体损伤角度探究双酚A(BPA)暴露引起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BPA(0、10、30、60、90、120、150μmol/L)处理TM3细胞24 h后,采用CCK-8法筛选出引起细胞凋亡的最低BPA浓度。将TM3细胞随... 【目的】从线粒体损伤角度探究双酚A(BPA)暴露引起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不同浓度BPA(0、10、30、60、90、120、150μmol/L)处理TM3细胞24 h后,采用CCK-8法筛选出引起细胞凋亡的最低BPA浓度。将TM3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0μmol/L BPA)和BPA组(60μmol/L BPA),每组3个重复,各处理24 h。通过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再将TM3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0μmol/L BPA)、BPA组(60μmol/L BPA)、BPA和N-乙酰-L-半胱氨酸(NAC)共处理组(60μmol/L BPA+5 mmol/L NAC),每组3个重复,各处理24 h。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JC-1染色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剂亚基(Gclm)、过氧化氢酶(Cat)、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NAD依赖性蛋白脱乙酰酶Sirtuin3(Sirt3)、半胱天冬酶3(Casp3)、细胞色素C(Cycs)、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基因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和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TM3细胞在60μmol/L BPA处理24 h后,细胞相对存活率开始出现极显著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增高(P<0.01),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60μmol/L BPA处理24 h后,TM3细胞中MDA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T-SOD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抗氧化相关基因(Gpx 1、Cat、Gclm、Gclc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ROS生成极显著增加(P<0.01);细胞中红/绿荧光强度比值极显著下降(P<0.01),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Mfn 2、Sirt 3基因)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基因(Casp 3、Cycs、Bax基因)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与BPA处理组相比,BPA+NAC处理组TM3细胞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T-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抗氧化相关基因(Gpx 1、Cat、Gclm、Gclc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ROS生成极显著减少(P<0.01),细胞中绿色荧光极显著减弱,红色荧光极显著增强,红/绿荧光强度比值显著升高(P<0.05),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Mfn 2、Sirt 3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基因(Casp 3、Cycs、Bax基因)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BAX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BPA暴露可导致TM3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引起线粒体功能受损,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氧化应激 线粒体损伤 凋亡 小鼠睾丸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沉默调节蛋白1-解偶联蛋白2信号通路降低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的氧化损伤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晓春 陈指龙 +3 位作者 方娟 黎陈 伍小松 杨青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632-2640,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对氧化损伤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0、150、200、250、300μmol/L)的过氧化氢(H2O2)处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 8 h,确定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的适宜H2O2浓...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RES)对氧化损伤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0、150、200、250、300μmol/L)的过氧化氢(H2O2)处理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 8 h,确定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的适宜H2O2浓度;然后,用不同浓度(0、2.5、5.0和10.0μmol/L)的RES分别处理正常细胞24 h,确定RES安全浓度;最后,用安全浓度的RES处理氧化损伤细胞24 h。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采用i CELLigence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仪监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待安全浓度的RES处理氧化损伤细胞结束后采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解偶联蛋白2(UCP2)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SIRT1和UCP2 mRNA和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用浓度为150μmol/L及以上的H2O2处理细胞8 h后,极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P<0.01),因此确定150μmol/L为建立氧化损伤细胞模型的适宜H2O2浓度。2)用10.0μmol/L及以下浓度的RES处理正常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均无显著变化(P>0.05);用2.5、5.0和10.0μmol/L的RES处理氧化损伤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均显著提高(P<0.05),且各浓度RES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选用5.0μmol/L为RES的安全浓度。3)用5.0μmol/L的RES处理氧化损伤细胞24 h后,细胞中ROS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中SIRT1 mRNA和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而UCP2 mRNA和蛋白质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1或P<0.05)。由此可见,适宜浓度的RES可激活SIRT1同时抑制UCP2的表达,UCP2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减少细胞内ROS的生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M 3细胞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氧化损伤 沉默调节蛋白1 解偶联蛋白2 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菟丝子黄酮对BPA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性激素异常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陶金良 王霄 +4 位作者 魏媛媛 秦姣姣 钟秀会 包永占 史万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75,共5页
