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CB对BALB/c小鼠特应性皮炎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欣欣 李思佳 +1 位作者 关洪全 侯殿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9-443,共5页
目的: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BALB/c小鼠诱导小鼠发生特应性皮炎(AD),阐明DNCB作为半抗原诱导AD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D模型组,每组6只。于实验第1、4、7天,采用1.0%DNCB溶液涂抹于AD模型组小鼠... 目的: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BALB/c小鼠诱导小鼠发生特应性皮炎(AD),阐明DNCB作为半抗原诱导AD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D模型组,每组6只。于实验第1、4、7天,采用1.0%DNCB溶液涂抹于AD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进行致敏,于实验第14、17、19、22、24、27和29天,采用0.5%DNCB溶液涂抹于AD模型组小鼠左耳背部皮肤进行激发。对照组小鼠于相同时间点外用等体积基质溶液。评价2组小鼠皮肤组织炎症评分,观察2组小鼠耳部皮肤外观变化,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2组小鼠左耳皮损部位皮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测量皮损处皮肤组织上皮层厚度,计数皮损处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组小鼠皮损处皮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2组小鼠血清IgE水平。结果:AD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炎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小鼠左耳部皮肤明显红肿、变硬,伴随出现异常的搔抓行为;AD模型组小鼠皮损处皮肤组织上皮层厚度、浸润肥大细胞数、皮损处皮肤组织中IL-4表达水平和血清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外用1.0%DNCB致敏和外用0.5%DNCB激发BALB/c小鼠能够成功诱导AD,其机制可能与二者引起皮肤组织中IL-4表达水平和血清IgE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硝基氯苯 特应性皮炎 BALB/C 小鼠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动物模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杜珍珍 徐郑美 +3 位作者 司琳清 曹立明 刘庆 鲁文赓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0-814,共5页
干细胞被称为医学界的"万能细胞"。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在日益更新。基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获取方便,且体外易扩增,伦理学争议小等优点,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聚焦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上,因此脂肪间充... 干细胞被称为医学界的"万能细胞"。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在日益更新。基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获取方便,且体外易扩增,伦理学争议小等优点,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聚焦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上,因此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动物模型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介绍较为典型小鼠疾病模型的临床应用,分析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得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多向分化,以及免疫调节来发挥多种类型疾病的治疗作用,以期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疾病模型 应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种泽龙 韩泉洪 赵堪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5-629,共5页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进展与多种新生血管调控因子有关,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动物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对SDF-1在OIR小鼠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进展与多种新生血管调控因子有关,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动物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对SDF-1在OIR小鼠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动物随机分组。将20只7日龄C57BL/6J幼鼠暴露在体积分数(75±2)%浓度的高氧状态下5d,随后在正常氧环境下5d,作为OIR组;另20只同日龄幼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法观察视网膜的SDF-1的蛋白表达以及SDF-1mRNA的变化。结果OIR组12日龄小鼠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可见SDF.1蛋白呈阳性表达;OIR组17习龄小鼠的神经节细胞层、内层视网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可见SDF-1蛋白呈强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12日龄小鼠SDF-1蛋白和正常对照组17日龄小鼠SDF-1蛋白微弱表达于内层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附近。OIR组17日龄小鼠的SDF-1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OIR组12日龄小鼠(P〈O.01)及正常对照组17日龄小鼠(P〈0.01);OIR组12日龄小鼠SDF-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日龄小鼠(P〈0.05)。OIR组17日龄小鼠的SDF-1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OIR组12日龄小鼠(t=8.072,P〈0.05)和正常对照组17日龄小鼠(t=10.026,P〈O.05);OIR组12日龄小鼠SDF-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日龄小鼠(t=4.336,P〈0.05)。结论SDF-1在相对低氧状态下的视网膜中表达明显上调,因而可促进OIR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疾病模型/小鼠 视网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