为研究菟丝子黄酮对双酚A(BPA)干扰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激素分泌的缓解作用,以TM3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为对象,采用1μg/mL~500μg/mL的菟丝子黄酮与TM3(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细胞共同培养24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确定菟丝子黄酮对TM3细胞的安... 为研究菟丝子黄酮对双酚A(BPA)干扰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激素分泌的缓解作用,以TM3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为对象,采用1μg/mL~500μg/mL的菟丝子黄酮与TM3(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细胞共同培养24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确定菟丝子黄酮对TM3细胞的安全剂量。然后采用1μmol/mL~200μmol/mL的双酚A干扰TM3细胞24 h,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通过TM3细胞的相对存活率,确定BPA最适染毒剂量;最后先用菟丝子黄酮和TM3细胞共同培养4 h后,再用BPA干扰TM3细胞24 h。通过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睾酮(T)和黄体生成素(LH)的含量,并分析菟丝子黄酮对BPA干扰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激素分泌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250μg/mL~400μg/mL的菟丝子黄酮(等差法)对TM3细胞作用24 h后,有极显著的增殖效果(P<0.01);80μmol/mL的BPA对TM3细胞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为81%,可作为最适染毒剂量;菟丝子黄酮保护4 h后,再用BPA干扰12 h、24 h后,不同浓度的菟丝子黄酮可显著升高TM3细胞睾酮和黄体生成素的水平(P<0.05)。说明菟丝子黄酮对BPA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异常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黄酮 双酚A 小鼠睾丸间质细胞 睾酮 黄体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30基因敲除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增殖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莹 姜晓 +5 位作者 韩飞 周洋西 崔志鸿 刘晋祎 杨惠芳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63-1073,共11页
目的探讨Sox30基因敲除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HE染色法观察10周龄Sox30基因野生型(Sox30^(+/+))、杂合型(Sox30^(-/+))及纯合缺失型(Sox30^(-/-))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睾丸组织中间质细胞特异性... 目的探讨Sox30基因敲除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HE染色法观察10周龄Sox30基因野生型(Sox30^(+/+))、杂合型(Sox30^(-/+))及纯合缺失型(Sox30^(-/-))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睾丸组织中间质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3β-HSD的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感染及siRNA干扰技术构建Sox30基因过表达及敲低TM3细胞模型,并在此细胞模型基础上分别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RT-qPCR法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分布及周期相关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JASPAR数据库预测Sox30与周期相关基因的启动子区结合位点。结果与Sox30^(+/+)和Sox30^(-/+)小鼠比较,HE染色结果显示Sox30^(-/-)小鼠睾丸组织中间质细胞显著增生,同时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表达3β-HSD的间质细胞增多。与Vector组相比,Sox30组TM3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G1期细胞周期阻滞(P<0.05),同时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Cdk2等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ox30-NC组比较,siSox30-3组TM3细胞存活率增加(P<0.05),G1期细胞周期阻滞恢复(P<0.05),同时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Cdk2等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恢复(P<0.05)。JASPAR预测发现CyclinD1、Cdk2的启动子区域均存在Sox30蛋白质可能的结合位点。结论Sox30基因敲除可导致小鼠间质细胞增殖异常,CyclinD1和Cdk2可能是Sox30调控细胞周期的重要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30 小鼠睾丸间质细胞 TM3细胞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感染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海论 黄晓宇 +4 位作者 余春辰 殷光文 王登峰 王磊 黄志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0-55,共6页
为探究弓形虫RH株速殖子体外感染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构建了弓形虫与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共培养试验模型。将纯化后的弓形虫虫体与细胞按照0∶1、1∶5、1∶1、5∶1、10∶1、20∶1的比例共培养6 h,筛选最佳的弓形虫和细胞共... 为探究弓形虫RH株速殖子体外感染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的影响,构建了弓形虫与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共培养试验模型。将纯化后的弓形虫虫体与细胞按照0∶1、1∶5、1∶1、5∶1、10∶1、20∶1的比例共培养6 h,筛选最佳的弓形虫和细胞共培养比例。在弓形虫与细胞比例为20∶1条件下,共培养3 h、6 h、9 h和12 h,筛选最佳共培养时间。同时,使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液对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共培养情况下细胞状态。培养结束,ELISA检测细胞上清的睾酮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睾酮分泌相关蛋白StAR、CYP11A1、3β-HSD和CYP17A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弓形虫与细胞共培养6 h,当弓形虫与细胞比例高于5∶1时,睾酮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弓形虫与细胞比例为20∶1时,睾酮分泌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染色结果发现,弓形虫1 h内即可进入MLTC-1细胞,12 h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60 h左右细胞大量破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共培养12 h时,感染组CYP11A1、3β-HSD和CYP17A1的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说明弓形虫可在短时间内进入MLTC-1细胞并通过影响类固醇激素合成酶的表达来刺激睾酮的分泌,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弓形虫会抑制相关酶的表达,抑制细胞的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小鼠睾丸间质细胞 睾酮 类固醇激素合成酶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6
作者 李蕊秀 赵昍朋 +5 位作者 刘婧 吴家栋 何瑞平 岳鑫 张传领 肖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634-2637,2643,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小鼠睾丸发育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采用MTT法、Annexin V-FITC/PI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二甲双胍对TM3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周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小鼠睾丸发育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采用MTT法、Annexin V-FITC/PI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二甲双胍对TM3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周期关键调节蛋白cyclin B1和cyclin D1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二甲双胍抑制TM3细胞增殖中AMPK蛋白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显著抑制TM3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显示二甲双胍未诱导该细胞发生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二甲双胍可诱导TM3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real-time PCR显示二甲双胍可下调cyclinB1和cyclin D1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显示二甲双胍显著增加TM3细胞中AMPK在Thr17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结论二甲双胍显著抑制TM3细胞的体外增殖并通过诱导TM3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激活AMPK信号通路,发挥其对TM3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小鼠睾丸间质细胞 AMPK CYCLIN B1 CYCLIN 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通过上调Apoa 1基因的表达抑制TM3细胞睾酮合成
7
作者 赵彤 杨文哲 +4 位作者 潘飞龙 赵树臣 刘克祥 吕占军 赵立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16-3525,共10页
旨在从脂质代谢的角度探讨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 1)是否介导了双酚A(bisphenol A,BPA)暴露所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株(TM3)睾酮合成的降低。将TM3细胞随机分为不同浓度的BPA暴露剂量(0、5、10、20、40、60、80μmol·L^(-... 旨在从脂质代谢的角度探讨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 1)是否介导了双酚A(bisphenol A,BPA)暴露所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株(TM3)睾酮合成的降低。将TM3细胞随机分为不同浓度的BPA暴露剂量(0、5、10、20、40、60、80μmol·L^(-1))组,0μmol·L^(-1)BPA为对照组(CON)。给予相应剂量处理24 h后,运用CCK-8法检测TM3细胞活力,确定BPA最适染毒剂量;通过ELISA检测TM3细胞培养上清液睾酮(testosterone,T)含量;利用RT-qPCR检测TM3细胞脂质代谢相关基因Apoa1、Apoa 2(apolipoprotein A2)、Apoc 3(apolipoprotein C3)的mRNA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APOA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累积情况。结果表明,20μmol·L^(-1)BPA处理24 h对TM3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40μmol·L^(-1)BPA处理24 h后,TM3细胞活力受到极显著抑制(P<0.01);此外,20μmol·L^(-1)BPA处理TM3细胞24 h后,培养上清液中睾酮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poa 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01),但Apoa 2和Apoc 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1)BPA处理24 h,TM3细胞的脂滴累积量极显著降低(P<0.0001)。综上,BPA可通过上调Apoa 1基因的表达水平,增强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引起TM3细胞内的脂滴含量减少,导致TM3细胞的睾酮合成分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BPA) 载脂蛋白A1(Apoa 1) 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 睾酮(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酶解工艺优化及其酶解产物对小鼠睾酮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雪妍 秦小明 +3 位作者 高加龙 林海生 章超桦 黄艳球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96-102,共7页
【目的】优化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酶解工艺条件,并研究酶解产物及其超滤组分对体外培养的睾丸间质细胞增殖及睾酮分泌的影响。【方法】以多肽得率为参考标准,对木瓜蛋白酶酶解牡蛎的加酶量、初始p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进行单... 【目的】优化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酶解工艺条件,并研究酶解产物及其超滤组分对体外培养的睾丸间质细胞增殖及睾酮分泌的影响。【方法】以多肽得率为参考标准,对木瓜蛋白酶酶解牡蛎的加酶量、初始p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进行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通过MTT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浓度牡蛎酶解产物及其超滤组分对TM3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增殖及睾酮分泌的影响。【结果】木瓜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3 000 U/g,初始pH 6. 5,酶解温度62.5℃,酶解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其多肽质量浓度为14.95 mg/mL;牡蛎酶解液及其超滤组分在0.25~1.00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增加TM3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其中,<5 ku和5~10 ku超滤组分细胞增殖活性及促进睾酮分泌活性均最强。【结论】牡蛎酶解产物及其超滤组分可有效增强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增殖活性并促进其分泌睾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酶解产物 小鼠睾丸间质细胞 增殖活性 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尾蛋白与多肽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对TM3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郭鑫 吴梦阳 +4 位作者 郭子奕 时坤 李建明 宗颖 杜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81-186,共6页
以梅花鹿尾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水提蛋白工艺及水酶法提取多肽工艺,比较两种最佳工艺所得物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水提蛋白工艺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5 g/mL、超声功率200 W、提取时间1 h、... 以梅花鹿尾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水提蛋白工艺及水酶法提取多肽工艺,比较两种最佳工艺所得物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水提蛋白工艺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5 g/mL、超声功率200 W、提取时间1 h、提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蛋白含量为60.72%±0.56%;水酶法提取多肽工艺中最佳蛋白酶为胰蛋白酶,酶解最佳条件为pH8、加酶量1500 U/g、酶解时间4 h、提取温度50℃,在此条件下水解度为22.85%±0.35%。水酶法提取鹿尾多肽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增殖活性优于超声水提鹿尾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尾 蛋白 多肽 酶解产物 CCK-8法 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 增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